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安徽古代燒瓷窯爐結構分析
——以壽州饅頭窯和繁昌龍窯為例

2014-04-24 09:01:46崔名芳朱建華
陶瓷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瓷窯繁昌龍窯

崔名芳,朱建華

(1.安徽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冶金與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安徽 馬鞍山 243000;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安徽 合肥 230026)

安徽古代燒瓷窯爐結構分析
——以壽州饅頭窯和繁昌龍窯為例

崔名芳1,2,朱建華1

(1.安徽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冶金與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安徽 馬鞍山 243000;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安徽 合肥 230026)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安徽地區(qū)陶瓷窯業(yè)已進入有窯燒造的時期,是我國升焰窯的發(fā)源地之一。同時,安徽地區(qū)處于我國古代兩大瓷窯體系的“分水嶺”,以淮河為分界線,其燒瓷窯爐結構及裝燒技術分別受南北方陶瓷窯業(yè)影響。本文選取有代表性的壽州饅頭窯和繁昌龍窯窯爐結構為例,分析古代安徽地區(qū)存在的燒瓷窯爐的基本結構形態(tài)。

安徽;古代燒瓷窯址;饅頭窯;龍窯

0 引 言

安徽地處江淮流域,其陶瓷生產(chǎn)歷史源遠流長,是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南北兩大瓷窯體系的中間過渡區(qū),也是我國古代陶瓷業(yè)高度發(fā)展的地區(qū)之一。早在七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安徽地區(qū)就已經(jīng)開始燒造陶器;西周時期,皖南地區(qū)開始燒制原始青釉。漢代以后,安徽涌現(xiàn)出燒造青色釉、黑釉、黃釉、青白釉等多種單色釉的窯址。從時間延續(xù)上看,安徽古瓷窯燒制年代始于南北朝,興盛于唐宋,至金元時期走向衰敗,持續(xù)八百余年。從空間分布上看,安徽地區(qū)的古陶瓷窯址分布甚廣,不僅在淮北平原的宿州、蕭縣和淮河岸邊的淮南市、鳳陽縣有瓷窯址,而且在皖西大別山麓的霍山下浮橋、太湖縣劉羊村、金寨縣迥水村、宿松縣碗沖等地均有古瓷窯址發(fā)現(xiàn)。從窯爐結構和窯業(yè)技術來看,淮北多是饅頭窯,淮南則普遍為龍窯。這些窯爐在結構上都體現(xiàn)出明顯的交叉融合性與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在原材料相近的條件下,受外在條件——窯爐的框架結構及燒造水平的影響,在不同區(qū)域形成了不同的窯系及釉色特點。

以淮河為分界線,我們通過對已發(fā)掘的窯爐分析,根據(jù)窯爐平面形狀、內(nèi)部結構、燃料使用等方面變化將安徽古代燒瓷窯爐分為兩種——半倒焰式饅頭窯和龍窯。本文主要以具代表性的壽州饅頭窯和繁昌龍窯為例進行分析。

1 壽州饅頭窯結構分析

淮南壽州窯地處安徽北部,窯址主要分布在今天淮南市上窯鎮(zhèn)、觀家崗、余家溝、外窯等地。目前在上窯、三座窯、徐家圩以及相鄰的鳳陽縣武店靈泉寺等地已發(fā)掘十余處窯場,從隋代窯址管咀孜到唐代窯址馬家崗、余家溝、松樹林和東小灣,連成了大約四公里長的大型窯場(圖1)。“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動蕩不安,北方戰(zhàn)亂導致了人們遷徙頻繁,客觀上促進了文化和經(jīng)濟的交流。位居當時主要運輸通道淮河岸邊的上窯地區(qū),由于具備了瓷土、燃料、運輸?shù)葪l件,加上大量北方手工業(yè)者南下,在南北朝中晚期便開始燒制瓷器。因而,壽州窯早期產(chǎn)品具有濃郁的北方風格。自南北朝晚期至隋唐,有近四百年的歷史?!盵1]該地區(qū)大部分的窯口都屬于饅頭窯。

