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浩
(山東大學 本科生院教學促進與教師發(fā)展中心,山東 濟南 250061)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遠程教育在當今教育體系中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網絡視頻公開課在國內社會及教育界掀起一股“淘”課熱潮,同時引起了相關教育部門和國內學者的高度重視。即使這樣,我國國家精品課程的利用率及其反響卻沒達到視頻公開課之成效,而近年來“幕課”的出現,它可以展示中國高校教學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學方法和豐碩的教學成果,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能夠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優(yōu)質資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滿足學習型社會的需求,可以使我國高等院校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其基本思想是必須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從根本上重新思考,進行徹底的變革,以求得顯著的進步,并從重新設計業(yè)務流程入手[1]。
所謂“幕課”(MOOCs)是英文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首字母縮寫,其中,Massive,大規(guī)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直譯就是“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大規(guī)模:與傳統(tǒng)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人,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網絡課程:指的是時間空間靈活,使用客觀、自動化的線上學習評價系統(tǒng),像是隨堂測驗、考試等,而且還能運用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來處理大眾的互動和回應,自我管理學習進度,自動批改、相互批改、小組合作等,保證教學互動,7×24 h開放,提出問題5 min后能得到反饋。哈素·普拉特納學院的 CEO 克里斯多夫·梅內爾(ChristophMeinel)教授認為: “MOOC 是對傳統(tǒng)大學的顛覆性延伸而不是威脅。MOOC 不能取代現存的以校園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將創(chuàng)造一個傳統(tǒng)的大學過去無法企及的、完全新的、更大的市場,因為傳統(tǒng)的大學校園的物理限制[2]。這一課程不同于傳統(tǒng)的透過電視廣播、互聯網、輔導專線、函授等形式的遠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興起的教學視頻網絡共享——公開課,更不同于基于網絡的學習軟件或在線應用。
MOOCs出現于2008年,這個術語是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網絡傳播與創(chuàng)新主任與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聯合提出來的。這場“風暴”最早真正開始于2011年的秋天,來自190多個國家的 16 萬人注冊了斯坦福大學1門《人工智能導論》的免費課程,通過網絡學習,取得課程成績[3],并催生了Udacity在線課程;不久后,斯坦福大學兩位教授創(chuàng)立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2012年4月上線,4個月后學生數便突破100萬,1年不到突破了234萬,后來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62所知名大學加入合作共建在線免費課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宣布整合兩校師資,聯手實施edX網絡在線教學計劃,第一門課“電子和電路”即有12萬名學生注冊;2012年秋,第一批課程的學生人數已突破37萬,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請加入。過去的的一年,MOOC作為網絡教育的生力軍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與質疑[4],許多重要的創(chuàng)新項目,包括Udacity, Coursera, 以及edX都紛紛上馬,有超過十幾個世界著名大學參與其中。3個平臺的建立成為“幕課”的“三駕馬車”,被譽為“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TIME 雜志把 2012 年稱為“MOOC 年”[5]。
2012年,多家專門提供慕課平臺的供應商紛起競爭,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前兩個均在今年進入中國。今年5月21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時加入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手創(chuàng)辦的“網絡公開課”平臺edX,成為edX的首批亞洲高校成員,其課程也將面向全球開放。清華大學首批將選擇4門課程上線,面向全球免費開放,將開發(fā)30門新一代在線課程。而北京大學第一批網絡開放課程也將于今年9月上線,并將于5年內建設100門網絡開放課程。同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分別與“慕課”三大平臺之一的Coursera平臺簽約,和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將和耶魯、MI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學一起構建全球最大在線課程網絡。
MOOCs的出現原因之一在于美國大學的自省。近幾年,美國大學普遍有種危機感,他們積極思考如何降低教育成本以及提升教育質量,他們迫切地感覺到,高等教育已經到了變革的緊要關頭了。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在 1992 年就曾說過:作為規(guī)律,對某一知識主體影響最大的變化往往并非出自本領域內。可以有把握的預言,學校和大學,自從 300 年前以印刷品為核心重新組織以來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形態(tài),但他們也將發(fā)生越來越激烈的變化。MOOCs的發(fā)展讓大學充滿激情卻又面臨挑戰(zhàn),是互聯網教育應用的一個分界點,在此之前,網絡教育的關注點聚焦于開放課程的內容層面,在此之后,MOOCs在探索開放互聯網背景下全新的大學課程組織實施模式,撬動著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課堂的組織管理模式。
