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菡
【文前小語】
孔子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泵献诱f:“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薄吨芤住分姓f:“天地閉,賢人隱。”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這些文人將歌頌賢人隱士、表達隱逸的志趣作為自己詩歌的題材,中國的隱逸詩便一代代流傳下來,成為中國浩瀚的詩歌海洋里非常重要的一個大類。
中國最早的隱逸詩,就是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的《考槃》。
“考槃(pán)”,《毛傳》解釋說:“考,成。槃,樂也?!敝祆洹对娂瘋鳌方忉專骸翱?,扣也;槃,器名。蓋扣之以節(jié)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黃熏《詩解》說:“考槃?wù)?,猶考擊其樂以自樂也?!比绱艘唤忉專覀兊难矍熬统霈F(xiàn)了一個隱士自擊樂器自唱自舞的情景,也即有人對此詩所定義的“隱士之樂”。
隱士的“樂”有哪些?讓我們細細看來。
《考槃》:中國最早的隱逸詩
這首詩只有三節(jié),每節(jié)四句,每句四字,共六十四個字。如此短的一首詩,卻勾勒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表現(xiàn)了一種快樂的情緒,并引領(lǐng)了中國幾千年詩歌的一個大類,不能不說它很神奇。
第一節(jié)的前兩句:“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睗?,“山夾水曰澗”,也就是兩山之間的水。碩,“大也”。我們前面學(xué)一首詩叫《碩人》,寫的是衛(wèi)莊姜,一個高個子的美女。其實凡是高大健壯的人,都可以叫“碩人”,無論男女。比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簡兮》,寫一場集體舞蹈,其中那個領(lǐng)頭的舞師引起了詩人的注意:“碩人俁(yǔ)俁,公庭萬舞?!眰R俁,大而美的樣子。萬舞,一種大規(guī)模的舞蹈。公庭,國君朝堂之庭。舞師高大又魁梧,在公庭里面當(dāng)眾領(lǐng)舞。《考槃》的主人公同樣是個身材高大健壯的人。而且,“碩人”們不僅身形高大,且品德清雅,志趣高雅,詩人對他們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寬,心寬。這兩句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人,一處景,一種情懷。人是高大健壯的人,景是遠離塵世的山澗,情懷是一種寬廣的自得情懷。把這兩句直譯,就是“遠離塵囂隱居到山澗之畔,偉岸的形象啊心懷寬廣”。
第一節(jié)的后兩句:“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豹毭?,一個人睡覺。寤言,醒來后自己和自己說話。這個隱居在山澗的“碩人”,每天獨自一人入睡,一人醒來,獨自一人說話。樂觀地說那叫瀟灑,然而我們也能深切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孤獨。永,長。矢,同“誓”。諼(xuān),“忘也”。這句話是說,我要發(fā)誓,永遠都不忘記自己隱居的高潔理想。
第一節(jié)的四句,已為全詩定了基調(diào)。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高大的人,一處幽僻的景,一種獨居的生活狀態(tài),一種高潔的理想堅守。
第二節(jié)和第一節(jié)格式基本相同,只替換了部分字:“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卑?,山阿,山的曲隅,一說山坡。薖(kē):貌美,引為心胸寬大。過,“失也,失亦忘也”,也就是忘記的意思。隱居之處在山阿,天大地大,隱士的心胸也寬大。獨自一人入睡,獨自一人醒來,獨自一個人唱歌。這個“歌”,比上節(jié)的“言”更高一種境界,更多一份灑脫。
第三節(jié)依然是這種復(fù)沓的結(jié)構(gòu):“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薄案咂皆魂憽?,也就是高而平坦的地方。軸,徘徊往復(fù),自由自在。寤宿,朱熹的解釋是“已覺而猶臥也”,說白了就是醒了不起床,賴床,不用像《詩經(jīng)·齊風(fēng)·東方未明》中說的那個小官那樣,還沒睡醒就去上班,衣服都穿得“顛之倒之,倒之顛之”。告,有人說是哀告、訴苦。意思是說:“即使獨身靜悄悄地度日,誓不到處哀告改變衷腸?!币灿腥苏f不告訴別人,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樂趣,朱熹就這樣解釋:“弗告者,不以此樂告人也。”還有人引用了陶宏景的一句詩來解釋這個字:“只可自怡悅,不可持贈君?!敝皇亲缘闷錁范眩安蛔闩c外人道也”。
