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麗
(1.福建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建 福州350007;2.福建工程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的《牡丹亭》女性評點研究述略
趙雅麗1,2
(1.福建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建 福州350007;2.福建工程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牡丹亭》的女性評點是《牡丹亭》研究中的一大亮點。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一些學(xué)者對《牡丹亭》的女性評點進行了全方位的審視和解析。文章從吳吳山三婦本的研究、《才子牡丹亭》的研究、《牡丹亭》女性評點的整體關(guān)照等三個方面,對這一時期的《牡丹亭》女性評點成果進行了爬梳整理,希望對《牡丹亭》的傳播史、評點史及女性文學(xué)史研究有所推進。
《牡丹亭》;女性評點;研究綜述
湯顯祖的《牡丹亭》一經(jīng)問世,便“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1],在明清閨閣女性中也引起了深沉的回響,形成了一種“閨閣中多有解人”[2]的現(xiàn)象。據(jù)相關(guān)統(tǒng)計,明清時期《牡丹亭》的評改本共有臧懋循改評本、王思任評本、吳吳山三婦評本、笠閣漁翁評本、楊葆光手批本等14種本子[3-5]。在這些評點本中,目前可見的并確定為女性評本的只有吳吳山三婦評本和笠閣漁翁評本。由于這些評點具有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的隨意性、無系統(tǒng)的共性,一直以來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直到20世紀(jì)80年代,隨著思想的解放和認識的不斷更新、深入,人們才將目光放在評點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xué)批評上來,《牡丹亭》的評點研究才逐步興起。據(jù)初步統(tǒng)計,自1980年至今,國內(nèi)涉及《牡丹亭》女性評點的研究論文有40篇左右,約占《牡丹亭》評點研究的半數(shù)。本文試圖對《牡丹亭》的女性評點研究進行爬梳整理,力爭作出客觀評述,希望對《牡丹亭》的傳播史和評點史,特別是女性文學(xué)史和評點史研究有所推進。
吳吳山三婦本即《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它是《牡丹亭》評點本中一個重要的本子,歷來受到研究者的關(guān)注。目前,對吳吳山三婦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版本、情節(jié)解析、價值評判等幾個方面。
1.1 作者
吳吳山三婦本的作者問題,在吳吳山《還魂記〈或問〉十七條》中就以設(shè)問的形式提出:“抑世皆傳子評《牡丹亭》矣, 一旦謂出三婦手, 將無疑子為捉刀人乎? 吳山曰:疑者自疑,信者自信,予序已費辭,無為復(fù)也?!盵6]但還是引起了一些質(zhì)疑。清末民初學(xué)者葉德輝在《郋園讀書志》中,對吳吳山三婦本的作者問題提出疑問:“此書朱印累累,皆吳山印記,其書確為本人舊藏,朝夕批閱之本,然考三婦人中之陳同為吳山元聘室,何得于未適吳山之前,先評吳山之書,談則為原配,錢則為繼室,以錢參評談則原評,卻合情理,以錢參評陳同原書則似相隔,且其書上卷為陳同評點,下卷為談則評點,各分一卷,若似三婦相處一室者,而一閱上卷,一閱下卷,又似分派者,然亦無此評書之法。”[7]
從三婦本問世,其作者是誰一直是一個受人關(guān)注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趙苗從林綸之女林以寧、洪昇之女洪之則為三婦本所做的序跋,以及《尺讀偶存》卷九收錄的漲潮寫給吳舒鳧的一封信札,論證了三婦本為吳吳山三婦所評[8]。陳靜媚也在《閱讀越界——記一部十七世紀(jì)的〈牡丹亭〉木刻印本如何穿梭時空?女性閱讀作見證》[9]一文中,針對葉德輝的懷疑作出了解答,認為作者是吳吳山三婦應(yīng)確信無疑。近年來,有學(xué)者認為吳舒鳧也是評語的作者之一,甚至對三婦的評點作過加工,如華瑋認為:“我們可以將《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的書名視為《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批評者共為四人?!