我國大學教育正處在一個課程體系重構、學與教方式變革和教育供給方式轉型的階段。在討論MOOCs與高等教育體系的未來結合時,也應該有開放的學習觀[6]。如何建設好屬于我國大學的MOOCs,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考慮:
每所高等院校都應該結合本校的自身情況,教學管理者要總體規(guī)劃、擇優(yōu)入選、分批建設、逐批上網。
在線教育的學習效果一直是制約其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數據顯示,在我國使用過國家精品課程的人中,有規(guī)律的使用(平均每周一次及以上)的學生只有16.4%,教師只有7.8%[7]。而目前在網絡上流行的MOOCs課程大多是比較受歡迎的課程,主講者也都是國際頂尖的教授,有著獨特的講課風格和個人魅力。外國名校MOOCs課程風靡網絡,也將對我國教育理念形成一定沖擊,所以首先我們高校的教學管理者,應拿出本校最優(yōu)質教學資源為基礎,從主講教師的人選上來說,可以優(yōu)先考慮國家級教學名師、院士、教授或者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負責人,他們必須是廣大學生深受歡迎的授課團隊來進行申報。在MOOCs時代,教師或許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單一教師形象,教師群體將會更加多元化、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其中有主講教師,有輔導教師,有助教,甚至還有“導演(教學設計專家)”、“舞美(課件設計專家)”和“道具(教學資源專家)”等,在這一批人的通力協助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8]。而且他們必須注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注重教學研究,在教學思想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改革上有著大膽的創(chuàng)新。特別是,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等重大項目研究工作的教學團隊,尤其是學科帶頭人和旗幟性領軍人物。他們在課堂上或溫文爾雅或激情四溢,教學過程中的案例信手拈來,既能夠旁征博引開闊學習者的視野,又能激情幽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展名師風采。
學科特色是每所大學辦學的魅力所在。每一所的大學都有不同的學科資源優(yōu)勢,因此MOOCs課程的建設,也需要各自挖掘本校的優(yōu)勢,注重特色。有的大學的哲學、文學是它的專業(yè)優(yōu)勢,有的大學基礎科學、經濟學等等是它的專業(yè)優(yōu)勢,然而有的綜合性大學多個學科都有優(yōu)勢,所以每所大學都要因地制宜,根據本校具體情況,選擇各自特色優(yōu)勢專業(yè),針對該專業(yè)與外專業(yè)的不同理解能力,在MOOCs課程建設過程中,專業(yè)教學采用專門的講解加以強化,而對外專業(yè)的受眾則可以簡明扼要一些,使其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統(tǒng)一的,幕課也不例外。在了解了它的強勢優(yōu)點的同時,也要看到它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zhàn)[9]。發(fā)展MOOCs課程是重構學習方式的典型途徑之一,也是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而學生通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早期教學設計以知識為中心,關心的是知識傳遞的策略,具體到教學活動中就是教師要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以及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是我們MOOCs課程的建設所需要思考的,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因地制宜的設計適合我國的MOOCs課程教學法。
(1) 知識的構建。目前,國外開展MOOCs課程教學的學科多為理科類課程。因為理科的知識點比較明確,很多教學內容只需要清楚地講授一個概念、一道例題、一道公式或者一個實驗,其學科特點鮮明便于MOOCs課程的建設。但是在文科類課程中,如文學、歷史、政治等人文類的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許多學科的內容,并且需要教師與學生不斷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我們如果開設一些與人生、人性思考等相關的課程,并且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能夠觸動大家、引起共鳴的教學案例無疑會十分吸引眼球。針對慕課課程受眾來源廣泛、 基礎和學習目的差異大,學習時間約束較多的特點,結合慕課建設要求,對課程體系、體系結構和課程知識點、知識點體系、群落結構進行描述,為學生提供靈活、便捷的多線程學習模式,是慕課建設的重要內容[10].那么對于不同的學科,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來完成MOOCs課程建設,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推進教學改革。MOOCs建設中可以選擇的自己所思所想來講,一是能夠內容新穎,二是課程涵蓋了教師的獨到見解,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我們要做出優(yōu)秀的MOOCs課程在內容設置方面要遵循邏輯規(guī)律、循序漸進,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大限度的知識。
