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踐履權責:倫理生活的行動力訓練

2014-03-11 18:12唐代興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權責生境責任

唐代興

(四川師范大學 政治教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倫理學]

踐履權責:倫理生活的行動力訓練

唐代興

(四川師范大學 政治教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倫理生活;踐履權責;家庭權責能力;公民權責能力;自然權責能力

人作為個體,始終生存在多元開放的群體社會之中,其踐履權責訓練應該從家庭、社會、自然三個維度入手,引導和訓練人學會忠誠地踐履家庭權責、公民權責和自然權責的行動能力。

倫理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和訓練人們養(yǎng)成倫理認知力、倫理判斷力和倫理行動力。概論之,培養(yǎng)人們學會關心,這是立足于心靈化的宇宙世界而訓練人們的倫理認知力;培養(yǎng)人們構建正確的倫理價值觀,這是立足于生態(tài)化的利益世界而訓練人們的倫理判斷力;培養(yǎng)人們踐履權責,這是立足于人力化的行動世界而訓練人們的倫理行動力,即訓練人們如何在實際的生存行動中踐履權責的能力。所以,從學會關心到構建價值觀,再到踐履權責,構成了倫理教育的完整歷程。在這一完整歷程中,人們通過倫理教育而遞次獲得了倫理認知力、倫理判斷力和倫理行動力,并且倫理行動力構成了倫理認知力和倫理判斷力的實踐表達。人的實際的倫理行動力的實踐展開,就是忠實地踐履本該踐履的權責。所以,踐履權責,構成了當代倫理教育的實踐指向,亦即當代倫理教育的最終目標指向。

人,雖然是一個個體,但它卻永遠生存在多元開放的群體社會之中,因而其踐履權責必然敞開多元維度。在這眾多的維度中,家庭、社會、自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因而引導人們忠誠地踐履家庭權責、公民權責、自然權責,則構成了倫理實踐精神培養(yǎng)的重心任務。

一、家庭權責踐履能力培養(yǎng)

人類社會是以民族國家為獨立的生存單元,而國家總是以家庭為基本細胞;并且,任何人,首先是一個家庭人,然后才是一個社會人?;谶@兩個方面的規(guī)定性,權責踐履能力的訓練,必從家庭開始,以培養(yǎng)和訓練人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為起步。

愛:家庭權責能力培養(yǎng)重心 家庭權責的構成源于一個愛字,因而,家庭權責踐履要圍繞這個“愛”字而展開。家庭之愛,可以概括為“愛其親”和“愛其所愛”。

第一,引導人學會踐履“愛其親”的權責能力。要訓練人為愛其親而踐履權責的能力,首先需要引導人感知、領會和真正的理解:培養(yǎng)人生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為何要從愛其親入手?

關于這個問題,《孝經·圣治》認為“父子之道,天性也?!币蚨安粣燮溆H者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雹偈涀⑹鑋M].[清]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影印,2008:2554.這段話實際上闡發(fā)了三層含義:首先,愛與敬都是道德,但愛是仁德,敬是禮德。也就是說,愛是心之所得,敬是行之所成。所以,敬必源于愛,敬親必出自于愛親。其次,愛親是愛人的前提,愛人是愛親的延伸;敬親是敬人的前提,敬人是敬親的延伸。其三,愛是有差等的,即愛首先是愛其親,然后才可能去愛非親非故的他人。愛有差等,這不是一個理論假設,而是一個經驗事實。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經驗事實?這個經驗事實動力于什么呢?

簡單地講,這是一個人性的經驗事實。這個人性的經驗事實既是人的生命得來的親證,也是人的生命存在需要的展布:首先看前者,每個人的生命,雖然得之于天、受之于地、承之血脈,但最終要形之于父母,所以,父母是生命生成的起點,父子、母子之間的親情,緣于天性。其次看后者,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個體生命。作為一個個體生命的存在現(xiàn)實,是他誕生于這個世界上,什么也沒有,但他的生命存在卻需要資源。因而,什么也沒有的個體生命,卻需要許多東西才可能使他存活下去,因而,個體生命必須為自己獲得使生命能夠存活下去的各種資源。這就是人的現(xiàn)實,也是人的存在命運。任何人,面對生命的這一存在現(xiàn)實和命運,首先給予他(她)這種資源保障的是父母,并且一生中給予自己這方面恩惠的最大者,也是父母。根據(jù)自我利益最大化和最小化的功利主義交換原則所規(guī)定,凡是給予自己利益最大化者,其情感關系就越親,凡是給予自己利益最小化者,其情感關系就越疏遠。從根本上講,父母之于子女,首先是給予了他生命,這是所有利益中的最大利益,因為恩莫大于生;其次是父母養(yǎng)育了他,使他能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成長,這同樣是最大的利益,而且在其重要性程度上講,養(yǎng)的恩惠還要大于生的恩惠,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生的父母小,養(yǎng)的父母大”的根本理由。正是基于這兩個方面的要求,為愛其親而踐履權責,既符合人性,也符合宇宙律令、自然法則、生命原理。培養(yǎng)人踐履愛其親的權責能力,必須構成人生中所有權責能力的基石能力、起步能力。

