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演奏家的音樂觀

2014-04-23 09:17
藝術(shù)評鑒 2014年5期
關鍵詞:揚琴演奏家貝多芬

二胡演奏家王之輝:根植民族音樂

王之輝,武警文工團二胡演奏家,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獲得者、“中錄杯”國際二胡邀請賽一等獎獲得者。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考級專家評委。曾多次成功舉辦個人二胡獨奏音樂會,并錄制出版了二胡獨奏專輯《黃水韻》、胡琴獨奏DVD專輯《華彩之輝》,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及20世紀華人經(jīng)典等重大演出中做精彩表演。創(chuàng)作的《甩辮兒》在2011全國小型作品比賽中獲銀獎,《黃水韻》、《西湖晨曲》被作為二胡考級曲目。

記者:我們都知道您是一名演奏家的同時也是一名軍人,那您覺得軍旅生活對您的演奏風格有什么影響呢?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您的藝術(shù)主張。

王之輝:應該說在我的二十歲之前,還不是一名軍人的時候,我主攻的是中國地方戲曲還有民族民間音樂,同時主修二胡專業(yè)技術(shù)技巧的學習與訓練,二十歲之后,入伍參軍成為一名軍隊文藝戰(zhàn)士,開始接觸并學習部隊題材的作品,本著為兵服務的宗旨,多年來積累了較多的軍事題材曲目,在下部隊到基層連隊演出時,貼近戰(zhàn)士生活的作品深受官兵們的歡迎,經(jīng)常演奏的曲目《妹妹送哥去參加》、《苦菜花隨想》、《戰(zhàn)馬奔騰》等,尤其是由我創(chuàng)作的描寫武警戰(zhàn)士出擊作戰(zhàn)、具有現(xiàn)代城市音樂風格的《夜襲》,反映了武警戰(zhàn)士神勇氣概,形象的刻畫了戰(zhàn)士們出警的戰(zhàn)斗場面,以及我多年來舞臺上的代表作——胡琴聯(lián)奏《歡慶》,都是劇場效果非常熱烈的曲目。

我的藝術(shù)主張,堅持民族音樂,傳承中國古典,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空靈的碰撞合理的結(jié)合,中國的音樂是世界上最好聽的音樂,對純西化和現(xiàn)代派可以借鑒但絕不應該是主流。

記者:您的作品《黃水韻》和《西湖晨曲》被定為二胡考級的曲目,您覺得學生考級考過算是一種成功嗎?然后您談一下您認為的在音樂上的成功到底是什么?

王之輝:針對琴童來講,考級僅僅是促進練琴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那么手段是什么意思?是孩子在自我心中對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的回報,從而產(chǎn)生了的自信,當拿到五級、七級或者是九級的時候,有了向更高境界追求的沖動,刺激他自發(fā)的、更強烈的練琴欲望,以達到更高專業(yè)水準的目的,這樣的自我肯定是非常珍貴的,是時間與汗水換來的,這就是考級帶來的階梯型的優(yōu)勢,他會珍惜一輩子,一生有了音樂相伴左右,才是美好的人生,才是學習音樂真正的目的。

關于音樂的成功到底是什么,這個題目比較大,個人觀點我覺得音樂的成功就是給你周圍的人帶來快樂,產(chǎn)生共鳴從而產(chǎn)生幸福感,讓欣賞你的觀眾為你傾倒,那一刻他們因你而雀躍、而歡呼、而陶醉,我覺得這樣的音樂就是成功的音樂,這樣的音樂家,就是成功的音樂家。

記者: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學習鋼琴,相對來說民族管弦樂器受到了冷落,您覺得如何推動二胡音樂的發(fā)展?

