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靜(沈陽大學文化傳媒學院,遼寧沈陽 110044)
當代中國文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
劉雅靜
(沈陽大學文化傳媒學院,遼寧沈陽 110044)
研究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認識中國民族文化的問題。分析了中國文化面臨的困境,認為增強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能力,發(fā)掘文化資源,開發(fā)文化產業(yè)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使中國民族文化不斷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當代中國文化;機遇;挑戰(zhàn);多元文化
隨著全球經濟的日益發(fā)展,各國文化也以猛烈發(fā)展的勢頭向全球化發(fā)展,多元文化在互動中互相影響,文化疆域漸漸模糊甚至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有人認為,全球化的經濟角逐帶來的是文化差異性的顯現(xiàn)與文化溝通的體現(xiàn),提倡在多元并存的文化圖景中多民族文化共同體的交流與融會,也有人抗拒這種趨勢,特別是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認為這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對文化差異性的漠視。這意味著全球化是文化之間有爭議的結合。不能把全球化看成為一個簡單的過程。如何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發(fā)展中國自己的民族文化已成為我們當今發(fā)展的重要問題。
世界經濟全球化所造就的世界格局使西方文化處于霸權地位,作為強勢文化,它依然統(tǒng)領著文化市場。歐美文化被看做國際通行的準則和對其他文化示范的楷模,美國的文化霸權甚至對其他文化的價值與結構進行質疑與改組。中國文化在近代歷史上一直是處在對西方文化進行觀望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說,中國從農業(yè)文明走向現(xiàn)代化,離不開對西方文化的學習與思考。但是中國文化有著自己的傳統(tǒng)與特色,有著本民族的文化特質與理論基礎。中國文化曾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它的發(fā)展道路同西方文化有著時代性逆差。
1.中西方價值觀念的差異
西方文化強調個人利益的得失,這是有濃厚的宗教原因的。西方文化經歷了中世紀對人性的壓抑,因此近現(xiàn)代對于個人的價值、美德及其行為都極為重視,形成了自己的價值建構。美國人對自由的熱愛促成他們對于英雄主義的向往,他們推崇個性解放,在如今經濟天平向美國傾斜的時代,他們的價值觀念更是向各個民族滲透。在高科技、強勢經濟的包裹下,美國文化產業(yè)在對外輸出文化產品的過程中,不斷地傳播美國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個人英雄主義彌漫在文化宣傳的整個氛圍中。主要體現(xiàn)在自由、平等、自立、自強和自我實現(xiàn)等方面,崇尚個人自由和尊嚴,反對強權及其對個人的支配,強調個人作用[1]。美國對自己的人文價值、文化價值的自我認同與宣傳,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向全球推廣,始終未歇。
但是,中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國曾在歷史上有著深厚的經濟實力,這使得中華文明能夠傳播海外。中國在向外輸出自己文化觀念的繁榮時期,從來都是公開宣揚自己文化的主導價值,對自己的文化體系充滿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都是雙向的。中國這個深受儒學影響的禮儀之邦,直到現(xiàn)在仍然存在著權勢的差別和等級的分化,集體高于個人的道德觀念也根深蒂固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西方文化所提倡的個人平等意識、尊重自我價值意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我們的思想當中。改革開放后,中國與時俱進地提倡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開始尊重個人價值與個人自由。中國經歷了歷史的沉浮,如今已走在世界經濟的前列,人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文化依托與精神底蘊在哪里。中國正在走向文化自覺,培養(yǎng)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文化及價值千年有變但根脈相連,古今有異卻精神同構。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更應該重視自己的文化血脈與文化價值。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道德、法律、風俗等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性的成果[2]。文化的差異和突破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是這些差異沖突卻并不能說明哪種文化更優(yōu)越,畢竟每種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因此,東西方文化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吸收,實現(xiàn)文化的雙向互惠互補功能,以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文化。
2.西方的文化解構對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影響