第二,引導人學會踐履“愛其所愛”的權責能力。培養(yǎng)人“愛其所愛”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孔子原儒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進路。這條進路由孔子的弟子有子對乃師的思想總結得出。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②十三經注疏[M].[清]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影印,2008:47.在儒家那里,君子所務之本,乃道德;道德的具體內涵,恰恰是仁、禮、樂。仁、禮、樂,此三者構成了孔子之君子道德的總體。其中,仁是君子道德的內在修養(yǎng),禮是君子道德的行為規(guī)范,樂是君子道德的實現(xiàn)境界。所以,在仁、禮、樂三者中,仁是根本,即只有具備了仁的道德修養(yǎng),獲得了仁心、仁德,時時處處發(fā)乎仁而求乎行,才可能有禮的行為規(guī)范,有了禮的行為規(guī)范,言談舉止均有禮,即禮發(fā)乎本心,就可以達到樂的境界,生活就會樂不可支。從根本說來,道德是君子之本,仁是道德之本,但仁的本體卻是孝悌。所以,道德是君子的本體,仁是道德的本體,孝悌是仁的本體,本立而道生。

但按有子的思路,“本立而道生”卻潛藏著幾個未決的問題:一是作為君子之本體的“道德”、作為道德之本體的“仁”和作為仁之本體的“孝悌”,此三者應該從什么地方立起來?二是作為君子之本體“道德”、作為道德之本體的“仁”和作為仁之本體的“孝悌”,此三者應該怎樣才能立起來?三是作為君子之本體的“道德”、作為道德之本體的“仁”和作為仁之本體的“孝悌”,此三者立起來以后所生出的道,是什么道?

第一個問題卻牽涉出一個更深刻的問題來,這就是血緣是如何建立的?更進一步講,血緣是建立在什么基石上的?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是性,即血緣是建立在“性”這一生命基石上的:沒有性,就沒有血緣。對這一個問題的解答,必然為解答第二個問題提供了路徑:血緣是通過兩性行為并發(fā)動生育的成功而建立起來的。《禮記·小服喪記》曰:“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雹偈涀⑹鑋M].[清]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影印,2008:1496.血緣親情,內外有別,君臣尊卑,上下有序,這就是人道,它成了人間的一切行為的總法則。這段話,表面上講了兩層含義:一是血緣親情,生成出利愛的差等,形成了內外的區(qū)別;二是以血緣家庭為細胞,建立起社會,構建起社會秩序,而這個社會秩序卻是根據(jù)血緣家庭的長幼有序的原則而建立起來的:家庭之內是父子,宗族之內是君臣,因而,家庭之內必講血緣的親疏,講長幼的序列,講男女的區(qū)別,即講男女的尊卑;但走出家庭而進入宗法社會,就只能講君臣的尊卑、君臣的秩序。

這段文字除了如上這兩層含義外,還隱含著更深一層意思,即“男女之有別”,不僅僅是講男女尊卑,這不過是通常的理解。在家庭或者家族里面、以至于在社會中,男女之間之所以有別,并且這種區(qū)別之所以達到禁忌的程度,是不能隨便突破防線,不能隨便亂倫,是因為人是感官的動物,人也是感情的動物,人更是性欲沖動最強烈最容易放縱其性欲沖動的動物,一旦沒有嚴格的“別”,一旦沒有相隔的防線,沒有使相互節(jié)制性欲的禁忌,那就存在著普遍的亂倫,一旦男女之間可以隨便亂倫,血緣親情就將遭到破壞,一切道德的基石就不復存在;同時也不能保證人的生產按照進化的方向展開,而可能退化。所以,男女之有別,構成了血緣親情保持純潔性的絕對前提,也是人的生產朝著進化方向展開的絕對前提,更是孝悌、仁、道德能夠得以確立起來的土壤。所以,作為君子之本體的“道德”、作為道德之本體的“仁”和作為仁之本體的“孝悌”,都是從兩性生育的純潔處立起來的,或者更通俗地講,是從“男女之有別”的禁忌和規(guī)范這塊土壤上確立起來的。所以,道德是君子的本體,仁是道德的本體,孝悌是仁的本體,兩性是孝悌的本體。從根本上講,只有真正確立起了兩性這個終極性本體,仁德之道才能夠真正建立起來并獲得生長的功能。然而,兩性這個終極性的本體,卻只能通過異性男女之間的相互愛慕、相互吸引而建立起來的。一旦兩性之愛滋生了,才可能有兩性生殖;有了兩性生殖,才有了血緣之愛;有了血緣之愛,才產生出孝悌。所以,兩性之愛是血緣之愛的基石和土壤,培養(yǎng)人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必須首先培養(yǎng)人的愛其所愛的權責能力,然后才可能培養(yǎng)人的愛其親的權責能力。

具體地講,道德的確立,得益于仁的生成;仁的確立,得益于孝悌的獲得;孝悌的確立,得益于家庭;家庭的建立,得益于兩性關系的建立;兩性關系的建立和持續(xù)的保持,得益于性的禁忌與規(guī)范,即得益于“男女之有別”。這就是“本立而道生”的本質含義。

本立則必然生道。這個道是什么呢?從內修角度講,這就是仁德;從外行角度看,這就是公道。所以,本立而道生的道,就是仁德與公道。整體觀之,孔子儒學的君子功夫,就是內圣外王。一旦通過內修而達到仁德,就是把自己成就為了內圣;一旦通過外行而達到公道,這就是把自己成就為了外王。所以,本立而道生,就是一旦本獲得了自我確立,也就可能以此指導自己的人生生活和從事政治治理:用本去指導人生生活,就可能達到仁德之境,用本去指導政治治理,就可能實現(xiàn)公道人間。所以,道德使人獲得仁德與公道:但抽象地講,是仁心、仁情、仁愛的獲得,才使人既可能在私人生活領域達到仁德,又可能在公共生活領域做到公道;具體論之,則是一個人只要做到孝悌,就獲得人生生活和治理社會的大道。