圖1 壽州窯爐遺址Fig.1 Historical site of Tang Dynasty Shouzhou kiln

安徽地區(qū)已發(fā)掘的壽州饅頭窯窯長2.95 m,寬2.5 m至2.7 m,坡度12.5 °,有煙道6個,后煙室1個,為半倒焰式窯,唐代壽州窯常使用這種半倒焰式“饅頭窯”進行燒制,該窯結構主要由火膛(燃燒室)、窯室、排煙孔和煙囪四部分組成。窯體前部設窯門和火膛(燃燒室),中部為窯室,可將裝燒的坯件放在窯床上,后部為窯壁及煙囪,煙囪下設有一排排煙孔,便于排除煙塵。窯門、火膛、窯床、煙囪由前到后以直線型方式排列,其中火膛和窯室組成一個類似饅頭形的空間,火膛筑在窯床前面以使火焰能夠立即接觸坯體,煙囪由窯頂移至窯后,促使火焰在窯室內(nèi)由升焰變成半倒焰,這種燒瓷窯爐結構是在陶窯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鹧嬗扇紵疑仙眹姺忾]的窯頂后再倒向窯底,并穿過坯件之間的空隙鍛燒坯件,最后熱量經(jīng)由煙囪散出。而由于使用燃料的變更,各時期的窯爐結構也在隨之變化。唐代壽州窯主要使用柴作燃料,柴易燃,且火焰長,便于掌握,因此當時的窯體窯腔較大,結構較簡單?;鹛偶仁侨紵乙彩锹浠铱樱恫窨诩瓤赏恫?,又可作通風口使用,燃燒室內(nèi)火焰氣氛的控制主要是靠型制遠大于宋代的煙囪來完成而沒有設置專門的通風設施。點火時打開天子眼,小火烘烤四小時左右,以便排除水氣,同時增加窯內(nèi)氧氣含量,利于燃燒。然后逐漸加大火力,待火苗從天子眼冒出,窯內(nèi)匣缽已燒制成紫紅色,此時可逐漸蓋住天子眼,使得煙氣由窯室后面的煙囪排出,促使窯內(nèi)溫度均勻。當窯內(nèi)溫度升到1000 ℃左右時,開始加大投柴量,加快添柴速度,保持爐內(nèi)高溫,以利于產(chǎn)生還原氣氛。待窯內(nèi)溫度升到1150~1200 ℃時,再次加大投柴量,并使用燃燒值高的木柴,力求大煙大火。添柴口要保持填滿的狀態(tài),讓柴不能充分燃燒,灰燼中留下大量未燃燒完的木炭,俗稱“攻火”[3]。這個階段對瓷器的呈色尤為重要,如果此時火攻不上去,會出現(xiàn)生燒現(xiàn)象,而如果還原氣氛不足,則會導致氧化不均勻、陰黃、起泡、開裂等問題。

在燒制技術方面,唐代壽州窯使用匣缽裝燒法。為防止倒塌,匣缽擺放講究垂直、平穩(wěn),不能傾斜,頂層的匣缽用同匣缽蓋蓋嚴。匣缽柱的底部以及柱與柱之間要留好火苗通道,以利燒窯操作(圖2),這樣能夠避免燒制過程中因粘聯(lián)、重疊而可能導致的損傷,以及煙火對坯胎的熏染和落砂等現(xiàn)象,保證了產(chǎn)品的釉面光潤,色澤均勻,提高了成品率及產(chǎn)品質(zhì)量。在窯內(nèi)燒制氣氛的控制上,改傳統(tǒng)的還原焰為氧化焰,燒制出中國古代聞名的黃釉瓷。文獻[4]所提供的古代壽州窯陶瓷殘片的鑒定結果顯示:壽州窯黃釉瓷的燒成溫度為1200℃,采用氧化焰燒成;絳紅釉瓷以Cu+離子著色,這表明壽州饅頭窯也可兼燒還原焰;壽州窯的黑釉瓷也是使用還原焰進行燒成,同時與窯位氣氛分布不勻有關。

由此可見,饅頭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熱氣的向上浮力,促使火焰由火膛升向窯室的頂部;然后再在煙囪的抽力作用下倒向后半部分的窯床,然后經(jīng)窯爐后面窯壁底部的排煙口從煙囪排出,靠夾墻豎煙道產(chǎn)生的抽力來控制一定量的空氣進窯,以增加坯體交換的機會,從而使窯內(nèi)各部位的燒制溫度更加均勻,爐內(nèi)亦可燒制還原氣氛,燒成溫度高達1300 ℃。壽州窯生產(chǎn)的瓷釉色與饅頭窯的結構、燒成氣氛與擺放位置有很大關系。

