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清華簡《祝辭》中記述了三則以弓名為標(biāo)識的祝誦之辭,以及與念誦祝辭相配合的射箭姿勢,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弓的種類與使用情況。通過對簡文的考釋,可知《祝辭》中所言三弓可對應(yīng)于《周禮·夏官·司弓矢》中的六弓,其命名依據(jù)是弓的形制、功能。所用之弓及使用目的不同,射姿也有區(qū)別,射姿包括站位、引弦手位和承撫手位,簡文中關(guān)于這方面的記述不僅說明了弓的類型,也為我們提供了當(dāng)時射箭技巧的細節(jié)信息。
關(guān)鍵詞:弓;清華簡;《周禮》
新近公布的《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楚竹書(叁)》中有《祝辭》一篇,原無篇題,在五支簡上寫了五段文字,每段皆包括祝辭以及與念誦祝辭相配合的儀式或行為規(guī)程,第一段是關(guān)于“恐溺”即防止溺水的;第二段是關(guān)于“救火”的;后三段都是關(guān)于射箭的。1射箭祝辭以弓名區(qū)分為三種,簡中稱為“弓”、“外弓”和“踵弓”,不同的弓有不同的用途。三弓之名、祝辭及相應(yīng)姿勢動作的記述,皆不見于其他文獻,反映了當(dāng)時弓的種類與使用情況,本文擬考論之。
先將簡文釋錄于下:
弓:“(將)(注)2為死,陽(揚)武即救(求)尚(當(dāng))?!币ㄇ遥┭灾ㄍ┮孕?,(撫)咢(額),(射)戎也。
外弓:“(將)(注)為肉,陽(揚)武即救(求)尚(當(dāng))?!币ㄇ遥┭灾?,童(同)以目,(撫)咢(額),(射)禽也。
踵弓:“(將)(射)音,陽(揚)武即救(求)尚(當(dāng))?!币ㄇ遥┭灾ㄍ┮泽`,(撫)咢(額),(射)音也。
引號內(nèi)是祝誦之辭,后面是與祝誦相伴的姿勢行為,每段末句是所射的對象,模式都是相同的。三弓之名,當(dāng)與其形制、功能有關(guān),而其形制、功能在簡文中通過祝誦之辭和相應(yīng)的姿勢動作表現(xiàn)出來,因此本文先分析這言、行兩方面的內(nèi)容,最后再探討弓名的含義。先秦傳世文獻中關(guān)于弓形制、功能的記載,有《周禮·夏官·司弓矢》(以下簡稱《司弓矢》)和《周禮·冬官·弓人》(以下簡稱《弓人》),與簡文多有相通之處,可以參照。
一、祝誦之辭
祝誦之辭皆兩句,上句是祝誦的原因,下句是祝誦的目的,第一段“將注為死”言明是為了殺死敵人而射箭,與后文“射戎也”前后呼應(yīng)。第二段“將注為肉”是為了獲取獵物的肉而射箭,與后文“射禽也”前后呼應(yīng)。第三段言“將射音”,原整理者釋“音”為“干函”說:“音,影母侵部字,讀為匣母之‘函,鎧甲。射干函,與《周禮·司弓矢》‘射甲革、椹質(zhì)意近?;蛘f‘音讀為‘椹,箭靶,但聲母較遠?!?此二說雖在“音”字的訓(xùn)釋上不同,對整句的理解則同,都將簡文與《司弓矢》“射甲革、椹質(zhì)”聯(lián)系起來。關(guān)于“射甲革、椹質(zhì)”,《司弓矢》鄭玄注解說:“甲革,革甲也?!洞呵飩鳌吩唬骸准锥渲?。質(zhì),正也。樹椹以為射正。射甲與椹,試弓習(xí)武也。”2按,《祝辭》簡文中“”字當(dāng)讀為“”,指皮制的臂衣,典籍中又寫作“捍”,“音”字當(dāng)如整理者所釋,讀為“函”。《漢書·酷吏傳》:“被鎧捍、持刀兵?!鳖亷煿抛ⅲ骸版z,甲也。捍,臂衣也?!?“音”連言,猶“鎧捍”連言,指革制的防護衣,與《司弓矢》“甲革”同義。4《左傳》成公十六年:“潘尫之黨與養(yǎng)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5“蹲甲”即聚甲,以作為射箭的靶子。革甲堅韌,非強弓利箭不能射穿,故鄭玄言射甲是“試弓習(xí)武”。
