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汝為
(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天津 300384)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就研讀周有光先生《語文閑談》等關于語言文字的多部著述,在民盟中央辦的《群言》刊物上,閱讀周有光先生的系列文章。對先生十分景仰,但緣慳一面。2007年,筆者擔任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副秘書長,自此每年1 月12 日都與學會領導一起前往名譽會長周有光先生的寓所,為老人賀壽。后來,又先后數(shù)次陪同外地友人前往探望問候。八年來,與周公或長或短總共晤談十多次,親聆教誨,如沐春風。每次拜會,都被百歲老人睿智談吐、和藹音容,及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感動,心頭萌生出一種精神力量,啟發(fā)我對思想文化領域的一些熱點的或冷門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上下求索。
一次利用北京開會間歇,我與袁鐘瑞副會長一起去探望周先生。老先生微笑著說: “以前,都是從國家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觀點各不相同?,F(xiàn)在,應該從世界角度去看國家。光從中國角度是什么也看不清的?!崩先随告傅纴淼倪@段話,絮絮如話家常,但認真回味,卻如醍醐灌頂,令人警醒。這就是知識老人、思想先驅(qū)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的文化啟蒙。我當時心中驀然浮現(xiàn)“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詩意圖畫——百歲老人高瞻遠矚的目光與安詳?shù)ǖ纳駪B(tài),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后來,我陸續(xù)讀到周先生對這個問題的多次闡述:“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跟過去不同,主要是:過去從國家看世界,現(xiàn)在從世界看國家。過去的世界觀沒有看到整個世界,現(xiàn)在的世界觀看到了整個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由于看到了整個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價?!保?]“孔子說:‘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裉爝€要添上一句:‘登月球而小地球。’地球的確太小了,不能再說‘大地’,已經(jīng)成為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做‘地球村’?!保?]“地球變小了,我們的胸襟不應當跟著變小。不能用航海的景觀來開拓胸襟,可以用航天的知識來開拓胸襟?!保?]
多年來,我盡量搜集并力求系統(tǒng)地研讀周公關于社會文化的著述,俯讀仰思,反復品味,常有豁然開朗的感受。隨著閱讀的深入,思想漸入佳境,視野、眼界、胸襟漸次開拓,視角、思維、邏輯以及對事物觀察、分析和評論,第一跳出僵化的窠臼,第二不再拘泥于微觀枝節(jié),而盡力在歷史長河和世界范疇時空交叉的維度著眼、聯(lián)想、較比、探研……。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精騖八級,心游萬仞”吧!自身的文化開蒙和思想升華,完全歸功于周老“授人以魚”的思想點化和潤物無聲的文化啟蒙的巨大推力。
一天,夜讀周有光,猶如與先生對床夜語,思緒充盈,夜不能寐,有感而發(fā),我寫出《周有光禮贊五首》,一氣呵成,如有神助——
( 一) 學界尊崇周有光,霽月情懷澄海江。初由經(jīng)濟入語苑,遍及社科氣礴磅。當年制定拼音化,鼎故革新功四方。百歲千篇文思涌,椽筆丹心撰華章。
( 二) 橫擊鍵盤呈錦繡,縱論文史傳芬芳。歷練人生襟懷廣,諳熟環(huán)球?qū)氳b張。見識文膽堪標舉,鐵肩妙筆思興邦。放眼全球譜鐘呂,羞煞群兒書雞腸。
( 三) 侃侃常示情深切,諤諤更見理昭彰。腐儒聞之色沮喪,風云為之久低昂。八股空文無人睬,四海學人讀有光。梁效諛文千古佞,周公箴言百代香。
( 四) 多情多義有眼光,無欲無求豈依傍! 瞻望神州愿景展,科學民主雙幟揚。每每網(wǎng)上閱華章,稚子引頸窺門墻。讀公篇篇肺肝語,勝我夜夜螢雪忙。
( 五) 私淑吾儕心景仰,靈犀一點獻瓣香。遙祝先生筆永健,意愜心安壽而康! 引領語文現(xiàn)代化,后人唯瞻馬首驤。吟罷忽覺罡風勁,碧空如洗月如霜。
還有一次夜讀周老文章《端午節(jié)的時代意義》,感慨很深,遂寫四言詩,記下當時的感受:
端午端午,騷客苦楚。
汨羅英魂,詩之始祖!