兩性與血緣:家庭權責能力培養(yǎng)方向 培養(yǎng)人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應該從”愛其親“和”愛其所愛“兩個方面展開。如上所述,在家庭倫理結構中,“愛其所愛”是“愛其親”的基石、土壤。所以,培養(yǎng)人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應首先訓練人“愛其所愛”的權責踐履能力。

愛其所愛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其實就是夫妻權責能力。任何家庭,夫妻是其基本結構構成要素,沒有夫妻這一橫向結構的生成,則不可能有縱向的父母子女這一血緣結構的生成。這就是為什么在培養(yǎng)人的家庭權責踐履能力時,要首先訓練人的愛其所愛的權責踐履能力的根本理由。

培養(yǎng)人愛其所愛的權責踐履能力,應該圍繞如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內容而進行。首先,應該培養(yǎng)兩性之間情感專一的權責能力,即兩性之間從戀愛到婚姻的全過程,雙方都應該具有享有對方情感專一的權利的同時,必須為對方擔負起情愛專一的責任。其次,應該培養(yǎng)兩性之間的全心全意經營家庭,使家庭安全、富裕、自由、和諧、幸福的權責能力,即夫妻雙方既有從對方的勞動與奉獻中完全享受家庭安全、富裕、自由、和諧、幸福的權利,更有為家庭的安全、富裕、自由、幸福而全心全意地付出與奉獻的完全責任。其三,應該培養(yǎng)兩性之間相互理解、相互諒解、相互包容、相互容納、相互促進,相互扶助、共同成長、共擔風雨的權責能力,即在夫妻之間,一方有權享有對方的真誠理解、諒解、包容、容納、幫助、扶持的權利,但與此同時也必須為對方的自由成長和幸福生活而擔負起理解、諒解、包容、容納、幫助、扶持的責任。其四,應該培養(yǎng)夫妻之間的健康權責能力,即夫妻雙方都必須在享受對方的健康帶來諸多生活便利和生活幸福的同時,為對方擔負起健康生活的責任。兩性發(fā)生了,不僅產生了兩性權責要求及其踐履能力,而且也生成出血緣,因為兩性的產生,必然帶來生殖,生殖產生血緣,于是,血緣權責要求必然相伴產生。所以,血緣權責踐履能力的培養(yǎng),必然構成家庭倫理能力教育的重心。

家庭血緣是一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有其自身的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家庭血緣的縱向結構,就是父母與子女,這是家庭血緣的原生結構,或者說原生生殖結構;家庭血緣的橫向結構,則是由兄弟姊妹所構成的并列結構,又稱之為繼生性生殖結構。家庭血緣權責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必然圍繞這一縱橫交錯的生殖結構而展開,主要培養(yǎng)和訓練家庭成員如下方面的權責能力。在縱向結構層面,應該訓練父母的權責能力,即父母享受了做父母的權利及其天倫之樂,必須要擔當起做父母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撫育兒女,培養(yǎng)兒女健康成長:首先,為兒兒女健康成長提供安全的責任;其次,為兒女健康成長提供物質生活保障的全責;其三,為兒女健康成長提供愛、關心的全責;其四,為兒女健康成長擔負家庭教育的責任。

與此相反,在縱向結構層面,作為兒女享受了由父母提供的健康成長的各種權利,則必須要擔當起如下責任;首先是兒女在成長過程中,要學會自我服務;其次是在成長過程中應學會為父母分擔家庭負擔的責任;其三,應學會對父母、對家庭的真誠關心、關愛的責任;其四,在父母走向老年的過程中,應完全擔負起使父母老年生活快樂無比、自由、幸福的全部責任。在血緣關系的橫向結構層面,兄弟姊妹之間相互享受了對方帶來的手足之情的所有快樂的權利,同時也應該為對方擔負相應的責任。所以,在血緣權責踐履教育中,應特別注重于兄弟姊妹之間的友愛、關照、扶持、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權責能力的培養(yǎng)與踐履訓練。

二、社會權責踐履能力培養(yǎng)

家庭權責是指一個人作為家庭成員,在家庭中所應該享有的權利且必須擔當與其權利相對等的責任;社會權責是指一個人作為社會成員,在社會中所應該享有的權利且必須擔當與其權利相對等的責任。對個人來講,家庭權責踐履必須圍繞“愛”進行,因而,家庭責踐履能力培養(yǎng)的重心,是家庭成員進行“愛其親”和“愛其所愛”的權責踐履能力的訓練。社會權責踐履卻只能圍繞“利”而展開,因而,培養(yǎng)個人的社會權責踐履能力的重心,必須進行“利己不損他”和“利己亦利他”的權責踐履能力的訓練。

利:社會權責能力培養(yǎng)重心 從根本上講,社會是由人締造的。人之所以締造社會,既是因為孤獨無依于荒原的存在事實,更是因為個人完全不能憑借個人之力而獨立生存于充滿各種強大暴力的自然世界,還因為人的天賦自由本性所形成的無限度沖動必然帶來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與殺戮,并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生存安全。如上三個方面因素的糾集整合,引導人生生向前的天賦本性,朝向兩個方向敞開自身:一是為自身的存在和生存,人必須保持自己和保存自己。為此,人必須自利,必須生己、利己、愛己。二是人為自身的存在和生存,必須節(jié)制自己和限度自己,為此,人必須生他、利他、愛他。