王之輝:鋼琴是樂器之王,無論學習什么樣的樂器,接觸一下鋼琴是非常有好處的,包括學習音樂理論專業(yè)人士都有較好的鋼琴基礎為理論支撐,但未必每個學鋼琴的學生都在這個專業(yè)上開花,那么在一定基礎之后,建議學生或者家長參與有團隊性質(zhì)的團體。這就要選擇一種樂器,比如說民族音樂的二胡,琵琶,也有交響樂的小提琴或長笛等,然后讓孩子作為一個興趣參加團隊性質(zhì)的活動,從小提升合作意識,對他的人生會起到好的作用,關于學習西洋樂還是民族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我始終堅持這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揚琴演奏家王玉玨:通往音樂夢想之路

王玉玨,青年揚琴演奏家。3歲開始學習揚琴,師從徐健老師,4歲開始登臺演出,2001年以專業(yè)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揚琴名師黃河教授至今。曾榮獲國內(nèi)三大頂級賽事“文華獎”、“CCTV民樂大賽”、音協(xié)“金蘆笙”大賽金獎。

記者:我們都知道您獲得過很多國際包括國內(nèi)的音樂大獎,您覺得什么樣的音樂,或者說是什么樣的演奏方式讓您獲得了這些大獎,在這些比賽當中您覺得什么是最珍貴的?

王玉玨:在我心里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人”,能打動人、產(chǎn)生心靈共鳴的音樂就是最好的音樂。

在我看來參加比賽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管說結(jié)果怎么樣,只要是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就是對自己的一種突破。因為每一次的準備過程讓我有一個全身心的投入狀態(tài),這就使得之前練琴的所有積累,在這個時間段獲得一種最大程度的提升,也是一個量化到質(zhì)變的過程,所以每次準備比賽的那段時間對我來說都是特別珍貴的,我也很享受這個時期,因為有種動力會激發(fā)我。而真正在比賽中就是完全把自己投入到音樂里,想著把內(nèi)心的音樂用揚琴來“唱”給大家。我會把比賽的現(xiàn)場當作一場演出來享受,因為那時會有那么多的評委專家,也會有我崇拜的音樂家,就像一場音樂會一樣,能把他們都請來聽我的演奏,這本身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鼓勵和榮譽。

記者:現(xiàn)在有很多孩子都在學習音樂,作為一名老師,您覺得是否需要鑒別一個孩子是否有天賦?關于家長要求孩子學習音樂您是怎么看?

王玉玨:我現(xiàn)在是在讀研究生三年級即將畢業(yè),還沒有正式受聘于哪一個教師的崗位,但我現(xiàn)在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代揚琴主課的教學課程,在這些年的學海道路上也有教過不同程度學生的經(jīng)歷。有剛啟蒙的小孩子,有初、高中生想考音樂特長生,也有想考音樂學院本科、研究生這種往專業(yè)方面走的學生,還有一些社會上就是純愛好音樂的,年紀可能還有些大的,他們平時把音樂作為生活的一種調(diào)劑,所以各類的學生我還是都接觸過,我就淺談一點我的想法吧!您說的辨別天賦,在我看來,我不會把它當成一種標準,既然你來學音樂有著不同的想法,我就去針對你的目的。比如說是小孩子來啟蒙,我會帶他怎么樣認識這個樂器,怎么樣接觸它,怎么樣喜歡它。等你喜歡它之后,你再去考慮是想學這個作為專業(yè),還是說業(yè)余愛好,還是說想把它當藝術(shù)特長,總之就是我會帶領你去喜歡音樂,欣賞音樂。而您說的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去學這個,這個我覺得一方面,有目的性的為了孩子能考一個好大學,這是可以理解的,再一方面就是在學琴的過程中雖然孩子不情愿,他不想練琴,但是他既然學了,練了,也被動地養(yǎng)成了坐一、兩個小時不動的這種習慣,這就是一種專注力,最起碼他坐在那的時間,他只做這一件事情,這種精力的集中,也會使他從中受益,這對他學習其它東西一定會有幫助的,我覺得這點同樣也很重要。關于您說的那種有天賦的小孩,他會對音樂特別有感覺,尤其是有些孩子他雖然不想練琴,可是他一到老師這里上課,他就會特別熱情投入,上課的效率也會相對高一些。但是在我看來并不會因為他有這個天賦,就要求他一定要把學習音樂當成一種專業(yè),這個要因人而異,如果他真的非常喜歡這個,又能把自己精力投入其中,想把它作為一個事業(yè),那就一定要把他往專業(yè)道路這方面培養(yǎng),天賦對于音樂家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但如果他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去走這個道路,天賦也可能在他的其他方面展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也有些不是很有天賦但練琴非??炭嗟暮⒆?,他們在追求音樂的道路上雖然會有困難但也一定可以堅持走下去。因為音樂它本身是一種語言,所以沒有什么可以妨礙任何人去學它,喜歡它,用它來溝通。endprint

記者:中國的揚琴在世界揚琴范疇之內(nèi),您覺得它的發(fā)展狀況如何?怎么樣才能更好的推動揚琴音樂的發(fā)展?