黃鐘毀棄,雷鳴瓦釜。
文人噩運,魚肉刀俎。
奸邪媚上,直士凌侮。
長舌擅佞,長袖善舞!
每臨端陽,瓣香瑤圃。
思接千載,龍舟江滸。
楚王臺榭,罵名千古。
靳尚鄭袖,誰與為伍?
徜徉湘沅,曾佇汀渚。
指點激揚,汗青仰俯。
橘頌傲然,九歌媚嫵。
長吟離騷,正氣滋補。
屈子魂魄,時代解詁。
后昆垂范,前賢踵武。
礪我精神,擎我脊柱!
大寫人字,以之撐拄!
后來,周先生出版《朝聞道集》,其中《端午節(jié)的時代意義》文末,把我這首四言詩作為附錄?!壬隙ㄎ易x懂了他的文章,表明作者與讀者,拈花微笑,心志相通。對此,我深感無上榮幸!
周有光的一生,可用兩句話概括:“四個時期仨跨越,三個領域兩頭真?!彼^“四個時期”,是說周老一生先后經(jīng)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即晚清、北洋、民國、新中國。所謂“三個跨越”,是指他的一生實現(xiàn)跨越世紀、跨越學科和跨越代溝。[4]所謂“三個領域”:周先生先后涉足三個學術領域,45 歲之前,主要研究經(jīng)濟學;45 歲至85 歲,主要研究語言學;85 歲之后,晚年變法,轉(zhuǎn)而研究中外歷史文化學。周先生是一位“兩頭真”的學者。對于“兩頭真”,他的解釋是:“年輕時候天真盲從,年老時候開始探索真理?!?/p>
從1955 年起,周有光先生便被委以文字改革的重任。由他主抓并最終制訂完成的《漢語拼音方案》被世界所公認,人們尊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從1952年的《中國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 年的《語文通論》,周有光先生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語言文字學研究著作竟達36 部之多!周有光這個名字,已熔鑄在中國語言文字發(fā)展史上,熠熠發(fā)光!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有光先生在語言文字學領域辛勤耕耘、開拓創(chuàng)新,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方面,其主要學術成果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多方面:1. 漢語拼音研究。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話的兩項標準:全國漢族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并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1958 年,漢語拼音方案經(jīng)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1979 至1982 年,周有光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促成國際投票通過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其后,繼續(xù)研究以詞語為單位的拼音正詞法,形成《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1988 年公布。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周有光主編《漢語拼音詞匯》,后來成為中文電腦詞庫的基礎。2. 語言文字學研究。1961 年出版《漢字改革概論》,對語言學和文字學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如詞的結(jié)構、同音字和同音詞、簡化和繁化等問題,擴大了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研究范圍。3. 文字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周有光提出“文字三相分類法”(符形、語段、表達法),并把漢字的傳播歷史分為“學習、借用、仿造、創(chuàng)造”四個階段。4. 中文信息處理研究。周有光致力于研究無編碼的“從拼音到漢字”的自動變換法,提出“兩個雙語言”的建議,認為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急需實行兩個雙語言:方言和共同語的國內(nèi)雙語言;漢語和英語的國際雙語言。2007 年11 月1 日,101 歲的周先生榮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的特等獎。該獎規(guī)格很高,每五年評選一次,如郭沫若、呂叔湘、胡繩、王力等一批著名社會科學家先后榮獲該獎項。
周先生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貢獻,更典型地體現(xiàn)在其晚年精心撰寫的學術隨筆上。在85 歲那年,周先生離開了辦公室,走出“專業(yè)的深井”,開始在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里起航。他以讀書為帆、以思考為舵、以寫作為槳;他心無掛礙,目光如炬,跨越橫蹊,脫離窠臼,對陳規(guī)戒律犁庭掃穴,對真知真理熱情推介;他融匯文史哲經(jīng),薈萃中外智慧,吸納古今文化,聚合天地精華,提出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的真知灼見。從而贏得“周百科” “文化老人”“魅力人物”的稱譽。更令人敬仰的是,百年老人仍關注全球風云,心系祖國命運。每每看到老人在書屋里敲擊鍵盤撰文寫作。我不禁心中默誦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他身居斗室,卻以天下為己任;他關心中國,關心世界,關心人類;他察古觀今,激濁揚清,撥開迷霧,探求真知,并不斷將真知灼見敲擊于鍵盤,撰寫于筆端,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高年劭德、譽滿天下的周先生,其道德文章、思想境界、胸襟志趣、赤子情懷,歷數(shù)五洲寰宇,幾人能及?
