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豐
摘 要:中國的歷史悠久,擁有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被人們廣泛傳承,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古代音樂,它內容豐富多彩,是各民族人民藝術創(chuàng)造的結晶,也是我國音樂文化與其他外來音樂長期交融的成果。
關鍵詞:古代音樂;欣賞;教學
作為教師和學生,首先應該明白中國古代音樂是指1840年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前的音樂,這是一個漫長的音樂發(fā)展和融合過程。
先秦時期的音樂是以歌、樂、舞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对娊洝肥沁@一階段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有些曲目至今仍朗朗上口,得到人們的好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歌舞戲正式出現,這也是戲曲的萌芽狀態(tài),此時,許多樂器有了完備的形制,演奏技巧等趨于成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傳世佳作的古琴曲,同時,西域的音樂文化也開始傳入我國,中國的古代音樂出現了融合的跡象。隋唐時期,琵琶等樂器日臻完善,在唐代宮廷里還出現了梨園等音樂機構,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而杰出的音樂人才,載歌載舞、結構宏大的大曲目成為當時音樂文化的象征。元代的戲曲則走在了世界戲曲的前列,比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和白樸的《墻頭馬上》等。明清時期音樂的發(fā)展一方面繼承了以往的音樂文化遺產,另一方面也在進一步發(fā)展著,其中戲曲音樂、說唱音樂的發(fā)展尤為突出,例如,京劇、大鼓、彈詞等,此外,器樂和音樂理論等也得到了很大發(fā)展。
在學習和欣賞中國古代音樂時,筆者認為:《陽關三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唱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錄音、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歌曲的內容、情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要引導學生用圓潤、流暢的聲音來表現歌曲中憂傷、惜別和期待的情感,讓學生自己探索歌曲的內容、情感及其處理方式,并在歌唱中得以充分的體現。
在音樂課的實踐過程中,我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與創(chuàng)造,把開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潛質作為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因此,除了在歌唱、演奏、欣賞等常規(guī)教學中加強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活動外,也適當地增加了一些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內容,比如,我結合校歌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寫出自己的作品,有能力和興趣的學生也可以譜曲,這樣,加強每個學生的實踐過程,讓他們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同時,在教學中我強調中華民族作為世界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員,要學習世界優(yōu)秀音樂文化,共享人類文明,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