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敏
每個人精神生命的質量和完滿人生之路,起步于早期的情緒與情感生活狀態(tài),即兒童情感體驗與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兒童期是情感發(fā)展的最佳期。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而體驗、感悟又是情感的核心內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兒童充分感受、體驗,有效激發(fā)兒童的內在情感?!镀返屡c生活》《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在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把真情傳遞給兒童,才能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鳴,達到“以情染情”“以情激情”的教育效果。
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
孩子們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氣氛感染,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圍下產(chǎn)生,觸景生情。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能夠激發(fā)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在品德課堂中,通過多媒體課件里面調和人內在情理的音樂、激發(fā)興趣和想象的生動畫面,渲染情景,激起兒童強烈的情感,可以促進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例如,《品德與社會》浙教版第一冊第二單元第3課《家人關懷我成長》的導入部分:
一上課,教師一邊對孩子們深情地說:“孩子們,讓我們一起靜靜地來聽一首歌,題目是《搖籃曲》”,一邊播放課件。孩子們眼睛緊緊盯著課件中的畫面——“一位母親輕輕地拍著自己的孩子入睡”,身子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微微擺動?!霸聝好?,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序袃航绣P錚,好比那琴弦兒聲。我的寶寶,閉上眼睛,睡了那個睡在夢中……”的歌聲感染了課堂的每一個角落。音樂畢,稍停片刻,教師問孩子們:“歌中唱了什么?你聽明白了嗎?”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媽媽要寶寶安睡?!?“媽媽用她的手臂永遠保護寶寶?!薄皨寢寪蹖殞??!薄笆茄?,媽媽愛寶寶!”教師順勢利導,“當我們一生下來,來到這個人世,媽媽、爸爸就這樣輕輕地拍著我們、搖著我們,讓我們靜靜地安睡,照顧我們長大,我們的家人為此付出許多的辛勞?!?/p>
柔和溫情的母子圖,優(yōu)美動聽的搖籃曲,加上感人肺腑的歌詞,在音樂欣賞中拉開了課堂教學的序幕。這樣的情景通過和諧的結構和動人的旋律,使情與理融合,不僅直接表達感受,而且能在孩子心中喚起感受。孩子們通過對歌曲《搖籃曲》的欣賞,在獲得美感享受的同時,還在心靈上達成情感共鳴——“媽媽愛寶寶”,這就是情景的魅力和感染力,進而為后續(xù)的行為指導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只有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他們才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提升情感認識,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品德與生活》浙教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第三課《遠方的朋友,請你留下來》感受“家鄉(xiāng)變化”的部分時:
教師開篇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大情境:有一批上海來的客人來安吉一日游,作為安吉的小主人你有什么想推薦給大家的呢?經(jīng)過師生的梳理從安吉的旅游景點、特產(chǎn)、美食、方言等方面進行介紹。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入手分小組討論上面幾大板塊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教師緊緊抓住這一條主線展開教學活動,為“遠方的朋友,請你留下來”做好鋪墊。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從孩子喜歡的安吉美食入手,孩子們平時有所接觸的竹筍擺成的百筍宴讓他們直流口水;一張張小朋友自己出游的照片記錄了假期在安吉游玩的快樂,還有學一學安吉方言,課堂上熱鬧不已。這些對孩子們來說很有親切感,通過自己課前深入地調查活動,就有更豐富的經(jīng)驗和更深的感悟,讓孩子切實感受到家鄉(xiāng)的美好與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從而激發(fā)與增進孩子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從口頭的情感表達提升到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fā)兒童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促進兒童拿出實際行動熱愛家鄉(xiāng),真可謂“潤物細無聲”。
游戲活動活躍課堂
游戲是正在成長中的兒童最大的心理需求。這正如原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凱洛夫所指出的那樣:“游戲對于兒童發(fā)育上的作用,在于游戲能夠觸及兒童整個心理發(fā)展的各個重要方面?!币虼?,游戲是進入兒童精神世界的“通行證”和“橋梁”。品德課的課堂中設計針對性的游戲活動,能快速地激發(fā)起兒童內在的情感世界,從而引領自己的品德認識與品德習慣。例如,在教學《品德與社會》浙教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你是我的好朋友》中“了解朋友的特點”部分:
師:每個人在班級里都有好朋友,對嗎?(板書:好朋友)
生:當然了。(異口同聲地答應,有些孩子還笑瞇瞇地與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對望一眼)
師:那你知道好朋友最顯著的特點是什么嗎?
生:知道——(雖然同樣是異口同聲,但沒有第一個問題時回答得那樣響亮干脆了)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猜猜他(她)是誰
生:好。有意思!(游戲兩個字,讓孩子們眼睛放光)
師:宣布一下規(guī)則,在老師發(fā)下來的小紙片上,寫下你的好朋友的顯著特征,但是不允許寫姓名。待會兒請全班同學猜一猜,紙上寫的是誰?這紙條又是誰寫的?
(孩子參與,書寫特征,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一邊寫一邊轉頭觀察自己要寫的對象,與朋友目光交會時還悄然一笑。)
猜一猜環(huán)節(jié):(老師念第一張,學生饒有興趣地聽著。)
師:她是個舞蹈隊員——
生:小雯!小潘!小倪?。ú聹y聲此起彼伏,不等老師念完,教室里一片熱鬧——班級中一共只有3位同學參加了舞蹈隊)
師:她喜愛幫助別人——(是誰呢?很多同學繼續(xù)盯著這三位同學,眼神中滿是好奇)
師:能認真地負責圖書角——
生:小潘——(大家又一次異口同聲地回答)
小潘笑瞇瞇地站起來,小臉紅紅的,只見站在前排的她轉過身來,用手指點著小錢,似乎在問:“是你寫的嗎?”一下子,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有了結果……
教師利用“猜一猜”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無記名地記錄了好朋友的特點,孩子們充滿了好奇,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課上,孩子們學著用褒獎的語氣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在互猜的過程中,彼此了解了各自的特點,樹立了孩子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使班級氛圍更加和諧,增進彼此間的友情,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因此,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獲得直接體驗,激發(fā)內在潛意識的情感,并對那些通過分享獲得的間接經(jīng)驗進行領悟內化,從而促進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
結束語
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有趣活潑的游戲活動,正是利用兒童的情感活動,加深了兒童對品德課堂學習的情感理解,并通過一定互動,引導兒童表達這種滲透在教材中的道德體驗和情感體驗,從而做出“美”與“丑”、“是”與“非”的判斷,很自然地使理融入情中。所以,教師要將教材所負載的情感內容寓于各種形式之中,在教學中使兒童喚起與教師相似的情緒和情感,這樣才能在課堂中豐富孩子的情感感受和情感記憶。只有教師善于捕捉兒童的情感,并注重兒童情感的發(fā)展和教育,孩子才能從心靈的感動轉化為實際行動,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這也是品德課程的精髓所在。
(作者單位:浙江省安吉南北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