如何總結(jié)周有光先生對中華思想文化的貢獻呢?這是一個很難駕馭的大命題。借用著名法學教育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賀詞的八個字—— “思想先驅(qū),文化啟蒙”——作為本文的標題。
“思想先驅(qū)”是“文化啟蒙”的前提和基礎,“文化啟蒙”是“思想先驅(qū)”的接力和天職。所謂“思想先驅(qū)”,即居于時代前列,站在歷史高度,能在社會發(fā)揮引領作用。周有光先生具有審視全球的眼光,具有豐碩的知識積淀,他視野開闊、胸懷博大,加之淵博的知識、人生的歷練以及舉重若輕的科研方法,因而面對“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這個宏觀課題,能夠駕輕就熟,推陳出新。周有光對歷史以及現(xiàn)實的觀察、認識、分析、評價,不迷信權威,不拘囿定論,不人云亦云,經(jīng)過縝密的獨立思考和反復斟酌后,提出全新的理論觀點。
例如,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我們從小就學習斯大林的五階段理論——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社會——似乎成為板上釘釘?shù)慕鹂朴衤?。但周有光先生對人類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分期,卻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三個層面概括:
政治層面——神權統(tǒng)治→君權統(tǒng)治→民權統(tǒng)治
經(jīng)濟層面——農(nóng)業(yè)化→工業(yè)化→信息化
思想層面——神學思維→玄學思維→科學思維
周有光先生指出:人類的思維經(jīng)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神學思維,神學思維是迷信;第二個階段叫玄學思維,玄學思維是信仰;第三個階段是科學思維,科學思維講究實證。三種思維是完全不一樣的?!瓘慕?jīng)濟來講,就是從農(nóng)業(yè)化到工業(yè)化再到信息化;從政治來講,就是從神權政治、君權政治再到民權政治,從專制到民主。誰要違背這個規(guī)律,遲早是要退回來重新走,沒有第二條道路。
這種全新的分期,在理論上沖破了多年的思想禁錮,不僅“新天下耳目”,更重要的是“指出向上一路”,——不啻為振聾發(fā)聵思想啟蒙。周有光先生這種“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是打破人們多年慣性思維形成的陳格舊路,啟發(fā)人們?nèi)パ芯咳ひ捜ヲ炞C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去探尋并開拓歷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周先生指出:“從神權到君權到民權是一條政權演進的路線,全世界國家都在這條路線上競賽。” “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民主社會是未來必然的發(fā)展方向?!?“民主不是某些國家的新發(fā)明或?qū)@罚侨觊g人類的經(jīng)驗積累。許多國家,一代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群眾,前仆后繼,不斷創(chuàng)造,達到今天的水平。今后當然還要繼續(xù)完善化。” “民主不是有利無弊的制度,但是歷史證明,它是不斷減少弊端的制度?!?/p>
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意識,當以獨立思考為根基。周有光晚年出版的《朝聞道集》《拾貝集》 《百歲憶往》等著作,獨立思考的精神,一以貫之。周先生說:“我在下筆的時候,一定要進行一番獨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力戒以訛傳訛。” “教育應該幫助人們培養(yǎng)思考能力,我們很多做法反而是壓制和破壞他本來有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獨立思考能力。我們的教師已經(jīng)沒有了正當?shù)乃枷肽芰?,會教出來什么樣的?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作為第一批進洋學堂的學生,周有光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潮的洗禮。1923 年,他考入中國最早的新式大學圣約翰大學?!白鳛橐粋€知識分子,在任何時代都要獨立思考,這也是我的老師教我的。