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心
(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簡評庫普林的“日俄戰(zhàn)爭”小說
周冰心
(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日俄戰(zhàn)爭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俄羅斯作家?guī)炱樟质峭怀龅拇碇?。作為一個著名的軍旅作家,其多部小說涉及日俄戰(zhàn)爭題材,且形式與角度各不相同。有的是在日俄戰(zhàn)爭的大背景下,暴露了沙皇軍隊的腐敗,從而引發(fā)社會關注討論(如《決斗》);有的是選取了日俄戰(zhàn)爭期間俄國社會的特殊群體——猶太人作為其寫作視角(如《岡布利努斯》);有的則是從日本間諜軍官的角度,隱約表現(xiàn)出對日方的敬佩(如《雷勃尼科夫上尉》)。庫普林的日俄戰(zhàn)爭文學作品由于作家的軍旅經(jīng)歷而顯得真實可信,同時,他的作品并不僅僅滿足于單一的記錄,其小說內(nèi)在的抒情性也是一大特色,從而成為日俄戰(zhàn)爭文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俄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文學;俄國文學;庫普林[1]
1904—1905年發(fā)生的日俄戰(zhàn)爭,戰(zhàn)爭主戰(zhàn)場在中國,最后以日勝俄敗而告終。這場戰(zhàn)爭對中、日、俄三國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遠東地區(qū)的國際力量對比、對東北亞國際關系格局的形成、對整個20世紀國際政治秩序的建立都產(chǎn)生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所以,日俄戰(zhàn)爭在史學界也有“第0次世界大戰(zhàn)”之稱。因此,鑒于日俄戰(zhàn)爭的重要地位,學界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在歷史學、政治學、軍事學、國際關系學等諸多領域都有了豐碩的成果。但是有關“日俄戰(zhàn)爭”文學的研究,還相對薄弱。
日俄戰(zhàn)爭雖然持續(xù)時間不長,但以這場戰(zhàn)爭作為背景、題材的文學作品在中日俄三國中大量涌現(xiàn),且已初具規(guī)模,“日俄戰(zhàn)爭文學”即日俄戰(zhàn)爭從爆發(fā)前后到開戰(zhàn)再到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以日俄戰(zhàn)爭為背景或題材的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各類文學體裁,重要的回憶錄、日記類作品也被囊括其中。與此同時,從“日俄戰(zhàn)爭文學”中所折射出的中日俄三國的文學史、文學思潮發(fā)展史、文學理論發(fā)展史、知名作家創(chuàng)作情況、國民輿論與心態(tài)、社會思潮變換等等,也錯綜復雜、盤根錯節(jié),形成了以日俄戰(zhàn)爭作為軸心、蔚為大觀的“日俄戰(zhàn)爭文學現(xiàn)象”。尤其是面對中日俄三國的著名作家與日俄戰(zhàn)爭的關系的研究,目前還缺乏系統(tǒng)的梳理。實際上,在這三國,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與日俄戰(zhàn)爭相關的文學作品,俄羅斯作家?guī)炱樟志褪瞧渲蟹浅S写硇缘囊晃弧?/p>
庫普林(Кyпpин, 1870—1938),俄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1890年他從莫斯科亞歷山大軍校畢業(yè),成為一個步兵團的少尉。四年的服役生涯中,他不斷在部隊之間調(diào)動,后來由于年少輕狂,和一位執(zhí)行公務的警官發(fā)生沖突,因此最終僅以中尉軍銜退伍。不過,豐富的軍校生活和服役經(jīng)歷倒給他創(chuàng)作軍事題材的小說提供了很多素材,庫普林也因為真實刻畫沙皇軍隊的生活而聞名。成為名符其實的“軍旅作家”。