圖2 饅頭窯結構示意圖Fig.2 Structure and fame spreading direction of dome kiln[2]

2 繁昌龍窯結構分析

繁昌柯家沖窯址發(fā)掘的龍窯是安徽地區(qū)古窯址中最為典型的。該窯傍山而建,頭東尾西,依山順勢而上,磚砌而成(圖3)[5]。窯頭及窯室的前中段約30 m,方向垂直,為90 °夾角,窯室后半段及窯尾約22.15 m,依山勢向南彎折10度。爐體斜長56.4米,水平長52.15 m,頭尾水平高差19.2 m,坡度大小不等,可分為四段,前緩后陡,在10~24 °之間。爐體近火膛處寬1.4 m,后面逐漸加寬,中段最寬度達2.8 m,此后又漸收窄,至窯尾處寬至2 m。在同時代的南方古瓷窯遺址中,其保存程度之完整、坡度之陡,全國罕見。整個窯可分為窯外工作間、操作間、窯頭、窯身、窯尾、窯門幾大部分。窯頭前工作臺由于窯工們的長期活動,地表光滑平整,留有火燒后的痕跡。操作間位于窯頭前方稍偏北,其靠窯頭擋土墻放置有匣缽九摞,說明其是用類似北方定窯的匣缽裝燒技術。火膛保存相當完整,底部留有許多灰燼。窯頂雖已坍塌,但窯壁大部保存較好,由于長年累月的高溫燃燒,內(nèi)壁已掛滿窯汗。窯門共六個,南北兩壁各排列三個,窯尾位于山包頂部。根據(jù)對部分窯壁和窯門的觀察以及對窯床底部的解剖發(fā)現(xiàn),該窯身進行過多次維修。五代到宋代時期的龍窯長度一般在五、六十米,而繁昌窯的燒制時間與窯爐長度正與此相吻合,這說明根據(jù)各時代燒瓷窯爐的結構特征能夠?qū)λl(fā)掘的瓷窯及出土瓷器的年代進行分析推斷。由此我們也可看出,對于一些器表和化學組成相近的器物,依據(jù)窯爐內(nèi)部框架結構特征來幫助斷代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窯爐考古可作為古陶瓷分期斷代的新輔助手段。

圖3 繁昌龍窯平剖面圖Fig.3 Historical site of Five Dynasty Fanchang kiln

圖4 龍窯結構示意圖Fig.4 Structure and fame spreading direction of dragon kiln[2]

自南北朝以來,安徽淮河以南的地區(qū)多使用龍窯進行陶瓷的燒制(圖4)。龍窯的結構相比饅頭窯更為簡單,依山坡而上,沿10~20 °角挖一條長度為幾十米到百米的傾斜的通道作為燃燒室。燒制過程采用自然通風的方式,以雜柴松枝等為燃料,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可以控制還原焰氣氛燒成,燒成溫度最高可達1300 ℃。窯頂上設有投料孔,窯墻的一側,沿窯長并排開有2~4個窯門,窯頭設有供點火用的燃燒室,由于龍窯自然傾斜向上能夠起到排煙作用,因此窯尾一般不設煙囪,也正因如此,龍窯坡度的大小會直接影響陶瓷的燒成時間和質(zhì)量。此外,由于五代至北宋時期安徽淮南各窯所使用的制瓷原料含鐵量較高,為避免鐵的二次氧化對燒成的瓷器造成影響,在燒制時需采用還原焰燒成,并在燒成后進行快速冷卻。因此,龍窯在燒制時多使用松柴作為燃料,松柴具有揮發(fā)分多、灰分熔點高、著火溫度低、燃燒速度快、燃燒火焰長等特點,宜于燒還原焰和提高燒成速度,而龍窯本身也正符合這種快速燒成、快速冷卻和維持還原氣氛的燒制工藝要求。此外,窯室內(nèi)的還原氣氛有利于過渡元素的低價離子著色,這也正是安徽淮河以南各窯口多現(xiàn)青釉瓷的原因。