盵10]田薇也認為:“《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出版的女性文學(xué)批評著作,是一部十分特殊的創(chuàng)造性評點,是一個家庭中一夫三妻的評點合集?!盵11]張筱梅從明清時期許多女性讀者評點《牡丹亭》的事實、評語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性格特點、明清時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文學(xué)對夫妻關(guān)系的表現(xiàn)及女性文學(xué)傳播意識的變化等幾個方面,論證三婦本“是吳人、陳同、談則、錢宜一夫三妻共同完成了這部對《牡丹亭》的評點”[12]。 但也有學(xué)者認為評點者僅是吳山一人,如談蓓芳《<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為吳吳山所撰考》[13]一文,認為作者為吳山。至此,吳吳山三婦本的作者問題尚未達成一致看法。
1.2 版本考證和整理
北京師范大學(xué)的郭英德教授根據(jù)傅惜華《明代傳奇全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等書目,參考各種國內(nèi)外圖書館館藏書目,對現(xiàn)存的吳吳山三婦本的康熙三十三年懷德堂刻本、康熙三十三年夢圓刻本、康熙間刻乾隆間綠野山房印本、同治九年清芬閣刻本、清抄本等五種本子,從版式、館藏地、索書號等方面進行了詳盡論述[14]。黃仕忠在《日藏中國戲曲文獻綜錄》[15]著錄了東大東文研倉石文庫本、東北文學(xué)本及天理本等3種本子。知名學(xué)者對版本的考證,以及學(xué)者謝雍君整理的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藏夢園本(僅輯錄評語)、2008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參照夢園本、清芬閣本出版的《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為我們查找、整理及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1.3 夢的解析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皆以寫夢著稱,其中《牡丹亭》的兩個奇夢更有創(chuàng)作特色,成為評點者關(guān)注的熱點。但對于“三婦評本”中記敘的兩個奇夢, 當(dāng)今學(xué)者中注意的人不多。周錫山從神秘主義文學(xué)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流派的全新角度述評《牡丹亭》有關(guān)的四夢, 認為《牡丹亭》中的兩個奇夢, 尤其是《驚夢》在刻畫人物、表達主題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諸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三婦評本”及其所記敘的兩個奇夢更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對《牡丹亭》劇本在清代中期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16]。郭梅認為“夢”乃《牡丹亭》的關(guān)鍵,她通過分析三婦對麗娘之“夢”的深層評點, 探討她們所表現(xiàn)出的對美好愛情生活的理想追求,認為“夢”的藝術(shù)意蘊讓吳吳山三婦的點評更具價值[17]。
1.4 價值評判
吳吳山三婦本是《牡丹亭》眾評點本中一個十分特殊、重要的本子,現(xiàn)代學(xué)者從多個方面對其進行了評價。較早關(guān)注三婦本價值問題的王永健認為:“三婦合評本,從陳同收集玉茗定本,加注評語,直到最后經(jīng)錢之手刻印出來,……是一個下了功夫校勘評點的《牡丹亭》好本子?!蓖瑫r,他認為三婦本批語對于湯顯祖那種敘事中繪出情景,從情中出景,景復(fù)合情,善于留蓄,文情溢于紙外的精湛藝術(shù)作了極為精彩的分析,還對作者運用自如的善于留蓄的藝術(shù)手法進行了歸納概括[18]。21世紀(jì)以來,多位學(xué)者對三婦本的價值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論述。