在庫普林的文學生涯中,首先要提到的是一些知名作家和友人對他的提攜與幫助。1901年,庫普林將自己的第一本書《小品集》送給了契訶夫。正是在和契訶夫的交往之后,庫普林才開始成長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家。1901年秋天,庫普林在莫斯科認識了“星期三”文學小組的成員捷列紹夫,1903年,他又結(jié)識了高爾基。高爾基非常支持庫普林寫一部反映俄國軍隊的小說。庫普林曾在1902年說:“我需要擺脫軍旅生涯在我心中的重壓……我了解軍人的語言,包括士兵、軍官、高級指揮官們的語言,我以前的短篇小說中很少用到這些,現(xiàn)在它們對我來說卻非常有用……”(轉(zhuǎn)自俄羅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2006:122)并表示,自己準備要為“一本關于軍隊生活的書‘釘上最后一個釘子’了”(轉(zhuǎn)自俄羅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2006:122),在1904年初的時候他幾易其稿,完成《決斗》的最初幾章,給高爾基過目,得到了高爾基的鼓勵。
1905年發(fā)表的《決斗》是庫普林的代表性作品。雖然在很多文學史上評價這部作品時,都稱其是反映日俄戰(zhàn)爭的著名軍事小說。但實際上,在這篇小說中并沒有過多涉及日俄戰(zhàn)爭的戰(zhàn)事描寫、戰(zhàn)況評論等等,而是比較多地著墨在沙皇軍隊的內(nèi)部生活方面,但是由于日俄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影響,《決斗》這部軍事小說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一炮而紅。
小說開始的畫面展開在沙皇軍隊的訓練場上,上級軍官對待普通士兵的蠻不講理,粗暴兇狠,立即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軍紀渙散的隊伍。而到了軍隊之外,軍官們更肆無忌憚,軍官只要自感在街上受到侮辱,就可以隨便開槍,有的受到法庭審判,有的居然判無罪。軍官去酒吧喝酒,可隨意趕老百姓走?!耙粋€軍官開槍打死了一個老百姓,就象打死了一條狗一樣”(庫普林,1981a:9)。由此,日俄戰(zhàn)爭期間軍人的地位可想而知,而這樣一個張揚跋扈的隊伍最后吃了敗仗給社會帶來的惡劣影響也可見一斑。
不過,小說的主人公羅瑪紹夫少尉在軍官里算是有良知的人。一次他在團長口無遮攔、臟話連篇地訓斥時,竟然回嘴,被軟禁四天。而他的軍隊生活,也伴隨著迷惘與痛苦。只有面對他愛慕的女人的時候,心情才會好些。
小說中有一大段羅瑪紹夫的內(nèi)心獨白,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庫普林對于當時沙皇軍隊乃至于整個戰(zhàn)爭的質(zhì)詢:
即使祖國、榮譽、軍服,一切華美的言詞都消失了,我的我還是完整無恙的,因此,我的我是不是畢竟還要比天職、榮譽、愛情等等一切概念更重要呢?我現(xiàn)在是在服役……我的我突然說:我不愿意!不——不是我的我,是更多……是整整一百萬組成一支軍隊的我,不——還要多——是居住在地球上的所有的我,都突然說:“我不愿意!”于是仗就打不起來了……所有這套軍人的英勇精神、軍紀、小官對大官的尊敬、軍服的榮譽,以及全部軍事科學等等,它們之所以能夠存在,都只是由于人們不想說,或不會說,或不敢說“我不愿意!”……軍事行業(yè)這一座巧妙建成的樓閣,到底是什么東西呢?什么也不是。它不過是虛妄的玩意兒,是空中樓閣,這樓閣的根基還不是在于“我不愿意”這四個字,而只在于這四個字不知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被人們說出來……假定明天,假定此時此刻大家都有了想法,包括俄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日本人……這就不會再有戰(zhàn)爭,不會再有軍官和士兵,大家都回家了,那又會怎么樣呢?