“陽(揚)武即救(求)尚(當(dāng))”一句,三段皆同。原整理者說:“陽,讀為‘揚,揚武意謂發(fā)揚武德?;蛘f‘揚訓(xùn)舉,‘武訓(xùn)拇,拇為手足的將指,揚武意云舉指釋弦,但‘武能否指手指,尚待考證?!?言“發(fā)揚武德”,用于祝辭中似較牽強,而“武”又并無“將指”之義,《詩經(jīng)·大雅·文王》“履帝武敏歆”,7訓(xùn)為“拇”的是“敏”而不是“武”?!瓣枴贝_應(yīng)訓(xùn)為“揚”,而“武”義為“半步”?!秶Z·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表f昭注:“六尺為步,賈君以半步為武?!毙煸a《集解》:“按《司馬法》曰:‘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然則跬與武同,聲轉(zhuǎn)耳?!?又《儀禮·士相見禮》“執(zhí)玉者,則唯舒武”、9《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10皆指步伐而言,“揚武”猶言舉足、跨步。引弓射箭雖是手部動作,卻當(dāng)以站位始,即前跨半步,才能側(cè)身控弦?!皳P武即求當(dāng)”即自站位欲射之時就求射中。
二、射箭姿勢
“引且言之”即邊引弓邊說,三段皆同,表明念誦祝辭需在拉弓欲射之時?!巴孕摹敝敢抑值奈恢谜?dāng)心,“同以目”即正當(dāng)眼睛,“同以骮”即正當(dāng)鎖骨。11“撫額”,原整理者說“疑指引弦之手循額后拉”。12非是,《爾雅·釋兵》:“弓……中央曰撫。撫也,人所撫持也?!蔽墨I中又稱為“柎”、“弣”,即弓體中部手持之處。“撫額”即持撫與額平齊。拉弓射箭,一手持撫一手引弦,兩手連一線,就決定了箭射出的方向。箭飛出后,受重力影響,飛行軌跡是一個弧形,所以射一定距離外的目標(biāo),不能平射出去,而要仰射一定的角度。如果要射的遠,仰射的角度就要大。由此可知,弓的射姿“同以心,撫額”是引弦之手當(dāng)心而承撫之手齊額,角度最大,可以及遠。踵弓的射姿“同以骮,撫額”是引弦之手當(dāng)肩而承撫之手齊額,角度較小。外弓的射姿“同于目,撫額”則近于平射,只能射近處的目標(biāo)。
三種射箭姿勢是與所射目標(biāo)相適應(yīng)的。三段末句分別是“射戎也”、“射禽也”、“射音(函)也”,與祝誦之辭的“將注為死”、“將注為肉”、“將射(捍)音(函)”相呼應(yīng)?!叭帧敝笖耻?,“禽”指獵物,“音(函)”即作為箭靶的革甲,射敵軍是遠射而射鳥獸是近射。這正與《司弓矢》所載“六弓”的用途相類似?!端竟浮吩唬骸罢屏捌漕C之。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zhì)者;夾弓、庾弓,以授射犴侯、鳥獸者;唐弓、大弓,以授學(xué)射者、使者、勞者?!?簡文中的“(捍)音(函)”即這段話中的“甲革”,已如前述。簡文中的“禽”也就是“鳥獸”。《司弓矢》鄭玄注說:
王、弧、夾、庾、唐、大六者,弓異體之名也。往體寡,來體多,曰王、弧。往體多,來體寡,曰夾、庾。往體、來體若一,曰唐、大……犴侯五十步,及射鳥獸,皆近射也。近射用弱弓,則射大侯者用王、弧,射參侯者用唐、大矣。學(xué)射者弓用中,后習(xí)強弱則易也。使者勞者弓亦用中,遠近可也。2
“往體多,來體寡,曰夾、庾”云云,是引用《弓人》之語而略有更易,原文曰:“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庾之屬,利射侯與弋。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zhì)。往體、來體若一,謂之唐弓之屬,利射深?!?所謂“往體”、“來體”,即弓體兩端外向彎曲部分和弓體中部內(nèi)向彎曲的部分。弓的強弱,就在于二體的多寡,往體寡來體多則中部內(nèi)彎弧度小,弓強,反之則弱。4這是因為選用的干材越優(yōu)良,則弓的鉤曲度越小的緣故。5王弓、弧弓的射力最強,故可用以射甲革、椹質(zhì)。夾弓、庾弓射力最弱,所以用于近射犴侯或鳥獸。唐弓、大弓射力中等,可以射距離較遠的目標(biāo),故運用范圍最廣,學(xué)射者、使節(jié)等皆用此類弓,戰(zhàn)事所用亦以這種弓為主,因為它與一般人的體力相適應(yīng),簡文中用以“射戎”的“隨弓”應(yīng)即這種弓。而且,夾弓、庾弓用于近射,唐弓、大弓可以遠射,正與上文隨弓的射姿是遠射而外弓的射姿是近射相合。因此,將《祝辭》與《司弓矢》相對照,可知前者之“弓”相當(dāng)于后者之“唐弓、大弓”,前者之“外弓”相當(dāng)于后者之“夾弓、庾弓”,前者之“踵弓”相當(dāng)于后者之“王弓、弧弓”。
