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鋒
歲末年關,錢荒故事再度上演。2013年12月,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再度飆升,一周和兩周期限利率最高分別達到8.843%和8.2460%。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中國近期第二次面臨流動性問題。而在錢荒背后,則反映出中國式貨幣政策的困局。一方面我國廣義貨幣存量M2已經高達108萬億,繼續(xù)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M2同比增長超越年初13%的預定目標,達到13.6%。而與上述情況相悖的則是貨幣市場的缺錢窘境,中小企業(yè)貸款利率仍處于高位,“中國錢最多卻最貴”的議論也頻繁被提及。
從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歐美日等發(fā)達經濟體在2013年逐漸復蘇,均采用了QE等大規(guī)模刺激手段。而近期的經濟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經濟復蘇趨緩,在貨幣當局已明確表態(tài)不會出臺刺激計劃的前提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否需要更為科學的轉向?
流動性悖論
誠然,央行已經感覺到市場的資金壓力。2013年12月20日開始,央行連續(xù)3天通過短期流動性調解工具(SLO)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但該工具僅針對12家大型銀行使用,流動性緊張只是局部緩解,整體市場仍將延續(xù)偏緊的態(tài)勢。
隨后,央行又選擇了逆回購,2013年12月24日開展21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緩和了市場資金緊張情緒,一度攀升多日的貨幣市場利率聞聲回落。
兩度資金面緊張引發(fā)的恐慌,讓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錢荒”或將成為持續(xù)性問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向《英才》記者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未來監(jiān)管機構將加大對影子銀行及貨幣市場投機性活動的監(jiān)管,這意味著銀行間拆借利率波動或將持續(xù)。這將迫使金融機構加大風險管理,最終借貸成本也會水漲船高。”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算了一筆賬:2013年三季度中國有103萬億的存款余額,除去71萬億貸款余額,20多萬億的存款準備金以及5.4萬億的自有資金,剩下可供貸款的資金只有2萬多億。
“這種算法有一定誤區(qū),如果都是活期存款可以這樣算,但是存款扣完貸款不能真正代表流動性,很多貨幣是由市場交易產生的?!敝袊嗣翊髮W經濟學院教授鄭超愚告訴《英才》記者,“流動性問題頻繁出現(xiàn),央行日常對流行性的管理可能有一定問題。而且當前經濟處于收縮期,經濟低迷,貨幣交易本來就不活躍。當前貨幣政策依然偏緊,看不出有放松的苗頭?!?/p>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曾對流動性緊張原因的分析稱,流動性風險源于銀行資產期限錯配。當前商業(yè)銀行一年以內的負債(存款)占到89.9%,一年以上的有10%,五年以上的僅占0.1%;而銀行的中長期貸款達到了55.8%,期限錯配引發(fā)錢荒。
“季末對銀行貸存比的考核,幾天就可能形成上億規(guī)模的流動性短期需求。其次,受政策變化預期影響,如果市場認為幾個星期之后,某個政策的變化將促使流動性收緊,就會導致金融機構提前開始囤積流動性。此外,還包括財政收入的波動、IPO重啟的影響等等?!钡乱庵俱y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向《英才》記者表示。
當前,我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世界最高的20%,巨額貨幣滯留在央行戶頭。有學者認為,應立即降準緩解流動性,然而央行近期的幾次表態(tài)并未透露出調整存準的意思。
“我預計政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均不會出現(xiàn)調整,此外央行將繼續(xù)放緩信貸增速?!敝旌1蟊硎?,“最近市場非常關注銀行間利率的上升,尤其是中長期債券的利率上升。從目前來看,壓力局限于金融市場,并沒有完全傳導到實體經濟里。
市場化不夠之痛
通脹走低,貨幣政策走向也引起議論。國家統(tǒng)計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6%,低于3.5%的上限。
“當前PPI同比仍在下跌,CPI同比漲幅回落至較低水平,說明當前通脹壓力不大,為貨幣政策的放松提供了一定空間?!敝薪鸸臼紫洕鷮W家彭文生告訴《英才》記者,“但是,由于當前貨幣政策的重心仍然是防控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三位一體的金融風險,所以目前中性略微偏緊的政策取向將持續(x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表態(tài),2014年仍將堅持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而中央也一再強調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p>
但對于貨幣政策的取向,存在不少分歧。一方面,有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我國貨幣超發(fā)嚴重,M2逼近110萬億大關,放松貨幣政策無疑加重通脹預期,引發(fā)金融風險,同時催生資產泡沫。
另一方面,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經濟復蘇明朗,均采取的是大規(guī)模量化寬松政策。從后危機時代來看,美國極有可能成為率先復蘇的經濟體,而中國經濟在2010年之后持續(xù)下滑。
最新公布的經濟數(shù)據(jù)對比來看,中美經濟出現(xiàn)了脫節(jié)現(xiàn)象。中國2013年12月的PMI指數(shù)回落至51%,中金公司發(fā)布的報告更是顯示,中國是主要新興經濟體中唯一的出口訂單指數(shù)由擴張跌入收縮區(qū)間的國家。而美國的12月失業(yè)率已降至6.7%,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低值;ISM制造業(yè)指數(shù)上升到57.3%,預計2013年全年GDP增速將超過3%。
對此,鄭超愚認為,結構性改革長期才會有效,而反周期操作是應對短期經濟下滑?!敖鹑谖C后,美國也沒有等到修復金融系統(tǒng)之后,再進行經濟刺激;反觀日本,就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危機后,沒有進行反周期貨幣政策,導致了失落的20年。當前美國和日本都已經認識到問題所在?!?/p>
一位銀行研究人士向《英才》記者指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走向價格型還有很長的道路。美國金融體系完善,成熟的市場機制可以自主發(fā)揮效應,使利率機制對市場做出正確判斷,從而對就業(yè)、物價水平產生影響,這也是美聯(lián)儲將利率作為調控經濟的主要原因。而利率在中國只是外生變量,中國的金融市場發(fā)展程度不高,行政干預色彩較強,市場機制調節(jié)作用受限,使得市場無法自主調節(jié),最終無法實現(xiàn)貨幣政策的調控。
馬駿則認為:“解決流動性風險的問題,需要著重貨幣政策模式的轉變,而這樣的轉變正在加快?!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