3 結 論

(1)以淮河為分界線,依據(jù)受南北瓷窯體系影響的大小,安徽地區(qū)古代燒瓷窯爐結構形態(tài)主要分為兩種,淮河以北多為饅頭窯,淮河以南多為龍窯。

(2)淮河以北的饅頭窯容積較小,比較原始化;窯床大都長約2.2 m,寬2.6 m,近于方形,窯室容積大致相近,火膛較深;各窯燒成溫度有差別,與爐坑深度高低及通風效果、燃料的燃燒程度有很大關系。

(3)淮河以南的龍窯具備南方龍窯的一般特點,在窯內(nèi)殘存物時代特征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可考慮依據(jù)各時代的窯長及爐內(nèi)結構特點進行輔助分析,不失為古陶瓷窯址考古斷代的一項重要手段和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陳士芬. 唐代壽州窯研究[D].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010: 5.

[2] 瓷器窯知識中國龍瓷官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9-4];楊旭強.隋、唐、宋時期的饅頭窯和龍窯[J]. 博寶藝術網(wǎng)[引用日期2008-03-24].

[3] 閻飛. 窯爐結構與裝燒工藝對鈞釉外觀特征的影響.陶瓷學報[J],2012, (33): 3.

YAN Fei. Journal of Ceramics, 2012, (33): 3.

[4] 尹若春. 壽州窯瓷器的測試與初步分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J],2011, (41): 1.

YIN Ruochun.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1, (41): 1.

[5] 楊玉璋. 繁昌柯家沖窯的發(fā)掘與研究[D].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36.

The Analysis of Anhui Ancient Porcelain-Firing Kiln Structure: Particularly in Shouzhou Dome Kiln and Fanchang Dragon Kiln

CUI Mingfang1,2, ZHU Jianhua1
(1. College of Marxism & Key Laborator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etallurgy and Resource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0, Anhui, China; 2. Department of Scientifc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Anhui, China)

In Neolithic times, ceramic industry in Anhui area had entered a kiln fring period. Anhui was one of the cradles of the up-draught kiln in ancient China. At the same time, Anhui was located on the divide between China's two major ancient porcelain kiln systems. Taking Huaihe as the dividing line, the porcelain kiln structure and fring technology were affected by those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Shouzhou kiln and Fanchang kiln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porcelain kiln in ancient Anhui area.

Anhui; ancient porcelain-fring kiln; dome kiln; dragon kiln

TQ174.6

A

1000-2278(2014)05-0526-05

10.13957/j.cnki.tcxb.2014.05.015

2014-01-18。

2014-03-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編號:Nos 21101004),安徽工業(yè)大學校青年基金項目(編號:QS201323)。

朱建華(1978-),男,博士,副教授。

Received date: 2014- 01-18 Revised date: 2014-03-08

Correspondent author:ZHU Jianhua(1978-), male,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thesea@ustc.edu.cn

猜你喜歡
瓷窯繁昌龍窯
淺議龍窯的結構特點及其燒制優(yōu)勢
淺議龍窯燒制與龍泉窯之燒制技術改進
尋跡青花,邂逅古瓷窯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0
羅詩彬龍窯作品欣賞
瓷窯廢墟
滿族文學(2022年1期)2022-01-21 21:19:30
繁昌蝶變
決策(2019年12期)2019-12-27 09:30:30
沙埠青瓷窯探微
安徽繁昌窯青白釉瓷爐研究
繁昌老年大學參加全縣慶祝建黨97周年書畫展
老年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6:54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學校歌
织金县| 龙海市| 乌鲁木齐市| 绥江县| 房产| 通化市| 含山县| 乌拉特前旗| 泗洪县| 承德市| 禹城市| 宜都市| 大冶市| 容城县| 泸定县| 丹东市| 进贤县| 汉阴县| 象山县| 通榆县| 襄樊市| 罗山县| 泰和县| 绥芬河市| 无棣县| 平遥县| 梅河口市| 苏尼特左旗| 扶余县| 芷江| 永登县| 桐梓县| 会东县| 苏尼特右旗| 河间市| 扶沟县| 大竹县| 通辽市| 集贤县| 上高县|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