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帥
吉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吉林 長春130012
黑色巖系的找礦問題,早已引起人們的注意,近年來的找礦實踐證明,無論在世界及國內(nèi)與黑色巖系有關的礦床(礦化)種類多,分布廣,其中不僅探明了一些中大型礦床,還有不少超大型礦體。如澳大利亞的芒特艾薩大型金銀-鉛-鋅礦床、加蓬錳礦、我國遵義鉬礦、湖南天門山鉬-鎳-釩礦等。
根據(jù)吉林省前寒武系黑色巖系研究成果,在珍珠門組碳質板巖中首次發(fā)現(xiàn)黑色巖系,有機碳質量分數(shù)達12%。含金高,局部地層含U、Th,是尋找與黑色巖系有關礦床的良好層位。
老嶺群珍珠門組出露于通化老嶺山脈一帶,主要分布于渾江兩岸,呈北東向展布,自下而上分:
下亞組:碳質板巖、黑色,板理發(fā)育,具縞狀,斑點狀構造,鱗片變晶結構及復雜的泥質結構。在通化石人一帶見有紅柱石碳質板巖。厚40~120m。
上亞組:白云質大理巖,底部為碳質條帶狀大理巖,白色—灰白色,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
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南部渾江兩岸,呈北東向展布的條帶,總長150 km,在渾江北岸西起通化縣大泉源鄉(xiāng)姚家街,龍鳳溝、經(jīng)民和、集安頭道、湖上直到呂家溝、上青溝,層位穩(wěn)定,整合于珍珠門上亞組碳質白云質大理之下,各處厚度較穩(wěn)定多變化于16.63~56m間,但在湖上一帶受褶皺控制,厚度增到120m,該層局部有扁豆體狀磷礦、鈾礦、銅、鈷礦,含金背景高,湖上砬門一帶出現(xiàn)低品位裂隙金,渾江南岸碳質板巖,(黑色巖系)不具上述特征,局部含赤鐵礦透鏡體,產(chǎn)微古植物化石:Leiopspherasphera sp.,protosphaerdum sp,Asperatopsophosphaera sp.。
這套黑色巖系含有機碳豐富,具層間、層內(nèi)滑動特征且含有微體古生物,夾磷礦層。
δ13CPDB∶-13.6‰~-125.7‰。這是生物碳特征。
珍珠門下亞組碳質板巖(黑色巖系)中的有機碳,最高達35%平均10.24%。
經(jīng)掃描電鏡分析,碳質板巖中有機碳化學成分平均為:C∶65.8%, N∶10.6%. O∶ 18.25%, Na∶1.09%,S∶ 0.84%, Cl∶1.16%, Si∶5.3%, Al∶5.99% K∶0.97%Mg∶0.5 Ca∶2.05%.
從以上分析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有機碳成分復雜,原巖是一套含碳泥質巖,具有較強的吸附金、及有色金屬元素的能力。
(1)巖石化學特征∶在通化湖上采集4個巖石化學樣,大頂子一個巖石化學樣。特征如下: SiO2(55.49~63.79)%,Al2O3(10.61~13.49)%,MgO(0.68~4.28)%,CaO(0.45~1.87) %,Na2O(0.12~0.48)%,K2O(3.53~6.54) %, 巖石化學特征呈高鋁富鉀高碳的特征.
