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蕓
江蘇常州武進區(qū)東青實驗學校(213100)
在中學語文課堂,普遍存在兩種“認知視線”,一是教師沒有真正熟讀領會文本精髓,煮熟煨爛塞給學生;一是誤讀《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教師講得越少越好,課堂遷移次數(shù)越多、形式越豐富,越有水準。因此,許多語文課堂出現(xiàn)文本解讀低效化、形式化,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
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最重要的是找到文本閱讀的教學切入口,既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又可以使閱讀大開大合,自由馳騁。猶如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標題直指文本的主題,開門見山;有的文章標題暗送秋波,委婉含蓄;有的文章標題綿里藏針,意蘊深刻。通過這一階段的上課與聽課,我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以題目為教學切入點,往往能綱舉目張,收到言簡意賅、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執(zhí)教新聞《“神州五號”航天員出征記》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未走入文本前思考:你作為一名讀者,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標題,你有哪些疑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一一羅列,寫在了黑板上。
神州五號”航天員是誰
出征的時間是在什么時候
航天員到哪里出征
這次出征有何意義
什么叫“出征”
然后同學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文本,尋找答案。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同學們紛紛舉起了手。
航天員:楊利偉
時間:2003年10月10月15日5時
地點:太空
意義:這是一次英雄出征。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出征。
關于“出征”的含義,有同學說指的是出去打仗,在這里指的是問鼎蒼穹,我對此進行了點撥,這里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指這次“出征太空”和外出征戰(zhàn)一樣,很有可能生死未卜,一去不復返。頗有“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質(zhì)疑,是學生閱讀的開始。通過對像“‘神州五號’航天員出征記”這樣的標題質(zhì)疑,一方面使學生快速地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抓住了課文的主干;另一方面,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文章,大大提高了學生初讀課文的效率,有效提高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
我校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一面》時,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這是_____的一面。(請闡述理由)。
生1:這是難忘的一面,因為對看慣了西裝同胞嘴臉的阿累來說,能得到魯迅先生的優(yōu)待和送書,讓我難以忘懷。
生2:這是幸運的一面。這一面讓我有幸見到了魯迅先生,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使我受益終身。
……
在這一案例中,該老師緊緊圍繞“一面”,以題入文、以題挈領,開放自主地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整體把握文本,閱讀思考,篩選信息。之后,經(jīng)過師生共同研習,學生對《一面》的文本主題和內(nèi)容了然于胸,讓學生重溫了阿累那難忘一面的同時,也使學生模糊地感知到魯迅這一偉大形象和這一面的意義重大。
以《〈呼蘭河傳〉(節(jié)選)》為例。
《〈呼蘭河傳〉(節(jié)選)》選自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節(jié)選的內(nèi)容生動有趣,寫的是“我”童年時代一段自由的、富有詩意的生活??上Ы滩牡倪x編者簡單地將課文的標題定為“《〈呼蘭河傳〉(節(jié)選)》”,毫無內(nèi)容指向,毫無感情色彩,顯得粗糙、隨意。
于是,有位老師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
請同學們詩意地給課文換一個標題??梢杂米约旱脑?,也可以用課文中的話。
生1:我加的題目是“祖父和我”,因為文中主要講述我倆之間的趣事。
生2:我的題目是“祖父、園子和我”,后花園是我們的快樂天地,所以這個主要的快樂源泉不能少。
……
該老師創(chuàng)設了重擬標題這一情境,迅速使學生走進了文本的意境中,從學生呈現(xiàn)的答案來看,可謂精彩紛呈。不僅有理有據(jù),而且學生的思維開始與文本進行碰撞,火花異常美麗。
以《斜塔上的實驗》一課的教學為例,引導學生從標題中“實驗”一詞入手,設置三個與“實驗”有關的主問題,牽引學生把文本向縱深讀去。
1.朗讀課文,概述伽利略做了哪些實驗
2.精讀課文,探尋伽利略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以“實驗”為切點,回讀課文,找到與“實驗”有關的關鍵詞,說說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樣,以“實驗”作為解讀文本的主要抓手,緊緊圍繞三個主問題作三次整體細讀。不僅讓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更是讓學生多角度地、準確地感受到了課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情感傾向。
《孟子》一書中每一章都是沒有標題的,教材的編寫者為了方便教學,特意擬制了標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概括的標題,但我認為把它改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好。
有學生從這篇課文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上,贊同編者的觀點。但也有學生認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把大家誤導了,誤認為它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此時,我順勢將學生帶入了中心論點的辨析。
在學生看來,教材的編者與執(zhí)教的教師觀點的碰撞,是權威之間的PK,使學生對看似深奧的文本梳理得頭緒清楚,有條不紊,在觀點的碰撞中錘煉了辨析議論文中心論點的能力。
如在執(zhí)教《安恩與奶?!愤@篇課文時,我讓學生給文章加副標題。
生1:無數(shù)次的拒絕。因為安恩拒絕了一個又一個買奶牛的人。
生2:生命的尊重。在安恩看來,奶牛不僅僅是牲口,更是她的伙伴。
生3:人畜情深。你看,她的衣著陳舊,年紀老邁,處在這樣情況下她仍不舍賣他的奶牛,可見彼此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
……
每一個文本都是一個自足而又飽滿的體系,選擇從哪個角度整體解讀,都要以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為前提,讓學生給文章加副標題,一下子就將學生閱讀引向了對課文內(nèi)容或者主題的概括。
綜上所述,一個準確的教學切入點是打開學生閱讀的金鑰匙,它可以讓我們多快好省地進行閱讀教學,真正減少學生課堂閱讀的無效時間,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生命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