郭梅結(jié)合吳吳山三婦評本的評語進行分析和評述, 認為三婦陳同、談則和錢宜,以及之后的女性的實踐和成就是我國古代女性文學(xué)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牡丹亭》的美學(xué)接受有著相當(dāng)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史學(xué)價值。收輯、整理、評述她們的理論成就,對我們進一步研究《牡丹亭》有著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是對我國古代女性文學(xué)史的拾遺補缺, 更是建構(gòu)我國古代女性曲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19]。郭文的可貴之處,就是從女性文學(xué)史的角度對三婦本進行評價。田薇從傳播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三婦評本很好地保存了玉茗定本的意趣神色,間接阻止了《牡丹亭》改本的擴大,有助于湯顯祖版《牡丹亭》的流傳;同時,三婦對《牡丹亭》的評語,可以讓我們傾聽明清女性讀者的心聲,了解她們那個時代對愛情、婚姻和生活的看法[11]。該文將評點放到三婦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考察,無疑具有新穎之處。謝超從戲劇本身出發(fā),認為吳吳山三婦本中關(guān)于關(guān)目設(shè)置、角色演繹、舞臺安排、砌末使用等戲曲特征的評點,反映出三婦評點《牡丹亭》的戲曲評論水平,發(fā)掘了《牡丹亭》的本質(zhì)屬性,具有現(xiàn)實價值和指導(dǎo)意義[20]。周婭、賴力行則借用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的“女性神話”的概念,認為作為批評主體的三婦,在歷史語境中的女性本體立場觀照下,以生命踐行至情、憑“性靈”詠嘆至情、秉“文心”體悟至情,重構(gòu)了一個源于評點對象而終有超越的現(xiàn)實版的女性神話[21]。新世紀(jì)以來,對吳吳山三婦本價值的多方位探究,有利于三婦本評點研究的豐富,有利于新視角的涌現(xiàn)。
1.5 綜合研究
這里所說的綜合研究,主要是指研究者從多個角度對吳吳山三婦本進行關(guān)照。李蕓的碩士論文《〈吳吳山三婦合評本牡丹亭〉評點研究》[22]分為三章,分別從《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的版本、細膩感性而又不失理性的評點特色、吳吳山三婦和《三婦合評本》序跋評點者間互為親友又互為知音的關(guān)系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并認為《三婦合評本》既為《牡丹亭))正本清源,又擴大了《牡丹亭》的傳播范圍,填補了《牡丹亭》女性系統(tǒng)評點的空白。謝超的碩士論文《吳吳山三婦評點〈牡丹亭〉研究》[23]從三婦本《牡丹亭》的誕世條件、戲曲特色、文學(xué)特征、人物特點等方面對三婦本《牡丹亭》進行了研究,認為三婦本《牡丹亭》不但是對男性權(quán)威的挑戰(zhàn),也為千百年來被壓抑的才女吐氣。張雪莉的博士論文《〈牡丹亭〉的評點本、改本及選本研究》第四章,就吳吳山三婦本的麗娘、麗娘夢中的柳夢梅、春香等人物形象進行了細膩的論述;同時,對吳吳山三婦本獨特的女性視角與方法進行了闡釋,認為“三婦評本的批語無一處將《牡丹亭》與元人曲目作直接的比較批評,而是深入‘若士自造’的《牡丹亭》話語體系之中,展開細致若微的批評和審讀,在作品的文學(xué)內(nèi)容及杜麗娘這一核心人物形象作了闡釋化的批評,對湯顯祖文本所預(yù)留的閱讀余地作了較為詳盡的發(fā)掘,是《牡丹亭》諸多評本中一部批語容量較為豐滿完備的評點本”[24]。這幾篇學(xué)位論文從不同的視角對三婦本進行了系統(tǒng)的、富有探索性的研究,為吳吳山三婦本評點的系統(tǒng)化研究作出了貢獻。
《才子牡丹亭》是清雍正年間笠閣漁翁刊刻的《牡丹亭》的評注本,乾隆年間重刻時又易名《箋注牡丹亭》。由于此本比較少見,研究者不易看到,相對吳吳山三婦本來說研究成果較少。從現(xiàn)有的專著和論文來看,主要涉及《才子牡丹亭》的作者、版本、主題等幾個方面。
2.1 作者