概括地講,在生、利、愛的人性結構中,生是目標,利是動力,愛是表現(xiàn),且生的目標必須通過利的推動才能實現(xiàn),利的推動必然表現(xiàn)為愛(或愛的負面形態(tài):恨)。所以,在人性結構中,利是核心,是關鍵,是人的一切行為的原動力,也是社會存在發(fā)展的原動力。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組織,或者是政府、政黨以及整個社會,其所分享的權利和其所擔當?shù)呢熑?無不是利的產物,無不圍繞利而展開。這就是對人進行社會權責踐履能力的培養(yǎng),之所以要圍繞利而進行的根本理由和最終依據(jù)。

利即是利益。利益是指能夠給人帶來益處、好處的一切東西,包括物質方面的東西和心靈、情感、精神方面的東西。比如,你今天花時間陪伴了我一上午,使我在整個上午過得很開心,開心之于我來講,就是獲得了好處,這個好處就是利益。

利益之所以構成人和人類一切行為的原動力,是因為利益是權責的本質規(guī)定,社會所分配的一切權利、人們所享受的全部權利,其實質都是利益;社會所應負的責任、個人所必須擔當?shù)呢熑?其實質同樣是利益:享受權利就是實現(xiàn)利益,擔當責任就是創(chuàng)造利益或付出利益。因而,圍繞”利“而展開的社會權責踐履能力的培養(yǎng),其重心只能是對人進行“利己不損他”和“利己亦利他”的權責踐履能力的訓練。

培養(yǎng)人利己不損他的權責踐履能力,就是培養(yǎng)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要擔負起不能損害他人或集體、社會的責任。培養(yǎng)人的利己亦利他的權責踐履能力,就是培養(yǎng)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要擔負起給予自己此一利益追求行為的所有相關者予以相應利益的責任。

貢獻與索取:社會權責能力培養(yǎng)方向 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人類世界生命存在的黃金法則。人類倫理的全部內容都是由此黃金法則生發(fā)出來的。并且,世上不僅沒有白吃的午餐,而且所有需要支付鈔票的午餐,都是沒有現(xiàn)成的,它首先需要人們運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午餐,然后根據(jù)勞動付出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的多少來分配鈔票,最后才能以支付鈔票的方式享用午餐。這一存在事實揭示了一個午餐規(guī)律,即創(chuàng)造在前,享受承后;或曰貢獻在先,索取在后;亦可稱之為付出在先,享用隨后?;谶@一午餐的黃金法則和規(guī)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的利益追求行為,首先不是利益占有行為,而是利益創(chuàng)造行為,或為創(chuàng)造出利益而貢獻和付出的行為;并且,人在創(chuàng)造利益和實現(xiàn)利益的過程中,最起碼的要求,是不能損害他者的利益;其基本的也是普遍性的要求,是給予與其行動相關者以相應的利益。所以,權責踐履能力的本質,其實就是創(chuàng)造與享有、貢獻與索取能力。從創(chuàng)造與享有、貢獻與索取對等方面來訓練人的社會權責踐履能力,這是人的社會權責踐履能力培養(yǎng)的正確方向。

圍繞創(chuàng)造與享有、貢獻與索取的對等而培養(yǎng)人的社會權責踐履能力,應該從如下兩個方面著手:即培養(yǎng)人的公民社會權責踐履能力和公民社區(qū)權責踐履能力。

第一,公民社會權責踐履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人作為公民的社會權責踐履能力,其首要任務是訓練人的民主權責能力,即要真正平等享有社會民主的權利,必須擔當起構建、維護、保衛(wèi)社會民主的責任。從社會角度講,忠誠、友善、誠實、守法、勤奮勞動與行動自律等等品質與能力,都是建立在社會民主這塊基石上的,沒有真實的社會民主,根本不可能有真實的忠誠、友善、誠實、守法、勤奮勞動與行動自律等品質與能力的社會化普及。

培養(yǎng)人的民主權責踐履能力,其核心任務是訓練公民的民主權利能力和民主責任能力,這包括訓練公民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和維護完全平等的責任,公民享受生存自由的一切權利和擔當維護他人生存自由的責任,公民享受公正的權利和公正維護公正的責任,公民接受法律平等保護的權利和遵守法律的責任。唯有通過如上權責踐履能力的訓練,使每個公民都真正具備并真實地踐履著如上基本權責能力時,依賴和暴政才會從社會生活中消失。

其次,應該全面培養(yǎng)人們按需分配和按勞分配的權責能力。按需分配,是從公民個體締造社會、創(chuàng)建國家和個人凝聚社會、維護國家所必須做出的貢獻,以及由此貢獻而應該享受的權利。每個人一經誕生,他就為締造社會、創(chuàng)建國家做出了一份平等的貢獻,因而,它必須享有與此相對等的權利,這些權利的基本內容就是“生有所教,病有所治,老有所養(yǎng)”;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只有所有的社會成員都付出了凝聚社會、維護國家的責任時,這個國家才強盛,社會才繁榮,他們就此而才可能享受到更廣泛的和更高水平的公共福利之權利。