(庫普林,1981a:73)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不但無責任感的軍人不可救藥,甚至稍有良知的軍官,其厭戰(zhàn)的情緒也如此地濃厚,俄國的軍隊建設到底在日俄戰(zhàn)爭期間是怎樣的程度,讀者也一目了然了。至于軍隊的操練、內(nèi)務等,在軍隊里幾乎沒有人關心,“除了少數(shù)一心追求名譽地位的人以外,所有的軍官執(zhí)行勤務時就象做強制性的、不愉快的、令人反感的勞役一樣,苦不堪言,毫無興味。初級軍官恰象淘氣的學生,操練時常遲到,如果知道溜走也不致于受處罰的話,就悄悄地溜走?!保◣炱樟郑?981a:65)整個軍隊顯得萎靡不振,軍官們的生活也時常入不敷出。有一些軍官甚至拆開士兵的私人信件并克扣其匯款。夏天的時候軍隊還偶爾進行操練,吃點小苦頭,有空時就爭論晉級的事情,在自己家里舉行晚會,努力把自己家的女兒嫁出去。而所謂國家的前途、軍隊的建設是沒有人關心的。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即大檢閱來臨之際,所有的大小軍官全都異常振作起來,不顧士兵死活,把士兵操練的筋疲力盡。為什么會如此賣力呢?因為檢閱的成敗關系到自己能否能夠晉升……總之,在庫普林的筆下,沙皇軍隊的生活實在是“烏煙瘴氣”。
除了羅瑪紹夫外,小說中一位來檢閱的將軍,勉強也可算作正面人物。在閱兵時,有軍官記不住士兵的情況,這位將軍訓斥說:“(士兵)這最神圣的灰牲口,一旦打起仗來,會用自己的胸膛掩護您,會把您從槍林彈雨中背出來,會在冰天雪地里拿他的破大衣給您蓋上?!保◣炱樟?,1981a:200)閱兵結(jié)束后將軍給所有的軍官們訓話說:“我不罵士兵,我要責備當官的。車夫不行,馬就跑不好……該關心關心人都不懂……你們只有一個心思,就知道要在檢閱中討好上司。把人弄得團團轉(zhuǎn),像使喚拉車的馬一樣?!保◣炱樟?,1981a:200)將軍的話看似很開明,貌似在體恤軍情,實則也并不把最低層的士兵當人看,只是“牲口”而已。
綜上而看,《決斗》雖然沒有涉及到日俄戰(zhàn)爭具體的戰(zhàn)況戰(zhàn)情,但是參加日俄戰(zhàn)爭的沙皇軍隊的全貌已經(jīng)躍然紙上,毫無疑問,這支軍隊的內(nèi)部早已顯現(xiàn)出敗戰(zhàn)的跡象。并且就在《決斗》發(fā)表之際,俄國海軍在對馬海峽與日軍對決時幾乎全軍覆沒。因此,《決斗》的成功與當時俄國的時代背景是息息相關的。日俄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給俄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打擊,驕傲的白種人無法忍受被小小的“日本猴子”打敗,俄羅斯從上到下幾乎都在思考究竟輸在哪里。而庫普林根據(jù)自己真實的軍旅體驗,刻畫出沙皇軍隊的種種劣跡,無疑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小說中還曾用大篇幅的對話非常詳細地交代了沙皇軍隊中軍官以及士兵的構成,讓人不得不聯(lián)想,這樣的軍隊,怎么能戰(zhàn)勝日本。并且,《決斗》的寫作從戰(zhàn)前一直持續(xù)到1905年,可以說,廣泛而全面地反映了軍隊生活的圖景。1905年,《決斗》的第一版印了2萬冊,一個月內(nèi)銷售一空,此后一再重印。還被翻譯成歐洲各主要語言,俄國三十幾個劇院還上演了根據(jù)小說改編的話劇。
不過,正因為巨大的影響力,《決斗》也給庫普林帶來了巨大的爭議。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聽了別人朗讀的《決斗》后,認為有一些段落是不錯的,很有才氣?!皩婈犐詈芰私?。寫得很好,很歡快。只是發(fā)議論的地方寫得沒意思……他寫得真大膽!書報檢察官怎么會放過這本書,軍界又怎么會不抗議呢?……庫普林比高爾基和安德列耶夫強!”(轉(zhuǎn)自俄羅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2006:121)但歸根結(jié)底,托爾斯泰“讀了這本書感到不快。太沉重了……這是本討厭的書。”(轉(zhuǎn)自俄羅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2006:121),他認為庫普林還太年輕,當他大談自由主義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而當他表現(xiàn)感情的時候,就變得很強大。