人家問我,你對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建議,我說就是要提倡獨立思考,這一條非常重要?!?/p>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先生在為周有光108 歲慶生祝壽時,感慨道:周有光先生從傳統(tǒng)成功過渡到現(xiàn)代知識人,從體制內(nèi)服從型轉(zhuǎn)變?yōu)楠毩ⅰ⒆杂伤枷氲闹R分子,從金融學、經(jīng)濟學教授變成文字學、文化學的著名學者,“這一切奇跡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是厚基礎、寬口徑、通識教育成功的表現(xiàn)。這一切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國教育界深刻的反思嗎?不改革實用主義的狹窄專業(yè)化教育模式,中國能夠培養(yǎng)杰出的人才嗎?”[5]
“通識教育”也稱“博雅教育”,就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把握基礎知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周先生回顧自己在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他認為在學校里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怎么自己學,學會獨立思考。學問是要自己學的,老師不過是給學生指示道路。他說“通識教育對我的好處,就是在學校里面選的課程比較廣,同時學到了怎樣自修的方法,有了這兩點,要改行就不大困難了?!保?]
在現(xiàn)實社會里,直言犯忌,敢說真話,實在不容易!無數(shù)史實顯示:衛(wèi)巫監(jiān)謗得逞,厲王弭謗成功,說真話受罪,說假話受惠。于是,道路以目三緘口,假話空話遍地走。諛辭媚文滿天飛,萬馬齊喑使人悲。十年“文革”,人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吞吞吐吐,囁囁嚅嚅,欲言又止,言不及義,顧左右言他。實在憋不住,有話想說,也只好隱約閃爍,剔刺剜骨,涂脂潤色,點到為止。尚未沖刺,先挖掩體;舉足之前,預設退路。在當今知識界通常的處世哲學是“難得糊涂”“禍從口出”“三緘其口”“不說為佳”。可見說真話——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古人說“言為心聲?!敝苡泄庹f:“真話不一定是真理,但真話一定是真理的前提。”那些自稱掌握宇宙真理的人,一方面瞎話連篇,另一方面卻堵塞真話,豈非咄咄怪事!和藹且堅毅的周有光先生,卻絕不為個人利害遠禍全身,他一生反對說假話,說昏話,說空話。在知識和理性的層面,他講自己相信的話,講經(jīng)過獨立思考的話,而絕不說模棱兩可、含糊不清、不痛不癢的話;更不會隨風轉(zhuǎn)舵,虛意逢迎。
學者說真話,可分兩個層次分析:第一是否能說真話,第二是否敢說真話。這自然需要學者的智慧、良知、膽識和勇氣,但更需要相應寬松的環(huán)境,就是社會的進步、制度的保障。周有光說:“真理不怕批評,批評是真理的營養(yǎng)品。怕批評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適應時代的宗教和教條。迷信時代要過去了,盲從時代要過去了,現(xiàn)在是獨立思考、擇善而從、不拘一格、奮力求進的與時俱進時代了。”
2010 年,出版的《朝聞道集》就是一本說真話的書。書的腰封上印著一段話: “在105 歲之前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這本書是周老晚年學術隨筆的代表作,是百年人生經(jīng)歷提煉出的文化精髓,是晚年歷經(jīng)重新學習和全面反思之后的思想梳理和哲學升華。在這部書里,百歲老人把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相、真知,毫無保留地呈獻給讀者。
周有光求真務實的學風體現(xiàn)出學者的真誠。對于重要問題的學術爭論,周先生絕不退避三舍,也不當和事佬。例如針對某位著名學者提出的“河東河西輪流坐莊”的說法以及“中國文化將主宰21 世紀”等觀點,他毫不留情地進行批評。某學者提出,世界文化可分為“東方”和“西方”,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我理解:周有光對此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第一,東方文化由東亞文化、西亞文化和南亞文化三個部分組成;東亞文化不能代表全部東方文化。由此推論,中國文化也不能代表全部東亞文化。第二,世界文化的流動趨勢絕非忽東忽西,輪流坐莊,而是高處流向低處,落后追趕先進。惟其如此,人類文化才能不斷前進。第三,宣揚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競爭或“壓倒”,強調(diào)其勢不兩立的關系,只能迎合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的心理需求,卻不利“地球人”形成良性的文化心態(tài)。