王玉玨:我覺得中國揚琴在世界揚琴體系里面有它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在國際上已經(jīng)得到了一定的認可,老一輩的藝術(shù)家們也是一直在為中國揚琴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堅持不懈的奮斗?,F(xiàn)在的狀況我覺得是這樣,一件樂器,它首先需要樂器本身性能方面的不斷優(yōu)化,再一個是演奏方面,然后是作品創(chuàng)作,最后就是教學體系,這四個方面組成一件樂器的發(fā)展?,F(xiàn)在從揚琴樂器改革的方面,很多專家都在做討論,怎么樣把揚琴做的音色更好,質(zhì)量更穩(wěn)定,尤其在它的止音問題上,我們都知道揚琴余音的問題一直是很多作曲家在考慮寫揚琴作品時候的最大顧慮,所以現(xiàn)在在樂器改革方面,各路專家都在研究,怎么把止音的效果做得更科學合理,然后在音色上怎么讓它更加統(tǒng)一。有了好的樂器,就能更好的擴大演奏者的空間,就像士兵有了先進武器一樣,演奏者就能更好的發(fā)揮他們的技術(shù)和音樂表現(xiàn)力,這就鼓勵和刺激了更多優(yōu)秀揚琴作品的出現(xiàn)?,F(xiàn)在揚琴作品創(chuàng)作這一方面,大部分還是從事?lián)P琴的人在寫作品,這首先是一個必然的階段,中國藝人自古以來就是自編自唱,而且從事?lián)P琴專業(yè)演奏的人,由于他對樂器性能的了解,所以寫出來的作品就很有揚琴化的特點,但是我們也特別希望能有更多專業(yè)作曲家能更多的關注揚琴,畢竟作曲家站在的是一個宏觀的角度,又有著豐富的專業(yè)作曲技術(shù),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一定有著不同的方向和意義。所以就是有了好的樂器,加上演奏家不斷地提高技術(shù)水平和音樂層次,就會激發(fā)更多的作曲家來創(chuàng)作。最后對于教學方面,因為有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作品,使得整個揚琴的教學體系更加豐富完善,讓我們這些揚琴學子在追求藝術(shù)的道路中吸收著豐富的營養(yǎng)。在我看來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一定是緊緊相扣的,它是一種循環(huán)再生的狀態(tài),只要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有了改善和提升,就會帶動其他方面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是現(xiàn)在中國揚琴發(fā)展的現(xiàn)狀,也是必然的一種趨勢。我們的前輩們真的是畢生都在為揚琴事業(yè)奮斗著,這也激勵了我在這個道路上一直不能停歇……

記者:聽說您最近還出了一張個人揚琴獨奏專輯,您是怎么有這個想法的?

王玉玨:其實當初想錄這個專輯是在2012年末的時候,當時的構(gòu)思是我的導師黃河教授提出來的,那時候他與王瑟老師創(chuàng)作了一個系列的作品,所以黃老師就希望我能把它們放到一起錄一張新作品專輯,這樣一來是對我自己習琴道路的一個匯報,再來也是因為這些作品的廣泛流傳,大家都在詢問哪里有這樣的音響資料可以借鑒。所以這張專輯里面收錄了黃河教授和王瑟老師最新共同創(chuàng)作的四季組曲《春》、《夏》、《秋》、《冬》以及王瑟老師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四首揚琴作品《落花·夜》、《夢》、《漣漪》、《云端》。我自己真的是非常喜歡這里面每一首作品,特別想把好的音樂分享給大家,所以錄這張專輯我是很精心的去策劃各個方面。首先我有幸請到了業(yè)界非常認可、有金耳朵之稱的李大康老師來親自錄音。然后因為這八首樂曲它的伴奏形式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又邀請到了各專業(yè)非常優(yōu)秀的音樂家們一起合作,有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藝術(shù)指導曲大衛(wèi)、85后天才小提琴家唐韻、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打擊副首席劉恒,還有琥珀弦樂四重奏以及低音提琴演奏家許景盈來幫我一起錄制完成這張專輯,我們在一起做音樂時真的很用心,很享受,只希望我們的音樂能夠帶給大家心靈的一絲共鳴!