既然弓之強弱在于往體與來體之多寡,強弓往體寡來體多,內(nèi)彎弧度小,弱弓則反是。那么強弓就要比弱弓長,故《弓人》曰:“弓長六尺有六寸,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長六尺有三寸,謂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長六尺,謂之下制,下士服之。”賈公彥疏:“此即《槀?cè)恕匪^‘弓六物為三等也。士亦謂國勇力之士?!?《槀?cè)恕芬嘣凇吨芏Y·夏官》,其中云“乃入弓于司弓矢及繕人”,7可知“弓六物為三等”即王弓、弧弓等六弓以強弱為三等,強弓長而弱弓短。按《祝辭》中的弓名來說,則“外弓”最短,“隨弓”較長,“踵弓”最長。《弓人》所說的三種長度,分別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152、145、138厘米,楊泓、陸敬嚴(yán)等先生都統(tǒng)計了春秋、戰(zhàn)國楚墓中出土的竹、木制弓長度,與《弓人》的上制、中制、下制進行比較,對后者的實際可操作性作出了肯定的判斷。陸先生說:
這約可說明當(dāng)時制作弓的長度與《考工記》中所定弓的長度范圍大體相近,說明書中所定的弓的長度是可行的,但弓的實際長度又不是很嚴(yán)格地合于書中所定上、中、下三種長度,有些出入,從楚地的情況看是如此,古代發(fā)生這種情況是不足為怪的,同時,這種出入并不影響弓的質(zhì)量,還可看到上、中制的弓數(shù)量都不太多,下制的弓要多一些,這一方面是因為以上有些短弓應(yīng)是與弩機配套的弩弓,另外或也因為三制中,下制弓與楚人的身高和體力適應(yīng)之故,如在北方或中原地區(qū)上、中制的弓式會多些。1
可知這種制度大致符合先秦制弓的實際情況,但又并非絕對不變的長度規(guī)定。弓的出土地多在楚,而《考工記》是據(jù)齊制而言,其間差別當(dāng)有地域因素在內(nèi),且遠短于古制六尺的弓多是竹制而非木制,說明楚國并不以竹為制弓的下材,而是發(fā)展了用竹制弓的技術(shù)。2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可以認為《弓人》所言弓的長度分類是大致符合當(dāng)時實際的。另外,因為《祝辭》是戰(zhàn)國楚簡,所記三弓之名雖與《司弓矢》六弓可形成對應(yīng),實際所指的長度范圍很可能與六弓是有差別的。
三、弓名含義
了解了這些弓的形制特點及相應(yīng)的功能,我們由此亦可得知“”、“外”、“踵”作為弓名的含義。外弓是“往體多來體寡”的,即外向彎曲的部分多,故以“外”為名。弓較長而內(nèi)彎弧度較小,“”當(dāng)釋為“隋”,即“橢”之古字,義為狹長?!对娊?jīng)·豳風(fēng)·破斧》“既破我斧”,毛傳:“隋銎曰斧?!薄夺屛摹罚骸八?,徒禾反,何湯果反,孔形狹而長也?!?弓體較外弓為狹長,故以“隋”為名。至于“踵”,可訓(xùn)為“至”。如《孟子·滕文公上》:“踵門而告文公”,趙岐注:“踵,至也?!?《弓人》曰:“和弓擊摩。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覆之而干至,謂之侯弓。覆之而筋至,謂之深弓?!编嵭ⅲ?/p>
句于三體,材敝惡,不用之弓也。覆,猶察也,謂用射而察之。至,猶善也。但角善,則矢雖疾而不能遠。(侯弓,)射侯之弓也。干又善,則矢疾而遠。(深弓,)射深之弓也。筋又善,則矢既疾而遠,又深。5
“踵弓”猶言三至之弓、深弓,即弓力強勁、可射深透的弓,故可用以射革甲。
綜上所述,《祝辭》中的弓名、射箭祝辭連同相應(yīng)的姿勢動作,其所反映的弓的形制、功能以及使用技巧,如上表所示??梢姾單碾m短,所能獲取的信息卻相當(dāng)豐富,不僅印證了《周禮》所載弓按功能、長度分類的可信,而且記述了當(dāng)時用不同類型的弓射箭的姿勢細節(jié),填補了這方面文獻記載的空白。
[作者胡寧(1978年—),北京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收稿日期:2013年9月15日]
(責(zé)任編輯:謝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