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史上,其無論是在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從而,達到了“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 。本文就是從詩意、情感和人性三個角度淺析了《紅樓夢》的藝術之美。
關鍵詞:《紅樓夢》;詩意;深情;人性
作者簡介:閻冰潔,女,籍貫:遼寧遼陽,出生日期:1990年1月20日,研究方向:文化理論研究,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專業(yè):文藝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3-0-01
《紅樓夢》一書作者用傳神的語言、跌宕的情節(jié)以及優(yōu)秀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為我們譜寫了一部花落水流紅的社會人生悲劇,從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墮落和腐朽,使之達到了“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本文就是從詩意、情感和人性三角度淺析了《紅樓夢》的藝術之美。
一、漫卷詩香
脂批有言:“雪芹作此書,亦有傳詩之意?!薄都t樓夢》真可謂是一部詩情畫意的小說,其獨特性就在于它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著詩意之美。詩、詞、曲、賦等貫穿著小說的始末,像題額、制謎、行令等活動更是成為小說中主人公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體現(xiàn)著當時社會的優(yōu)雅文化。在眾女兒中,林黛玉是最具有詩人氣質(zhì)和詩人情懷的。她就是詩與美的化身,作者就是以“充滿愛撫、充滿詩意的筆觸來展開描寫的”。 [1]比如在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這千古絕唱《葬花辭》寫得是這樣的洋洋灑灑,使我們于悲情嘆惋間無不為之震心欲碎。在那山坡僻靜之處,這獨把花鋤的傷春少女臨花照水,星淚偷潸,眼瞧著花逐水逝思量著“今我灑淚葬爾,不知來日葬我者何,芳園之大,魂歸何處”。又如在小說中提到的香菱學詩,香菱雖出身卑微卻因詩而貴。她苦志學詩,為之瘋魔,日間不得妙句,竟于夢中求索。
在曹雪芹筆下,善寫詩的女子無不鐘靈毓秀、品性高潔。每位女子都是一篇風韻別致且哀婉至極的詩歌。在這花落水流紅的曠世哀歌中,我們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對這“水作的骨肉”的憐愛與贊美,以及生之有涯而情之無涯的留戀與惋惜。
二、情深意濃
《紅樓夢》以“情”字統(tǒng)領全文。然紅樓之情絕非矯揉造作,徒發(fā)閨怨閑情,而是面對人生境況之大感悟,感生命逝去之大悲哀。當我們讀至晴雯死、黛玉歸天等情節(jié)時,無不為之動容泣淚。因為這種至真至情不僅為《紅樓夢》在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發(fā)展上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性力量,為該作品在審美創(chuàng)造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哲學基礎,也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新的審美范式領域。
每讀紅樓,難忘寶黛的深情款款、純潔高尚。她已然把愛情從情欲中升華出來,而深情書寫著與人心靈相契合的天下至情。正如何其芳所言:“賈寶玉與林黛玉的花一樣開放在這個不潔的家庭中間的純潔的癡心相愛”,正是曹雪芹要抒發(fā)的“痛苦與甜蜜是兩樣緊緊地交織在一起”的“兒女之真情”。 [2]我們從黛玉的愛里感受到她“我為的是我的心”這份對愛的執(zhí)著,體會出她去除一切偽善矯飾而最為純真的愛戀,也品味著一種花魂詩魄落淚成雨的美。又如“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的寶玉,作者精心刻畫的博情人物。他的博愛也絕非濫情而是一種世間之大愛。他有對自然最純粹的靈動與敏銳,對生活充滿著熱切地期許,對愛情更是義無反顧、執(zhí)著而癡狂。當大觀園的少女們一個一個地走向毀滅時,他卻始終以有情的血肉之軀執(zhí)著地反抗著無情的世道人間。從這樣的“情癡”身上,我們體味到了情之深遠,也充分體會到了作者所向往的人文關懷。
三、性靈之作
曹雪芹滿懷世間之辛酸,飽蘸平生之血淚,于十年辛苦與輾轉(zhuǎn)流離中,完成了曠世奇作《紅樓夢》。他深受明中葉以來民主啟蒙思想的影響,以超前的智慧和勇氣, 深切發(fā)掘人性之美,提出“女兒是水作的骨肉”,“天地精華只鐘于女兒”, 徹底沖破了封建禮教下男尊女卑的思想和落后的等級觀念。曹雪芹用沉痛哀婉的筆調(diào)寫出了這些美好女子們被殘酷的封建勢力踐踏而終將毀滅的悲劇命運,同時,也書寫了賈府因自身的腐敗以及受朝廷兩派政治斗爭牽連而最終落得“樹倒猢猻散”的悲慘下場,深刻地揭露了落后的封建制度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
曹雪芹曾寫道:“何處有相求?!币簿褪翘岢环N自由平等博愛的人生價值觀。比如在《紅樓夢》中,寶玉經(jīng)常說話瘋癲,無所事事,常與姐妹們混于一處。他于無形中反抗著統(tǒng)治階級、對抗著封建禮教,不屑于祖輩、父輩給他安排的仕途,對待愛情更是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又如,劉姥姥感念舊恩,在賈府破敗之時,挺身而出,以一介村嫗之勇毅,救巧姐出風塵,以慰鳳姐之靈。再如賈蕓、小紅的仗義探庵,為湘云、寶玉之遇合而苦心奔波,與賈雨村、孫紹祖之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相比,其人性之美丑不言自知。從這鮮明的人格對比中,我們深刻感悟到在這世態(tài)炎涼的世事中,卑賤者的鐘情重義遠勝于高貴者的虛言假諾。有法國評論家稱贊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xiàn)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他以犀利而批判的筆觸贊美著小市民階層的淳樸與俠骨,也充斥著對世態(tài)人情的控訴。
參考文獻:
[1]莫礪鋒.論《紅樓夢》詩詞的女性意識[M],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2]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