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艷恒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無伸縮縫施工技術分析
巴艷恒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振沖碎石樁在軟弱地基施工中效果較為明顯,筆者結合自身經(jīng)驗對振沖碎石樁的應用現(xiàn)狀及施工要求進行簡單的分析。望能對同行的施工提供參考。
振沖碎石樁;軟弱地基;應用
隨著現(xiàn)代化建筑結構的不斷涌現(xiàn),越來越多的建筑物向著美觀發(fā)展,各式各樣、千變?nèi)f化的建筑形式不斷涌現(xiàn),尤其相當多的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為防止混凝土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而引起混凝土裂縫,目前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一般情況下是間距30~40 m設置后澆帶或設置伸縮縫。
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無伸縮縫施工工藝,通過合理設置后澆帶可以免除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設置伸縮縫,并且有效防止了混凝土裂縫的產(chǎn)生,提高了工程質(zhì)量,保證了建筑的美觀。
針對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通過合理設置后澆帶、膨脹加強帶及現(xiàn)澆預應力樓蓋體系,免除了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設置伸縮縫,并且有效防止了混凝土裂縫的產(chǎn)生。這種無伸縮縫施工技術不增加施工工序、操作簡單、施工方便,提高了工程質(zhì)量,增強了建筑使用功能,有效防止了混凝土裂縫的產(chǎn)生,節(jié)省了維修維護費用。
后澆帶和膨脹加強帶布置→原材料準備→配合比設計→混凝土制備→鋼筋綁扎→模板支設加固→混凝土澆筑→結構驗收。
3.1 與設計溝通,合理布置后澆帶、膨脹加強帶及預應力系統(tǒng)
根據(jù)建筑結構的不同在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時,優(yōu)化結構設計,合理布置后澆帶、膨脹加強帶及預應力系統(tǒng)。通過與設計協(xié)調(diào)、溝通,合理地布置后澆帶、膨脹加強帶及預應力系統(tǒng),在工程設計階段就保證超長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無縫施工技術順利進行。
3.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混凝土配制原則上在滿足泵送施工、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及用水量,以保證最高工作性能及最低收縮。在混凝土內(nèi)摻加混凝土高效增強劑及粉煤灰,摻量按設計要求確定,能有效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減少泌水,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泵送性能及混凝土后期強度。
3.3 混凝土攪拌要點
混凝土攪拌嚴格按照其配合比配料,稱量誤差± 1%,混凝土加水攪拌后再加外加劑,為保證混凝土充分均質(zhì),強制攪拌延長45 s?;炷凛斔蛙嚨竭_現(xiàn)場放料前快速攪拌60 s。充分保證混凝土高度均質(zhì);制定最佳運輸路線,以最短時間將混凝土運到現(xiàn)場,保證供應及時。
3.4 后澆帶處隔離板、膨脹加強帶處隔離網(wǎng)的設置
后澆帶處設置隔離板,確保兩側混凝土澆筑時不流入后澆帶內(nèi),影響后澆帶設置寬度。膨脹加強帶兩側設邊長為0.5~1.0 cm的方孔金屬網(wǎng),金屬網(wǎng)必須直立地牢固綁扎在板的上下層鋼筋之間或墻的內(nèi)外層鋼筋之間,金屬網(wǎng)的兩端直接接觸模板,以便隔離兩側的混凝土,使其不能進入膨脹加強帶內(nèi)。
3.5 預應力系統(tǒng)埋設
一般采用后張無黏結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先安裝梁中預應力系統(tǒng),再安裝板中預應力系統(tǒng)。
3.5.1 梁中無黏結筋的鋪設及端部安裝
1)無黏結預應力筋按設計位置安裝固定。
2)如有曲線無黏結預應力筋,安裝中特別應注意預應力筋曲線的最高點、最低點及反彎點等位置標高的準確性。
3)安放框架梁鋼筋保護層后,方能開始固定無黏結預應力筋。
4)必須采取有效的封裹措施,切實保證錨墊板處不漏漿。
5)預應力梁端部錨墊板應安放平整,牢固,其預埋錨墊板孔的中心應與孔道中心線同心,端面與孔道中心線垂直。張拉端的錨墊板作凹入處理。
3.5.2 板中無粘結預應力筋布束要點
1)無黏結頂應力筋綁扎要求位置準確。平板中無黏結預應力筋帶狀布置時,應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保證同束中各根無黏結預應力筋具有相同的矢高。
2)板內(nèi)預應力筋位于板底60 mm處,為保證直線型無黏結筋的位置,用間距為@1000~1200馬凳鋼筋控制無黏結筋的標高。