這首詩,賢人、幽境、愉悅?cè)呦嘟Y(jié)合,也給讀者一種閱讀的快樂之感。傳統(tǒng)意義上,人們都把這首詩認作是中國的“隱逸詩之宗”。
《詩經(jīng)》中的其他隱逸詩
《詩經(jīng)》中還有其他隱逸詩,與《考槃》之意略略相近的,如《陳風(fēng)·衡門》: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衡門”即“橫門”,橫木做成的門,指簡陋的居所。棲遲,居住休息。泌,泉水。洋洋,水流不息的樣子。樂,療救。魴(fáng),魚名。取,同“娶”。齊之姜,齊國姓姜的女子。宋之子,宋國的女子。意思是說:簡陋的橫門之下也是可以居處的,流淌不息的河水也是可以充饑的。吃魚何必一定要吃美味的魴魚和鯉魚,娶妻又何必一定要娶齊國姜姓的美女和宋國的美女呢?詩人甘于貧賤,不慕富貴,所以朱熹評論這首詩說:“此隱居自樂而無求者辭?!?/p>
《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隱逸生活的,還有《魏風(fēng)·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桑者,采桑的人。閑閑,寬閑、悠閑貌。行,且,將要。泄泄(yi),和樂的樣子。這里的“還”和“逝”,有人就解作歸隱。有人說是“攜友歸隱”,有人說是“夫婦歸隱”。田間如此悠閑,我們一起去歸隱吧。
隱逸詩在兩漢及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
秦滅六國,二世而亡;陳勝吳廣,項羽劉邦;西漢東漢,王莽篡權(quán)……魏晉南北朝更是紛亂如麻。社會的動蕩,使一批有才華的人士,不滿當(dāng)朝政權(quán),隱入山林草澤。于是,隱逸詩便大批出現(xiàn)了。
秦朝時期,出現(xiàn)了著名的“商山四皓”,他們是吳實、周術(shù)、唐秉、崔廣,都是掌管朝廷史事書籍的博士官,見秦政暴虐,四人一同到商山隱居。他們作有《采芝歌》:“莫莫商山,深谷逶迤。燁燁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與《考槃》一脈相承的是,這首詩同樣描寫了隱居的環(huán)境之美,隱居者之安樂。而且這首詩比《考槃》意旨更明確,指出了隱居的原因:“唐虞世遠,吾將何歸?”“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薄疤朴荨币布磮蛩础!恫芍ジ琛肥抢^《詩經(jīng)》之后較早的隱逸詩,因而也被后世的隱逸詩人或者渴望隱逸的詩人們奉為典范,不斷歌詠。
漢代的隱逸詩較著名的有兩首,一首是“怪才”東方朔的《嗟伯夷》,其中有“與其隨佞而得志兮,不若從孤竹于首陽”之句,嗟嘆不食周粟的隱士伯夷、叔齊的事跡,表達對隱士君子的贊美。另一首是淮南小山《招隱士》:“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顯現(xiàn)隱士幽居的寂寥艱危,告訴隱士隱居并非那么美好,“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看,有歌頌隱逸之美的,就有鋪陳隱逸之險的。這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其實基于兩種不同的價值觀。
漢魏兩晉時期,戰(zhàn)亂頻仍,門閥氏族之間多有傾軋,再加上當(dāng)時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影響,不少知識分子選擇遠離政治,遁跡山林,隱逸詩便大批出現(xiàn)了?!爸窳制哔t”之一阮籍的父親阮瑀有一首《隱士》詩:“四皓南隱岳,老萊竄河濱。顏回樂陋巷,許由安賤貧。伯夷餓首陽,天下歸其仁。何患處貧苦,但當(dāng)守明真?!睔v數(shù)前代隱士,表達了對隱士高潔志趣的贊美?!爸窳制哔t”是一個比較集中的寫隱逸詩的群體,他們常縱情山水間,以隱逸放達之舉逃避不測之禍。嵇康有“比翼翔云漢,飲露餐瓊枝。多念世間人,夙駕咸驅(qū)馳”“巖穴多隱逸,輕舉求吾師。晨登箕山巔,日夕不知饑”之句;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多為隱逸詩,其中佳句如“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視彼莊周子,榮枯何足賴”“豈為夸譽名,憔悴使心悲。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等。西晉張載寫有《招隱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來去捐時俗,超然辭世偽。得意在丘中,安事愚與智。”因?qū)憽度假x》而洛陽為之紙貴的左思,在其《詠史》詩中寫道:“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睒O寫隱居山林的瀟灑。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他的詩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因“質(zhì)性自然”“本愛丘山”,他辭職歸隱,拋離塵雜,返歸自然。他的“隱逸詩”,真是到了超凡脫俗的地步。
