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燈影亂
讀 中學的時候開始知道畢淑敏的名字,只是那時的年歲并無法真正擷取散文之美,只愛啃一些大部頭小說,也都是囫圇吞下,未曾汲取多少營養(yǎng)。漸離恣意輕狂的年少歲月后,反而突然開竅似的稍稍能讀出一點散文的精義,方才將自己的閱讀范圍又拓寬一些。
有時不得不作如此想,讀書的品類難道真與年齡有關系?或許真是這樣,誠如我早已對言情類小說淡了心思。書籍是我與這個世界相擁的主要方式之一,捫心而講,言情小說并不能達到這一功能,反而容易使人沉溺于虛幻,禁錮了思想。青蔥時光熱衷于言情,輕熟歲月品味散文,或許才叫相得益彰吧。
散文之好在于其意之精,短小精悍,不必特意留出大段的時光來,也不必忍受讀之未盡的心癢,可隨手捧讀,也可隨手擱下。若是精妙之文,其回味無窮,絲毫不擔心時間的間隔貽誤了文義的領略。就我個人讀書感受而言,比起畢淑敏的小說作品,我更喜歡她的散文、游記類文章。除了以前在圖書館借讀的數(shù)本外,家中也囤了不少她的散文類作品集。讀她的文字,總喜歡用一個被我篡改的詞來形容:蘭心蕙筆。
我想,沒多少人真心喜歡被別人倚老賣老地教導吧?尤其是意氣風發(fā)的年少時光,表面上對長輩的諄諄教誨唯唯諾諾,心里其實一直不停地翻著白眼吧?要我看,散文最容易被寫成講大道理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恐怕也最易受人排斥。幸好,人生經(jīng)歷豐富的畢淑敏不是個愛講大道理的人。
但就我猜測,仍會有人不喜歡她的文章?;蛟S是基于醫(yī)者的理性和道德,她的筆鋒總是冷靜而溫柔,平和而清澈,文中傾盡她對人的關懷和悲憫,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愛,真誠而質(zhì)樸,行文有條不紊到有些循規(guī)蹈矩。這種不特立獨行、不搞怪辟奇的行文方式,與當下某種求奇心態(tài)似乎相距甚遠。對于某些追求與眾不同、天馬行空的人群來說,這也許是老套了。但誰又能說,生活的原味和幸福的底色,不就是由這樣的祥和平靜和溫暖質(zhì)樸構筑而成的呢?
摩挲著《愿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厚實的紙頁,欣賞著書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圖,品析那貼心的字字句句,是一種別樣舒服的閱讀享受。文字本身是冰冷而無感的,卻可以由一支溫暖的筆組成這樣溫暖的懷抱,予己予人。
鏈接
《愿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簡介
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是畢淑敏的一部作品,書中有很多對于生活的思考。把心放平一點,腳步放慢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簡單美好的小事,都是世界溫柔的饋贈。
書中首次發(fā)表不丹首都廷布與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異域見聞,探討國民幸福觀與生死觀,特別收錄第六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馬薩達永不再陷落》。
畢淑敏像一個懂我們的好朋友,在溫柔的夜里與我們對話,回憶生活中最美好的片段,溫習曾使心靈震撼的鏡頭:它也許是一朵很小的曠野花,也許是一盞冬天的紅燈籠,也許是蒼茫的大漠暮色,也許是雄渾激蕩的樂曲……瑣碎而平凡,卻能為我們推開平淡,遇見生命的遼闊。
畢淑敏最溫暖的作品,送給經(jīng)歷過生活粗暴對待,依然內(nèi)心柔軟的你。愿我們都能好好愛、好好生活,被世界溫暖對待。(佚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