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雨
那天,我與三個年輕人一起被安排在一家雜志社的會議室里參加筆試。
負責召集我們筆試的工作人員,發(fā)了試卷后竟走出了會議室,留下一個沒有監(jiān)考人員的“考場”。我看了一下試卷,題目并不多,但比較專業(yè),比如“新聞的5w1h”、“新聞的定義”等等。這些題目看似簡單,但對于我這個非新聞專業(yè)出身的人來說,還是比較難答的。以前寫了很多消息和通訊,撰寫新聞稿對我來說并不陌生也不困難,但如果讓我回答這些定義性的東西,還真把握不準。于是我就把這些定義性的東西放下,先答那些發(fā)揮型的題目。答完了其他題目,回過頭來認真思考如何對付這些題目。
這時我發(fā)現(xiàn)參考的其他幾個人,都在擺弄手機,看得出,他們在搜索這些題目的答案。開卷考試?當然不是,只是沒人監(jiān)考而已。我不想抄襲,但還是不由自主地看了看會議室的門,門掩得很實,從外面肯定看不到里面的情況。萬一有人要進來,離很遠就能聽到腳步聲,有足夠的時間藏起手機。
要不要抄襲?這是個問題!抄襲不是我的風格,我是一個誠實的人,可如果不抄襲,這份工作可能就要泡湯,我已經一年沒有工作了,我需要這份工作。我進行了殘酷的思想斗爭,耳邊是其他人拿著手機抄答案的沙沙聲。我把手放進衣兜,握著我的手機,想把它拿出來,搜索答案。
忽然,他們的手機吸引了我。他們三個人的手機,竟然沒有一個是智能機,全是老款平板機,屏幕很小的那種,盡管型號顏色略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是三個舊手機。我再次仔細打量他們:左手邊的男孩,穿了一條牛仔褲就跑來考試,嘴唇上方泛著青青的胡茬;右手邊的瘦瘦女孩,穿了一件米黃色很舊的羽絨服,頭發(fā)由一根普通的皮筋扎起,看得出頭發(fā)沒有拉直,沒有焗油,沒有燙卷;我對面那個胖胖的戴眼鏡的女孩,衣著算最靚麗的了,但從進門就在喘,臉紅紅的,不停地打嗝,可能是來考試的路上迎著風吃早餐灌了風。
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這是三個畢業(yè)沒多久的北漂族!
我緩緩地把手從衣兜里拿出來,放棄了抄襲的念頭。憑自己的理解答完了試卷,沒有抄襲,不是我有多高尚,而是這三個人可能比我更需要這份工作。我也是從北漂過來的,如今買了房,成了家,不上班還有稿費收入。而他們呢?再沒工作,可能就付不起房租要被房東攆走,可能就要打道回府,甚至可能會餓肚子,或者他們已經好久沒吃過像樣的飯了……他們比我需要這份工作,不如讓給他們吧。
我站起身交了卷,和雜志主編進行了簡單的當面交流之后,走出那家單位。
之后的幾天我忙著趕寫報刊約稿,把這次考試忘得一干二凈。大約過了三四天,我竟然接到了那家單位的電話,通知我去上班。
我很驚訝,那些年輕人可是搜著標準答案答題的,怎么也比我答得好,而這職位只招一個人,怎么會是我?
我被錄用的原因,主編后來才告訴我,因為我是那次考試唯一沒有作弊的人,會議室里安裝有攝像頭。
誠實和善良,讓我贏得了一份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