笛子演奏家周可奇:簫笛一曲醉春風

初見周可奇,你很難將他與“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笛簫演奏家”這些身份聯(lián)系起來。生活中的他一身隨意的著裝,面帶淺淺的笑容,言辭不多。誰曾想,他多次應邀在美國肯尼迪中心、維也納金色大廳、波蘭國家大劇院、德國UDK音樂廳、香港荃灣大會堂等世界知名音樂廳登臺演出。“我把最閃光的一面在舞臺上展示給觀眾?!敝芸善嫒缡钦f。

周可奇出生在湖南長沙,他的家在瀏陽河的岸邊。兒時,母親用清脆笛聲在他幼小的心靈播撒下音樂的種子,也如同故鄉(xiāng)的小河一般,涓涓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周可奇是幸運的,翻閱他的簡歷,不難看出,他的學藝道路可謂是“一路陽光”——自幼受宋樹坤老師啟蒙,師從湖南省歌舞團一級演員、著名笛子演奏家楊明。考入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竹笛演奏專業(yè)后,先后師從榮政教授、向思義副教授、胡志平教授學習演奏和理論。聆聽他的演奏,可以感受到他的笛音氣息流暢、音色通透純凈、指法干凈瀟灑,演奏風格上既富有充沛的情感,又繼承了中原笛韻的特色。他吸取各家之長,得到了專家前輩的認可。業(yè)內(nèi)一位專業(yè)人士這樣說他:“他的每根頭發(fā)絲里都充滿了音樂”。

頻頻在舞臺上精彩亮相,讓周可奇積累了不少“人氣”,他的演奏在圈子內(nèi)外廣受好評。在一些音樂論壇,關于他專輯的熱評已經(jīng)積累了好幾十頁,大家對他的音樂贊許有加。然而周可奇對這些并不看重,生活中的他喜歡品清茶,讀好書,喜歡那種淳樸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喜歡大自然的氣息??吹浪酌?,乃得一派灑脫。他曾說:某些時候,“撤退”也上一種“抵達”。當我放棄某些東西的時候,也許我獲得了更多。誠哉斯言。

扎根傳統(tǒng)文化,滋潤藝術(shù)情懷

周可奇堅持認為,對于藝術(shù)工作者而言,只有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才可能使藝術(shù)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眾所周知,有著八千年以上悠久歷史的中國笛簫,貫穿了整個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因此,簫笛藝術(shù)與詩詞、書畫、舞蹈等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可謂深深契合,大道同源,神韻相通,往往簡簡單單的幾筆畫、幾個音符、幾個動作,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深遠的意境來。事實證明,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是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笛簫大家的。

十幾年來,周可奇正是如癡如醉地深深扎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孜孜不倦地從汲取養(yǎng)分,陶冶內(nèi)心,提升修養(yǎng),并獲得靈感。2001年,他成功創(chuàng)作處女作——塤獨奏曲《古道》,它以元代戲曲作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為聽眾展示出一個“道可道,非常道”的精神世界。而真正讓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嶄露頭角的,則是《獨——一支笛子的獨白》這首笛曲。“新題材、新技法、新音響”,是周可奇當時創(chuàng)作所追求的“三新”。而樂曲的靈感,則來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詩《獨坐敬亭山》。endprint

還有一首作品的靈感,同樣來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法,那就是唐代書法大家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周可奇說:“在張旭的書帖里觀其形,察其色、感其氣,其中亦早已具備了節(jié)奏的疏密、音色的明暗”。為了用樂器表達出其草書的神韻,周可奇探索出了“懸吹”、“打指”、“吹離轉(zhuǎn)換”、“高位泛音”等傳統(tǒng)塤演奏中沒有的十幾種全新技巧。經(jīng)過“剪切”、“拼貼”等手法,一首具有獨特氣質(zhì)的音樂作品就這樣誕生了。

佳曲琳瑯醉春風,甘為人梯育桃李

隨著周可奇的笛、簫、塤等作品不斷問世,他分別于2009年和2013正式出版了《雪夜獨酌》、《花自飄零水自流》兩張專輯。在這兩張專輯里,他不但擔任了笛、簫、塤等主奏樂器的演奏,還擔任了專輯里所有作品的作曲、配器等創(chuàng)作,是名符其實的個人原創(chuàng)作品專輯。