南北朝時朝,隱逸詩比較有名的如陶宏景的《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焙髢删?,也就是有人拿來解釋《考槃》中“永矢弗告”的句子。大詩人庾信也有一首著名的《奉和趙王隱士詩》,其中寫隱居環(huán)境之美的句子非常優(yōu)美:“澗險無平石,山深足細泉。短松猶百尺,少鶴已千年。野鳥繁弦囀,山花焰火然。洞風(fēng)吹戶里,石乳滴窗前?!?/p>
兩漢魏晉南北朝似乎天生就是適合隱逸詩生長的土壤。這個時期的隱逸詩,上承《詩經(jīng)》又有所發(fā)展,也為后世的隱逸詩作了很好的鋪墊。
生長在唐風(fēng)宋月里的隱逸詩
唐代,在我們印象中是繁花盛開的時候,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穩(wěn),白居易的現(xiàn)實,都在盛唐氣象上鑲嵌了耀眼的鉆石,讓我們感覺格外光亮。然而,在整個詩壇繁盛奪目的大背景下,唐朝隱逸詩也表現(xiàn)出其自身特色。一個原因是“安史之亂”帶給社會的動蕩,另一個原因便是詩人們個人命運的動蕩所帶來的內(nèi)心體驗和價值追求。
柳宗元有一首《漁翁》詩云:“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漁父”“漁翁”是詩歌中一種很常見的意象,就是隱逸者的代表。詩人還化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云無心以出岫”的句子,表達了自己對隱者的贊美之情。
寫過《游子吟》的孟郊,也寫過一首題為《隱士》的詩。其中以麋鹿作比,道出了千古隱逸者隱逸的原因:“虎豹忌當(dāng)?shù)?,糜鹿知藏身?!薄安菽緭竦厣蔌B順性飛。”詩人又以寶玉和松柏作比,道出了隱逸者所懼:“寶玉忌出璞,出璞先為塵。松柏忌出山,出山先為薪。”詩人也寫出了隱逸者心境的淡泊:“寢興思其義,澹泊味始真。”
王維送友人歸隱,寫了一首《送別》詩:“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薄安坏靡狻比?,交代友人歸隱的原因。世間功名利祿總有盡頭,只有山中的白云才無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很復(fù)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
詩人于鵠經(jīng)歷了隱居、出仕、再隱居的生活軌跡,創(chuàng)作了大量隱居和尋禪問道題材的作品。比如他在《長安游》中寫道:“年年只是看他貴,不及南山任白頭?!北憩F(xiàn)了一種隱逸情懷。最有代表性的是一首《買山吟》:“買得幽山屬漢陽,槿籬疏處種桄榔。唯有獼猴來往熟,弄人拋果滿書堂。”人與自然,與植物、動物,都渾然一體,自是樂在其中。
人說“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白居易寫了一首《中隱》:“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guān)。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北憩F(xiàn)的是一種半隱半仕、力求兩全的狀態(tài)。與白居易交好的元稹,也寫過一些隱逸詩。如《寄隱客》,其中有“潛書周隱士,白云今有期”之句;《悟禪三首寄胡果》,其中有“百年都幾日,何事苦囂然”之句。
晚唐詩人陸龜蒙一生布衣,隱于吳地,親事農(nóng)事,躬耕自給,然而他卻關(guān)心時政,用詩歌揭露時弊。有人說,他的隱是詩人之隱,他的詩是隱士之詩。他也把自己比作古代隱士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在躬耕南畝、垂釣江湖之余,他寫下了許多詩、賦、雜著。