(2)稀土巖石地球化學特征∶稀土元素(REE)是一個緊密共生的地球化學組合,但是隨著地質演化過程,它們的分布會逐漸變化,形成比較復雜的分布型式。碳質巖石隨時代不同及巖石組合不同,往往會形成變化較大的稀土豐度和不同的配分形式。5件稀土樣品特征如下:
稀土總量∑REE 為(159.89~193.66) ×10-6,曲線總體平坦,∑L/∑H為2.57~4.09,δ Ce:0.813~1.165, δEn:0.802 1~1.011。曲線特征與現(xiàn)代海洋沉積環(huán)境頗相似。
珍珠門組下亞組碳質板巖(黑色巖系)在通化大頂子一帶產(chǎn)出小型Cu Co 礦床特征如下:礦床成礦過程產(chǎn)出時空與黑色巖系密切相關。大頂子銅鈷礦位于白山市西北30 km處。
2.1.1 銅鈷礦體
①號礦體:分布F3西南,礦體走向延伸73m,傾向延深58m,礦體成細脈狀、網(wǎng)脈狀厚0.76m,品位Cu1.07%,伴生鈷0.01%,鎳0.16%,個別銅高達1.23%。
②號銅礦體:是區(qū)內(nèi)最重要的工業(yè)礦體,分布F3中段,是以銅為主的銅鈷礦,伴生、鎳、鉍、金等有益元素及稀土元素。銅礦體在地表沿走向延伸130m,傾向延深僅40m,礦體嚴格受F3控制,礦體呈脈狀,細脈狀,不規(guī)則小透鏡狀,并有含銅石英脈。礦體厚2.16~0.32m,平均0.94m,品位銅最高3.9%,最低0.3%,平均0.82%.礦石伴生鈷礦化與銅礦體一致,鈷品位最高0.045%,平均品位0.17%,厚度0.19~1.2m。鎳最高品位0.7%,平均0.33%,厚度0.54~1.2m,斷續(xù)分布.金品位(1.23~92.3)×10-6,平均52.8 ×10-6,厚度0.17~0.35m。
③號含銅石英脈:分布F3北東地段,地表長90 m,延深55m,礦體充填在碳質板巖裂隙帶中,嚴格受F3控制,厚2.32~0.08m,平均0.90m,銅品位2.55%~0.97%,平均1.86%,伴生鈷品位0.01%。
④號銅礦體:平行3號礦體產(chǎn)出,厚0.21~0.88m,平均0.44m.銅品位0.16%~0.44%,平均0.24%,深部含鈷,品位0.01%,厚0.16%。
2.1.2 鈷礦體
受F3傾角變陡處及其次級羽狀裂隙所控制,共8個礦體,現(xiàn)分述如下:
①號鈷礦體:賦存碳質、泥質及碎裂大理巖破碎帶間,礦體呈脈狀,傾向125°,傾角68°,厚0.34m,長45m,礦石品位鈷0.03%,伴生銅0.04%,鎳0.02%。
②號鈷礦體:礦體為脈狀及小透鏡狀,形態(tài)復雜,礦體賦存在碳質板巖壓性扭裂隙中.礦體厚1.32~0.19m,平均厚度1.12m,礦石品位,鈷最低0.028%,最高0.12%,個別達0.23%,平均0.071%,礦石伴生銅品位0.39%~1.24%,最高3.55%。僅個別樣品伴生鎳,品位0.17%。
⑤號鈷礦體:礦體地表長75m,延深140m,厚0.07~2.6m,礦石品位鈷0.02%~0.10%,平均0.06%,伴生銅品位0.14%~1.10%。
圖1 大頂子銅鈷礦區(qū)地質圖Fig. 1 Geologicalmap of Dadingzi copper cobaltmining area
圖2 大頂子銅鈷礦區(qū)6勘探線剖面圖Fig. 2 The Sixth exploration line pro fi le of Dadingzi copper cobaltmining area
⑥號鈷礦體:礦體地表長130m,延深30m,成脈狀產(chǎn)出,產(chǎn)于碳質板巖裂隙中,厚0.21~0.48m,平均0.34m,礦石品位鈷0.025%~0.04%,平均0.03%。
③、④、⑦、⑧號鈷礦體為貧鈷礦體此不贅述。
上述銅、鈷礦帶具有分帶特征,淺部以銅為主,深部則以鈷為主,礦體具有分枝復合,膨縮之特點,礦石中除銅鈷外,還伴有鎳、鉍、金及稀土元素釔、鈰、鑭、鐿等。
2.1.3 礦石類型
(1)以銅為主的銅(鈷)礦石:①含鈷、藍銅礦-孔雀石礦石類型,以②、③號銅礦體為代表∶②含金、鎳、鉍-藍銅礦-孔雀石礦石類型;③黃鐵礦-黃銅礦礦石類型。
(2)以鈷為主鈷(銅)礦石∶①含鈷藍銅礦-孔雀石礦石類型,以②、③號銅礦體為代表∶②含鈷華-鈷土礦-孔雀石礦石類型。