回顧世界文化流動交融的潮流,古代中國的先進文化曾流向東亞各國,漢代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把漢字文化與中國的絲綢、瓷器一起帶到遙遠的西亞,直至歐洲;盛唐時期,長安成為世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國商旅、學人云集,把中國的漢字文化散播到中國以遠地區(qū);明代鄭和船隊七下西洋,至今還可以在非洲的海域找到刻有漢字的陶器;元、明、清代著名的東學西漸,使西方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睿智。與之對應,印度的佛教文化曾流向中國和東亞各國,西亞的基督教也曾流向西方。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又流向東方,就是西學東漸,這都是世界文化流動的證明。世界多元文化的發(fā)展趨勢絕非坐莊、主宰或取代,而是融合、互補或更新。
當今世界擁有60 多億人口,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 多個民族,五六千種語言。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無論歷史傳統(tǒng)、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還是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發(fā)展階段,都存在著種種差異。但整個人類的文明卻因此而交相輝映、多姿多彩。承認、尊重和有意識地保持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保障,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標志,尊重和推動不同文明的借鑒、融合與發(fā)展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因而,無論任何一個世紀,世界文化都不會被某一國家主宰。正如周先生所指出的:“現(xiàn)在再談中國文化將統(tǒng)治21 世紀是可笑的。統(tǒng)治21 世紀的不是東方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世界共同的現(xiàn)代文化。”周先生認為“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都進入了國際現(xiàn)代文化和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雙文化時代?!备鞯貍鹘y(tǒng)文化在互相接觸中吸收和更新,其中具有普遍價值的精粹部分將融入國際現(xiàn)代文化之中。現(xiàn)代國際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全人類“共創(chuàng)、共有、共享”。周先生重視國際現(xiàn)代文化,但不否認各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他認為,目前每個國家都生活在傳統(tǒng)文化和國際現(xiàn)代文化并存的“雙文化”時代。他說:“復興華夏文化,不是文化復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傳統(tǒng)文化代替現(xiàn)代文化,而是以傳統(tǒng)文化輔助現(xiàn)代文化?!保?]
前些年,面對網(wǎng)絡語言、新詞熱詞的涌現(xiàn),許多人憂心忡忡,擔心會把語文搞亂了。周有光對此淡定且沉著,他說:新的東西還沒有成熟,你就批評它、壓制它,這不好。你讓它發(fā)展,發(fā)展到一定時候,它自己會調(diào)整的。假如它有生命力,那么就進入詞匯里去了,沒有生命力,自然就會被淘汰?!@是何等明澈的眼光和兼容并包的胸襟!
周先生不愧是“新潮老頭”,2010 年6 月在新浪開了“博客”,還上了新浪網(wǎng)的首頁。這博客是由朋友來打理的。陸續(xù)發(fā)表了周有光的一系列文章,也引來大批“粉絲”前來跟帖. 周有光緊跟時代潮流的思想,十分令人欽敬!