按勞分配,是相對每個公民作為一個社會勞動者而論的,即人作為一個社會勞動者,他必須以自身之力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包括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并以所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的多少來獲得相對等的收益(即權利配享)。訓練人按勞分配的權責能力,實質上是訓練人們的勞動者得食、不勞動者不得食、多勞動者多得食的權責踐履能力。

其三,應全面訓練每個社會成員都自覺成為一個真實的納稅人,把自覺納稅作為公民的基本責任,并在此基礎上享受一個納稅人所應該享受的所有社會福利的權利。

其四,全面培養(yǎng)公民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并享有對社會財富的平等支配權,包括對社會財富的分配、流向的知情權。

其五,應全面培養(yǎng)公民對國家權力和其他社會權力的監(jiān)約權利,因為一切國家權力都是公民按照共同的意愿把自己管理國家和治理社會的權力以契約的方式交托給政府及其他機構予以整合的產物,因而,他必須享有與所交托出去的參政權相對等的個人權利保障,以及對國家權力和其他社會權力的監(jiān)約權的踐履能力。

第二,公民社區(qū)權責踐履能力培養(yǎng)。當人類從農業(yè)文明進入工業(yè)文明以來,社會的基本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由自然村落為元素的社會結構向以社區(qū)為元素的社會結構方向的演變。社區(qū)化的社群性生存方式,在當代社會已經日益完善。因而,公民權責踐履能力實際上由兩部分構成,即公民的社會權責能力和公民的社區(qū)權責能力,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不僅享有國家社會分配的權利并為此而擔當相對等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享有所在社區(qū)分配的權利并為此而擔當相對等的社區(qū)責任。為此,培養(yǎng)公民的社區(qū)權責踐履能力,則成為公民權責能力訓練的基本任務之一。訓練公民的社區(qū)權責能力,其重心內容有三:首先,應訓練公民的社區(qū)秩序、安全、和諧的權責能力,即每個社區(qū)成員,必須擔當起維護社區(qū)秩序、安全、和諧的責任,才可享受到社區(qū)秩序、安全、和諧的生活權利;其次,應訓練公民的社區(qū)公共衛(wèi)生、生活健康的權責踐履能力;其三,應培養(yǎng)公民的社區(qū)關愛、互助的權責踐履能力。

三、自然權責踐履能力培養(yǎng)

生:自然權責能力培養(yǎng)重心 人是一個世界性存在者,它的存在敞開、形成三個主要的維度,即家庭、社會、自然。人接受天地的共孕,而誕生于家庭并從家庭走出與走進;家庭卻存在于社會之中,社會卻存在于自然之中。人是大地的兒女,他始終如一地在自然中行走,人既是社會的、也是自然的,并且最終回歸于自然。所以,人既是社會公民,也是自然公民。

人接受天地(人也是一種自然)的孕育而誕生于世,在自然世界中行走,他所接受的最多的恩惠,其實不是父母家庭和社會,而是自然。因為自然世界為人的誕生、存在和生存提供了土壤、空氣、陽光、水和人的吃穿住行所需要的所有物質資源——因為一切人所需要和享用的工農業(yè)產品,其生產的最終原材料都來自于自然界。并且,從最終意義上講,人的存在和生存所需要的心靈、情感、意志、精神以及想象、好奇、驚詫、美等等方面的一切東西,都來源于自然界。試想,沒有自然界,會有無窮無盡的想象?沒有自然界,會有無限發(fā)展的科學與不斷更新的技術?沒有自然界,會有心靈的騰飛和姿彩無限的美?自然給予了人的一切,包括人的生命,這是人享受的自然權利。人成為了事實上的自然權利的享有者,他就必然因為其對自然權利的享有而擔當自然的責任。因為無論從宏觀方面講,還是從微觀方面看,自然也是一個生命體,它也有需求,需要滋養(yǎng),需要關心,需要呵護。這些需要最終演變成了生命與自然之間,以及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共在互存、共生互生。在這種共在互存、共生互生的循環(huán)運動中,誰向自然索取更多,誰就對自然的共在互存、共生互生的循環(huán)擔負更多的責任。這是權責對等原則,這一原則不是源于人類社會,而是源于自然世界,它是宇宙律令、自然法則、生命原理的內在規(guī)定,由此也構成了人性的內在要求。所以,根據(jù)權責對等的生存法則,人類作為自然之一物種生命,他以世界性存在者的方式在源源不斷地向自然吸納各種資源,享有各種資源權利,他就必須為自然的生境化運行擔當相對應的責任。今天的人類,因為其高度發(fā)達的文明而向自然世界全方位索取,享受了高度的權利,因而他也必須擔當起與其高度享受的權利相對應的責任。因而,對公民進行自然權責踐履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構成了倫理教育的重要任務。

人作為家庭成員,其家庭權責踐履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圍繞“愛”而展開;人作為社會成員,其社會公民權責踐履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圍繞“利”而展開;人作為自然世界的成員,其自然公民權責踐履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圍繞一個“生”字來展開。

生生不息:自然權責能力培養(yǎng)方向 生即是生成,生長,生生。它所指向的是地球生命的生生不息和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的生生不息。培養(yǎng)人的自然權責踐履能力,應該圍繞這兩個方面而展開。