(2) 教學的過程(翻轉課堂模式)。當前我國大學教育正處在一個課程體系重構、學與教方式變革和教育供給方式轉型的階段。MOOCs課程的教學視頻通常主題突出,短小精悍,長度基本在10 min左右,符合視覺駐留規(guī)律,它通過媒體播放器,可以實現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便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做筆記和進行思考,這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個MOOCs課程會在一個預定的時間開始,學習者為了及時參加課程,需要提前進行注冊,了解課程介紹與課程安排。課程開始后,授課教師要定期授課視頻,而且會在視頻中安排及時的問題與測試。課后有需要完成的閱讀和作業(yè),作業(yè)通常有截止日期,學習者可有計劃地按時完成課程作業(yè)。作業(yè)成績可以通過在線自動評分、自我評判打分、學習者互評(Peer Assessment)等方式獲得評估。使得MOOCs課程像校內課程一樣按周上課,會讓在線學習者有上課的感覺。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11]。在這種模式下,授課教師可以使用MOOCs課程的優(yōu)質在線資源,與自己的教學相結合,設計適合本門課程的混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課下進行視頻內容的學習、練習和交流,課堂上進行學習內容的重點分析、知識總結,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評價。而學生則是通過作業(yè)練習、小組測評、反思總結等自主學習活動,對前一階段學習的知識進行應用和分析。翻轉課堂的模式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我們也要借鑒國外熱門MOOCs課程,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既要系統(tǒng)地、邏輯嚴密地組織教學內容,又要借助典型案例,啟發(fā)學習者的思考,理論聯系生活,從實際中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調動課堂氣氛,同時,授課教師放松自在的態(tài)度行為也會感染學生及觀看者,拉近師生關系,更加積極地探討、主動學習。學生的角色充分轉變了,學生在網絡資源里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在課堂中又能充分與老師和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擴展和深化了知識,還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由被動變主動,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角[12]。所以,教學方式改革必須與學習方式改革相匹配,學習方式要與內容匹配,內容要與學習目標相匹配。
(3) 師生的交互。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s)是一種在線課程,旨在通過網絡提供開放和大規(guī)模的參與。
MOOCs課程更加注重依托網絡社區(qū)(社交網絡)進行互動交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由機器自動評分(Auto-grade)的交互式練習,實現了對學習者的即時反饋(Instant feedback),擺脫了傳統(tǒng)在線教育模式中單向提供學習材料和灌輸式學習(雖然也支持大規(guī)模用戶訪問)的局限,能夠鼓勵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與思考,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果。特別是對機器難以自動評分的較為復雜、靈活的交互式練習,依靠網絡社區(qū)群體智慧的評分機制便顯得尤為重要。學習者的全部學習行為通過系統(tǒng)化的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中發(fā)現、把握其中隱藏著的規(guī)律,使教師能夠隨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并能及時進行反饋指導及推薦學習資源,也能夠持續(xù)改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藉以實現“因材施教”式的個性化服務研究隊伍。
據統(tǒng)計目前,國家精品課程的互動交流平臺主要有留言板和論壇(在統(tǒng)計的課程中有42.6%的課程搭建了留言板和BBS等論壇)。這些課程中有69.2%的課程有留言信息,但只有2.7%的課程有回復信息,平臺的利用率極低[13]。 MOOCs課程也一樣,已然成為一種全新的課程形態(tài),將會強烈地影響著學習者,作為提供教學資源的一方,需要重視網絡觀眾的評價,這才是生存之道。MOOCs課程在我國才剛剛起步,這就難免存在諸多不足,亟待完善,因此要積極重視評價,根據評價主動做好各項整改工作,促進MOOCs課程的更好發(fā)展。同時從MOOC網站提供的學生協議來看,對于這些生成性資源的歸屬對學生沒有交待,在給大學的協議中,商業(yè)性機構說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歸他們所有,因為這些數據可以被用來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等可以挖掘的方面,有盈利的可能性。在開放教育項目中可能引發(fā)的問題就更多了,需要在發(fā)展過程中就事論事,逐一解決[14]。
新型學習方式的特征是資源的多形態(tài)、學習終端的可選擇性、學習者差異管理等,MOOCs課程的學習是將學習者置身于真實的網絡環(huán)境之中,對學習者的干預很少,讓他們在海量信息和復雜網絡之中自發(fā)地交流、自發(fā)地協作、自發(fā)地建立連接、自發(fā)地構建學習網絡,即進行學習的自組織[15]?,F在的學習者只要能上網就可以參與學習,即使是未注冊用戶也可以使用MOOCs提供的豐富資源。這些資源可以通過各種設備訪問,而且隨著用戶對于移動學習需求的增加,很多課程已經開始支持使用手機等學習。自主學習需要豐富的資源作支撐,要求網絡不受地域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共享。
這些學習支持服務的平臺集成了多家MOOCs的數百門課程,包括Udacity、Coursera、edX、可汗學院等。Wiki、blog和自建平臺是組織課程中心網站的三種主要工具。前兩種使用簡單,功能基本能滿足需要,后者功能強大,可根據課程需要定制。隨著小圈子內學習者的聚集,為促進交流,非官方的衍生課程網站也會出現,這些行為都是學習者自發(fā)產生的,一切都是從便利的角度出發(fā)。
MOOCs課程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學習平臺,不僅對傳統(tǒng)大學,也對許多個人學習者及教學者產生了沖擊。大學向公眾開放知識資源是大勢所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更加速了這種趨勢[16]。通過MOOCs課程在我國大學逐步的發(fā)展建設,將會對高等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高水平大學要從根本上使教師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教材建設和課堂內容,讓大學教育與時代需求相適應,為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以最大化中國教育利益為目的,MOOCs課程要在我國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僅僅靠創(chuàng)新和理念是不夠的。掌聲之后,我們能應該開始思考這一模式的推廣性和延續(xù)性。
