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利杰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我國的農村經濟也得到快速發(fā)展,農村經濟結構發(fā)生巨大地的變化,農村二三產業(yè)獲得充分發(fā)展,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鎮(zhèn)轉移。但農村土地產權作為土地所有制的核心內容,關系到農民、農村、農業(yè)的發(fā)展,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變化也應該與時俱進。因此在新時期做好農村土地產權及其流轉制度的改革和深化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土地產權;流轉制度;優(yōu)化;新時期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農業(yè)實現現代化發(fā)的前提條件,也是農村經濟與時俱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我國歷來執(zhí)行土地流轉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到去年為止我國土地流轉規(guī)模占土地承包合同面積的20%,大概有2.6億畝,其中大部分是農民自愿的。但同時也存在部分地方強制流轉的現象,尤其是部分地方單純追求規(guī)模效益化,無節(jié)制地大力發(fā)展工商企業(yè)、長期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使得農民的土地權益受到損害,糧地出現非糧化等不良現象,使得農戶的經營主體地位受到影響。從長遠發(fā)展來看,這對于糧食生產的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使得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得不到保障,使得農村經濟社會結構受到不良影響。因此規(guī)范農村土地流轉,保障土地適度經營,在確保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基礎上,保護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這對于促進新時期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與流轉現存問題
1、農村集體土地產權主體模糊。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我國農村的集體土地所有權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村具體又分為三類:村民小組、村農民集體、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但在實踐中,農民的土地實際上屬于村民小組,土地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承包和分包、調整等,但我國沒有相關的法律確定村民小組的獨立地位,使得農村集體土地產權主體不明確。這也就使得在土地流轉時產權主體缺乏話語權,其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2.集體土地產權的內容規(guī)定有待健全完善。從目前我國法律規(guī)定來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有著較多的的權利限制,缺乏應有的土地財產權能,使得資產效應受到抑制。例如,農民的集體所有土地不能直接用于房地產開發(fā),如果需要勇于房地產開發(fā),需要首先經國家部門征收變?yōu)閲型恋睾笤儆蓢也块T出讓給開發(fā)商;對于土地處分權,規(guī)定集體土地不得用于非農業(yè)建設,不得隨意改變土地用途。
3.集體土地產權的實現形式有待健全。隨著我國法律規(guī)定了了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但缺乏詳細化。如關于宅基地的使用權方面,《物權法》明確說明宅基地使用權是一種用益物權。對于能夠流通,我國學者持有不同觀點。有的學者認為不可,如孫憲忠,其觀點認為規(guī)定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是為保障農村居民的居住,按照農民“一戶一宅”的原則,宅基地的獲得是無償的、并專屬于農民,不用于市場流轉,也不能高價出賣,這也是為了保護農民的這種社會保障權利。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可以轉讓。而且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出租、出讓、出售農村宅基地現象,而廣東、四川等地區(qū)則率先出臺過有關宅基地流轉的相關法規(guī)和辦法,盡管國家還并未出臺相關規(guī)定。
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與流轉制度改革的完善
1、明確規(guī)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
對于我國現行法律對于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規(guī)定不明確問題,特別是村民小組的獨立法律地位問題,可學習浙江省的相關做法,通過法律明確規(guī)定農民的集體土地產權,建立股份制形式,將村民小組作為村經濟合作社,由村民組成,作為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行使獨立的自主權,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暫由村民委員會行使。村經濟合作社服接受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的管理和監(jiān)督,為全體村民服務,作為群眾性的地方自治組織,處理村內非經濟事務。這種規(guī)定使得我國農村村民小組的法律地位得到認可,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但這種方面實現還需要依賴于當地的經濟發(fā)展,需要當地的農民認可,也需要健全的社會民主監(jiān)督,因此在全國推行方面,還需在試點、總結經驗基礎上,細化其執(zhí)行步驟,健全立法,在我國部分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進行試點,探索相關的配套監(jiān)管制度。對于經濟中等發(fā)達和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可以維持以村民委員會作為農民集體土地產權的代表的制度。
2、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及頒證工作。
從以往實踐來說開展土地產權改革,其重點內容就是“農村土地確權”。在進行相關測驗基礎上,積極實行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制度,對于改革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要廣泛發(fā)動群眾,尊重群眾的意愿進行妥善處理。
3、健全相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立法。
加快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最近幾年國家和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是國家推出一項重大惠民措施,國家給予支持態(tài)度,但這種態(tài)度只適用于農用地流轉,而針對集體用地的流轉,當前法律并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而確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土地價款,主要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基準地價確定。再有,為了保證農村穩(wěn)定的社會生活秩序,明確指出農戶在抵押農村房屋時,還必須滿足一定要求,也就是房屋如果依法用以償債,則農民必須還有居住場所,而且要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擔保。自公開的內容來分析,在明確使用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問題的地區(qū),這種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都明確指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用作貸款抵押,所以,為了與現行法律相一致,當地農村信用社應用了這樣的做法,利用建立國有擔保公司或農業(yè)投資公司,為農戶房屋產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擔保,這種狀況說明了我國關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應該盡快形成法律文件。再有,在全國各地依據自身條件分別制訂不同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辦法時,同時應用于實際當中,出現了大量的自發(fā)流轉現象,急需我國法律給予合理的法律地位。
4、建立利益協調平衡的土地產權制度。
不斷完善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由于我國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均衡,因此我國未來長期內還將存在農地家庭承包制度。主要方法有:一農村家庭承包權應具有長期性,將土地承包時間向后延長,改變當前人口與土地分配狀況,也可以給予種地農民一定的經濟補助,讓他們在資金上做到放心,而且在種植過程中采取長期投入方式。二分離主動權和所有權,向后延長承包期,廣大農民還應該是所有權主體,對保持穩(wěn)定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三不斷完善法律事務,土地承包要存在承包性,在法律層面給予一定的保護。
三、結語
總之,研究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農地產權制度問題,可以向前推進我國城鎮(zhèn)化速度,提高農民當前生活水平,有利于實現公平公正,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以,研究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作者單位:遼寧大學)
參考文獻:
[1]孫凌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經濟學思考[J].公民與法(法學版).2009(12)
[2]王月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法律思考[J].特區(qū)經濟.2011(07)
[3]韓松.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流轉的現實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法學.2012(01)
[4]李勇,楊衛(wèi)忠.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創(chuàng)新參與主體行為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