不過,更多的爭議還是來自于,人們無法接受庫普林對軍隊的揭露,甚至有一些軍官不滿于庫普林的描寫,要找他決斗。而在評論界,一些評論家接受不了這種揭露,指出俄羅斯的軍人,不久前還在遙遠的“滿洲”戰(zhàn)場上,還需要把俄羅斯的榮譽托付給他們,現(xiàn)在卻如此刻畫他們,讓人心寒。例如,曾經(jīng)寫過《致太平洋》來鼓舞俄國海軍的著名詩人勃留索夫就認為《決斗》中最好的場景不過是士兵和軍官生活的荒誕描寫。還有一些批評家表示庫普林只是利用國人的憤怒來寫作。不過,高爾基對庫普林一直是力挺的,他認為庫普林為軍隊做了一件好事,讓更多的軍官來審視自己。
《決斗》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算是日俄戰(zhàn)爭題材相關的作品,庫普林還有兩部短篇小說都是直接與日俄戰(zhàn)爭相關,并且深深烙有“庫普林式”的印記。
《岡布利努斯》是一篇文筆十分優(yōu)美的小說。主人公是一位心地善良的提琴手薩什卡,在岡布利努斯啤酒館里常年為當?shù)氐娜藗冄葑?,所有的人都喜歡他,似乎每天到酒館里聽他演奏一曲是一大樂事,薩什卡也似乎在為別人的演奏的時候才能感覺到生活的歡樂,而且他為人謙和,別人有困難,即使自己手頭拮據(jù)也會伸出援手。但是平靜的生活被戰(zhàn)爭所破壞了。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了,啤酒館的顧客們似乎也加快了生活的節(jié)奏。每天晚上都有人談論戰(zhàn)爭。最安分的、最普通的人,都成了政治家和戰(zhàn)略家。
最初,所有人都堅信俄羅斯的勝利。薩什卡不知從哪兒弄來了一首《庫羅帕特金進行曲》一連演奏了二十多個晚上,仿佛整個酒館都彌漫著樂觀的好戰(zhàn)的情緒。但后來的歌曲就變了:
咳,干嗎叫我們?nèi)ギ敱?/p>
把我們派往遠東?
難道個子高了一寸,
我們就有罪不成?
(庫普林,1981b:284)
人們漸漸地開始想聽痛苦的曲子,似乎可以消愁一樣。后來,隨著戰(zhàn)事的深入,有猶太血統(tǒng)的薩什卡被迫入伍參戰(zhàn)。其實薩什卡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按理說不用入伍的,但是因為薩什卡是猶太人,所以,無從抗拒。這部小說同時也深刻反映了俄羅斯復雜的排猶問題,再加上日俄戰(zhàn)爭的背景,使整部小說的整體基調(diào)顯得深沉、悲傷。
從1903年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909年左右,俄國國內(nèi)繼1881年集體迫害猶太人又掀起了大規(guī)模迫害猶太人的排猶浪潮。政府允許報紙輿論連篇累牘地宣揚反猶理論,民眾也開始襲擊猶太人及他們的一些商店,僅在1902年猶太逾越節(jié)期間,就有近50名猶太人喪生,1500多戶猶太人家和商店被毀。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后,許多猶太人被迫入伍,參加日俄戰(zhàn)爭?!秾祭埂分械墓适戮褪菑倪@里開始的。
作為一位受歡迎的小提琴手,起初周遭的人們并沒有因為他是猶太人而對他另眼相看,而且,在他即將入伍時,作家描寫的送別場面也相當感人,有的甚至想要代替他上戰(zhàn)場。入伍之后小酒館的孤單落寞也寫得頗為動情。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戰(zhàn)爭給人們的變化更是無情的。一年過去了,幾乎沒有人再提起過薩什卡。
不過,最后薩什卡歸來的時候,還是引起了小酒館的轟動,“大約沒有一個日俄戰(zhàn)爭中的民族英雄遇到過象人們歡迎薩什卡那樣能夠真摯而狂熱的場面了!”(庫普林,1981b:289)為了感謝大家,他還演奏了在長崎當俘虜時學會的幾支日本小曲。但是盡管如此,有的人還是發(fā)現(xiàn)了薩什卡的眼睛里透露出更加深沉的恐懼和憂傷。
在“排猶”浪潮開始時,有人企圖攻擊薩什卡,被熟識的老客人制止,但是暴徒隨即把薩什卡最鐘愛的小狗摔死,小狗的腦漿飛濺到薩什卡的靴子上,薩什卡一聲不吭,平靜的擦拭干凈,這樣的描寫看似平淡卻充滿張力。最后薩什卡終于爆發(fā),拒絕了客人拉國歌的請求,終于被當做政治犯帶走。等人們再次見到薩什卡的時候,他的左臂彎曲著,已經(jīng)永遠不能演奏小提琴了。
小說中說“薩什卡的琴聲如泣如訴,傾瀉出猶太人的悲傷,這悲傷猶如大地一樣悠長,仿佛是用民族旋律的憂郁花朵編織而成的?!保◣炱樟郑?981b:272)
著名散文家、評論家帕烏斯托夫曾評價這篇小說中的一切都像記錄一樣準確,同時又極為人性化,使人感動落淚。庫普林把日俄戰(zhàn)爭的背景和俄國的排猶問題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作的這部小說,無論從歷史性抑或是藝術性方面,都屬于上乘之作。
