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163318)
加快中國武術走進普通高校措施的研究
李微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163318)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體育方向上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世界武術之林中,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的派系.加快中國武術走進普通高校,既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解決新時代人類過度依賴機器所產生的亞健康的必要方法.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武術體育課程并不普及,已經開展武術體育課程的高校,又受到教師緊缺、授課難度大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武術課程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因此立足于中國武術未來發(fā)展的大好前景,加快中國武術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廣和普及,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中國武術;普通高校;措施;研究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體育方向上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世界武術之林中,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的派系.中國武術具有濃郁的東方意識,深含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核,齊備哲學、技擊、健身、娛樂等多種功能,是現(xiàn)代體育項目中罕有的內外兼修運動.加快中國武術走進普通高校,既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解決新時代人類過度依賴機器所產生的亞健康的必要方法.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武術體育課程并不普及,已經開展武術體育課程的高校,又受到教師緊缺、授課難度大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武術課程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因此立足于中國武術未來發(fā)展的大好前景,加快中國武術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廣和普及,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
1.1 中國武術的特征
從定義上看,中國武術是包括現(xiàn)代散打等在內的全國乃至全華各個武術門類派系的綜合.從行為方式上看,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武術的特點歸納成關鍵詞大概有四個方面,哲學性、技擊性、娛樂健身性和文化性.值得一提的是,武術的哲學一向被公認為是武學的上層建筑,其作用同哲學在其他學科中的一樣,是研究武術的最本真的觀念和方法.中國武術中的哲學是包含了“天人合一”等一系列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理論的哲學合集.武術和技擊在武術誕生之初,是混雜在一起,并可視為同意.技擊催生了武術,武術規(guī)范了技擊,在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尤其工業(yè)革命之后,尖端的槍炮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肉搏的戰(zhàn)斗形式,武術逐漸褪去了技擊的特性.如今,中國武術的官方大分類里,技擊和套路是涇渭分明的兩塊.娛樂和健身是當代中國武術影響世界的最根本原因,變幻莫測、活靈活現(xiàn)的武術套路,以“精氣神”為三寶的傳統(tǒng)武學內功,正從以往狹隘短淺的武學觀念中走出來,用它質樸的魅力影響世界,如今提及kungfu全世界人都會為之嘖嘖稱道.文化是習慣了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中國武術的文化如今就像是毛筆,雖然我們已經不用他來寫字辦公,但它卻以另一種藝術的形式存在并發(fā)展著.
1.2 毀譽參半的中國武術
當我們提到中國武術的某一門派,少林或武當中的某一種拳術時,年輕人會問我們,它跟泰拳、柔道、跆拳道、空手道比哪個厲害?其實這本是一個不必要討論的問題,當我們用不同的標準來假設時,答案就會大不相同.事實上正是這個原因,中國武術步入了毀譽參半的境地.研究藝術史的人會知道,東西方在看待藝術品的標準上是有區(qū)別的,東方人注重意境,西方人注重寫實和嚴謹.在傳統(tǒng)技藝上,西方人講求精密的儀器,東方人講求“功夫”也就是時間,也就是人的技藝.中國武術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政治、經濟、人文、觀念甚至社會形態(tài)的影響有一些秘而不宣的道道,在武術失去了必要性的今天,這些道道也隨著鉆研人的變少而逐漸消失或變形.“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這些道道簡言之,是傳統(tǒng)的拳師在傳拳時為了培養(yǎng)徒弟的品格和避免拳術外泄,故意把簡單精煉的幾招編排在復雜反復的套路中.中國武術是不會輸給世界上任何一種武術的武術,是一種“功夫”,能輸的實際上是中國社會現(xiàn)階段主要矛盾牽動的人心浮躁與不安.我們的武術套路,技擊體育,實際是人們揠苗助長的武術表現(xiàn)形式,與中國武術有關系卻關系不深.
1.3 中國武術的發(fā)展
在某種認識里,中國武術是東方文化的代表.中國武術的未來發(fā)展,無外乎其本身的東方哲學和可稱作藝術的套路形式的共同發(fā)展.中國武術是被歪曲了的武術,有人認為它是花架子,是體操,有人認為它是包含了神乎其神的精妙心法的常人無法企及的神功.顯然這些都不客觀,中國武術既不是體操也不是神功,是辛勞智慧的中國人長久以來,抵御外敵,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要清醒地認識中國武術,研究和推廣中國武術,中國武術的未來發(fā)展無法限量.在以往的歷史中,中國武術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體育項目.在未來的歷史中中國武術仍將用其獨到的特色來影響世界.
