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祥,劉立超,楊超洪,蔡子翔,張雯卿,陳智睿,段娜玲
(湖南理工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湖南岳陽 414006)
在過去數(shù)十年里,光聚合因為反應活化能低,可以在較大溫度范圍內進行反應,特別適用于對溫度敏感的單體及低溫聚合;而且光聚合是一種能量效率很高的反應,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現(xiàn)已在涂料、黏合劑、油漆及電子工業(yè)中獲得了重要應用[1]。
光聚合和熱聚合不同,熱聚合需要升溫,而光聚合可以在室溫及低于室溫下都可進行。單官能度單體的熱聚合鏈轉移幾率很高,但是進行光聚合時很少發(fā)生鏈轉移副反應。因此,通過熱聚合很難合成的間規(guī)立構化合物可以通過光聚合合成。光聚合反應本質上是在光照下,引發(fā)劑產生自由基并引發(fā)單體聚合的反應過程。與傳統(tǒng)的熱聚合反應類似,一旦引發(fā)開始,反應就以很快的聚合速度進行下去。
傳統(tǒng)的光聚合一般所用光源為500 W的高壓汞燈,其缺陷在于耗能較高[2-3]。發(fā)光二極管(LED)燈是一種節(jié)能燈,所發(fā)光源顏色純,無雜色光,覆蓋整個可見光的全部波段;透鏡與燈罩一體化設計。透鏡同時具備聚光與防護作用,避免了光的重復浪費。引發(fā)劑2-溴異丁酸乙酯在LED燈照射下產生自由基,從而引發(fā)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本文報道了以24 W LED燈為光源,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對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進行自由基聚合的研究。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析純,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純,湖南匯虹試劑有限公司;2-溴異丁酸乙酯,分析純,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抗壞血酸,分析純,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無水甲醇,分析純,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三苯基膦,化學純,上海試劑一廠;三氯甲烷,分析純,無水三氯化鐵,化學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FA-1104電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KQ-300DA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FTIR-37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Thermo Nicolet公司;DF-101集熱式磁力攪拌器,控溫范圍0~400 ℃,控溫精度±1℃,鄭州長城;24 W LED燈,廣州南科集成電子有限公司。
在100 mL的圓底燒瓶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N,N-二甲基甲酰胺、2-溴異丁酸乙酯、三苯基膦、無水三氯化鐵和抗壞血酸,于超聲波清洗器中振蕩溶液至均相體系。將圓底燒瓶置于恒溫槽中,然后用24 W LED燈照射進行反應。反應完成后,將反應混合液緩慢滴加到大量的甲醇中,溶液變得渾濁,同時有固體沉降,抽濾,得到粉狀固體。用三氯甲烷溶解固體,再加入大量甲醇析出固體,重復3次,得到純PMMA。將其放入烘箱中,在60 ℃下干燥至恒重,稱量,計算收率。同時取樣進行紅外測試。
將所得產物在紅外燈下干燥,然后與KBr按質量比約1∶100混合,壓片,制成薄膜,置于紅外儀中。掃描范圍400~4 000 cm-1。
取10 mL甲基丙烯酸甲酯、0.20 g 2-溴異丁酸乙酯、0.16 g三氯化鐵、1.31 g三苯基膦、0.878 g抗壞血酸、5 mLN,N-二甲基甲酰胺,控制反應溫度25 ℃,用光源為LED燈(24 W),聚合反應時間分別取1,2,3,4,5 h,考察聚合反應時間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1。
圖1 反應時間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反應時間從1 h增加到4 h,聚合物的收率增加。這可能是引發(fā)劑產生的自由基增加,使聚合物收率增加。反應時間至4~5 h時,聚合物收率基本保持不變,這可能是由于單體已經(jīng)基本消耗完畢。因此,聚合反應時間以4 h為最優(yōu)。
取10 mL甲基丙烯酸甲酯、0.16 g三氯化鐵、1.31 g三苯基膦、0.878 g抗壞血酸、5 mLN,N-二甲基甲酰胺,控制反應溫度25 ℃,聚合反應時間4 h,光源為LED燈(24 W),改變引發(fā)劑2-溴異丁酸乙酯用量進行實驗,考察其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2。
圖2 引發(fā)劑用量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引發(fā)劑用量從0.05 g增加到0.20 g時,聚合物收率從28.15%增加到43.6%。這是由于引發(fā)劑用量增加,聚合體系內產生的自由基數(shù)量增加。但當引發(fā)劑用量從0.20 g增加到0.50 g時,收率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引發(fā)劑用量增大,單體在體系內產生爆聚,導致聚合物收率下降。