《才子牡丹亭》署名阿傍。阿傍究竟是何人,就目前研究的情況看,學(xué)界達成了一致看法。鄧長風(fēng)《明清戲曲家考略》認為《箋注牡丹亭》為吳震生、程瓊二人共同完成,“甚或主要出自程瓊之手”[25]。戲曲學(xué)家趙山林在《中國戲劇學(xué)通論》[26]中也認為是程瓊和吳震生所作。臺灣學(xué)者華瑋將《才子牡丹亭》和史震林《西青散記》的相關(guān)記載對勘,從書名、作者別號及其批評特點、作者對湯顯祖與《牡丹亭》之評論、作者其它創(chuàng)作等三個方面,由外而內(nèi)、由遠及近、從間接到直接進行論證,認為《才子牡丹亭》的批注部分確為程瓊和吳震生合作,而附錄之《笠閣批評舊戲目》大抵為吳震生一人完成[27]。我國著名的學(xué)者江巨榮在《〈才子牡丹亭〉——古代戲曲第一奇評》中也認為作者為吳震生和程瓊[28]。
2.2 版本
《才子牡丹亭》的本子比較少見,故關(guān)于其版本問題就很少有人論及。20世紀(jì)60年代,傅惜華編《明代傳奇全目》,在戲曲目錄中著錄了《才子牡丹亭》的雍正刊本和乾隆二十七年的《箋注牡丹亭》。80年代,毛效同的《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和蔡毅的《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始錄阿傍《批才子牡丹亭序》和笠閣漁翁《刻才子牡丹亭序》。關(guān)于《才子牡丹亭》的版本問題,華瑋在《〈才子牡丹亭〉作者考述——兼及〈笠閣批評舊戲目〉的作者問題》一文中,對美國加州大學(xué)柏克萊校區(qū)東亞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所藏的三種本子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并指出:“柏克萊藏《才子牡丹亭》影本與北圖本《箋注牡丹亭》和上圖《箋注牡丹亭》,當(dāng)系同一版本。三者中以柏克萊東亞圖書館所據(jù)以影印之《才子牡丹亭》為最早出。由避‘胤’而不避‘弘歷’諱,說明此書初刻很可能在雍正年間。乾隆二十七年《才子牡丹亭》重刻,印刷時加了題有‘乾隆壬午年鐫、箋注牡丹亭、本衙藏板’之扉頁。這可能是上圖本的來源。其后,《箋注牡丹亭》又有人增刻了部分,成為今天北圖的面貌?!盵27]在考證版本基礎(chǔ)之上,華瑋、江巨榮根據(jù)清雍正刻本點校,于2004年在臺灣學(xué)生書局出版了《才子牡丹亭》,為我們進一步的了解、研究提供了便利。
2.3 主題
《才子牡丹亭》的主題是什么?這是現(xiàn)代學(xué)者研究該本子的重點所在。戲曲家吳梅看到此本的印象是“所有曲文,皆作男女褻事解”[26]。 吳曉鈴也說:“其評語極奇,皆聯(lián)系到‘二根’”[26]。《才子牡丹亭》僅是一部情色書嗎?學(xué)者華瑋發(fā)表了幾篇有見地的論文,如《才子牡丹亭之情色論述及其文化意涵》[29]和《論〈才子牡丹亭〉之女性意識》[30]認為除標(biāo)舉情色之外,《才子牡丹亭》批語還具有其文化內(nèi)涵和女性意識;《〈牡丹〉能有多危險?——文本空間、〈才子牡丹亭〉與情色天然》認為,《才子牡丹亭》“以大膽而創(chuàng)新的思維詮釋《牡丹亭》潛在的情色寓意,它可以被當(dāng)成是對抗清初復(fù)興的道學(xué)正統(tǒng)來閱讀”、“給我們提供了審視晚期帝制中國的情感與欲望的新窗口”、“《才子牡丹亭》的批語及對之持續(xù)的批評與閱讀,暗示了清代的文化箝制既未影響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亦無法壓制反對聲浪的表達與傳播”[31]。著名戲曲學(xué)家江巨榮認為《才子牡丹亭》除了情色主題,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內(nèi)容,即“批者不僅對文學(xué)、歷史、佛教、道教、醫(yī)學(xué)等典籍非常熟悉,全書引述資料極為宏富,而且對歷史、思想史、科舉制度、婦女問題都有一些精到的見解。在文學(xué)思想上,它鮮明地繼承了晚明的傳統(tǒng),無情地批判偽道學(xué)和假文學(xué),張揚真情和人性。它批判的深刻和尖銳,即使在今天讀來也不免感到震驚。在清康、雍年間,正統(tǒng)思想加強、晚明思想受挫,無情地批判假道學(xué),竭力張揚個性和真情的文學(xué)批評,尤屬罕見。全書批文,約有二三萬字,把《牡丹亭》的用詞用語色情化、褻事化,其它文字,卻多涉及到劇中人物形象分析、語言欣賞、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主題把握等等方面,屬于對《牡丹亭》思想藝術(shù)的批點,這些對我們的閱讀有相當(dāng)?shù)膮⒖純r值”、“這兩位《牡丹亭》的批評家其實是在傾其心力做著嚴肅的戲劇批評。我們?nèi)绻麅H僅看到那些荒唐文字,而不看它的主要方面,憑印象就把它一棍子打死,或把它貶得一文不值,那是不公平、也不科學(xué)的”[32]。復(fù)旦大學(xué)的杜娟通過《才子牡丹亭》的批語,來分析評者對“情”與“色”內(nèi)涵的思考,探討她在這些問題上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女性意識和她對閨中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同時,杜文還著眼于評者獨特的主觀化批評方法,分析和探討了《才子牡丹亭》批語中大量存在的性事附會現(xiàn)象,區(qū)分出其中的美與穢[33]。
