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馮曉麗
社會轉型期民間體育組織培育和發(fā)展研究進展
李秀云,馮曉麗
社會轉型期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民間體育組織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快速發(fā)展的趨勢,數量不斷增多,學術界開始高度關注對民間體育組織的研究,民間體育組織的發(fā)展開始走向成熟。研究民間體育組織在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之下培育和發(fā)展的進展,并總結其發(fā)展特點。
社會轉型期;民間體育組織;培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1];社會組織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和決定性力量,加強和改進社會組織的建設將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著力點,政府在不斷的“放權”,將更大的權利交給社會,要社會組織分擔政府職能,這對社會組織在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無疑是一種肯定和認可。近些年,在體育法規(guī)方面,民間體育組織也得到了積極的認可。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閑暇時間也在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呼喚著民間體育組織的發(fā)展?!渡鐣瞻l(fā)展統(tǒng)計報告》表明,截止2012年底,全國按服務主要領域劃分的社會團體中體育類僅占到5.56%,在全國22.5萬個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中體育類8490個,僅占3.77%[2]。由此可以看出,關乎到每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民間體育組織卻達不到全國民間組織總數的10%。因此,民間體育組織目前所處的狀態(tài)是政策支持、人民需要、自身發(fā)展不足。本文通過對社會轉型期民間體育組織培育和發(fā)展研究進展的綜述,總結其發(fā)展的特點,為進一步研究民間體育組織提供參考。
1.1 社會轉型的涵義研究
“社會轉型”一詞是源于西方的舶來詞,1992以后開始在我國流行。“轉型”一詞在《辭?!罚?]中有兩層意思:一是社會經濟結構、文化形態(tài)、價值觀念等發(fā)生轉變;二是轉換產品的型號或結構。我國社會學及管理學方面的學者在對轉型的研究上,主要是針對轉型的第一層涵義展開研究。嚴振書[4]認為轉型,是指事物從一種運動形式向另一種運動形式轉變的過渡過程,社會轉型是指社會從傳統(tǒng)型向現代型轉變的過渡過程。
1.2 社會轉型的實質研究
對于社會轉型的實質學術界有3中觀點:一是指體制轉型,即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二是指社會結構變動,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它是指一種整體的和全面的結構狀態(tài)過渡,而不僅僅是某些單項發(fā)展指標的實現。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三是指社會形態(tài)變遷,即中國社會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fā)展。
1.3 社會轉型期的社會特點
我國當前社會正處于社會利益結構主體深刻變動、各種社會矛盾凸顯、計劃經濟體制積累下來的歷史問題與市場經濟新秩序建立過程中發(fā)生碰撞所交織于一起的“高風險時代”——社會轉型期。在這種多變的環(huán)境下,人們原來所熟悉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也發(fā)生著整體性位移,一些在大家看來陌生甚至是無法想象的新事物、新的行為方式等相繼出現在我們周圍,這些新事物的出現要得到普遍認同,大致需要一定的調整期、適應期和整合期,這“三期”就是今天所備受關注的社會轉型期。在這個時期,中國社會將呈現前所未有的新景象:網絡時代的到來使網絡成了人們進行各種交易和活動的平臺,一些體育網絡組織也不斷出現,并且人人在網絡上都具有發(fā)言權,都是一個播音員,人們可以自由言論;社會風氣的轉變使人們的思想逐漸開化,不再局限在自己狹小的范圍之內,能夠放眼未來、融入社會,這使得更多的人愿意與人交往,這種社會風氣將在一定時期內滲透并影響著每一位公民的內心。
2.1 民間體育組織概念研究進展
1)中國民間組織演進歷程:NGO一詞正式進入中國始于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的召開。因為按照國際慣例,需要在同時同地召開世界婦女NGO論壇,于是之后在北京懷柔召開的世界婦女NGO論壇成了NGO一詞正式進入中國的標志。1998年國家民政部正式成立了民間組織管理局,政府部門加強了對民間組織的管理與研究。民間組織屬于我國官方的固定稱謂,在2008年以后,官方逐步又有社會組織的概念來取代民間組織用語的傾向,在國際社會中相對應的稱謂有很多,如“非政府組織(NGO)”、“非營利組織(NPO)”、“公民社會組織(CSO)”、“志愿組織(VO)”、“慈善組織”、“免稅組織”、“草根組織”等,由于世界各國歷史背景和語言習慣不同,至今這類組織在國際上沒有一個確切統(tǒng)一的稱謂。
2)民間組織定義的研究:薩拉蒙[5]提出的“五特征法”,目前是世界比較流行的NGO定義;俞可平[6]認為,作為公民社會主體的民間組織,應該具有非政府性、非營利性、相對獨立性、自愿性四個顯著特點;清華NGO研究所就認為:中國的民間組織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很多,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觀而動態(tài)地加以觀察和理解?;谏鲜龈鱾€特征,王名[7]等將民間組織的概念界定為民間組織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各種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動并獨立于黨政體系之外的正式社會組織。