除此之外,庫普林還有另外一部有關日俄戰(zhàn)爭的短篇小說《雷勃尼科夫上尉》,是一個有關日本間諜的故事。主人公雷勃尼科夫最開始的掩護身份是一個曾經(jīng)從日俄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回來的軍官。在軍團輜重隊服役,在遼陽附近頭部負過傷,在沈陽撤退時腿部掛過花?;氐侥箍坪?,到處抱怨為什么領不到殘廢津貼。久而久之,人們也對他的抱怨耳熟能詳。但是他對日俄戰(zhàn)爭的一切都非常感興趣,人們談論時,他經(jīng)常會側(cè)耳傾聽,并且,經(jīng)常從不同的郵政分局拍電報到伊爾庫茨克,說是關心一個病重的人。小說的開篇便使讀者對這個上尉的舉動感到有些古怪。
直到新聞記者薩文斯基的出現(xiàn),他在一次聚會中遇到了雷勃尼科夫上尉,總覺有哪點不對勁,甚至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通過他的外貌,斷定他是日本人,并且直截了當?shù)闹赋鏊菜剖窃诙韲娜毡拒娛麻g諜。不過,雷勃尼科夫上尉就是不承認,或者充耳不聞。薩文斯基想盡辦法,或是盡量貶低日本人激怒雷勃尼科夫,或是贊美日本人、贊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上尉一概不回應,只有在提到“武士道”的時候,表現(xiàn)出一種從未出現(xiàn)過的柔情,似乎有淚水在閃爍。
薩文斯基從上尉身上看到的是“隱藏的譏諷,是那種倔強、深邃、永不熄滅的仇恨。這是有智慧、已經(jīng)化成了人的有文化、有禮貌的野獸對另一種生物的特殊仇恨,也許這是歐洲人永遠無法理解的?!保◣炱樟?,1987:20)小說的布局很巧妙,為了試探間諜,雙方都說了很多“違心”的話,薩文斯基舉了大量日本人英勇的例子,而雷勃尼科夫則為了不暴露身份,都一一加以反駁,然后對俄羅斯表示忠誠,稱失利是暫時的。其實雙方的“反話”也頗能代表當時俄國社會面對日俄戰(zhàn)爭的兩種態(tài)度,一方面對于曾經(jīng)“半人半猴”的亞洲人的固有輕蔑以及不得已的佩服,另一方面對于俄羅斯的怒其不爭,但仍堅信沙皇帝國的與眾不同。小說最后,上尉和一群軍官在妓院鬼混,后來睡夢中的日語被妓女揭發(fā),身份敗露,逃跑未遂,平靜地接受了被捕的結(jié)局。
在這篇小說中,庫普林刻畫出了一個日本間諜在俄羅斯的忍辱負重、堅忍不拔,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了俄國為什么會戰(zhàn)敗的原因?!伴g諜”類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斯捷潘諾夫的《旅順口》也有類似的描寫?!堵庙樋凇分校幸晃惶镏猩賹?,起初是化裝為中國人在日俄戰(zhàn)場上行動,一開始俄方像對待普通中國間諜一樣粗暴,想吊死了事,但后來當揭曉間諜的身份是日軍少將時,態(tài)度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馬上稱呼田中為“閣下”,然后搬來安樂椅,畢恭畢敬地請?zhí)镏凶?。后來田中的結(jié)局是被暗中幫助逃走,無論怎么說,田中這個間諜形象也是不卑不亢的正面形象。因此,以《雷勃尼科夫上尉》為代表的這類間諜類作品,呈現(xiàn)出了俄國新的日本觀,即通過日俄戰(zhàn)爭的失利,雖然俄國對于亞洲還是普遍的歧視、尤其是對中國人,但對于戰(zhàn)勝國日本已經(jīng)漸漸改變了態(tài)度。從對“日本猴子”的蔑視慢慢轉(zhuǎn)變到了對日本武士精神的含蓄敬佩。
庫普林的日俄戰(zhàn)爭小說由于作家的軍旅經(jīng)歷,而顯得真實可信,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庫普林只是軍隊生活的記錄者,其小說內(nèi)在的抒情性也是其一大特色。所以,在他的日俄戰(zhàn)爭文學中一直飽含著對生活的激情?;虮瘋?、或憂郁、或緊張……應該說,庫普林是一個深具才情的大作家。所以,對待日俄戰(zhàn)爭的問題上,他或多或少帶有一種文學家的浪漫情懷,雖然他是反對日俄戰(zhàn)爭的,也對沙皇軍隊中的腐朽深惡痛絕,但他的表述方式始終是充滿抒情式的,也可以說是深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庫普林再次應召入伍。他又覺得一切都變了。同樣是戰(zhàn)爭,和日俄戰(zhàn)爭的感受又大不相同。1920年,他被迫流亡巴黎,這期間,他又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又一部軍旅小說《士官生》,而這其中則充滿了作家對少年時代軍校生活的美好回憶。基調(diào)是感傷而又愉悅的,這與《決斗》中的劍拔弩張、對沙皇軍隊的極度不滿,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許,這是庫普林軍旅文學創(chuàng)作的復雜性所在、也是其真實性所在。