傳統(tǒng)意境相結(jié)合,技術(shù)上又不失新意,使得周可奇的作品頻頻獲獎。全國的最高獎“金鐘獎”,湖北省的最高獎“金編鐘獎”、“楚天文華獎”、“長江之春作品獎”等,都被他拿了個遍。

盡管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無數(shù)的成績,但作為老師的周可奇,依然在大學教師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耕耘不輟。由于教學上的努力,他多次獲得湖北省教育廳及武漢音樂學院頒發(fā)的“優(yōu)秀指導教師”等榮譽。他關注基礎教材的規(guī)范整理和編寫,從2005年開始,先后公開出版了《笛子入門》、《簫基礎教程》(與榮政教授合作)、《塤基礎教程》和《即學即會吹葫蘆絲》等多本專業(yè)教材。

對于笛子專業(yè)教學,他說:“教育就應如同春風拂面,潤物細無聲”。專業(yè)課方面,他十分重視學生的基本功和規(guī)范性練習,并且善于因材施教,及時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側(cè)重點不同的指導。他還要求學生們多多讀書,尤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書記,提升人文素養(yǎng)。此外,他還經(jīng)常帶著學生們走進武漢各大高校,進行笛藝交流,通過在舞臺上的演奏“實戰(zhàn)”,錘煉他們的技藝,開闊他們的眼界。走近他的學生們,你會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目中,周老師不僅僅是一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長,更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兄長。

卡瓦科斯:貝多芬值得急功近利的人學習

問:還記得第一次拉貝多芬的奏鳴曲的情形嗎?

卡瓦科斯: 我15歲第一次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那時其實根本無法完全理解它們,只是直覺性地強烈感受到這些音樂中涵蓋的巨大力量和變化。這使我有欲望想要不斷演奏它們、理解它們。

到現(xiàn)在,演奏它們已經(jīng)有了三四十年的經(jīng)驗,最大的變化是從直覺上體驗到深層次的哲理。它們卻總是能賦予我新的感受,以至于我每個階段的演繹都是不同的。很顯然,這是一個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我在跟著它們一起成長。

不僅是小提琴奏鳴曲,貝多芬所創(chuàng)作的所有音樂作品,其實都大大超出了許多他同時代的其他作曲家,也極大地啟發(fā)了他之后浪漫主義音樂的發(fā)展。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弦樂四重奏作品無法超越。

問:你認同貝多芬是“最偉大”的音樂家這個說法嗎?

卡瓦科斯: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我不喜歡別人問我“最喜歡的小提琴奏鳴曲是哪一首”。不過我認為,貝多芬的音樂對我們這個時代是非常必需的。因為他不僅是個具有偉大天賦的創(chuàng)作者和演奏家,而且在他的生命中,他所需要戰(zhàn)勝的那些困難和為音樂而做出的巨大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現(xiàn)代每個人學習的。因為現(xiàn)在大家都非常的急功近利,渴求快速的成功。

問:這次,你會在上海演奏貝多芬奏鳴曲的第一、第五、第九號作品。你如何來理解這三組作品?

卡瓦科斯: 從第一到第十,風格的多變起伏,就像是在描繪一段完整而豐富的人生。貝多芬自己并沒有活很長的時間,但是他在音樂中為我們展示的人生卻是如此豐富。

在他的作品里,小提琴的地位非常明顯,且占據(jù)重要位置,之前莫扎特的作品里,小提琴的地位總是次于鋼琴的,這是貝多芬為小提琴帶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第一小提琴奏鳴曲是他首次嘗試為小提琴和鋼琴的合作而創(chuàng)作的。第五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給我們呈現(xiàn)出了和以往他自己的作品完全不同的音樂氛圍,節(jié)奏非常自由輕快??梢院苊黠@地感覺到這個階段他對奏鳴曲的音樂結(jié)構(gòu)的把握和創(chuàng)造力上了一個臺階;第九則是貝多芬最具力量的奏鳴曲,其中包含了巨大而豐富的音樂內(nèi)容,并為他之后所有創(chuàng)作類似風格奏鳴曲的其他作曲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比如勃拉姆斯的第三小提琴奏鳴曲。

問:去年你的老搭檔、鋼琴家席夫來上海音樂廳也選擇了貝多芬,他當時說貝多芬要有人生閱歷后才能彈深彈透。這點你是否贊同?