除了吳吳山三婦本和《才子牡丹亭》的具象研究之外,學(xué)者們對《牡丹亭》女性評點的整體情況也予以了關(guān)照。早在上世紀(jì)80年代,徐扶明就在其《〈牡丹亭〉與婦女》[34]一文中論述了明代婦女對《牡丹亭》的閱讀、演出、批點等情況。21世紀(jì)以來,張筱梅先后發(fā)表了《〈牡丹亭〉在明清時期閨閣女性中的傳播》[35]、《論明清時期〈牡丹亭〉的閨閣傳播》[36]、《論才女讀者群對<牡丹亭>的接受》[37]等文章,認為閨閣女性對《牡丹亭》的評點和男性評點者不同,充滿了獨特的女性意識。王寧的觀點與張筱梅基本相同,認為《牡丹亭》的評點作為女性閱讀接受的一個重要方面,顯示了“閨閣式”批評的特點[38]。此外,趙雅琴、田甜、沈毅等人文中偶有提及,茲不贅述。
評點是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的特有形式,女性評點是其有機組成部分且又有其特殊意義。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牡丹亭》的女性評點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給女性文學(xué)史和評點史增加了可貴的篇章,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深思。首先,綜觀現(xiàn)有研究成果,以吳吳山三婦本和《才子牡丹亭》為重鎮(zhèn),但尚有可挖掘的空間,學(xué)者們需要進一步努力。其次,從《牡丹亭》評點本的整體研究來看,研究者往往將目光鎖定在吳吳山三婦本和《才子牡丹亭》上,對其他評本的關(guān)注較少,有的還只是一、兩篇文章,我們研究者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挖掘其他評本的價值。為了豐富《牡丹亭》女性評點研究,乃至《牡丹亭》評點的整體研究,學(xué)者們要對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辨析,更新和改進研究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對其進行審視,把握其多重的文化價值[39]。
[1]沈德符.顧曲雜言[M]//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206.
[2]陳同,談則,錢宜.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1.
[3]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854-855.
[4]毛效同.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21-1424.
[5]趙山林.楊葆光及其《牡丹亭》手批本[J].江西大學(xué)學(xué)報,1983(3):75-78.
[6]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2,73,73.
[7]葉德輝.郋園讀書志[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90.
[8]趙苗.談三婦本《牡丹亭》[J].文史知識,1997(7):99-101.
[9]陳靜媚.閱讀越界——記一部十七世紀(jì)的《牡丹亭》木刻印本如何穿梭時空?女性閱讀作見證[DB/OL].[2013-10-10].http://www.docin.com/p-4109747.html.
[10]華瑋.明清婦女之戲曲創(chuàng)作與批評[M].北京: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326.
[11]田薇.三生一夢“牡丹亭”——吳吳山三婦與《牡丹亭還魂記》[J].現(xiàn)代語文,2010(12):75-77.
[12]張筱梅.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之文化考察[J].徐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2(9):35-40.