3)民間體育組織概念研究:民間體育組織也有多種稱謂,如:“民間體育組織”、“體育非營利組織”、“非政府體育組織”、“體育類民間組織”等詞語。綜合整理并分析,其內涵并無根本性區(qū)別,只是稱謂有所不同。楊偉林[8]和魏來、石春?。?]等人認為體育非營利組織是獨立于政府部門之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的社會組織,包括在民政局注冊的正式組織和在街道辦登記了的社區(qū)體育組織以及民間草根組織三大類。陳澤兵[10]認為民間體育組織是為了滿足人們某一方面體育需求而自愿結合起來的社會團體,包括各單項體育協(xié)會、俱樂部等。它是我國大眾體育快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中間力量,是政府聯系、溝通、管理和促進大眾體育發(fā)展的橋梁與紐帶。
2.2 民間體育組織的理論及實證研究綜述
我國學者對于民間體育組織理論的研究是基于西方理論基礎之上,我國本土化的理論研究還比較缺乏。
1)理論研究的緣起:20世紀70年代以來是西方非營利組織研究的熱潮,自Weisbrod(1974)開啟了非營利組織、“第三部門”研究先河后,西方學者主要從經濟學角度和政治社會學角度解釋了現代非營利組織的興起與發(fā)展,代表觀點有經濟學角度的政府-市場失靈理論、合約失靈理論、第三方管理理論為主;政治社會學角度主要以人的社會交往需求、公民社會的需求、治理與善治的需求為主。
2)民間體育組織的理論研究:我國學者對于民間組織(非營利組織)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民間組織的不斷興起與發(fā)展,學術界對應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多,呈現出了多維度視角,涵蓋了各個學科。在整個民間組織理論研究氛圍的籠罩之下,民間體育組織理論的研究也應運而生,逐漸發(fā)展到了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如:熊振強、賴齊花[11]從法學的角度按照其法律地位是否合法將民間體育組織分為法定體育民間組織、草根民間體育組織、準民間體育組織。馬志和、黃亞玲等從市民社會理論角度論述了非營利體育組織的重要性、存在問題、功能異化等問題;魏來、盧元鎮(zhèn)等參照或依據法團主義理論,以中國現實社會為背景,分析了非營利體育組織和體育社團生存于國家法團主義式的制度環(huán)境中,缺乏自治性和自組織機制;劉次琴、肖林鵬運用治理理論解釋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性和應然發(fā)展方向;肖林鵬、俞琳從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模式出發(fā),認識到在“政府失效”和“市場失靈”下,非營利性體育組織可以有效解決供需矛盾;苑麗、汪流、王凱珍等運用合法性理論,分析出有社會合法性的體育非營利組織卻面臨沒有法律合法性的尷尬境地。
3)民間體育組織的實證研究:我國學者在對民間體育組織發(fā)展現狀的實證研究方面比較全面,張翰文[12]的體育新苗基金研究是對登記注冊的體育基金會進行的調查研究;高慧[13]運用網絡訪談的形式,對一種比較新形態(tài)的民間體育組織——網絡化民間體育組織進行了實證研究;黃亞玲[14]調研了全國和省級的97個體育社團,對國家和社會關系轉變下的中國體育社團改革提出了具體步驟和路徑;其它調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區(qū)域性(福建、晉江、金華、上海、陜北、臺灣、庫梅縣等地區(qū))民間體育組織的現狀調查。許月云[15]等調研了福建省具有法人資格的民間體育組織的發(fā)展現狀和困境;謝軍[16]等對臺灣民間體育組織的緣起與現狀進行了調研。這些成果為認識和分析我國民間體育組織的類型與特色提供了實證依據。
3.1 民間體育組織培育的相關理論研究
1)培育民間體育組織重要性的研究:“培育”一詞在《辭?!罚?]中有三個解釋:①培養(yǎng)幼小生物,使其發(fā)育成長;②指使某種情感得到發(fā)展;③培養(yǎng)教育。本文對于民間體育組織培育的研究主要取其第一層意思。學者們目前通過研究一些民間體育項目來說明民間體育組織培育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如:周強、丁世聰[17]采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對日本媽媽排球運動的形成背景、發(fā)展現狀、特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啟示我們應加強政策扶持和民間體育組織的培育;虞重干、張基振[18]在對中國現代風箏運動及其對民間體育發(fā)展的研究中也通過風箏運動的發(fā)展提出了加強民間體育組織培育的工作的必要性。
2)民間體育組織培育類型研究:胡仙芝[19]從比較宏觀的角度提出培育社會組織應該將社會組織明確為社會管理的重要主體,實質上就是政府放權給社會組織,讓社會主導組織的發(fā)展;鄧國勝[20]對于政府關于組織培育內容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并提出了一個政府培育與發(fā)展慈善組織的思維政策模型,就是在政府主導型的;張戟陣和吳津、毛力熊[21]的研究則側重于非營利組織孵化器,孵化器是以初創(chuàng)期組織為核心的,包括一系列服務提供者、中介連接者、資源組織者以及環(huán)境管理者的多功能服務系統(tǒng),就是除政府和社會外的第三方管理系統(tǒng)也可以說是政府和社會共同主導。目前,對于培育民間組織研究較為全面是蔡禮強等從政策工具角度對培育扶持民間組織的研究,該研究成果指出,培育民間組織的主要措施也就是政策工具,重要政策工具主要有九個類型:政社分開、政府職能轉移、政府購買服務、公益招標和公益創(chuàng)投、資金扶持、憑單制、社會組織孵化、稅收優(yōu)惠、人才建設。
3.2 民間體育組織培育的實證研究
有關民間體育組織培育實證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還很缺乏,但可以從民間組織培育的文獻中借鑒經驗。
