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網(wǎng)站4月13日文章,原題:為什么中國重歐輕美? 就在不久前,中國的政策精英仍在辯論中美關系是不是其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當時有種共識,認為只要中美關系穩(wěn)定,中國向全球大國快速崛起的過程中就基本免于麻煩。而認為中國應開始實施西進地緣戰(zhàn)略、橫跨歐亞大陸朝向歐洲、降低對亞太地緣政治嚴重依賴的觀點,就在10年前還在北京受到諸多懷疑。 如今不再是這樣了。中美關系正處在十字路口。隨著經(jīng)濟實力上升,中國的政治軍事力量也相應增強。從美方觀點看,這種關系是“修昔底德陷阱”,出現(xiàn)在崛起中大國挑戰(zhàn)老牌大國時。 兩國都在努力避免戰(zhàn)略誤判。華盛頓強調軍事平衡,北京則提出新型大國關系。但這個構想行不通,因為兩國領導人幾乎毫無思想交集。在華盛頓眼里,中國是想實現(xiàn)一個長期目標:迫使美國讓出亞太主導的角色。北京似乎盤算時機尚未成熟,正在爭取時間,同時為必然沖突積極準備。 但在歐洲,很少有人這么想。歐盟與中國無任何地緣政治沖突,雙方也都不視對方為長期軍事對手。相反,談論合作對話和多極新秩序,流行于歐亞大陸。盡管歐元區(qū)陷入危機,但歐洲主流社會和政策精英并沒把中國當替罪羊,也不相信“修昔底德陷阱”。 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影響力下降,為促進中歐理解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中國領導人最近訪歐時,暗示拒絕傳統(tǒng)的人類歷史歐洲中心論看法,并在歐洲找到了思想盟友。此外,中國希望與歐盟合作,削弱國際關系中的權力理論——在美國主導的當前體系中根深蒂固。國際規(guī)則、多極和多文化主義如今對中國的外交決策至關重要,而歐盟是第一個成功超越舊的國家主權體系的多國政治實體。同樣重要的是,與美國不同,歐洲已成為真正世俗、人道的社會,其治理原則接近于中國強調家庭和社會和諧與公正的傳統(tǒng)原則。 中國領導人訪歐期間,大大提升了中德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重申了北京與巴黎的特殊關系,加強了與歐盟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此外,北京如今視文化對話為頭等大事。在中國領導人看來,歐盟已成為中國可以進行此類對話的理想伙伴。▲(作者相藍欣,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