[13]談蓓芳.中國文學(xué)古今演變論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98-412.
[14]郭英德.《牡丹亭》傳奇現(xiàn)存明清版本敘錄[M].戲曲研究,2006:18-39.
[15]黃仕忠.日藏中國戲曲文獻綜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0:119-120.
[16]周錫山.《牡丹亭》和三婦評本中的夢異描寫述評[J].浙江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學(xué)報,2007(12):25-31.
[17]郭梅.女兒筆底女兒心——《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評語的女性立場[J].文化藝術(shù)研究,2011(2):175-192.
[18]王永?。赫搮菂巧饺龐D合評本《牡丹亭》及其批語[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1980(4):18-25.
[19]郭梅.從今解識春風(fēng)面,腸斷羅浮曉夢邊——《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述評》[J].藝術(shù)百家,2004(l):58-63.
[20]謝超.吳吳山三婦論《牡丹亭》戲曲特色淺談[J].文學(xué)界,2011(11):176-178.
[21]周婭,賴力行.重構(gòu)的女性神話——論《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的女性意識[J].廣西社會科學(xué),2012(2):160-162.
[22]李蕓.《吳吳山三婦合評本牡丹亭》評點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1.
[23]謝超.吳吳山三婦評點《牡丹亭》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xué)院,2012.
[24]張雪莉.《牡丹亭》的評點本、改本及選本研究[D].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2010:73.
[25]鄧長風(fēng).明清戲曲家考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41.
[26]趙山林.中國戲劇學(xué)通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85.
[27]華瑋.《才子牡丹亭》作者考述——兼及《笠閣批評舊戲目》的作者問題[M].戲曲研究,2000:205-224.
[28]江巨榮.《才子牡丹亭》——古代戲曲第一奇評[J].中華文史論叢,2003(74):155-193.
[29]華瑋.才子牡丹亭之情色論述及其文化意涵[C]禮教與情欲: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后現(xiàn)代性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213-249.
[30]華瑋.論《才子牡丹亭》之女性意識[J].戲劇藝術(shù),2001(1):90-101.
[31]華瑋.《牡丹》能有多危險?——文本空間、《才子牡丹亭》與情色天然[J].文化藝術(shù)研究,2012(3):56-69.
[32]江巨榮.《才子牡丹亭》的歷史意蘊[J].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學(xué)報,2002(2):13-20.
[33]杜娟.《才子牡丹亭》初探[D].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2003.
[34]徐扶明.元明清戲曲探索[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104-118.
[35]張筱梅.《牡丹亭》在明清時期閨閣女性中的傳播[J].長江論壇,2007(3):87-90.
[36]張筱梅.論明清時期《牡丹亭》的閨閣傳播[J].南昌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7(4): 113-117.
[37]張筱梅.論才女讀者群對《牡丹亭》的接受[J].天府新論,2007(5): 145-147轉(zhuǎn)152.
[38]王寧.明末清初江南閨閣女性《牡丹亭》閱讀接受簡論[J].戲劇藝術(shù),2008(3):74-80.
[39]吳鳳雛.關(guān)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詩[J].東華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2):101-104.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Female Comment of The Peony Pavilion Since the 1980s
ZHAO Ya-li
(1.CollegeofChineseLiterature,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2.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Fuzhou350108)
Female comment of The Peony Pavilion is a major bright aspec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eony Pavilion. Since the 1980’s, some scholars hav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female comment of The Peony Pavilion.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female comment fruits in this perio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tudy of Wushan Wu, the study of The Peony Pavilion Talent and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female comment of The Peony Pavilion, hoping to promote The Peony Pavilion’s propagation and comment history as well as female literature history research.
The Peony Pavilion;female comment; research summary
2013-10-15
趙雅麗(1980—),女,安徽淮北人,福建師范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2012級博士研究生,福建工程學(xué)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研究。
趙雅麗.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的《牡丹亭》女性評點研究述略[J].東華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33(2):101-105.
Zhao Ya-li.A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female comment of The Peony Pavilion since the 1980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33(2):101-105.
I207
A
1674-3512(2014)02-0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