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國
?
魏源祖籍在泰和縣還是太和縣——兼析《辭?!贰掇o源》的二處疏漏
黃開國
(四川師范大學(xué) 政治教育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68)
魏源的兒子魏耆說魏源的祖籍在江西太和縣,而《辭源》《辭?!分恢v到歷史上山西、云南、安徽三省設(shè)有太和縣,卻沒有關(guān)于江西太和縣的只言片語,但說歷史上的江西有泰和縣。依《辭源》《辭?!分f,若魏源的祖籍在太和縣,就不可能在江西,若在江西則應(yīng)該是泰和縣???xì)v代史志,江西歷史上確有太和縣,但明蕭執(zhí)《洪武志序》關(guān)于太和縣得名的天人感應(yīng)說法,不足為信。泰和縣不僅江西有,安徽也有。故《辭源》《辭海》關(guān)于“太和”“泰和”的辭條,敘及歷史上的太和縣與泰和縣,都應(yīng)作相應(yīng)的修改。
魏源;祖籍;太和縣;泰和縣;《辭源》;《辭?!?/p>
魏源的祖籍在什么地方?魏源的兒子魏耆在《邵陽魏府君事略》說:“先世江西太和縣人,于明初遷湖南邵陽之金潭?!泵鞔_說魏氏的祖籍在江西省的太和縣。在重視孝道、家譜的時(shí)代,以魏源后代這樣的人才,是不大可能將自己的祖籍搞錯的。所以,關(guān)于研究魏源的論著在這個(gè)問題上,基本上都據(jù)魏耆之說。
但如果查閱我國最權(quán)威的兩部辭書,魏耆之說卻出現(xiàn)了問題?!掇o?!?《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版》)與《辭源》(《商務(wù)印書館1979年版》)的“太和”辭條,只講到歷史上山西、云南、安徽三省設(shè)有太和縣,而沒有江西太和縣的只言片語;關(guān)于“泰和”的辭條,只講到江西有泰和縣?!掇o?!愤€說泰和縣是三國吳所置,初名西昌縣,隋代改為泰和縣,而且未言及歷史上其他地方有泰和縣。依此,若魏源的祖籍是江西,就不會是太和縣,似乎應(yīng)該是泰和縣;若一定是太和縣,就不可能是江西,而可能在山西、云南、安徽三省之一。故魏耆說魏氏的祖籍在“江西太和縣”似有問題。魏源的祖籍究竟是太和縣,還是泰和縣?這個(gè)問題不搞清,連魏源的祖籍是江西省還是山西省、云南省、安徽省都存在問題。
關(guān)于太和縣的記載,在正史中最早見于《隋書·地理志中》,為隋代開皇初年所置,是由后周的烏突縣改名而來,在今山西省。但是,《辭?!?《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版》)說隋代山西的太和縣為“太和郡”的治所,卻與史實(shí)不合。《隋書·地理志中》說:“太和,后周置,曰烏突,及置烏突郡。開皇初郡廢,縣尋改焉?!笨梢?,后周有烏突郡,但隋初即廢,查《隋書·地理志》隋代并無所謂太和郡。在《隋書·地理志》中,以太和縣屬離石郡,若隋代設(shè)有太和郡,太和縣又為郡治所在,太和縣當(dāng)屬太和郡,而不應(yīng)歸屬離石郡。山西的太和縣在唐代發(fā)生了變化,已經(jīng)改名臨泉縣,屬石州即隋代的離石郡。
歷史上有太和縣的省份還有安徽,據(jù)《元史·地理二》,“潁州,唐初為信州,后改汝陰郡,又改潁州。宋升順昌府。金復(fù)為潁州。舊領(lǐng)汝陰、泰和、沈丘、潁上四縣。元至元二年,省四縣及錄事司入州。后復(fù)領(lǐng)三縣:太和、沈丘、潁上”。元代的太和縣屬潁州,潁州在今安徽的阜陽,與江西的太和縣相距數(shù)百里。安徽的太和縣是由泰和縣改名而來,時(shí)間在元代至元二年。但據(jù)《明一統(tǒng)志》卷七,安徽的太和縣是在北宋宣和年間,由萬壽縣改名而來,與《元史》之說不同。另外,《元史·地理四》載有云南的太和縣,屬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所轄之縣,在明代云南的太和縣屬大理府,見《明一統(tǒng)志》卷八十六。無論是隋代山西的太和縣,還是唐代山西的太和縣以及安徽的太和縣、云南的太和縣都與魏源的祖籍地?zé)o關(guān)。
歷史上除了山西、云南、安徽有太和縣,實(shí)際上江西也有太和縣,這也就是魏耆所說的魏源的祖籍。只不過《辭?!贰掇o源》在太和縣的條目下,都沒有江西太和縣一說?!掇o源》只是在泰和縣的條目下,言及江西的泰和縣是由太和縣改名而來。江西太和縣最早的記載見《舊唐書·地理志三》:“太和,隋縣。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領(lǐng)太和、永新、廣興、東昌四縣。八年,廢南平州,以永新等三縣并太和,屬吉州。”據(jù)此隋代江西已有太和縣,到唐代為南平州的屬縣,但不久南平州被廢,太和縣隸屬吉州。《新唐書·地理志五》載,吉州廬陵郡所轄五縣,也有太和縣之名。吉州即今江西吉安,太和為吉州下轄之縣,可知江西自隋代開始就有太和縣了。但《隋書·地理志》無江西太和縣的記載,卻有泰和縣的記載,見《隋書·地理志下》:“泰和,平陳置,曰西昌,十一年省東昌入,更名焉?!睂購]陵郡。這就是《辭?!匪f的江西泰和縣?!端鍟烦捎谔瞥跷赫鞯热酥?,不存在避諱需要改太為泰的情況;《舊唐書》成于五代,《新唐書》成于宋代,也不存在避諱需要改泰為太的問題。所以,隋代江西究竟是有太和縣還是泰和縣,是一個(gè)問題。