李白雖不是隱逸詩人,但由于在現(xiàn)實中不得志,也寫了不少與隱逸有關(guān)的詩。比如在《贈終南山山人隱士詩》中寫道:“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李白還以《商山四皓》為題寫了一首詩,詩很長,前四聯(lián)是:“白發(fā)四老人,昂藏南山側(cè)。偃臥松雪間,冥翳不可識。云窗拂青靄,石壁橫翠色。龍虎方戰(zhàn)爭,于焉自休息?!庇纱丝梢钥闯鏊麑η按[士的贊美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宋代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北宋時期政治上相對穩(wěn)定,因而隱逸詩詞數(shù)量較少。北宋隱逸詩人的代表詩人是林逋。林逋長期漫游,后半生隱居于杭州西湖,結(jié)廬孤山北麓。他喜歡梅、鶴,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他的詩多表達隱居生活的情趣,名句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迢迢海寺浮杯興,杳杳秋空放鶴心”“況有陶廬趣,歸禽語夕陽”“誰家岸口人煙晚,坐見漁舟兩兩歸”等。
蘇軾曾在詞中表現(xiàn)出退隱遁世的人生空漠感,可以看出一些隱逸情懷:“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凄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等等。但蘇軾只是在詩詞中表現(xiàn)出歸隱之意,并沒有身體力行。
到了南宋,由于政局的動蕩,隱逸詩出現(xiàn)的數(shù)量較多。南宋前期隱逸詞的作者不少是心懷壯志的英雄,像葉夢得、張元等等。葉夢得曾任戶部尚書,晚年隱居湖州石林,自號石林居士,創(chuàng)作了不少隱逸詞。如“今古幾流轉(zhuǎn),身世兩奔忙。那知一丘一壑,何處不堪藏”(《水調(diào)歌頭》),“旁人不解青蓑意,猶說黃金寶帶重”(《鷓鴣天》)等。張元主要創(chuàng)作成就是豪放詞,隱逸詞作也不少,也有一定成就,如“不羨腰間乾金印,卻愛吾廬高枕,無事閉柴門。搔首煙波上,老去任乾坤”(《水調(diào)歌頭》),“老去英雄不見,惟與漁樵為伴,回首得無憂”(《水調(diào)歌頭》) 等。最有代表性的是朱敦儒,字希真,歷任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等職,在被迫隱居的晚年,常放浪煙霞間,寫下了大量的隱逸詞。其詞語言淺白如話,形象單純明凈,風(fēng)格飄逸自然,時人稱其為“朱希真體”。又因其詞集為《樵歌》,故亦稱“樵歌體”。其中的名句如:“洗盡凡心,相忘塵世,夢想都銷歇。胸中云海,浩然猶浸明月”(《念奴嬌》),“紅塵今古轉(zhuǎn)船頭,鷗鷺已陳跡,不受世間拘束,任東西南北”(《好事近》)等。
元明清:隱逸詩的尾聲
元代的主要文學(xué)體裁是曲。比較有名的隱逸曲是白賁的《鸚鵡曲》:
儂家鸚鵡洲邊住,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暮,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這首曲子,描繪了“不識字漁父”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禮贊隱逸生活的同時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憤懣。說自己是個“不識字漁父”,便是對社會的憤激之語。這種情緒,在元代一般漢族文人中普遍存在。當(dāng)時,在民族歧視政策下,漢族文士多不能為國所用。白賁自然亦然,只是做過地方小官,且為時短暫。這支曲道出了當(dāng)時一般文士共有的心聲。
明末清初,由于改朝換代,不少文人不愿為清廷效力,隱逸便形成一種普遍社會現(xiàn)象。這個時期,也涌現(xiàn)了一批隱逸詩人,比如呂潛。呂潛目睹了明末清初大動亂和人民的疾苦,選擇了不與清朝統(tǒng)治者合作的態(tài)度,走上了隱居之路,成為一代隱逸詩人。其詩歌作品內(nèi)容豐富,藝術(shù)性強,充滿了詩情畫意。比如有一首題畫詩曰:“板橋作度雨山松,山入斜陽秋有痕。林下草堂遙望見,陶家曾不設(shè)籬門?!北磉_了一種隱逸情懷。
隱士是中國文化階層中一股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隱士文學(xué)是中國文學(xué)中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自《詩經(jīng)》時代的《考槃》到清朝末年,它都如一條細流,清清淺淺卻也堅定不移地流過整個封建時代,表達著中國士人一種高貴的操守,一種堅定的態(tài)度。而在如今的時代,社會生活多元化,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土壤,世無隱士,人人都在適合自己的平臺上去努力發(fā)展,為這世界的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