2.1 完善教育體系
我國從60年代初,就已經將武術納入了教育體系,在中小學的教學大綱里我們甚至觸到了武術未來發(fā)展壯大的影子,但時至今日武術仍然還只停留在少數的體育院校和多數民辦的文武學校里.繼承和發(fā)展任何一種文化都離不開教育,武術在失去了它的第一作用之后,文化性就成了它傳承不衰的動力.要想使中國武術在高校中得到普及和推廣,首要任務就是使其納入正規(guī)的大學教學體系.只有將武術納入正規(guī)的大學教學體系,高校才能在政策和師資力量上給予武術足夠的重視.國內高?,F(xiàn)在雖然已經普遍開展了武術課程,但實踐的并不成功,武術在高校中的地位仍然很低,與籃球、網球、乒乓球這些學生愿意接受的體育課程相比,武術課程既難又毫無樂趣.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提高武術在高校中的地位,一方面要將武術納入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則要改進原有的武術教學模式.
2.2 普及武術知識
認知是熱愛的基礎,想要發(fā)揚中華武術就要普及武術知識.前面已經提到,中國武術正處在毀譽參半的境地,如果今天我們不能正確地認識中國武術,那么很可能以后再看到的武術就僅僅是解釋套路和競技的名詞了.加快中國武術走進普通高校,不是讓每個高校都有中國武術的課程,而是讓每個高校的大學生都熱于學習中國武術.完善中國武術知識的普及教育,要敦促全國武術專家、教師、愛好者共同努力,提精去粕,制定一套全面又合乎情理的武術基礎知識教程,用以打破現(xiàn)在針對中國武術,溢美之詞泛濫,貶低之詞蕩漾的極端境況.
2.3 推行武術段位制改革
武術段位制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針對推動武術發(fā)展,增強國民體質,規(guī)范武術鍛煉體系,評價武術習練者武術水平的等級制度.1998年起武術段位制在全國推廣,如今武術段位制制度成熟評價標準合理層次分布均勻,已經成為國內武術界評定武術習練者水平的唯一標準.盡管武術段位制推廣已久,但其本身卻很難在高校中推廣中國武術.一方面,武術段位制只受專業(yè)武術運動員的擁戴,普通高校武術課學生對其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段位制考核的場地設置和考核時間不受高??刂疲c普通高校的政策福利不掛鉤.在普通高校中推廣武術段位制改革,讓武術課的結業(yè)以武術段位來區(qū)分成績,鼓勵非武術課學生學習并考取段位,普通高校在學分和優(yōu)秀畢業(yè)生評定等反面給予支持,這些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武術,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揚,是加快中國武術走進普通高校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合理的教學機制
傳統(tǒng)的武術教學,以簡單的五步拳起課,轉而是長拳和太極拳,缺乏特色,也無法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中國武術的博大.合理的教學改革要求,普通高校在擁有武術段位考核資質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設本地區(qū)廣泛流傳的拳種,比如中原地區(qū)的太極拳、少林拳,南方的鐵線拳、形意拳,北方的八極拳、戳腳反子拳.開設本地區(qū)廣泛流傳的拳種,還可以加強學校和地方之間的聯(lián)系,邀請地方的優(yōu)秀拳師進校授課,這樣既可以彌補普通高校武術教師的不足,又能利用高校自身的科研優(yōu)勢,對傳統(tǒng)武術進一步研究,促進中國武術的發(fā)展與提高,可謂一舉兩得.
〔1〕溫力.中國武術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常繼齋,張云龍.民間傳統(tǒng)武術在普通高校推廣的可行性研究[J].運動,2010(15).
〔3〕郭雷祥,樊紅巖.在普通高校發(fā)展傳統(tǒng)武術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6).
〔4〕花妙林.論高校開展傳統(tǒng)武術與《段位制》相結合的教學新思路[J].體育科研,2008(1).
〔5〕胡小明.論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現(xiàn)代化[J].武漢體院學報,2003(4).
G852-4
A
1673-260X(2014)07-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