摘要[目的]研究無限生長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田間結果規(guī)律和測產方法,以比較準確地對實際生產中的番茄進行測產驗收和產量評估。[方法]對無限生長型番茄金娃娃3號田間結果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繪制曲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番茄每一穗果的結果個數(shù)、實收個數(shù)、平均單果重與所在穗的序數(shù)呈階數(shù)為3的多項式曲線負相關。隨著管理水平的提高,番茄結果穗數(shù)增加,獲得的商品果個數(shù)增加,產量增加。通過計算得出測產公式為:公頃產量=第2穗果平均單果重×平均株結果個數(shù)×種植密度×(1.08-0.03×最高果序數(shù))×15。[結論]該研究得出無限生長型番茄的結果規(guī)律和大田測產公式,但由于研究受條件限制,范圍較窄,測產公式僅供參考。
關鍵詞無限生長型番茄;結果規(guī)律;測產公式
中圖分類號S64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3-07804-02
作者簡介趙滿亮(1967-),男,貴州三都人,高級農藝師,從事果樹蔬菜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20140702番茄是主要的經濟作物,生產面積大,產量高,種植經濟效益好。番茄是分批開花、結果和采收的作物,給測產驗收工作帶來困難。為能比較準確地對實際生產中的番茄進行測產驗收和產量評估,梁家燕等在2008年夏對番茄的田間結果情況進行記載,從中研究番茄田間結果規(guī)律和測產方法[1]。在此基礎上,筆者開展無限生長型番茄田間結果規(guī)律和測定方法研究,為其田間產量預測及數(shù)據(jù)分析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與試驗地點
1.1.1供試品種。金娃娃3號(廣州南蔬公司提供)。
1.1.2試驗地點概況。試驗地點設在貴州省都勻市大坪鎮(zhèn)馬寨村聯(lián)忙組,海拔780 m,年均溫15.8 ℃,大田生長期4~8月,4~8月月均溫分別為16.88、20.73、23.32、25.08、25.44 ℃,種植地為稻田,前作為白菜,肥力中上等。試驗時間為2008年7~8月。
1.2試驗方法在都勻市夏番茄生產區(qū)馬寨村選取上、中、下3種管理水平的番茄種植田塊進行測產試驗。管理水平較高的為大坪鎮(zhèn)馬寨村覃滿林的番茄田(A),管理水平中等的為大坪鎮(zhèn)馬寨村2組陸明友番茄田(B),管理水平較差的為大坪鎮(zhèn)馬寨村1組羅時剛番茄田(C)。處理A種植面積609 m2,種植1 668株;處理B種植面積585 m2,種植1 516株;處理C種植面積493 m2,種植1 677株。
第2穗果成熟時每塊試驗田取5個點,每個點隨機抽取10株掛牌定株記錄單株總穗數(shù)、每穗結果數(shù)、第1穗果和第2穗果重,以后的商品果成熟時都分批采收和計數(shù),稱重直至采收結束,并算出加權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結果數(shù)測定結果第2穗果紅熟,分批采收記錄,并算出加權平均值。只記錄商品果,結果見、2。分別對中處理A、B、C各穗平均結果數(shù)進行回歸分析。
2.2采收產量計算
2.2.1實際采收產量。根據(jù)將各穗果實際平均產量累加得出株平均產量,折算出公頃產量。處理A:平均單株產量為4.14 kg,折合產量為103 582.80 kg/hm2;處理B:平均單株產量為3.13 kg,折合產量為71 176.20 kg/hm2;處理C:平均單株產量為2.57 kg,折合產量為64 648.35 kg/hm2。
2.2.2 常規(guī)測產方法計算的產量。第2穗果成熟時采收第2穗果,計算出第2穗果平均單果重,測出平均單株總果數(shù),然后用第2穗果的平均單果重×平均單株總果數(shù)。處理A:平均單株總果數(shù)為39.75個,平均單株產量為5.30 kg,產量為132 622.65 kg/hm2;處理B:平均單株總果數(shù)為33.73個,平均單株產量為3.87 kg,產量為88 084.65 kg/hm2;處理C:平均單株總果數(shù)為25.82個,平均單株產量為3.06 kg,產量為76 974.30 kg/hm2。
2.3實測產量與常規(guī)測產產量的關系各處理實測產量與常規(guī)測產產量的比值及對應最高結果序數(shù)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