[1] 俄羅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集體編寫.2006.谷羽等譯.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學史(2)[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2] 庫普林.1981a.潘安榮譯.決斗.庫普林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 庫普林.1981b.藍英年譯.岡布利努斯·庫普林選集第一卷中短篇小說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 庫普林.1987.潘勛照 劉璧玉等譯.雷勃尼科夫上尉·黑色的閃電:庫普林中短篇小說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brief Analysis of Kuprin’s Russo-Japanese War Novels
Among the writers of Russo-Japanese War works, Russian writer Kuprin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as a famous military writer, he touches on the subject of Russo-Japanese War in many of his novels in different form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Some works have exposed the corruption of Czar’s arm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Russo-Japanese War and caused social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Some works a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Jews, the special social group in the war. Some others have shown his subtle respect to Japanese from Japanese spy officer’s point of view. Вecause of his eхperience in the army, Kuprin’s literary creation is authentic and believable.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not just satisfied with simply recording. it is the internal lyricism,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ritings that makes his novel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terature of Russo-Japanese War.
Russo-Japanese War; Literature of Russo-Japanese War; Russian Literature; Kuprin
i106
A
2095-4948(2014)01-0070-05
本文為中國博士后科研基金第52批面上資助項目“在歷史、戰(zhàn)爭與文學之間——中日俄三國文學與日俄戰(zhàn)爭”(2012M520183)的階段性成果。
周冰心,女,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日俄戰(zhàn)爭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