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俊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反思:孩子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課堂?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個什么樣的課堂?給孩子們一份什么樣的教育?筆者認為,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給學生一個“對話”、“情感”、“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們感到語文課堂是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才能保證閱讀的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主體;對話;情感;開放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3-0050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弊鳛橐痪€教師,筆者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筆者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新課程真好!但是,僅僅高呼“新課程真好”似乎太簡單了。于是,筆者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新課改以新的內(nèi)涵。
每當筆者登上講臺的那一刻,面對一雙雙純真、探求的眼睛,筆者不能不問自己:孩子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課堂?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一個什么樣的課堂?給學生一份什么樣的教育?下面,筆者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孩子需要“對話”的課堂
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潛能的時空,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是被動的傾聽者,談不上去和誰對話。
新課程倡導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1. 師生對話
師生對話不僅僅是指兩者之間狹隘的語言談話,而且還指雙方的互相吸引、包容、共同參與的關系,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只是他們頭腦中建構的一種意象,教師無法直接看到、摸到,但教師可以傾聽、觀察、在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師生對話,對學生既有的文本進行修正、補充、從而在對話過程中,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構建。在課堂上,我們教師不要高高在上,應做學生學習的伙伴,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熱情的手去“拉”一把,從而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2. 生生對話
生生對話,顧名思義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愿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文本的認識、感受和體驗。而學生的心理年齡較為接近,個體經(jīng)驗積累也相差無幾,他們之間的對話容易互相感染,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
生生對話,要注意有學習伙伴才可以交流。在班級授課制的課堂上,我們應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心與心交往,增強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于是,筆者常常依據(jù)教材特點,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交流,合作的機會,提出疑難——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感情朗讀——加深理解,讓他們在“生生對話”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讓小組長帶領組員協(xié)同學習,從而在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生生和諧對話“,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他們主動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3. 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學生對文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關鍵是要看學生頭腦中的文本是否已經(jīng)通過對話、激活,在互動、平等的平臺上是否產(chǎn)生新的突變。在語文課堂中,筆者經(jīng)常會這樣問孩子:“如果你是書中的某某,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引導學生想象,讓他們與文中人物去對話,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時,問學生,例如你就是這只大黑騾子,當你聽說彭德懷做出要將你槍殺的決定時,你會想些什么,或者對彭總說些什么?讓孩子們?nèi)コ洚斊渲械慕巧?,去體驗去感受。
二、孩子需要“情感”的課堂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生觀”,其基點就在于“情感”。在“對話”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帶著感情去學習。
1. 激情導入,引發(fā)情感
新課改教材文質兼美,圖文并茂,任何一首詩,一幅畫,一篇文章都包含著豐富的情素。在教學中,筆者注重把學生帶入課文中所描繪的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中,讓他們仔細品味,受到熏陶和感染。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在每篇教學的開始,我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氣,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展現(xiàn)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從而引領孩子們度過那“激情燃燒的”課堂。例如在導入新課《大江保衛(wèi)戰(zhàn)》時,筆者在錄像洪澇災害記錄片的背景下,激情地描述:“同學們,看啊,1998年的夏天接連不斷地大暴雨使?jié)L滾長江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沿江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讓我們一起來親身感受一下那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吧!”學生一下子就被帶進了那特定的長江水泛濫的情景中,為后來的語言表達開啟了一扇門。
2. 品讀課文,體味情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苯滩闹忻恳黄n文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xiàn),離開具體的情境,我們就很難理解課文中所表達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故在教學中,須引導學生們細細品味優(yōu)美文字,體會文字背后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找出“打動你的細節(jié),讓你感受到愛的溫度的詞句”,引導學生精讀,通過讀來體會父母之間的如茉莉般的愛,當讀到病中的媽媽仍然想著答應爸爸的餃子,而出差回來的爸爸沒有吃餃子,沒有聽“我”的謊言,便直奔醫(yī)院的“餃子圖”時,孩子們讀出了普通的餃子,美麗的謊言和心有靈犀的直覺都是爸爸媽媽之間真愛;當讀到媽媽嘴角帶著微笑睡在病床上,而爸爸握著媽媽執(zhí)的手,伏在媽媽身邊的“執(zhí)手圖”時,孩子們讀出父母為了能讓對方休息好,而犧牲了自己睡眠的平淡而感人的真愛。通過一次次的品讀,學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與文中主人公同樣的心聲——愛如茉莉。
3. 尊重學生,傾聽情感
有了個性化的思考,必然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表達。教師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認真地傾聽他們的情感。在教學《負荊請罪》時,藺相如面對廉頗的不滿,采取了避讓的措施,筆者讓學生討論藺相如這樣做對還是不對?有學生說:這樣很對,可以使問題變小,使廉頗冷靜的思考問題,這是顧大局,識大體的表現(xiàn)。也有學生說:這樣做不對。對于孩子的回答,筆者很是意外。他的理由是:作為趙國的上卿,每天都有許多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如果廉頗一時不能醒悟,那不是耽誤了國家的大事嗎?筆者認為藺相如應該主動找廉頗談心,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他一定會成功的。筆者帶頭給這位學生鼓掌,孩子的眼里閃耀著激動和幸福。筆者想這一幕一定會給他留下難忘的印象?!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應該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想法,認真傾聽孩子對課本、對問題作出的不同思考,并對其獨立思考的行為給予表揚,來呵護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孩子需要“開放”的課堂
1. 融合教材,加強學科間聯(lián)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言文字是載體,教材或具有道德認識的價值,或含著科學啟蒙的因素,這使語文學科和思想品德、科學、社會等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常說“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這又使語文學科和音樂、美術息息相通。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割裂了學科間的相互聯(lián)系,制造了人為的分科教學。注意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是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改革的必然趨勢。
《詠華山》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中的一篇課文,采用了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這篇課文將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集于一體。在教學中,在學生充分感知華山語言美的基礎上,我采用讓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組合畫成一幅畫,學生畫的畫,貼的貼,各展其能,當學生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后,教師展示一生的作品,然后讓學生主動參與民主評議,“你覺得他畫得怎樣?”學生有的表揚學生畫得很好,說“他把太陽畫在小孩頭上很好,因為華山離小孩很近?!保械奶岢隽诵枰倪M的地方,“我覺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畫錯了,要畫在山的中間,因為山腰是在山的中間?!?/p>
教學中將音樂、美術、語文有機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tǒng)的分科教學,采用讓學生讀讀、畫畫、評評的方式,達到了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并且使學生在語文自主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
2. 走進生活,加強與生活聯(lián)系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是“一大語關”的需要。美國教育家華特也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鄙钍菍W生學習語言的源泉,是課室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因為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所以,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讓學生觀察生活,再現(xiàn)生活,體驗生活,生活中孕育語文教學,應讓學生聯(lián)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來學習語文。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diào)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語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對話”、“情感”、“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們感到課堂是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這樣才能保證閱讀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谷實驗小學 0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