卡瓦科斯: 我并不十分同意。莫扎特35歲就去世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但那絲毫不影響那些作品的偉大與有深度。

我覺得,對于音樂家和演奏者,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跟著作品一起成長。

一個年輕的演奏者,也可以憑借天賦和能力去理解音樂,并做出精彩的詮釋。而當你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之后,這樣的能力或許會更強。但是,如果一部作品能夠一直伴隨著某個人成長,彼此之間不斷發(fā)展出默契,那么對于演奏家抑或他的聽眾來說,都絕對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問:除了小提琴獨奏家,你也是位室內(nèi)樂演奏家,同時是位指揮,這幾個角色最喜歡哪一個角色?

卡瓦科斯: 這些所有的角色都非常喜歡,因為它們都跟音樂有關。我學習指揮,是因為我覺得拉小提琴所能接觸到的音樂,還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作為音樂家,我又想要在音樂上獲得更多不同的經(jīng)驗和視野。我指揮貝多芬的交響曲,以求為演奏貝多芬奏鳴曲提供更多靈感。你會讀到相似的音樂色彩和節(jié)奏,因為它們都是同一個人創(chuàng)作的,有著同樣的音樂DNA。當我拉琴時,又會涌起想要指揮的沖動,這種感覺其實是非常美妙的。

問:王羽佳曾在一次快速即興問答時,被問及“最能刺激你靈感的音樂家”,她說是卡瓦科斯。你們合作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

卡瓦科斯:毫無疑問,她非常棒,我非常享受跟她的合作。她不僅有高超的技藝,而且對音樂的敏感性和理解性也都非常出色。從三年前的首次合作到去年11月份的意大利巡演,我們都合作得非常愉快。我們還合作錄制了勃拉姆斯奏鳴曲,將在今年4月發(fā)行。

問:看你對于貝多芬的解析,很在意結(jié)構(gòu)和歷史淵源,覺得還挺“學院派”的,你也開始在音樂學院教書了嗎?

卡瓦科斯:對于我來說,教學是一項神圣的使命。我現(xiàn)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太多精力分散在到處巡演。只能參加一些短期的大師班,教他們和指揮與樂團合作的訣竅,那種和一群人一起呼吸的奧秘,這很神奇。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關于音樂的道德。很關鍵的一點是,今天學生們被教導要成為音樂家,是奔著成就一番事業(yè)去的。 但是當年,我只是學習我喜歡做的事而已。現(xiàn)在年輕的音樂家無法等待,好像音樂是項競技體育,過了30歲就要被逼退役。我希望今天的音樂教育能改變這一點,但的確很難,學院里的競爭實在太過激烈了。

但正如我之前所說,一切與音樂有關的事,都是我熱愛的事。作為一個獨奏家,你是你自己的。你專注于自己的演奏,解決你自己的問題。而當一個人與許多其他的人發(fā)生關聯(lián),讓更多人能從你這里有所得時,你才能被稱之為一個藝術(shù)家。endprint

猜你喜歡
揚琴演奏家貝多芬
應用于合重奏的揚琴音域介紹
演奏家
亦遠亦近貝多芬
我與揚琴協(xié)奏曲《鳳點頭》的“緣”
交響樂之王——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丁
從“洋琴”到“揚琴”——探究民族樂器揚琴的中國化演變
揚琴的傳入與流變探析
笛子演奏家
华坪县| 文昌市| 海宁市| 柞水县| 深水埗区| 霍山县| 广平县| 中宁县| 老河口市| 敖汉旗| 延安市| 娄烦县| 晋江市| 崇左市| 温泉县| 应城市| 阳西县| 石屏县| 尼勒克县| 石楼县| 宁河县| 香港 | 巫溪县| 莱阳市| 黑龙江省| 凤凰县| 盐边县| 临沂市| 化德县| 体育| 鹤山市| 托克托县| 宁南县| 寿宁县| 紫云| 新密市| 浪卡子县| 绥滨县| 繁昌县| 舟山市|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