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英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我國最早的一種文學體裁,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古典詩歌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和審美價值。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代詩詞的閱讀鑒賞成了中考語文的一個重要考點。
從鹽城市近三年中考對古詩鑒賞的考查情況來看,分值一般在5~6分,2011年考查《雁門太守行》,2012年考查《登岳陽樓》和《望洞庭》,2013年考查《峽口進友人》,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選材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由一首詩的賞析到兩首詩的比較閱讀。一般課外的詩歌相對簡短,有些是小學課本上或課外推薦的古詩,《雁門太守行》《登岳陽樓》是初中課本中的古詩,《望洞庭》出自小學課本,這也體現(xiàn)了九年一貫的教育方針。從考試的題型來看,有這樣的幾種:選擇題(近兩年相對少了)、描繪寫景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境、從多角度賞析名句等。
而不管以什么樣的題型出現(xiàn),讀懂詩歌才是關(guān)鍵。我們要指導學生反復咀嚼古詩給我們傳達的內(nèi)容、提供的信息,從而準確解讀古詩。因此讀懂才是以不變應萬變。我認為要想理解古詩,必須強調(diào)四讀:讀詩題,明確所提供的信息;讀作者,了解其創(chuàng)作風格;讀注釋,結(jié)合作者的時代背景,走近詩人,理解其心境;最關(guān)鍵的是讀詩句,找出描寫的意象,抓住重點字詞,品析其語言特色。
一、讀詩題,明信息
讀標題是讀懂一首詩的第一步,也是切入點。往往標題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時間、地點、人物、寫作緣由等?!断s》《孤雁》這些詩題概括了寫作內(nèi)容,《錢塘湖春行》告訴我們寫作的時間和地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些詩題揭示了寫作緣由。我們還可以從詩題推測出詩人暗示的內(nèi)容。如《蟬》,通過對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進而可以明確作者“托物言志”的手法。再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類送別詩,往往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友人的勸勉。只有讀懂了詩題,才能明確詩人所暗示的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詩歌所傳達的內(nèi)容。
二、讀作者,定風格
不同的作者所寫的作品往往風格各異。往大處分類,唐代有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流派。杜甫就是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登岳陽樓》《春望》等傳達的就是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生活在晚唐時期的詩人“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在詩中往往流露出懷才不遇的悲憤和對統(tǒng)治者的控訴。宋代詞人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蘇軾是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就表現(xiàn)了他的雄心壯志,語言風格粗獷豪放。陸游是我國南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留下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了作者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統(tǒng)一中原的愛國情操。把握一般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是讀懂詩意的前提。
三、讀注釋,知背景
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痹娙藙?chuàng)作的作品往往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特別是一些課外的詩歌,內(nèi)容下面補充一些注釋,往往會向讀者介紹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給讀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有助于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如元稹的《西歸絕句》,從前面兩個方面,即文題和作者,我們還無法讀懂內(nèi)容,但是注解介紹了本詩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春元稹從被貶地奉召還京途中。這個注解向我們傳達了重要的信息,作者被皇帝召回京,全詩洋溢著興奮喜悅之情。對于考題中出現(xiàn)或補充的注解,我們一定要利用這些信息來讀詩,從而分析詩人的情感。
四、讀詩句,品語言
朗讀詩句是讀懂詩歌內(nèi)容最關(guān)鍵的一步。找出詩句中描繪的意象,如崔顥的《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此聯(lián)為著名的寫景名句,往往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樣的題型首先要讓學生找出詩句中的意象:漢陽的樹木,茂盛的小草。其中“晴”字表現(xiàn)天氣晴朗,鸚鵡洲是地點。把這四個要素結(jié)合起來,組合成一段優(yōu)美的語句即可。如:天氣晴朗,漢陽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的春草茂盛。另外,品味語言也是重要的題型之一,如品味語言特色,賞析名句中的字詞。語言風格主要有這樣幾種:平淡清新,如以陶淵明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其詩作往往語言清新自然,平淡無奇,如訴家常般向讀者娓娓道來;雄奇壯闊,豪放剛健,如以王維的《使至塞上》為代表的邊塞詩。
總之,要想讀懂詩詞,就要緊抓一切提供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分四步細細地品讀,才能讀懂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表現(xiàn)手法,品味語言特色。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