第一,培養(yǎng)恢復地球健壯生育力的責任踐履能力。在世界風險社會和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當代社會,倫理教育應該培養(yǎng)人為正面臨生態(tài)危機的地球重新恢復自身生生不息的生育能力而擔責的踐履能力。從宏觀方面講,倫理教育要擔當起此一培養(yǎng)責任,首先需要引導人學會具備一種對地球的真誠感恩心,因為只有當更多的人對地球心懷真誠的感恩之心,才可能為自己的索取而擔當起恢復地球健壯生育力的責任能力。其次,應該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來訓練當代人的地球責任能力:一是訓練人擔當恢復森林功能的責任。森林是地球之肺,它對整個自然生態(tài)和人類生態(tài)具有五大功能:(1)物理功能,因為它事實上成為林業(yè)、飼料、燃料生產的基礎;(2)對地球和生命的防護滋養(yǎng)功能,因為它防風固沙,保養(yǎng)土壤,滋養(yǎng)動植物和微生物; (3)生態(tài)凈化功能,因為它能涵養(yǎng)水源,凈化污染,清潔空氣;(4)心理滋養(yǎng)功能或者說審美功能,因為它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無與倫比的生態(tài)美,環(huán)境美,既提供了旅游功能,又為文學藝術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自然美題材; (5)生境循環(huán)功能,因為它事實上成為土壤、空氣、水三者生境循環(huán)的根本推動力量。所以,只有當森林這五大功能得到全面恢復,尤其是森林的生態(tài)凈化功能和生境循環(huán)功能得到全面恢復,地球才可能恢復其健壯的生育能力。二是訓練人具備恢復草原生態(tài)功能的責任能力,因為草原除了其經濟功能和生產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地球生態(tài)防護、地球生態(tài)凈化、地球生境循環(huán)功能和美學功能。三是訓練人養(yǎng)成自覺維護濕地,保護荒野的責任踐履能力。濕地,就是過去所講的沼澤,俗稱爛泥地。在過去,人們對沼澤地所采取的辦法往往是政府資助來抽干它們,讓爛泥地變得有用,或成為耕地,或修建工廠、城市等。20世紀后期,歐美許多國家專門出臺了法律來保護它們,禁止人們去改造它。因為,濕地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保護濕地就是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同時,濕地還具有穩(wěn)定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為生物多樣性提供必須的生存環(huán)境等功能。更重要的是,濕地是地球的凈化器,它始終在默默地吸納著來自于各方面的污染物,凈化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降低地球污染,尤其是空氣污染。

地球自身的健壯生育力的實質體現(xiàn),就是地球生物世界物種生命的生生不息。地球生物世界物種生命的生生不息,這是人類得以健康存在的根本前提。工業(yè)化、城市化、現(xiàn)代化建設,向大地進軍,向自然開戰(zhàn),向生物世界要財富、要資源、要能源,導致整個地球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生物多樣性喪失,這是當代世界風險社會和全球生態(tài)危機生成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從根本上消解世界風險社會和全球生態(tài)危機,人類必須從改變自己做起,即必須學會在享有地球資源權利的同時,擔當與此對等的責任能力;讓大地重獲綠蔭,使地球生命保持多樣性,是其基本的自然責任。

培養(yǎng)人們重新學會讓大地綠萌,使地球生命保持多樣性的責任踐履能力,需要引導人們解決兩個前提性認知問題。一是地球上生命自身目的的確立問題。在地球上,每個生命都是一種獨立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存在目的和存在價值,并且,在地球這個生命世界里,人類只是一個物種、一種存在、一種存在價值,他的存在價值不可能構成對其他生命存在價值的取代,人不能以人的目的去取代其他生命的目的,也不能取代其他生命,更不能任意地取消其他生命。二是人的存在與其他生命存在的相互依存問題。人與地球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是共在互存、共生互生的。在引導人們充分解決這兩個前提性認知問題之后,要進一步引導人們清楚地認識大地綠萌與生物多樣性保持之間的關系:生物多樣性存在,是人類生命得以健康存在的現(xiàn)實土壤;生物多樣性的保持,需要以整個地球生態(tài)充滿綠萌為前提,遍地綠萌,為生物多樣性存在和繼續(xù)保持,提供了保障。因而,要使生物多樣性保持成為現(xiàn)實,必須使大地綠萌。大地綠萌,不僅要求大地有植被,保持荒野和濕地,恢復廣袤的草原,更重要的是要山嶺蔥郁、森林功能健全。因而,首先應培養(yǎng)人們的地球關愛責任;在此基礎上,引導人們學會對自然的節(jié)制,把對自然的節(jié)制變成一種生存的基本責任;然后將這種節(jié)制變成行動,治理森林,恢復森林覆蓋率,全面恢復森林的五大生境功能,這是使大地充滿綠蔭和保持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前提。

第二,培養(yǎng)人們恢復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生境化的責任踐履能力。人類要繼續(xù)存在和更好地生存,必須學會具備一種以人類自己的力量去恢復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使生境化的責任踐履能力成為人人的生存能力。這種生境化的責任踐履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培養(yǎng)人們恢復地球生態(tài)的責任能力。應該通過倫理教育,培養(yǎng)起人們自覺理性地治理地球生態(tài)的責任能力。地球生態(tài)主要由海洋、森林、草原、江河、湖泊、濕地、荒野、耕地等構成。讓地球生態(tài)回歸其本性,就是讓海洋、森林、草原、江河、湖泊、濕地、荒野、耕地恢復它們自身的生境功能。