長期以來,周老一直平靜地生活在他那九平方米的小屋里,活動圈子雖小,卻妨礙不了他心懷天下、貫穿古今的廣闊視野。他認為: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長跑,不要太在乎一時的長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來時迎,去時送,萬事順應自然,萬事莫要勉強,就是最好的了。到了晚年,周老立下“三不主義”:第一不立遺囑,第二不過生日,第三不過年節(jié)。
周先生淡泊名利,隨遇而安,一切順應自然。他說:85 歲那年,我離開辦公室,不再參加社會活動?;氐郊依?,以看書、讀報、寫雜文為消遣。常聽老年人說:“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蔽业南敕ú煌瑧摲催^來想,我說:“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泵刻於际琴嵉?。我從81 歲開始,作為1 歲,從頭算起。我92 歲時候,一個小朋友送我賀年片,寫道: “祝賀12 歲的老爺爺新春快樂!”
著名學者劉再復在《周有光:讓人心暖與神旺的名字》一文指出:周老最讓我驚奇的不是他的高齡,而是他在一百歲之后卻擁有兩樣最難得的生命奇景:一是質(zhì)樸的內(nèi)心;二是清醒的頭腦?!芾系囊磺醒哉摱际恰巴詿o忌”,都是赤子之語,一片天真天籟。 《道德經(jīng)》說,“圣人皆孩兒”。周老再次為這一論斷作證。此外,周老還擁有比無數(shù)老年人、中年人、年青人更為清醒的思想,他的言說都是對當下世界、當下中國最清醒的認知。周老心中有一顆用中國百年歷史經(jīng)驗、世界千年文化和個人長久歲月體驗而鑄造出來的太陽,它放射的陽光,可以療治病態(tài)的、在左右兩個極端中撞擊的心靈,而對于我這樣一些經(jīng)歷過文化大革命精神病狂的知識人,更是價值無量的清醒劑。[8]
周公的學術隨筆,縱論今古,時空交錯,敘評結(jié)合,臧否人物,敘述從容,論理透徹。
在談思想文化研究的體會時,周先生曾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分析:“歷史像一條河一樣,河的上面有波浪,這個波浪受風的影響,一下子往東,一下子往西。你在這個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繚亂,弄不清楚。我現(xiàn)在不研究河流上的風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潛流,潛流比較穩(wěn)定,他的方向比較明白。我就是研究這個潛流,根據(jù)潛流,我假定一個理論,就是我自己認為可以講清楚的,就是整個人類前進軌道是怎么回事?!保?]
有些學者在撰文運筆時,慣常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淺顯的道理玄妙化,來忽悠老百姓。他們玩弄術語,自炫高深,卻難掩思想蒼白。我曾在博客里為這種大專家的蹩腳文章畫像:“開篇繞脖子(故弄玄虛),中間雞腸子(引用洋文),掄起大板子(貶斥同行),通篇車輪子(冗長拖沓)”這種花拳繡腿的文章,被讀者拋之一旁,咎由自取。
讀周先生的文章,沒有言不及義的高論,講得實在,讀著明白。其中新穎的見解、平實的推理令人贊佩;同時,簡短、明確、清新的陳述、流暢的筆調(diào),使讀者猶如步入園林或蕩舟西湖的感受。周有光的學術隨筆,娓娓道來,簡約生動,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但細加品味,卻可感受到智慧與理性的光輝。理論深入淺出,文字明白如話,筆法洗練,通俗易懂,堪稱白話文的典范。
周先生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貢獻可用八個字概括:思想先驅(qū)、文化啟蒙。最后用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給周先生賀壽致辭作結(jié)尾:“周先生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7].朝聞道集[M].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28.9.
[2]范炎培.周有光年譜[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210.
[3]周有光.慢說太平洋[J].群言,2001,(9) .
[4]劉志琴.跨世紀的常青樹[A].有光一生一生有光——慶祝周有光先生茶壽文集[C]. 香港:金鑰匙華文出版社,2014.94.
[5][8]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慶祝周有光先生茶壽文集[C]. 香港: 金鑰匙華文出版社,2014.16.23.
[6]王榮泰.“世界公民”的思想軌跡和文化旅程[A].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慶祝周有光先生茶壽文集[C]. 香港: 金鑰匙華文出版社,2014.195.
[9]徐慶全.仁者智者周有光[A].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慶祝周有光先生茶壽文集[C].香港:金鑰匙華文出版社,201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