1)實體型培育機構研究:王園園[22]以三家培育機構為例對培育機構在社區(qū)社會組織培育過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了研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社區(qū)社會組織培育工作;甄驍龍[23]從社會組織培育模式方面進行了研究,針對政府主導型、社會主導型、政府與基金會合作型培養(yǎng)三種培育模式,挑選了3個實體培育機構進行了研究:分別從各個機構誕生的背景、培育機構培育社會組織的過程、不同模式主導下的培育特點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王勁穎[24]在政府如何培育民間組織中提出:理順民間組織及其相關者的關系,從培育特定民間組織入手,為其他民間組織提供人才;明確政府及民間組織的各種職能,鼓勵民間組織通過競爭獲得政府項目,承擔政府剝離的職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民間體育組織培育管理探索:自1998年《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政府對民間體育組織實行的雙重管理體制以政策法規(guī)的形式正式確立。關于培育管理的研究,學者集中在管理體制的改革即雙重管理體制的突破、政府職能的下放。其中,黃曉勇、蔡禮強[25]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其在中國民間組織(2011—2012)總報告中指出:近些年,各發(fā)達地區(qū)率先開始了對民間組織的管理培育改革,深圳是雙重管理體制的先行者;上海是政府與社會合作共建民間組織的綜合培育方式;北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的探路者;廣州則率先全面突破雙重管理體制的束縛。
3)民間體育組織實證研究:黃彥軍、徐鳳琴[26]從民間體育社團與其相關者的關系入手,認為在運作過程中國家體育行政部門與民間體育社團職責之間應互相合作、明確各自職責。此外,對于民間體育組織培育與發(fā)展的研究工作已經被一些省市列為研究項目,如:2012年7月11日廣東省社工委委員單位發(fā)布的第二批社會創(chuàng)新觀察項目中的第29項,由省體育局創(chuàng)建的《群眾體育組織培育與發(fā)展》項目,省體育局已經委托廣州體育學院全民健身研究中心承擔項目研究工作,截止2013年7月,項目組已完成了一些工作:完成現狀調查,該項目組按預定計劃對廣州、中山、韶關等三地的體育社會組織進行了專題調研、學習考察。江蘇省體育社會組織培育發(fā)展工作處于全國領先,調研組根據江蘇省體育總會的推薦對南京、鹽城、蘇州等地體育社會組織進行了考察;并對相關政策法規(guī)及體育社會組織能力建設進行了分析。由此可見,全國不斷重視對于民間體育組織培育和發(fā)展的研究。
4.1 基礎性理論研究仍然是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我國學者對民間體育組織的發(fā)展歷程、民間體育組織的特性等已有研究,但至今對民間體育組織概念的研究仍有分歧,至今稱謂仍未統(tǒng)一。這說明了民間體育組織的復雜性決定了與之相關的概念的分歧,許多研究的差異實際上是研究對象界定的不一致所引起的。這種狀況一方面是與中國民間體育組織具有自己的特色有關;另一方面是因為民間體育組織的基礎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此外,民間組織的理論研究大多還是在借鑒西方研究的基礎之上,我國本土化的研究還比較缺乏,發(fā)展到體育領域內研究則是少之又少;實證研究也僅是對較少的一部分民間體育組織進行了研究,完全不能涵蓋民間體育組織所覆蓋的內容。
4.2 研究內容與社會環(huán)境呈現出相分離的狀態(tài)
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環(huán)境,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社會機遇不斷增多。在這個復雜的背景下,眾多研究僅從民間體育組織的源起、概念界定、分類等幾個方面將民間體育組織作為一個個體進行宏觀研究,并沒有深入微觀層面,將其放在社會轉型期這個大背景中來探討民間體育組織是如何發(fā)展的。中國社會管理領域的學者率先開啟了對民間組織培育的研究,學者們對民間組織培育主要是以民間組織培育機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機構的研究來了解對民間組織的培育。他們忽視了民間組織的培育除了培育機構所發(fā)揮的作用外,還有整個社會背景、社會氛圍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正在培育著民間組織。因此目前,民間體育組織培育和發(fā)展的研究與社會大環(huán)境是相分離的,應將民間體育組織的發(fā)展融入到社會大環(huán)境中去探討、去研究。
4.3 各類民間組織的全面發(fā)展成為研究的主流趨勢
法定民間體育組織是指在工商部門和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民間組織,這一組織一直是我國民間體育組織研究的主流,這是因為這類組織隊伍一般發(fā)展比較壯大,較容易作為研究對象選取,而且在研究過程中獲取研究資料也比較便利,可以直接到有關部門獲取。近年來,國家提出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的政策,放寬對各類民間體育組織發(fā)展的限制。因此,除法定民間體育組織之外,一些準民間體育組織和草根民間體育組織正呈現快速發(fā)展的趨勢,各類學術刊物對一些新形態(tài)的民間體育組織的研究明顯增多,各類民間體育組織的全面發(fā)展引起了學者的高度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更為這一發(fā)展趨勢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證。
4.4 民間體育組織的多學科研究已十分普遍
20世紀70年代非營利組織(NPO)興起于西方,最早被經濟學家所關注,后來逐漸發(fā)展到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開始研究時,民間組織已經涉及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重疊、覆蓋,因此民間體育組織的學科周界比較模糊,其不專屬于哪個學科,是各個學科相互交融的產物,各學科集體攻關、橫向聯合將是民間體育組織今后研究的顯著的特點。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時期,我國現階段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轉型期。在新時期之下,民間體育組織將逐步發(fā)展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社會管理理念的轉變賦予的民間體育組織社會治理的主體地位,束縛和阻礙民間體育組織發(fā)展的雙重管理體制已經開始全面突破。由此可見,民間體育組織的研究也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民間體育組織發(fā)展的道路還很長研究者需要做出艱苦的努力,順應時代潮流、腳踏實地、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為促進民間體育組織更好更快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N].人民日報,2013-8-1(01).