首先,應培養(yǎng)人們治理土壤的責任能力,因為土壤與陽光、空氣、水之間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整個自然生態(tài)才能發(fā)揮其生境功能,所以治理土壤,是使地球生態(tài)重新恢復生境化的基石。土壤治理涉及方方面面,但論其主要者有三:(1)土壤的土質治理;(2)土壤污染治理,重心是土壤中水污染治理,土壤中白色垃圾治理和其他垃圾治理;(3)土壤的生殖功能治理,如土地荒漠化、耕地閑置化等等,都屬于土壤生殖功能下降或喪失的表現(xiàn),土壤的生殖功能越強,土壤凈化能力越強,反之其凈化功能越弱。

其次,應培養(yǎng)人們治理草原的責任能力,其目的是恢復草原的生態(tài)凈化功能和生境循環(huán)功能。我國天然草原面積相當寬廣,幾乎占了國土面積的一半。但由于人為原因,我國草原卻從整體上喪失了其生態(tài)凈化功能和生境循環(huán)功能。因為大部分的草原已經退化,草原面積急劇萎縮,一部分的草地被沙漠化或者荒漠化,并且大風增多、氣候變干,災害頻發(fā)。因而,恢復草原生態(tài)凈化功能和生境循環(huán)功能,須從三個方面努力:(1)改造草原的整體環(huán)境生態(tài),使之綠色化,具體講,就是構建草原綠色屏障。(2)培植草原植物,使草原植物多樣化,以此改變草原質量。(3)限制放牧,讓草原休養(yǎng)生息。因為過量放牧和無度放牧,必然導致草原退化和沙漠化、荒漠化,致使草原自身承載能力下降。承載能力下降的直接結果,是草原喪失其自我凈化功能和生境循環(huán)功能。因而,草原的治本之法,只能是限制放牧,進行草原放牧的限度立法。同時,制定草原生境法和禁止開采法,還草原一片藍天,給后代留下一片綠色和生命的生存空間。

其三,應培養(yǎng)人們治理森林的責任能力,恢復它對地球的生態(tài)防護、生態(tài)凈化、生境循環(huán)等五大生境功能。從整體上講,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城市化使森林變成了荒漠,因為每年,地球上有1億人潮涌向雨林,砍伐樹木,破壞物種。我們應該轉變觀念,不要認為大自然是在人類控制下存在的東西,要認識到人類是在大自然的土地上生活。我們應該在自然的海洋中建立人類的島嶼,而不是在人類的海洋中給自然留下一個島嶼。因為全球“熱帶森林的采伐率大約是每分鐘100英畝,所以恢復的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樹木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如果整個熱帶雨林被燒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會增加50%,并使溫室效應加倍。如果種樹,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會減少,因為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每個國家的森林吸收排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我們就能夠穩(wěn)定大氣的成分并限制溫室效應?!雹賉美]希瑟·紐博爾德.生命的故事[M].甄宏,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3.

我國的森林資源原本相當豐富,但今天卻已經貧乏得幾乎完全喪失了其凈化大地的功能和生境循環(huán)的功能,其原因就是過度砍伐和破壞、侵占林地。據(jù)林業(yè)方面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從1999至2003年期間,全國每年平均超采林木7 554.21萬方,減少林地1 110萬畝②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主要結果(1999-2003年)[EB/OL].國家林業(yè)局政府網(wǎng),http://www.forestry.gov.cn/.。客觀地看,我國境內災害頻發(fā)不斷,與森林幾乎完全喪失生態(tài)防護功直接相關。同時,我國高碳、高污染特別嚴重的重要原因,也是森林幾乎喪失了生態(tài)凈化功能和生境循環(huán)能力。因而,全面展開倫理教育,培養(yǎng)人人恢復地球生境的權責能力,使地球恢復其生態(tài)防護、生態(tài)凈化和生境循環(huán)功能,這是森林治理的主體性前提。

其四,應該培養(yǎng)人們治理江河的責任能力,因為江河是地球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治理它就是促其血液循環(huán)暢通。我國主要江河,幾乎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不僅如此,我國主要江河斷流、截流現(xiàn)象嚴重,許多江河不僅喪失自我生境功能,而且頻頻產生次生災害。長江就是典型的例子:2007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科學院、長江水利委員會等共同公布了《長江保護與發(fā)展報告2007》,該報告內容長達272頁,被譽為“長江的第一份整體體檢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長江一直處于不斷惡化的姿態(tài),“長江正面臨著水資源、水災害、水環(huán)境、水生態(tài)四大水問題困擾?!雹蹢罟鹕?翁立達,李利鋒.長江保護與發(fā)展報告2007[M].武漢:長江出版社,2007.與此同時,國家環(huán)??偩炙峁┑沫h(huán)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長江污水排放量呈快速增長之勢,1998年全流域廢水排放量為113.9億噸,2001年為138.3億噸,2005年為184.2億噸,短短7年時間,廢水排放量增加了70億噸④長江7年排廢增加70億噸[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6-11-23/225410580264s.shtml.。河床干涸、河水泛濫、河水污染,給流域兩岸人民和國家?guī)頍o窮災難和隱患。

倫理教育必須引導人們重新認識江河,重建全面恢復江河生境的自然權責意識、權責能力,并達成社會化的根治共識,即中止在大小江河上修建水電站,并在全國范圍內,對已建和在建的水電站進行全面清理排隊,然后下狠功夫關閉生態(tài)破壞大、規(guī)模小以及生態(tài)安全隱患大和威脅大的各級水電站;整治江海河道,使之水流暢通,恢復其自凈化能力,并從縱深度上培養(yǎng)江河流域的綠色生態(tài),使之水土保持,全面恢復國內江河生態(tài)體系生境化。