3)一般情況下,各種管道應在預應力筋布置好后鋪設,并盡量為預應力筋讓路。
4)為保證張拉順利,無黏結預應力筋在靠近承壓鋼板處要有350~500 mm的平直段,即無黏結預應力筋與錨墊板垂直。張拉端承壓鋼板與螺旋筋點焊固定,擠壓錨的承壓鋼板與螺旋筋用扎絲固定。
5)預應力筋的張拉端安裝時,穴模應緊貼板端模板,承壓鋼板要垂直,并與板內(nèi)鋼筋電焊固定。
6)作隱蔽工程檢查時,檢查的重點是無黏結預應力筋塑料套管有無破損;無黏結預應力筋束是否位于板中間,與設計要求一致;張拉端和固定端安裝是否妥當;張拉端外露長度是否足夠;檢查后作記錄存檔。
3.6 混凝土的澆筑、養(yǎng)護
1)混凝土澆筑前,必須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澆筑混凝土時,嚴格按施工方案組織施工。在膨脹加強帶內(nèi)澆筑混凝土時宜從中間向兩側攤開,靠近金屬網(wǎng)時與膨脹加強帶外的混凝土同時澆筑振搗密實,從而使混凝土做到不間斷地無“縫”施工。
2)混凝土分塊澆筑,先澆中間板塊,后澆兩側板塊。每塊澆筑采取分段、分層澆筑。斜向分段,澆筑面為1/4~1/5斜度,水平分層,混凝土下料點分散布置,澆筑循環(huán)推進,連續(xù)進行。
3)膨脹加強帶中混凝土應單獨攪拌,用塔吊吊運輸送。
4)混凝土振搗先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當混凝土接近臨界振搗時間前,再用平板振動器進行二次振搗,使其表面密實,無氣泡上升,表面漿液均勻。最后用刮尺刮平,鐵抹子壓實。當混凝土表面接近初凝,手按有手印,腳踏不陷時,用木抹子二次壓抹,搓毛。增加抹面次數(shù),尤其保證在終凝前再抹1~2遍,使少量終凝前出現(xiàn)的開裂得到閉合。
5)混凝土澆筑完畢12 h內(nèi)立即進行及時充分的養(yǎng)護,采用塑料薄膜將混凝土表面覆蓋嚴實。根據(jù)測溫情況,在薄膜表面再覆蓋草袋或麻袋,以保持潮濕狀態(tài)。當溫度低于5℃時,應采取有效的保溫防護措施,養(yǎng)護期不少于14 d。
3.7 預應力筋張拉
為確保預應力張拉值的正確建立,對預應力張拉值在各套張拉設備在標準試驗機上進行標定,給出各臺設備的標定曲線。按施工規(guī)范要求,定期進行中間標定。
澆筑混凝土后1~2 d,混凝土達到能拆端模的強度時,先拆除斷頭模塊,清理端部,拔去塑料穴模的錐形前套,檢查張拉端承壓鋼板上與錨環(huán)接觸部位的混凝土是否清理干凈等。
預應力筋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全部張拉(不低于21 d)。第二批張拉應有同條件養(yǎng)護試塊的試壓報告。預應力筋的張拉應遵循分批、對稱的原則,每排先拉中間束再拉旁邊束。先張拉板預應力筋,再張拉梁預應力筋。
1)嚴格執(zhí)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混凝土質(zhì)量控制標準》(GB 50164)、《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GB J146)等規(guī)范要求施工。
2)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預應力施工的質(zhì)量控制
①預應力鋼絞線坐標位置必須正確,坐標誤差應小于±10 mm,且水平位置的誤差也不得大于±20 mm。預應力鋼絞線整體目測,曲線順暢,無明顯折點。
②無黏結筋鋪設必須正確,固定支架的間距符合設計要求。
1)嚴格貫徹執(zhí)行國家頒發(fā)的《建筑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范》及《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46)、《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162)。工人入場前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崗,操作前進行安全交底。
2)現(xiàn)場應有專職的電工負責預應力施工安全用電(包括用電設備)。
3)鋼絞線發(fā)盤下料時應采取措施以防鋼絞線彈開傷人。
4)預應力筋穿束和張拉時應搭設牢固的穿束平臺,平臺上應滿鋪腳手板,平臺挑出張拉端應不小于2 m。
5)張拉時千斤頂兩端嚴禁站人,閑雜人員不得圍觀,預應力施工人員應在千斤頂兩端操作,不得在端部來回穿越。
6)穿束和張拉地點上,下垂直方向嚴禁其他工種同時施工。
1)施工前按照《環(huán)境管理體系標準》(GB/T 24001)的相關要求,制定相應管理措施。
2)建立施工現(xiàn)場重大環(huán)境因素控制措施:施工現(xiàn)場重大環(huán)境因素為粉塵污染、噪聲污染、廢水排放污染、光污染、易燃易爆污染、油品及化學品泄漏污染、建筑垃圾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非環(huán)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等。
3)混凝土泵應設于隔音棚內(nèi),使用低噪聲振動器,防止噪聲污染。
4)夜間使用聚光燈照射施工點以防對環(huán)境造成光污染。
5)施工現(xiàn)場做到工完料清,保持現(xiàn)場整潔;汽車出場需經(jīng)沖洗,沖洗水沉清再用或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