[2]民政部.2012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http://www.gov. cn/gzdt/2013-06/19/content_2428923.htm.
[3]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4]嚴振書.轉型期中國社會建設問題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0.
[5][美]萊斯特·M·薩拉蒙等,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6]俞可平.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與治理的變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7]王名,劉培峰.民間組織通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8]楊偉林.長沙市市區(qū)體育非營利組織現狀調查與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9]魏來,石春健.體育非營利組織的界定[J].體育學刊,2005,12(3):129-131.
[10]陳澤兵.社會轉型期我國民間體育組織的發(fā)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4):27-29.
[11]熊振強,賴齊花.政府職能轉變下我國法定民間體育組織發(fā)展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7(4):437-440.
[12]張瀚文.我國體育民間組織可持續(xù)性研究——以體育新苗基金為例[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13]高慧.網絡化民間體育組織及其對大眾體育影響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14]黃亞玲.論中國體育社團——國家與社會關系轉變下的體育社團改革[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3.
[15]許月云,陳亞華晉江民間體育組織資源現狀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0,29(4):4-6.
[16]謝軍.臺灣民間體育組織的緣起與現狀[J].體育學刊,2007,14(6):52-55
[17]周強,丁世聰.日本排球媽媽的發(fā)展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2,29(1):13-15.
[18]虞重干,張基振.中國現代風箏運動及其對民間體育發(fā)展的啟示[J].體育科學,2006,26(1):13-17.
[19]胡仙芝.社會組織化發(fā)展與公共管理改革[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0]鄧國勝.慈善組織培育與發(fā)展的政策思考[J].社會科學研究,2006,27(05):25-29.
[21]靈津,毛力熊.公益組織培育新機制一公益組織孵化器研究[J].蘭州學刊,2011,31(06):35-39.
[22]王園園.培育機構在社區(qū)社會組織培育過程中的角色研究——以三家培育機構為例[D].南京:南京大學,2013.
[23]甄驍龍.社會組織培育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2.
[24]王勁穎.政府如何培育發(fā)展民間組織[J].社會科學,2001,21(08): 67-70.
[25]黃曉勇.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11-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6]黃彥軍,徐鳳琴.國家體育行政部門培育發(fā)展民間體育社團運作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6,11(02):1-3.
Research of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LIXiuyun,FENG Xiaoli
Social transition is a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period,during this period,as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takings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esent a rapid development trend,the number increased,academia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began to mature.By review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ition,the paper studies it's progress of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and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cultivate
G812.1
A
1003-983X(2014)07-0593-04
2014-03-10
李秀云(1990-),女,山西臨汾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臨汾041000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