依據(jù)《舊唐書》與《新唐書》的《地理志》,可以肯定的是唐代江西有稱之為太和縣的縣份,而沒有泰和縣的名稱。宋代沿襲唐代,仍稱太和縣,《宋書·地理志四》的吉州轄八縣,其中也有太和縣?!端问贰の脑妨份d,黃庭堅(jiān)還做過太和縣的縣令,“知太和縣,以平易治”。元時(shí)吉州改名吉安,改州為路,太和縣一度升州,但一直為吉安路所轄?!对贰さ乩碇疚濉酚诩猜废抡f:“唐為吉州,又為廬陵郡。宋升為上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總管府,置錄事司,領(lǐng)一司、八縣。元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縣升州,改吉州為吉安路?!痹鷮W(xué)者馬端臨的《文獻(xiàn)通考》卷三百十八載,吉州所轄縣中也有太和縣。江西的太和縣在明代發(fā)生了名稱的變化,《明史·地理志四》關(guān)于江西省的記載,在吉安府條下面有如下記述:“元吉安路,屬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為府。領(lǐng)縣九?!逼渲杏刑┖涂h,無太和縣,而泰和縣是由太和州改名而來,改名的時(shí)間在洪武二年,《明史·地理志四》說:“元太和州,洪武二年正月改為泰和縣?!薄肚迨犯濉さ乩碇臼方魇〖哺畻l下說“沿明制,領(lǐng)縣九”,而泰和縣為其一。
清代雍正年間成書的《江西通志》一書,在卷二部分有關(guān)于江西“泰和縣”從漢到清的名稱沿革的詳細(xì)說明:據(jù)宋代的《太平寰宇記》,泰和縣漢為廬陵縣,屬豫章郡。據(jù)宋代的《輿地廣記》,泰和縣在三國吳時(shí)為東昌、西昌二縣,晉、宋皆屬廬陵郡。據(jù)《隋書》,平陳置西昌,十一年省東昌入,更名太和。據(jù)《唐書》,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領(lǐng)太和、永新、廣興東、昌四縣;八年,廢南平州,以永新等三縣并太和。據(jù)《泰和縣志》,南唐保大元年析縣四鄉(xiāng)入龍泉場,尋升為縣,宋熙寧四年析縣誠信鄉(xiāng)六堡,置萬安縣。據(jù)《元史志》元貞元年升太和州。據(jù)《嘉靖通志》,洪武中復(fù)為縣改太為泰。
關(guān)于江西太和縣的最早得名,《江西通志》引用了一條值得注意的材料,就是明蕭執(zhí)《洪武志序》說的:“縣自漢時(shí)得名廬陵,繼升廬陵為郡,而改縣為太和,其地產(chǎn)嘉禾故也?!卑凑沾苏f,太和縣的得名在漢代,不是隋代,其原因是得嘉禾之故。后來的《寰宇通志》也據(jù)以為說,而《辭源》也采以為說。然而,此說是值得懷疑的。首先,這與《漢書》《后漢書》的記載不符,在兩漢書中均無江西有太和縣的任何記錄。其次,漢代并無江西太和縣出嘉禾而得名的記載??肌稘h書》關(guān)于嘉禾的記載有四:一出于《郊祀志上》,托管仲之口說的“嘉禾不生”;二是《公孫弘傳》載的漢武帝制曰“嘉禾興”;另外兩處見于《王莽傳》,為王莽篡漢的“嘉禾之祥”,并沒有所謂江西太和縣出現(xiàn)嘉禾的記載?!逗鬂h書》記載嘉禾較多,但出現(xiàn)嘉禾縣份的地方只有3處:山東的濟(jì)陽,是光武帝出生的瑞祥,見《光武帝紀(jì)》;湖北的九真,見《孝安帝紀(jì)》;陜西的山陽,因秦袁任太守,六年政治清明,而有嘉禾等瑞祥,見《循吏列傳》,皆沒有所謂江西太和縣出現(xiàn)嘉禾的記載。嘉禾出現(xiàn)表示太平的瑞祥是天人感應(yīng)的說法,蕭執(zhí)的說法于史無據(jù),是受天人感應(yīng)影響而作出的臆說。
此外,《江西通志》據(jù)《隋書》說隋代江西名太和縣,這與《隋書·地理志》說的泰和縣不同。唐代的《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九、《輿地廣記》卷二十五、《明一統(tǒng)志》卷五十六、《大清一統(tǒng)志》卷二百四十九都持此說。但是,這些志書皆出于《隋書》之后,而《隋書》只說江西有泰和縣,而無江西有太和縣之說;而且,《隋書》載隋代山西已有太和縣,江西再名太和縣,就有重名之嫌。所以,魏源祖籍在隋代應(yīng)該名為泰和縣,而不是太和縣。只是因唐代至元代初皆名太和縣,又有蕭執(zhí)的得名于嘉禾之說,才有隋代甚至是漢代已名太和縣的異說?!督魍ㄖ尽吩凇疤┖涂h”的條目下收入蕭執(zhí)的說法,并將《隋書》的泰和縣說成是太和縣,是不審慎的。
