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雪珍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似乎一切都必須實行改革才跟得上時代步伐。什么得改,什么不能改,沒有人去厘清,一刀切地全面鋪開,看似新潮,其實效果卻堪憂。
目下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偏遠、經濟落后的鄉(xiāng)村學校一個都不能少。在全面清退代課教師,支教生還剛剛進入的狀態(tài)下,這些鄉(xiāng)村學校能保證“一個蘿卜一個坑”,即每個教學班有一個包班老師就算不錯了。何談“教師專任化”,并藉此全面開課,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然而在一種新理念驅使下,學校里甘受清貧留下來的,或者未來得及進城的“能手”,被剝奪掉應試教育中挑大梁的角色,去擔任非統(tǒng)考但是能體現素質教育特色的科目。校園一時間增添了生機,于是改革成功地告一段落。轉眼間期末統(tǒng)考到了(有意思的是主管部門期初發(fā)文不準統(tǒng)考,期末又來組織統(tǒng)考,美其名曰“質量檢測”),“檢測”結果,教學質量全面滑坡,校領導置改革的初衷于不顧,也絲毫沒有看到運動會、美育節(jié)的初步成績,大講特講考試成績與學科排名,并與師德掛鉤,評獎金、定績效,實行一票否決。是啊,應試教育本來就是我們的強項,而你偏要我們“不務正業(yè)”,我們做出了成績,你又說這不是我想要的。在此情形下,我們的老師無所適從、時時體驗著失敗感就是必然的了。
因為有高考的指揮棒,基礎教育各級學校統(tǒng)考排名正大行其道,也似乎不必大驚小怪。因為有“素質教育”的忌諱,原來給學生排名變?yōu)橹唤o教師排名。學生是人,有自尊,不排名當然是對的;那對老師呢?難道自尊就可以不顧嗎?隨著上層人文關懷的缺失,看看我們熱鬧的校園吧:期初到期中,圍繞素質教育,上邊下來巡視、督導、評估、抽查的人一撥又一撥,走馬燈似的。下邊的呢?趕制報告、表格,統(tǒng)計數據、成果,一派繁忙!一邊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一邊是以編造替代實干。上邊的督查者專業(yè)就是干這個的不打緊,可是苦了下邊的教書匠們:老師們清楚知道,將自己全部精力的80%做完這些表面文章,應試教育100%的負擔將在20%的空間里扛起!此間的苦水向誰訴去?
偉人說:“民族的振興在教育,教育的振興在教師。”在此呼吁:教育改革應回歸到以人為本。面對不能一蹴而就的改革艱難現實,多一些智慧,少一份折騰,多一份人文關懷,少一份表面文章,惟其如此,才可能有利于我們的教改大業(yè)!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