2.1.4 圍巖蝕變
礦體圍巖以硅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為主。
2.2.1 礦床流體包體成分研究
為研究碳質巖石礦床成礦機理,對該礦床硅化帶中的石英細脈,粉碎過篩在40~60目,純度100%。應用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的日本島津公司Shimadzu HIC-SPsuper離子色譜儀,分別對石英顆粒液相、氣相包裹體成分進行了系統(tǒng)測試(見表1)。
測試結果表明,成礦流體包裹體成分以H2O為主.除H2O外,氣相成分還包括CH4、C2H2、C2H4、C2H6、CO2、O2、N2;液相成分含陽離子Na+、K+、Mg2+、Ca2+,陰離子成分有SO42-、NO3-、Br-、Cl-、F-。
包裹體氣相中含有一定量的CH4、C2H2、C2H4、C2H6等有機質,這與礦床圍巖含有機碳高的特點相吻合,在這些有機質參與下,形成了有機流體,參與成礦作用,提高了對Cu、Co、Au等運移能力,利于金屬元素沉積富集。
大頂子銅鈷礦床(小型)的成因即成礦作用可分為兩個階段,沉積—成巖礦源層形成階段和后期熱液再造成礦作用階段。
(1)沉積—成巖礦源層形成階段:巖石化學及礦石特征表明碳質板巖原巖為富含有機碳的泥質沉積巖,其中見含藻類化石,有機碳平均10%,個別高達35%,據(jù)付家模研究(1983)在成巖過程中有機碳損失80%,因此這套巖石有機碳質量分數(shù)相當高,幾乎全部為有機碳。有機質演化早期,在水體中沉積下來的沉積物中含有大量的水、礦物質、死的有機物和活的微生物、藻類。實驗表明許多海生藻類對金、其它金屬元素都有有很強聚集能力,尤其有機質與泥質結合則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力,因此這些碳泥質物大量吸附海水中金及其它金屬元素,使碳泥質層中的金屬質量分數(shù)大為提高,在這階段沉積物逐漸固解成巖,其中有機物質則發(fā)生生物化學的降解作用,縮解作用,非溶解作用,使沉積物中所含的由生物合成的生物聚合物轉變?yōu)榈鼐酆衔锔衫腋?,它是在熱降解的同時縮聚成含碳更高,含氧更少,分子量更大的高成熟度的物質,它是碳質板巖重要組成部分,使碳質板巖金豐度高出同類巖層的120倍,銅、鈷則高出1~2倍,構成金屬富集的礦源層。
(2)后期熱液再造成礦作用:老嶺運動使這套巖層發(fā)生強烈的區(qū)域變質作用,產(chǎn)生大量的變質熱液。根據(jù)石英包體成分證實,在成礦流體中含大量有機質(見前節(jié)包體成分研究)形成有機流體。使初始礦源層Au、Cu、Co、Bi等發(fā)生活化轉移,在F3斷層中富集成Cu、Co硫化物石英細脈,形成小型Cu、Co礦床。
表1 通化大頂子銅鈷礦石英脈中流體包裹體成分分析結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fl uid inclusions composition in quartz veins at Dadingzi copper cobalt ore of Tonghua
在黑色巖系中,尋找金及有色金屬礦產(chǎn)遠景廣闊,通化大頂子銅鈷礦床(小型)是產(chǎn)于中元古宙老嶺群,珍珠門組下亞組黑色巖系中的金屬礦床,我省這套巖石廣泛發(fā)育于吉林省南部,綿延100 km,找礦前景十分廣闊,應沿帶深入開展找礦。
[1] 殷洪福,張文淮,張志堅,等.生物成礦系統(tǒng)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2] 毛景文.與黑色頁巖有關的礦床研究的動向[J].礦床地質,2001,20(4).
[3] 陳永清,夏慶霖. 黑色頁巖建造中的貴金屬礦產(chǎn)評價研究[J]. 地球物理學進展,2003,18(2).
[4] 邵建波,范繼璋. 吉南珍珠門組的解體與古-中元古界層序的重建[J].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