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B類項目資助的基金項目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地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最后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這一點已經由經驗證實;只要翻一下藝術史上各個重要的時代,就可以看到某種藝術是和某些時代精神、風俗情況同時出現(xiàn),同時消滅的。藝術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
——丹納(法)《藝術哲學》
1法國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實踐者
西方“現(xiàn)實主義”藝術是19世紀起源于法國的一場美學革命,后波及整個歐洲。其核心要旨為逼真的再現(xiàn)客觀物象。繪畫領域內法國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年)被公認為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庫爾貝的繪畫貫徹對現(xiàn)實的忠誠,并認為藝術一定要到社會的底層才能表現(xiàn)藝術的真誠不移。他曾在展覽品目錄的前言部分闡明自己的觀點:“就我所見那樣,如實表現(xiàn)我的時代的風格、思想及其面貌。總之,我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活生生的藝術?!睅鞝栘愒揶砟承┊嫾?guī)е嬒浯掖彝涤趪抑g,膚淺的把“威尼斯,阿爾卑斯山”的形態(tài)記錄于畫布上的做法可笑之極,并深刻地指出畫家在畫中展示的應是其熟知的景物而非簡單的模仿。塞尚評論道:“庫爾貝的偉大貢獻,是大自然的抒情表現(xiàn),濕葉子的氣味,多苔的森林石壁,雨的呢喃,樹林的庇蔭,陽光在樹葉下移動”。[1]
庫爾貝的畫作《奧南的晚餐》可算是現(xiàn)實主義對當時主流藝術形式的一次反抗。作品一經展出便震驚世人,其用重大歷史作品的布局形式來表現(xiàn)平庸的日常生活場景,大膽嘗試將前景主要人物背對著觀者,打破學院派長久以來的美學原則。當然這里面帶有拒絕美化對象和民主的折中主義的味道。
以庫爾貝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畫家在繪畫上奪取陣地,巴爾扎克、司湯達、歐仁·蘇、福樓拜、尚弗勒里等現(xiàn)實主義文人在文學界掀起革命。尚弗勒里欣賞并支持庫爾貝:“他以九幅畫強迫推開藝術沙龍的大門,昨天他還默默無聞,今天他的名字掛在所有人嘴巴上,我們已經很久沒看過這么直率的題材了,庫爾貝大膽畫出實物大小的風俗畫?!盵2]他贊成庫爾貝的理念,強調藝術的真實樸素:“我所見的事物映入我的腦海,傳送到我的筆下,成為我見過的東西”。[3]
2法國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歷史背景
現(xiàn)實主義前后,即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的法國承受了頻繁的政權更迭與社會動蕩。18世紀末國內糧食價格飛漲,政府大量舉借外債并陷入了信任危機和信貸危機,種種的經濟政治問題以及啟蒙運動的影響,爆發(fā)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在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歐洲之后,法國經歷了四種不同的君主政體,兩個共和政體以及兩個帝國,期間有7次主要的革命和一系列的暴力流血事件。當然這時候的法國仍是一個以富裕的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所控制的社會,“政治慣性的突變還是具有連續(xù)的穩(wěn)定因素來平衡”。
這個時期的法國正經歷著歷史性的變革,廢除“封建專制”,一種新的政治文化的基礎已經產生。政治文化中誕生了“自由”“平等”“博愛”,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內形成一個真正開放的自由市場?!白杂尚袆?,自由通行”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也得到保護。建立法律體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法國創(chuàng)造了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沃土。
雖然一系列新制度為現(xiàn)實主義輸送了新的血液,但是社會政權的短命對于藝術和文化而言似乎不是個好兆頭,直至拿破侖三世在色當戰(zhàn)役中的失敗后,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創(chuàng)立才又給藝術注入了蓬勃的生機。它成為法國近代史中最持久的一個政權。財政穩(wěn)定,廣泛的殖民擴張并帶來了國內的物質進步。那個時期,繪畫上有莫奈,雕塑上有羅丹,音樂上有德彪西,文學上有左拉……基于社會情況,現(xiàn)實主義其實是走在一條承前啟后的荊棘之路,為之后的印象主義等奠定了基礎。
3法國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社會背景