中國近代以來,一直在文化上有向西方學習的傳統(tǒng)?,F(xiàn)代中國的發(fā)展與西方的發(fā)展存在著時代性差異。我國是在西方的工業(yè)文明已經達到鼎盛時期并且出現(xiàn)眾多問題的時候,才走向工業(yè)文明發(fā)展過渡道路的。這種過渡使得中國出現(xiàn)了農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和后工業(yè)文明同時存在的現(xiàn)象,使中國現(xiàn)代化出現(xiàn)了特殊的形態(tài),中國的文化出現(xiàn)了互相沖突而又紛亂蕪雜的發(fā)展狀況。
近代西方的文化已走向解構文化的發(fā)展途徑,而中國還走在繼續(xù)向西方文明學習的道路上。西方的文化學者認為,資本主義的現(xiàn)代文明如今已發(fā)展到了極致,并且出現(xiàn)了諸多弊端: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物質財富,但同時也帶來了人們的精神荒蕪,使人們產生了空前的精神危機。西方非常重視人的終極關懷、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而這三個層面在現(xiàn)代化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卻都出現(xiàn)了問題也遭到了西方學者的質疑與批判。首先是終極關懷的問題。尼采的“上帝已死”已經昭示出人們對過去信仰的懷疑,文藝復興運動對上帝的放逐,也是人們走出宗教的一個標志??墒侨藗冊诜穸ㄔ瓉硇叛龅幕A上卻沒找到新的精神信仰。這個時候,科學理性主義帶著它實用的面紗翩翩而至,但是科學也好,文學也罷,甚至哲學都沒能很好地解決人們走出宗教后的終極關懷問題。人們惶惶不安,精神流離失所,無所歸依。可是理性主義的雙刃劍卻顯示了它的威力:理性主義橫行的時代,沒有人能與之匹敵,它妄自尊大,使人與人之間沒有溫情,到處充斥著冷漠與虛無,人性的疏離與人生的茫然使功力性的價值追求終極追求顯得無所適從[3]??茖W最終淪為了戕害人性的工具。詩意的棲居已成為了人們遙不可及的夢想,西方社會的人們正逐步喪失自己的精神家園。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我們更是看到了由于人類的肆意妄為導致了大自然的千瘡百孔。人們由于自己的貪念欲望,把自己看做自然的立法者,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只知道征服與破壞,而不能與自然和諧共存?,F(xiàn)代人們已經養(yǎng)成了過度增長癖的壞習慣,人們已經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是越來越嗜求得到超過其需要的東西,并往往為此而訴諸武力。為了達到自己的感官舒適,更多地運用科技手段與人工智能。于是暴怒的大自然給人類帶來了諸多天災,可是這天災難道不是人禍造成的嗎?人們不想再走自我毀滅的道路,他們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中國還沒能更好地享有現(xiàn)代化的物質成果之時,西方就已經對現(xiàn)代化的物質文明開始了口誅筆伐。這使中國陷入了一種困境:我們不能停滯不前,更不能束手待斃,究竟我們的文化應該歸于何處?這告訴我們不能一味地跟在西方文化后面走,我們不能走全盤西化的道路,但我們也不能全部抹殺掉西方合理的有價值的現(xiàn)代文明成果,所以我們對文化應該有所選擇,對西方文化的范圍、程度和大小要保持理性。西方的這種文化解構也使西方中心論的觀點受到沖擊。我們不能再對西方文化毫無保留地全部吸收,西方文化對于自己的反省與認知、思考與否定,使我們要認清自己民族文化的差異性,發(fā)展好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處理好民族性與時代性的關系。
在中西文化現(xiàn)代交流中,影響不是靜止的、單向的,而是流動的、互動的。在最近的好萊塢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影視作品融入了中國元素,一些作品在全球取得的巨大傳播效能,反過來也能推動中國本土對中國文化的思考與重視。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逐漸擴大。無論是中國的四書五經,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茶道、功夫,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文化的傳播雖然獲得了長足進步,但不能停滯不前,盲目樂觀。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與文化交流依然存在不足,中國的文化展示與文化實踐還不能做到駕輕就熟、揮灑自如,中國的文化正面臨著被強勢文化趨同化的危機。文化發(fā)展的道路是歷經磨難的過程,不僅要在其昌盛時懂得積累,也要在其式微時明白重生之道。中國民族文化、文明的核心價值應與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進行交流與對話,使我國文化吸收多元文化的積極因素,從而豐富民族文化的內涵。
1.增強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的能力