[1] 葛紅光,張承巨. 業(yè)務流程再造理論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0(2):70-72.
GE Hongguang, ZHANG jiakou giant. BPR theory [J].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0(2): 70-72.
[2] Alex Zhu.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 Threat Or Op-portunity To Universities?[EB/OL].http://www.forbes.com /sites/sap/2012/09/06/massive-open-online-course-a-threat-or-opportunity-to-universities/.2012-10-29.
[3] 李曼麗,張 羽,黃振中.慕課正醞釀一場新教育革命[N].中國青年報,2013-05-23.03版.
[4] 蔡文璇,汪 瓊.2012:MOOC 元年[J].中國教育網絡,2013(4):16-18.
Cai Wenxuan, Wang Qiong. 2012:. MOOC first year[J]. China Education Network, 2013(4): 16-18.
[5] MOOC:更好和更時髦的教育系統(tǒng)[J]. 人物,2013(5):15-18.
[6] 汪 瓊.MOOCs與現行高校教學融合模式舉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1):14-15.
Wang Qiong. MOOCs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with existing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J]. Chines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2013(11): 14-15.
[7] 焦建利.國家精品課與國外開放式課件的比較[J].遠程教育,2010(5):69-73.
Jiao Jianli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with foreign OpenCourseWare comparison[J]. Distance Education, 2010(5): 69-73.
[8] 尚俊杰.教育流程再造:MOOC之于高等教育改革[C]//2013北京論壇 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回顧與展望,2013:247-248.
[9] 張志宏.微探基于聯通主義的幕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4):18-19.
Zhang Zhihong. Microprobe based Unicom doctrine curtain lesson [J]. Chines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2013( 24): 18-19.
[10] 鄧宏鐘,李孟軍,遲 妍,等.“慕課”時代的課程知識體系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7):5-7.
DENG Hong-Zhong, Li Mengjun, Chi Yan,etal.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Mu lesson” Time to build [J].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grams, 2013(7): 5-7.
[11]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0.
ZHONG Xiao flow, Song Shuqiang, Jiao L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Research flipped classroom instructional design concept based[J].Open Education Research, 2013,19(1): 60.
[12] 董 輝.翻轉課堂研究及思考[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5):125.
Dong Hui. Flipped classroom study and thinking[J].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13(5): 125.
[13] 唐燕兒,劉召山.MIT OCW 項目和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理念與運行機制比較[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3):57.
Compare Don Yan'er, Liu Zhao Shan MIT OCW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national boutique concep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J].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2011(3): 57.
[14] 汪 瓊.知識產權保護與在線課程[J].中國教育網絡,2013(4):29-30.
Wang Qio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online courses[J]. China Education Network, 2013(4): 29-30.
[15] 樊文強.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 遠程教育,2012(3):31-36.
Fan Wenjiang based on large-scale network open courses related doctrine (MOOC) and learning support[J]. Distance Education, 2012(3):31-36.
[16] 任 帥.視頻公開課改變學習方式[J].中國教育網絡,2012(3):55-58.
Ren Shuai. Changing video open class learning [J]. China Education Network, 2012(3):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