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羅伯特·勞倫斯·庫恩
一
1989年11月9日,江澤民當選中央軍委主席,他在就職講話中非常直率,并沒有掩蓋其軍事經(jīng)驗的匱乏?!拔以谒闹腥珪f過,選舉我當中央總書記,沒有思想準備。這次決定我當中央軍委主席,也沒有思想準備。沒有做過軍事工作,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深感責任重大、力不從心。黨把這副重擔交給我,我一定努力學習軍事事務,盡快熟悉軍隊情況,認真地、積極地履行職責?!?/p>
1990年,江澤民在全國進行了視察——5月去海南,7月去西藏,8月去新疆,10月去遼寧,11月去廣西。到1991年初,即將65歲的江已走遍了中國的邊疆地區(qū)。
江澤民會見外國要人時,他得和其他高層領導人商議。作報告前,江的發(fā)言稿需在常委會所有成員中傳閱,聽取他們的意見,而且每人都要簽名表示通過。如果有人提出疑問,他會直接寫在文件上要求解釋或解決。這種權力共享和征求意見的做法正是中國集體領導體制的運行標志,也可說是共產(chǎn)黨式民主和最高層制衡制度正常運作的一個縮影。不管怎樣,在職初期,江對同事特別謙虛,歡迎他們的意見并尋求支持。
為此,江澤民與中國的3位最高元老保持著密切接觸,經(jīng)常登門向他們請教。在1990年全年,江與鄧小平頻繁見面。12月,鄧對過去18個月的工作表示滿意。在鄧小平的支持下,江澤民集中精力抓經(jīng)濟。除經(jīng)常給起草第八個五年計劃的國務院計劃者們提出建議外,江著重強調(diào)科學技術,把它提到了當前工作的首位。在中國的領導人中,沒有誰在信息交流和軍事的高新技術領域比江更有資歷,這一專長幫助江擴大了他的影響。
江經(jīng)常參加外事活動,會見數(shù)不清的訪華代表團。在接受一家墨西哥報紙采訪時,李鵬說江澤民“證明自己擔任主要領導工作(黨的總書記)是當之無愧的”,并補充說:“他非常博學?!睅字芎?,國家副主席王震發(fā)表評論說,江澤民“精通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具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而且具有廣博的知識”。
二
1991年8月19日,克里姆林宮里的強硬派領導人發(fā)動了一場政變,囚禁了戈爾巴喬夫。幾個月后,蘇聯(lián)解體,進行了70多年的“斯大林模式”的共產(chǎn)主義實踐以失敗告終。
當時江澤民召開了多次高層會議來討論事變可能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大家顯然都提高了警惕。關于“和平演變”的爭論升溫了?!昂推窖葑儭笔侵肝鞣剑ㄓ绕涫敲绹橥品袊纳鐣髁x制度而(可能)采取的非完全軍事行為社會變革手段。鄧小平的改革是否會把國家“和平演變”為資本主義的爭論尤其激烈。就江澤民而言,他要尋找蘇聯(lián)崩潰的內(nèi)在原因。他認為蘇聯(lián)重心過多地放在了政治改革而不是經(jīng)濟改革上。在中國,這個次序應該被顛倒過來:只有經(jīng)濟繁榮了才能保住黨的執(zhí)政地位。
“我們必須逐漸向政企分離的目標邁進,”江在一篇支持鄧小平改革的講話中說,“我們必須減少對企業(yè)不必要的行政干預,這樣它們在管理中才能有自主權,在經(jīng)濟上才能自負盈虧。”
“我不到一年就不再擔心了,”汪道涵說,“我感到驚訝的是我這么快就有了信心,相信江澤民能夠達成他的目的并坐穩(wěn)他的位置。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當然,鄧小平還健在,他答應過他將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直到去世之前,鄧小平始終渴望中國能夠穩(wěn)步走上發(fā)展壯大之路。他對放慢的改革速度很不滿意。1992年初,這位87歲高齡的最高領導人決定把問題擺到臺面上來——他乘火車前往中國南方巡視,去為改革吶喊。
三
江澤民決定采取行動,他在2月5日春節(jié)團拜會上呼吁“大膽探索”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3月上旬,政治局連續(xù)2天召開全體會議,認真學習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5月,江要求政治局成員用更大的熱情學習鄧的談話和思想。6月,他對中央黨校的畢業(yè)班學員作了一次開拓性的講話。
在這篇高度受人注意的演講中,江宣布任何批評或篡改鄧的政策的黨員干部“隨時都有可能被撤職”。雖然江抨擊了西方腐朽的價值觀,但他批評“左派”分子將改革與“走資本主義道路”混為一談,同時他還對認為黨的中心任務不是經(jīng)濟發(fā)展而是“階級斗爭”的看法作了批駁。在這篇演講的若干部分,所用的語言幾乎與鄧南巡時使用的一模一樣。講稿下發(fā)全黨和武裝部隊(人民解放軍)的所有單位,作為“認真學習”的必讀文件。
這篇講話還暗示會發(fā)生更大的變化——江說在即將于9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社會主義經(jīng)濟體制”這一目前使用的表述方式將被主題更加明確且更具改革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所取代。
江澤民在黨校發(fā)表講話3天后,他來到鄧小平家,尋求這位最高領導人對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這面改革新旗幟的同意。講話前江沒有和鄧磋商。在鄧南方談話后,一切問題便由江自己來解決。在此意義上,南方談話確實是對江的一次考驗,而他的黨校講話正是最后一次考試。
對鄧而言,這個名詞是再自然沒有了。幾年來他一直說資本主義制度也有計劃,而社會主義制度也有市場。講話后,江也請教了陳云和李先念,兩人均表贊同。于是鄧最后總結說:“如果大家都同意,我們就有了(黨的十四大的)主題了?!?/p>
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項意義深遠的相關決定。首先,將鄧小平的口號,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明確指出國家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第三,強調(diào)黨必須把精力放在經(jīng)濟建設上。后來在2003年,即他從總書記的職位上退下來的后一年,回顧歷史時,江把1992年的這段經(jīng)歷稱為他個人的轉折點。在黨代會臨近尾聲時,事情已變得很清楚。至少對鄧小平而言,江澤民是他的接班人了。時年88歲高齡的鄧小平在女兒鄧榕的攙扶下,來到人民大會堂,在大批的與會代表中,接見了新當選的高層領導。在隨后的20分鐘內(nèi),他和江澤民并肩走在一起,而其他人,包括李鵬在內(nèi),都在幾步之后跟著。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對江澤民的最終認定,而且中國中央電視臺對此向全國進行了轉播。“大會非常成功。”鄧抓住他的接班人的手說,“我希望你們大家繼續(xù)努力?!?/p>
(摘自《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