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銘
不經(jīng)意間,家長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已不再是那個需要你手把手教他握筆,纏著你問“十萬個為什么”的小不點,他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jīng)超越了你。
著名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巴米德提出了“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后代人必須向老年人學習才能生存;共喻文化,兩代人互相學習才能生存和發(fā)展;后喻文化,老一代人則需要向年輕一代學習,社會才能進步。以前,我們的祖父母在年輕時代所學到的東西可能夠用一輩子的,我們的父母在年輕時所學到的東西只夠用半輩子的,而我們這一代,年輕時所學到的東西只夠用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輩子的。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并喻文化”時代。我們所學習的一部分經(jīng)驗、知識已經(jīng)沒用了,而年輕一代所創(chuàng)造的技術(shù)正在改變著世界,現(xiàn)代父母們必須看到這一點。
當今,家長已不再是知識的權(quán)威,家長和孩子都處在學習的同一起跑線上、孩子對信息的掌握更超前、孩子具有尚未被污染的美好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都是家長所不具備的。
孩子的純真無可比擬
明代李贄在文章《童心說》中寫道:心者,真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他認為童心是生命的本色與真意之所在,無論年歲有多大,在生活面前都應該保持一顆童心。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shù)成人不但早已失去童真,還要將自己被社會改變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讓孩子盡早“成熟”,接受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為以后的前途鋪路。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與大人相比,孩子誠然缺乏知識和閱歷,但他們誠實、坦蕩、率性,這些正是最寶貴的心靈品質(zhì),他們的主體性意識、平等意識、環(huán)保意識等都遠遠超過了我們,因此能夠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他們做事只憑真興趣,不受功利的支配。如果一個成人仍葆有這些品質(zhì),我們就說他有童心。凡葆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賞兒童,二者其實是一回事。
孩子樂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所掌握的有限的書本知識,還有對生活的某種感受多半是從家庭和學校得來的,很難通過個人的渠道去了解去獲得某些新知識。我們常說:“這是我爸說的,這是我媽告訴我的”,父母親始終是我們心目中的權(quán)威,超越他們好像可望而不可及。
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時代,70%以上的中小學生認為他們在網(wǎng)絡方面比父母懂得多。這一代孩子在接受新事物、了解新信息方面有許多與大人同步的,有些甚至走在了前頭。
孩子與成人不同,成人容易懷舊,孩子更多地是想未來。成人對有些事情不懂或不適應,就表現(xiàn)出一種排斥;孩子們覺得很新鮮,他就要去探索,不保守。孩子是滿腦子的問題,對什么都愿意了解。
孩子接觸新東西很快,他不帶任何的框框。成人比孩子經(jīng)歷的事情多,但是對事情也特別容易下結(jié)論,結(jié)論一下,這件事對于我們也就畫了句號,那么我們對事情的接受范圍就更小。孩子們對什么事情都善于接受,對什么事情都畫問號,孩子的世界比成人更寬得多。
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讓成人驚嘆
孩子們對來自新環(huán)境刺激的感受會更為強烈,由于沒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的束縛,孩子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新東西,因此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也往往優(yōu)于成人,常常讓成年人意想不到。
有位母親說:“太陽升起,陽光穿過云層,發(fā)出萬丈光芒,曬得大地暖洋洋的?!眱鹤勇牶?,當時沒吭聲,可過了一會兒,他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媽媽,我發(fā)現(xiàn)太陽光是尖的。太陽光如果不尖,怎么能刺破云層,曬到大地上來呢?”
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往往容易滿足現(xiàn)成的答案,而孩子們就不一樣,他們總是沒有羈絆,總是在更深更廣的層面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世界,這一代孩子的發(fā)展前景將會非常廣闊。
孩子更完全接納自己
我們習慣了成人世界的條條框框,但這時也為我們的心靈鎖上了枷鎖,潛意識告訴我們什么是對錯,但也許事實并非如此。有時候,我們喜歡自己,是因為別人稱贊自己;我們對自己不滿,是因為自己的行為違反了規(guī)矩。我們的心靈因為成人世界而變得不再自由。心靈受到約束的人很可能不能自如地表達自我。你會有很多顧慮,你心里想的是我“應該”怎么做,而不是我“愿意”怎樣表達。
孩子們遇到開心的事情會笑,遇到悲傷的事情會哭。他們不會去介意周圍世界的反應,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完全接納自己。
塑造向孩子學習的新型親子關系
智慧的家長承認孩子的長處、承認我們和孩子的差距,承認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犯過錯誤。
家長在孩子面前虛心一點會更加贏得孩子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芭c孩子交朋友”是許多教育專家的建議,也最體現(xiàn)人格平等。家長要真心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拋棄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與他們交流而不是訓導。
我們要放下架子走近孩子,向孩子學習,并且終身學習。要明白,我們所具有的價值觀念、知識、行為方式及習慣有很大一部分已難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而我們的成見、生活經(jīng)驗以及越來越多的惰性常常阻礙我們看到這一變化。我們的孩子出生在這個新的時代,對這個新的時代有天然的適應能力?,F(xiàn)代社會迫使家長轉(zhuǎn)變觀念,向孩子學習應是成年人真正成熟和睿智的標志之一。
唐代韓愈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睆闹形覀兛梢钥吹?,能告訴你做人之道,向你傳授學問,幫你解決疑難問題的人,并沒有對年齡的限定,皆可稱之為師。今天的孩子已經(jīng)走在了我們的前面,我們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向他們學習,和他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