依上,魏源江西的祖籍在漢代名廬陵縣,隋代稱泰和縣,唐代至元代稱太和縣,明代為泰和縣,清代沿用明代之名。所以,江西歷史上是有太和縣的,魏耆追溯其祖先從江西遷徙湖南,是在元代末年,稱祖籍為江西太和縣,是正確的。清代的《寶慶府志》卷三十五也說:“金灘魏氏,其先吉安人。元季徙長沙。永樂間有萬一者自長沙徙邵陽隆回一都金灘?!币晕涸吹淖婕墙骷哺?,而太和縣正是吉安府的屬縣之一。這是可以相互印證的。盡管“太”與“泰”可以通假,如《尚書》的《泰誓》又作《太誓》,但是,在確定特定歷史時(shí)期的地名時(shí),通假決不能亂用。太和縣、泰和縣的地名在不同時(shí)期,是有確定的地區(qū)與其相應(yīng)的,決不能張冠李戴。在特定的時(shí)間內(nèi),一個(gè)地方只能有一個(gè)特定的正式名稱,不能因名稱歷史變化的沿革,而隨意為說。所以,魏源的祖籍應(yīng)該是江西的太和縣,而不是泰和縣。
《辭?!贰掇o源》關(guān)于“太和”的條目,以江西歷史無太和縣、只有泰和縣之說是不全面的,存在疏漏,容易引起誤解,使人誤以為魏源的祖先元末居住在江西吉安的泰和縣,而不是太和縣,而元代江西并無泰和縣之名,只有太和縣。所以,建議《辭?!放c《辭源》這兩部辭書,在“太和縣”的詞條下,增加歷史上江西從唐代開始就有太和縣的內(nèi)容,不能只說歷史上山西、安徽、云南才有太和縣,并修正隋代山西太和縣為太和郡治所在的內(nèi)容;在“泰和縣”的條目下,增加安徽歷史上也有泰和縣,但在至元二年后才改名太和縣的內(nèi)容;并說明江西在隋代已有泰和縣,唐代至元代名太和縣,在明代初年又恢復(fù)泰和縣之名,去除漢代江西就有太和縣,及其太和縣得名與嘉禾現(xiàn)的說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與疑惑。
Wei Yuan’s Ancestral Home: Taihe(泰和) County or Taihe (太和)County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Oversights inand
HUANG Kai-guo
(Colleg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Wei Yuan’s son Wei Qi said that Taihe (太和)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his father’s ancestral home. But bothandprovide the information that in the history Taihe (太和) County has been set up only in Shanxi Province, Yunnan Province and Anhui Province but didn’t offer any information that Taihe (太和) County has once been set up in Jiangxi Province. Yet, they offered there was Taihe (泰和)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 Thus, according toand, if Wei Yuan’s ancestral home is Taihe (太和) County, it should not be in Jiangxi Province. Once it is in Jiangxi Province, it should be Taihe (泰和)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Annals there was really Taihe (太和) County. But it is unbelievable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ynonymy of Taihe (太和) County said in “Hong Wu Zhi Xu” by Ming Xiao. Both Jiangxi Province and Anhui Province had Taihe (泰和) County. So, it needs to corre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aihe(泰和) County or Taihe (太和) County provided inand.
Wei Yuan; ancestral home; Taihe (太和) County; Taihe(泰和) County ; Ci Yuan; Ci Hai
2014-05-13
黃開國(1952-),男,四川大英人,四川師范大學(xué)政治教育學(xué)院特聘教授.
10.3969/j.issn.1673-2065.2014.06.020
K207
A
1673-2065(2014)06-0096-03
(責(zé)任編校:耿春紅 英文校對:楊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