二是培養(yǎng)人們治理污染的責任能力。在今天,氣候失律越來越嚴重,地球生命和人間災難越來越頻繁。人間境遇狀況與氣候失律之間的對應關系,恰恰揭示了“人與天調”對維持整個自然生態(tài)正常運行的根本性,同時也揭示出另一個規(guī)律:人一旦脫離或放棄了與天調的努力,氣候失律就成為必然。一般認為,氣候失律,是由厄爾尼諾或拉尼娜造成,但海洋學家在近年來卻提供了新的論據(jù),揭示了氣候失律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直接關聯(lián)。比如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xiàn)象”和長江流域生態(tài)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0年意大利出現(xiàn)氣候反常,氣象專家們認為,導致意大利氣象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和海洋水溫上升。而意大利核能和替代能源研究開發(fā)全國委員會氣象專家維琴佐·費拉拉指出,導致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活動。

氣候失常就是氣候喪失自身規(guī)律,向著無序方向運行。在今天,氣候失律的根本表現(xiàn),就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來源于人類活動向大自然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氯氟烴、甲烷、低空臭氧、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大大超過了地球對它們的吸納凈化能力。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因為它既具有吸熱功能,更具有隔熱功能,它一旦在大氣中增多,其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fā)散,從而導致溫室氣體大量聚集,形成地球表面變熱,土壤、水、空氣三者運行失常,氣候失律。所以從根本上講,溫室氣候源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續(xù)超量,從而導致整個地球高碳化,也使整個社會淪為高碳化。所以,在這種存在境況下,要重新恢復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的生境化,則必須全面治理溫室效應;而全面治理溫室效應的切實可行的基本途徑,是全面治理污染。要全面治理污染,必須通過倫理教育而全面培養(yǎng)人的治理污染的責任能力。

這一責任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是進行社會整體動員,進行氣候失律教育,進行溫室效應教育,進行工業(yè)化污染教育,進行當代世界風險社會和全球生態(tài)危機教育,使人人獲得生態(tài)覺悟,形成生境治理意識與生境責任訴求。其次,在此基礎上引導人們學會低碳生活,踐行低碳排放,并通過自己的踐行而努力構建低碳社會。具體的途徑有三:(1)進行生存節(jié)制,有限度地運用地球資源。因為地球始終是一個有限度的星球,這種限度性決定了我們能夠利用的地球資源也是有限度的;(2)減少污染,凈化空氣;(3)降低溫室氣體,使氣候回復它自身的節(jié)律,使土壤、空氣、水三者的循環(huán)重新恢復生境狀態(tài)。其三,培養(yǎng)人們徹底治理污染的責任能力,還必須配以相關的社會措施。(1)對污染的治理,進行社會立法;(2)進行產業(yè)革命,有步驟地關閉高污染、高碳企業(yè),開發(fā)低碳能源,開發(fā)綠色產業(yè),開發(fā)綠色技術;(3)控制化學產業(yè)和化學產品的生產、投放和使用,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時間表,有步驟地減少、關閉化學企業(yè),最后禁止任何形式的化學物質的研究和生產。(4)努力達成國際共識,限制和禁止核工業(yè)、核軍備,減少軍事污染;(5)綜合運用法律、制度、政策、教育等社會工具,引導社會厲行節(jié)約、過簡樸生活。只有這5個方面的社會措施的實施,培養(yǎng)人們徹底的治理污染的責任能力,才可真正卓有成效,并產生普遍的踐履作為。

Exercise Power and Take Responsibilities: Performing Ability Training for an Ethical Life

TANG Daixing
(College of Political Educa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6)

ethical living;the practice of rights and liabilities;ability of family rights and liabilities;ability of civil rights and liabilities;ability of natural rights and liabilities

Individual person lives in various and open social communities.Therefore,his trai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exert power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three spheres of family,society,and nature, where he is properly instructed and guided in using his power and assuming his full responsibilities.

唐代興,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生態(tài)理性哲學—倫理學。

B822.1

A

1009-9506(2014)03-0001-10

2014年1月10日

猜你喜歡
權責生境責任
棗樹適應干旱生境研究進展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健全體系 明確權責——江蘇省加強安全生產能力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福建:制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省級地方標準
我國監(jiān)理工程師在項目管理中的權責匹配分析
論權責發(fā)生制在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的運用
金秀瑤族長鼓舞傳承的文化生境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蓮子草與本地種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灣洛陽江口2種紅樹林生境大型底棲動物群落多樣性比較
伊吾县| 若羌县| 扬州市| 云梦县| 徐汇区| 拉孜县| 新巴尔虎左旗| 集安市| 凭祥市| 和硕县| 盘山县| 泗洪县| 法库县| 嘉鱼县| 鹰潭市| 江陵县| 平邑县| 云霄县| 安泽县| 新乐市| 绵竹市| 资源县| 绩溪县| 栾城县| 惠州市| 庆安县| 织金县| 江安县| 嘉义县| 抚州市| 德令哈市| 大渡口区| 固阳县| 潼南县| 和硕县| 合作市| 广河县| 阜康市| 澄迈县| 诏安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