在本實驗的聚合反應中,三氯化鐵在抗壞血酸的作用下生成亞鐵離子,亞鐵離子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取10 mL甲基丙烯酸甲酯、0.20 g 2-溴異丁酸乙酯、1.31 g三苯基膦、0.878 g抗壞血酸、5 mLN,N-二甲基甲酰胺,控制反應溫度25 ℃,反應時間4 h,光源為24 W LED燈,改變三氯化鐵用量進行實驗,考察催化劑用量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催化劑用量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當催化劑三氯化鐵用量從0.08 g增加到0.16 g,聚合物收率從32.56%增加到43.6%;這是由于催化劑用量增加,催化能力增強。但當催化劑用量大于0.16 g后,聚合物收率從43.6%降低到38.7%;這是由于三氯化鐵用量增加,但沒有增加還原劑抗壞血酸的用量,因而亞鐵離子的數(shù)量沒有增加,造成聚合物收率下降。
在此聚合體系中,三苯基膦可以與亞鐵離子配位,增加金屬離子的溶解性和穩(wěn)定性。
取10 mL甲基丙烯酸甲酯、0.20 g 2-溴異丁酸乙酯、0.16 g三氯化鐵、0.878 g抗壞血酸、5 mLN,N-二甲基甲酰胺,控制反應溫度25 ℃,聚合反應時間4 h,光源為24 W LED燈,改變三苯基膦用量進行實驗,考察配體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4。
圖4 配體用量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當配體三苯基膦用量從0.26 g增加到1.31 g時,聚合物收率隨之增加,在配體用量1.31 g時收率達到最大,為43.6%;繼續(xù)增加三苯基膦用量至2.62 g,聚合物收率降至28.9%。這可能是由于三苯基膦在體系中含量增大,使得聚合產物玻璃化效應明顯,自由基和單體被固結,遷移阻力增加,使得收率明顯降低。
還原劑抗壞血酸的作用有2個方面,一是還原反應瓶中的氧氣,消除氧氣對聚合反應影響;二是將三氯化鐵還原成氯化亞鐵。
取10 mL甲基丙烯酸甲酯、0.20 g 2-溴異丁酸乙酯、0.16 g三氯化鐵、1.31 g三苯基膦、5 mLN,N-二甲基甲酰胺,控制反應溫度25 ℃,聚合反應時間4 h,光源為24 W LED燈。分別取0.176,0.528,0.878,1.230,1.760 g抗壞血酸,考察還原劑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5。
圖5 抗壞血酸用量對聚合物收率的影響
由圖5可知,隨著抗壞血酸用量增加,聚合物收率增加。這是因為反應體系中抗壞血酸含量較低時,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量較少,產生的活性催化劑亞鐵離子也較少,使得聚合物收率較低;當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有足夠量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得到較多的催化劑亞鐵離子,反應加速進行。當抗壞血酸用量為0.878 g時,聚合物收率達到最大。
圖6為合成產物的紅外光譜。在820 cm-1附近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特征峰;1 149,1 245,1 272 cm-1處的3個強吸收峰是酯中C—O—C的伸縮振動峰,表明存在酯基;1 729 cm-1是碳氧雙鍵的伸縮振動峰;2 950和2 996 cm-1是甲基的伸縮振動峰。上述紅外結構表明得到的是目標產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圖6 聚合產物紅外光譜
采用24 W 發(fā)光二極管作為光源,對甲基丙烯酸甲酯進行光聚合研究。單因素實驗得到聚合最佳條件為:聚合反應時間4 h,引發(fā)劑2-溴異丁酸乙酯0.2 g,催化劑無水三氯化鐵0.16 g,配體三苯基膦1.31 g,還原劑抗壞血酸0.878 g。
[1]Shim S E, Shin Y, Jun J W, et al. Living-free-radical emulsion phot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by a surface active iniferter (suriniferter)[J].Macromolecules, 2003, 36(21): 7994-8000.
[2]Moad G., Rizzardo E, Thang S H.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y the RAFT process[J].AustralianJournalofChemistry, 2005, 58(6): 379-410.
[3]Buback M, Fukuda T. Mechanism and kinetics of dithiobenzoate-mediated RAFT polymerization. I. The current situation[J].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 2006, 20(44): 5809-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