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張超暉
“1200多米,904級臺階?!睆堃啦呀?jīng)記不清兒女的歲數(shù),卻對這條路如數(shù)家珍。福州連江琯頭鎮(zhèn)上坪村這條普通的山路,是張依伯花了6年時間,帶著大伙一起修起來的,從此村里人有了個散步健身的好去處,而他也成了山路的義務保潔員,一掃就是17年。
說起來,張依伯早年在村里也算個人物。1955年,國家修鷹廈鐵路,依伯被編入青年突擊隊,當了隊長,在南平光澤干了整整一年。“自己挖泥坯砌墻,從山上砍毛竹當‘鋼筋,營房就這么建起來了?!币啦稽c也沒覺得苦,直夸那時的伙食好,“每頓都吃干飯,糯米蒸的,菜也不錯,豆腐青菜,還有咸帶魚,就是小了點,才小指頭那么寬?!?/p>
1996年,張依伯當上村里老人會會長,就開始琢磨起村背后這座山頭。他最早的想法是把山頭搞成公園,先把破土路改成石階路。他最先瞄上的是村后那塊十幾米高的大石頭,拿出3000多元“私房錢”,硬是在這塊大石頭上鑿出一條107米的石徑。
張依伯從此對“修路”上了癮。第二年,他和幾個老伙計湊了錢,把石徑往上延伸了245米。后來,他又用了4年時間,一條1200多米的石階路就從山腳鋪到了山頂。三段路分別叫“延年路”、“益壽路”和“保心安路”,依伯說,因為這些事都是村里老人們帶頭做的,所以連路名都帶有濃重的“年齡色彩”。
張依伯最得意的,是修保心安路時他搞了個小發(fā)明,足足省了2萬多元工錢。依伯用鋼筋做了兩條傳送帶,把每塊100多斤的青石吊在鋼筋上,從拖拉機上卸下馬達作為動力,就這么把鋪路用的青石板送上山。
路修好后,村里本來請了個清潔工,張依伯說用不著了,這條路的保潔“我包了”。張依伯的兒女勸他:“干嗎做得這么辛苦?”依伯說:“這么辛苦修的一條路,每天干干凈凈的,看著也舒坦?!?/p>
私底下,依伯還喜歡跟人“炫耀”:“我快80歲了,每天爬上爬下,連氣都不喘。一年最多感冒一次,醫(yī)生開的藥,吃一次就扔了。沒事還不如去爬山掃地,比吃藥管用多了?!?/p>
摘自《海峽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