中國是傳統(tǒng)深厚的國家,要想發(fā)展自己的文化并且發(fā)揮民族化鮮明特色,就要進行思維觀念的轉變,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要勇敢面對各種多元文化,依靠文化的宣傳與溝通實行走出去策略。由于各自價值觀的不同,東西方文化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如行為方式、價值認同、意識形態(tài)、信仰等方面都有分歧,這就需要加強傳播與宣傳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數(shù)字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潛在優(yōu)勢。要提高文化意識,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開發(fā)與傳承,使跨文化交際順暢、高效,強化自己的文化產業(yè),加大對自己文化產品的輸出,逐漸扭轉我們處于弱勢的文化地位。中國政府也應積極支持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制定合理的宣傳政策和理念,采取更為全面的傳播策略和傳播方式。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文化沖突在所難免,文化差異無處不在,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挖掘自己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的文化思想及傳統(tǒng)的倫理美德。中國文化素以謙虛禮讓、中庸平和、家庭和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著稱[4],要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積極美好的因素。要樹立文化自信心,通過文化傳播媒介,來表明我們的人文價值觀念和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宣傳這些價值的全球普泛化意義。中國文化不僅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時他的普世化價值體系在世界文化潮流中也具有同構性,這也是他得以推廣、善于對應經濟全球化的文化主旨[5]。當務之急是要找到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叉點與對應點,熟悉彼此文化間的共通特點,強化文化的傳播模式,提高文化的傳播效率。
2.發(fā)掘文化資源大力開展文化產業(yè)
要注意保護好中國文化資源,防止人為對文化資源的破壞,避免其流失與毀壞。在城市化過程中,要加大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對文化資源進行梳理與挖掘,并進行相關的研究和整理以及文化資源的開發(fā),使文化資源與經濟發(fā)展更好地結合,用文化資源優(yōu)勢促進經濟發(fā)展,帶動旅游文化,進而弘揚傳統(tǒng)文化。在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要完善法律、法規(guī),大力支持文化體制改革,使文化體制和經濟體制并軌,扶植成立社會力量的文化產業(yè),培育現(xiàn)代文化市場體系,積極吸納文化人才,合理配置文化資源,正確認識文化產業(yè)的性質,實現(xiàn)政策過程法制化、科學化,建設全新的文化產業(yè)工程,正確進行文化監(jiān)督,更好地完善文化產業(yè)政策體制??梢赃M行公眾文化教育,提高對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或者以高校為依托,培養(yǎng)文化產業(yè)建設的特殊人才,形成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力量。
文化在不斷地積淀,但同時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在與世界多元文化的對話接軌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外來文化的整合與同化,又要重視文化溝通的方式與價值導入的合理性,盡量消除彼此文化交融帶來的誤解與矛盾。中華文化一直秉承著厚德載物、有容乃大的精神對其他文化兼容并蓄,不能把文化傳播變成意識形態(tài)的生搬硬套,也不能變成價值輸出的僵硬手段,而是要將自己的文化資源與其他文化共享,實現(xiàn)文化傳播的雙贏互補。
[1]唐文明.何謂現(xiàn)代性[J].哲學研究,2000(8):47.
[2]王雋.東西方文化差異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18.
[3]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100.
[4]李煒婷.淺談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差異及對策[J].新西部,2010(20):172.
[5]汪鳳炎,鄭紅.中國文化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334 356.
【責任編輯 王立欣】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Liu Yajing
(College of Culture and Media,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national culture 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 is studied.The plight of Chinese culture is analyzed.Enhancing of the ability to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explor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ies ar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and mak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t.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esent age;opportunity;challenge;multiculturalism
G 122
A
2095-5464(2014)01-0140-03
2013 05 28
劉雅靜(1980),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大學講師,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