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檸 (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 710000)
琵琶是一種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彈撥類民族樂器。琵琶演奏極具表現力,其音響效果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p>
對于情感美的傳達,琵琶的演奏效果似乎更加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今天我們用來演奏的琵琶是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
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直項琵琶,即“秦漢子”,現在我們稱其為“阮”。這是一種四弦十二柱、有著圓形共鳴箱、直柄直項、彈奏時豎抱,早期用手、而今用撥子彈的樂器。
絲綢之路在開啟西域經濟商機同時也打開了文化交流的大門,公元五六世紀,從中亞地區(qū)傳入我國一種稱作“胡琵琶”的樂器:曲頸、梨形音箱、四柱四弦、橫抱用撥子演奏,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琵琶應該就是由這種曲項琵琶多年演變發(fā)展而來的。
隋唐宋時期,社會較為穩(wěn)定,經濟、文化進入了封建社會“戶嫗杜媼就素歌”的鼎盛時期,在民族大融合和社會經濟高度繁榮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及文化背景下,琵琶藝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在當時,不管是宮廷樂隊,還是民間班子,琵琶都位居“彈撥樂首座”,婦孺皆知。
在唐代后期,人們在琵琶的演奏技法及制作構造上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改革,增加了音位,加寬了琵琶的頸部,演奏時從橫抱改變?yōu)樨Q抱,并直接用手指演奏。
人們一直在探索著,使得琵琶這一民族樂器更趨于完美。加大了琵琶音量和共鳴,琵琶的用弦也從絲弦改為鋼絲弦或尼龍纏絲弦,有的甚至采用銀弦,使得琵琶的音色及音樂的表現力充滿活力,感染人心,特別是演奏武曲時,真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琵琶樂曲根據其表現風格、手法特點和格調分為武曲、文曲。武曲的特點是以運用右手技法為主,曲目氣勢宏偉、豪放剛烈,講究技法和力度的運用;文曲則以運用左手技法為主,講求韻味和意境,形成古樸淡雅的風格,深刻表達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展現令人向往的樂曲意境。
音樂起源于勞動和人們的生活之中,又高于生活。源遠流長的歷史不但使琵琶創(chuàng)立了獨樹一幟的演奏技藝而且擁有了一批以《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鵝》為代表的武曲,《以夕陽簫鼓》《昭君出塞》《漢宮秋月》《青蓮樂府》為代表的文曲以及《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龍船》為代表的文武曲。這些琵琶曲膾炙人口,早已成為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和珍品。
音樂對人與生俱來的神奇影響,激發(fā)著人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激情和創(chuàng)作欲望,贊美藝人演技高超的詩篇,名句倍出,千百年來盛傳不衰,也正是這些對著音樂神奇精妙的描寫,將瞬間即逝的無形的聽覺藝術轉變?yōu)橛行蔚奈淖忠曈X藝術。使人們更加形象化地領略和體味到音樂的精湛與美妙,加深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同時也加速了這些詩作得以更廣泛的傳誦、使樂與詩都受益匪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納細流于巨川,匯眾系于一體,如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那一支支琵琶名曲,幽婉深邃,追魂擊魄,正是藝術的絕妙至境。
1.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稱曲中經典,樂曲內容的壯麗輝煌,風格雄偉奇特,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再現垓下決戰(zhàn)的激烈戰(zhàn)況。全曲共有十三個小段落,“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較強、抒情氣息濃郁的段落。琵琶用輪指奏出的長音,模擬了古代管樂器演奏的行進曲音調,極象古時行軍笙管齊鳴的壯麗場面,刻畫了紀律嚴明的漢軍浩浩蕩蕩、由遠而近、闊步前進的形象。這段音樂在樂曲藝術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氣魄。“九里山大戰(zhàn)”是整個樂曲的最高潮。運用了多種琵琶技巧手法描繪了千軍萬馬聲嘶力竭的吶喊和刀光劍影驚天動地的激戰(zhàn)。
每當撫琴彈奏,那“得勝之師”的威武雄姿,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如身臨其境。在演奏技巧上,左手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反復來回的“推拉”及右手的上下“掃弦”,如戰(zhàn)場上騎馬將士的相互廝殺,規(guī)整而又自由的節(jié)奏又如戰(zhàn)馬馳騁,左右手的配合就像戰(zhàn)爭中將士的博斗,“掃弦”過后的“長輪”加重了戰(zhàn)爭中刀光劍影、人仰馬翻、血光四濺的場景。此處的彈奏若要更加逼真地體現戰(zhàn)場的真實性,左手拉出的音符在往回走時,手指需加大吟弦慢回的彈奏,這樣才能更加真切地體現出殘陽如血、馬蹄聲碎,雙方陣營混戰(zhàn)廝殺的慘烈情景。
2.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取材與《十面埋伏》一樣,也是描述垓下之戰(zhàn),但立意不同。《霸王卸甲》著重渲染了楚霸王交戰(zhàn)失利,一蹶不振而至別姬自刎的英雄悲劇。全曲共分十六段,在“楚歌”中琵琶用長輪的手法奏出凄涼悲切、如泣如訴,令人肝腸寸斷的曲調,和前面的戰(zhàn)斗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接著“別姬”則以急促的歌唱性的音樂和用推音奏出的滑音法,和“楚歌”相呼應。深刻地表現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那悲憤欲絕,面對愛妃發(fā)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無奈和痛苦,訣別虞姬,意欲自刎的哀怨心情。樂曲沉雄悲壯,凄楚宛轉,“楚歌”是贊歌,“別姬”則是挽歌。
3.深沉的眷戀,濃郁的鄉(xiāng)愁——《渭水情》
《渭水情》以秦腔曲牌《永壽庵》為素材,其曲式結構十分嚴謹,調式對比異常鮮明,旋律節(jié)奏富于濃郁的關中風味。樂曲引子借鑒了秦腔花音的方法,主要采用秦腔中的花音曲調,大調性G宮調與D徽調交替使用,使音樂情緒在鮮明的比照之下顯得明朗清新。引子先由一句四拍的長輪拉開序幕,情調舒緩、深沉,宛如一位歷盡人世滄桑的老者在動情地講述著一個非常古老的情感故事,傾訴著對久別故鄉(xiāng)的刻骨思念之情。使人們沉浸在對黃土地的萬般依戀中,渭水兩岸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們樂觀爽朗的精神面貌歷歷在目。
而當樂曲進入優(yōu)美抒情的慢板部分,旋律展示了陜西民間音樂的自然美,借鑒了秦腔苦音(也叫做哭音,同前面提到的花音同為陜西地方音樂的色彩性調式,所體現的是一種哀怨、委婉、思念的音樂情緒)的方法。音樂圍繞著E商調(間或G宮等調)進行,音樂中運用低八度的旋律,目的是增加情緒上的儲蓄深沉。通過運用琵琶左手推、拉、吟、揉、打、帶和右手輪指、搖指、彈挑等技法,將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迸發(fā)于指尖,如滔滔不絕的渭水一瀉千里。
曾經有一位音樂人說過:“懂得音樂、熱愛音樂的人,他的情懷也會猶如音樂一樣美妙?!币魳房偸悄芤运毺氐男?、優(yōu)美的意境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特別是那些經典的音樂,它們不僅震撼我們的人心,也讓我們懂得思考,懂得取舍。今天會成為歷史,今天的風行會成為傳統。我熱愛民族民間音樂,并把它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yè)。我將借琵琶這個古老的樂器,來抒發(fā)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
[1]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任鴻翔.《琵琶曲論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