現(xiàn)實主義所存在的這個社會體征上的法國藝術,繪畫的目的已逐漸改變。這時候我們不如把時間向前推移,近代史是從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開始的,而那個時期的藝術在性質上其實已經悄然發(fā)生變化。之前以宗教題材為絕對導向的根基由于宗教改革等運動開始發(fā)生松動。而直到18世紀末,經歷了大革命的動搖后這塊磐石才轟然倒塌。貢布里希歸結為一種“風格”的變化,或者說是傳統(tǒng)的中斷。他指出:“這個深遠的危機所產生的最直接,最明顯的后果大概是各地的藝術家都去尋求新的題材類型……大部分較古老的作品當然是表現(xiàn)《圣經》里的宗教題材和關于圣徒們的傳說……18世紀中葉以前,藝術家?guī)缀鹾苌俪鲞@些狹隘的圖解范圍,不過這些情況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迅速地改變了,藝術家突然間感覺到選擇什么東西做題材都沒有限制,這種無視傳統(tǒng)藝術題材的做法可能是當時獲得成功的藝術家和孤獨的造反者之間唯一的共同之處?!盵4]脫離了題材的桎梏,畫家的選擇范圍無限廣大,對包括現(xiàn)實主義在內的各種主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現(xiàn)實主義除了再現(xiàn)生活本真外也放棄了對于理想化的追求和從專制主義延續(xù)下來的題材觀念。
法國19世紀的藝術是學院體制和市場體制的拉鋸戰(zhàn)。學院體制,即國家主導的藝術是以舉辦萬國博覽會等各種官方沙龍以及國家組織的院校藝術教育為基礎,并為在沙龍中獲獎的作品頒發(fā)勛章,制定公開的購買政策。歷史畫和宗教畫這種大型作品得到國家的支持,昂格朗關于第二帝國的研究曾指出:“在1851年至1860年間,預定預算的18%用于歷史肖像畫題材,一半給了古代題材,而另一半給了當代題材,如阿爾及利亞戰(zhàn)役或意大利戰(zhàn)役”。[5]這無疑對大型宗教畫或是歷史畫給予極大的優(yōu)先權,抑制了其他風格流派的發(fā)展。在現(xiàn)實主義之前崛起的以大衛(wèi)和安格爾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懷著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夢想,以古代歷史,重大史實為典范,在官方藝術上享有極高的聲譽。1855年的萬國博覽會甚至為安格爾保留了整整一個展覽廳。國家對于大型歷史畫宗教畫的資助,多少帶有一些唯心意識論的色彩,即通過某種形式來宣揚國王偉績。endprint
官方藝術的主導力量不可小覷,但伴隨著市場體制的發(fā)展,學院體制似乎在19世紀的中期就開始出現(xiàn)動搖的傾向。參加官方沙龍對于藝術家而言不但能夠確立社會地位,也是其經濟的來源,而作品的入選權掌握在評委會的手中。早在19世紀40年代前,藝術家就對能決定作品入選官方沙龍古板保守的評委會怨聲載道,在1863年的官方沙龍評選中評委會拒絕了畫家送展的5000幅中的3000幅,以至引起藝術家強烈的怨氣,拿破侖三世不得不在沙龍邊另開一個被稱為“落選沙龍”的展廳,來展出這些被拒絕的作品,這個沙龍之后也被稱作“皇帝的沙龍”,這些被拒絕的作者有馬奈,畢沙羅,當然也有庫爾貝。不過拿破侖三世也只有這一次破例,之后就未再舉辦過此類沙龍。與官方藝術相對,市場化的產物之一就是畫家們開始參加一些面向公眾贊助者的非官方獨立沙龍。例如,1855年庫爾貝在巴黎的木屋里舉辦的名為《現(xiàn)實主義——G·庫爾貝畫展》,而這也是“現(xiàn)實主義”這場藝術革命的標志,其中包括)南的葬禮》和《畫家的畫室》等畫作,目的是獨自對抗萬國博覽會中展出廣負盛名的藝術家的作品。此外獨立贊助者的增加也為市場化推波助瀾。1853年庫爾貝有機會認識一位出生蒙彼利埃中產階級的年輕男子布魯亞斯。這位藝術贊助者的首次出手便是買下庫爾貝備受爭議的《沐浴者》,對庫爾貝而言,這代表了他現(xiàn)在有能力吸引有錢的藝術資助者,而這位贊助者就出現(xiàn)在庫爾貝的《庫爾貝先生,您好》中。
之后隨著管狀顏料的普及使用,畫家能在戶外自由作畫,小型的風景畫、靜物畫這些被官方沙龍嗤之以鼻的繪畫作品大量地進入市場并迅速找到生存空間,當然這其中贊助者的作用功不可沒。不過盡管有市場的涌入,直到世紀末,法國的體制仍然還是有限制的自由主義,換句話說,學院體制是無法在一定時間內被取代的,只是它的官方性色彩在經歷包括現(xiàn)實主義在內的各種主義沖擊后變得不那么耀眼。
社會的政治經濟,時代的思想精神,各種學科的滲透都對藝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現(xiàn)實主義在法國動蕩的時代中開辟出一條新途徑,為此后各種藝術流派的大量涌現(xiàn)鋪平了道路。時代的發(fā)展是由各種錯綜復雜的事件相互牽制,本文從一個側面分析現(xiàn)實主義存在的背景,解析現(xiàn)實主義產生的一些客觀條件。參考文獻:
[1] 塞尚.塞尚書簡全集[M].新星出版社,2007:93.
[2] 辛未艾.外國文學[M].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78.
[3] 辛未艾.外國文學[M].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84.
[4] 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范景中,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481.
[5] 邢艷.法國史[M].驛站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03:49.
[6] 吳瓊.西方美學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 呂一民.法國通史[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8] 張澤乾.法國文化史[M].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
[9] 弗朗卡斯泰爾(P.Francastel)(法).法國繪畫史[M].1987.
[10] 何政廣.庫爾貝[M].藝術家出版社,1999.作者簡介:楊偉欣(1986—),女,福建漳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美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