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琬淑 (浙江外國語學院 310000)
第一,宋朝初期,統(tǒng)治者推行右文政策,不僅使士大夫地位提高,并且寒門弟子亦可通過科舉考取功名。舉國上下,宋朝的文化氛圍自由高漲,這從客觀上為刻版印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市場資源。第二,我國現存最早明確刊印年款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發(fā)現于敦煌的唐咸通九年,其印質考究、刊刻精良??梢?,雕版印刷業(yè)歷經隋唐五代的發(fā)展,至宋已臻于成熟。在此背景下,“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1木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為刻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加快刻字工匠的作業(yè)速度和排版的靈活性。這次技術革新,雖沒有大規(guī)模的得到使用,但客觀上滿足了宋朝雕版印刷繁榮發(fā)展的需求。第三,“書籍自唐時鏤版以來,至天水一朝號為極盛,而其間分為三類,曰官刻本、曰私宅本、曰坊行本。”2宋代刻書地域分布廣泛、種類多、且刻書機構林立。開國之初,太祖為鞏固政權、統(tǒng)一思想,朝廷設立了專門的刻書機構,即國子監(jiān)。而民間的私家刻書及書商機構也壯大起來,逐漸形成以官刻、家刻及私刻為主的三大刻書產業(yè)。各刻書系統(tǒng)獨樹一幟、眾多刻本行銷天下,這為加強統(tǒng)治、文化傳播發(fā)揮了作用。
刻書版面是時代的產物,同時烙有地域的印跡。北宋,儒學復興,一種新思潮,理學思想應運而生。至南宋,朱熹在程氏兄弟的基礎上對“理、氣”的探討提出自己的觀點:“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彼_立“理”的主體地位,并且對“格物致知論”的命題,強調格物才能窮其理。這種思想滲透在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理學,在某種程度框架了美學的標準。宋人不僅是關注事物的外在形態(tài),而且探求其內在的關系。其次,北宋首都開封,其手工業(yè)、商業(yè)及刻書業(yè)繁榮發(fā)展、盛極一時。但靖康之變,人口南遷,北宋的刻本已難尋蹤跡。南宋建都臨安,刻書地域分布更加廣泛,主要集中在以杭州為中心的浙江地區(qū)、福建及四川等地。因此,刻書版面不僅受到美學標準的影響,各地域的物質資料、構成要素,也影響了版面風格特征的差異性。不同于現在從左至右橫排的編排方式,我國古籍是由右上方到左下方的直排閱讀體驗。其中,版框、版心、行款、黑白口是宋書版面范式的基本特征,
古代談版本,必先言行款。從周代發(fā)展至秦,竹簡編繩成冊,條條相鄰的竹簡演變?yōu)榧堎|版面中的行列款式。文字從上至下排列組合,沿襲了甲骨文的書寫格式。雖歷經數代,書籍載體發(fā)生多種變化,但宋書版面仍保留了竹簡書文的形式特征。行款是版面范式最重要的視覺語言。其疏朗或緊湊的節(jié)奏感及文字排列的層次性,都影響到版面的基準和格調。據統(tǒng)計,浙江刻本的行款樣式豐富,以10行18字居多。依據“經史子集”這四大書類的不同,版面行款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注釋有小字雙行,在同間距行款的空間里,大字單行和小字雙行,形成兩種版面灰度。浙刻本行款疏朗、字大如錢,彰顯大氣。建刻本整體也以10行18字居多。不同于浙刻本的形式面貌,其諸多版面字小如麻,字符間隙緊湊,版面灰度較深。而四川刻本在同一時期,同一刻書機構的印書會有相同的版面范式,如唐集十一行本或唐集十二行本兩個體系。蜀刻本行款以12行21字居多。除了行款,版心、黑白口等特征均可反應宋書版面的審美情趣。北宋時期,版面主要呈現白口、左右雙欄的特點。南宋中后期,出現了黑口和四周雙欄的變化。整幅版面,版心與開本之間有四處留白,上方和下方的空間為天頭和地角。左右兩側面積均等,為書腦。不同地域的刻本,天頭和地角所占空間的比值各有不同。整體來看,天乾地坤,天頭的面積多于地角。除了這些版式表象的形式特點,窮究其理,宋書的版面范式有其內在的層級變化。在閱讀的視覺流程中,書名、序、目錄及正文的一、二三級等標題呈階梯狀排列。它們各層級之間或空二字符,或空三字符,形成有規(guī)律的視覺語言。
書風字體是版面編排最主要的構成要素,而書體的特征差異直接影響刻版印書的風格面貌?!傲鶗?,歸納了漢字的造字體系,其形狀方正。而構成漢字的基礎單元是筆畫,依據書法筆墨行走的軌跡,直排的編排方式更利于漢字線性的閱讀功能。在宋代的雕版印書里,以唐楷四大家為代表的歐陽詢、顏真卿以及柳公權大家的書體為刻工主要推崇的字體風格。在諸多書法中,楷書的字形規(guī)整,且每字占據相同的空間大小,適于書籍刊印。成書之初,刊刻工序,需要經驗豐富且刀法嫻熟的寫手和刻工。在宋朝雕版印刷業(yè)發(fā)展的大浪潮下,一些優(yōu)秀的刻工經過世代技藝的傳承,他們能夠將各書法的神韻傳達出來并形成自己的刀法風格。首先,在浙江地區(qū)的刻本,多見歐體。其書體勁峭,撇捺飄逸,筆畫穿插行云流水??坦さ斗Χ绕鸪修D合,對轉折的筆畫做圓潤處理。這些以歐體為主的浙刻本,多屬官府出資,財力雄厚。其呈現出的版面排列整齊、字符較大且行款疏朗,給人以氣勢磅礴之美感。其次,福建地區(qū)的刻本多效仿柳體書風,刀法銳利,盡現柳骨風貌。柳體與顏體齊名,有“顏筋柳骨”之稱。筆法挺勁有力、較之顏體略瘦,有骨感。建刻本的書坊刻書以牟利居多,為節(jié)約成本、往往版面行格緊湊,字小如麻,以價格低廉求得市場。再者,四川地域的刻本多見顏體,字如其人,彰顯忠義氣節(jié)。顏體橫輕豎重、結構端正、筆力剛勁。
各家書體刀功,人盡其能、物盡其用。宋書版面,字畫如寫,刻字刀法,妙出筆墨之外。技術精湛的寫手刻工,“以物觀物”。他們尊崇名家書體,亦追求文字的閱讀功能,忘卻自我,隨物而化?!肮P筒形具、得之自然?!彼螘婷娉尸F出的不僅是大家書體風貌,更是宋人無我的勞作態(tài)度和超脫的精神境界。
宋代審美講求“韻”,其行款、書體、版面范式“既盡其美,必有其韻”。理學的體認方法規(guī)范美學的標準,宋書版面的內在章法為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準繩。不論官府刻書還是私坊家刻,在雕版印刷業(yè)繁盛發(fā)展的推動下,宋書的美飽含技術支持和人文素養(yǎng)。今之視昔,可以一紙書香,而窺見宋朝時代的風格,亦為當下版面編排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注釋:
1.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
2.《止齋文集》卷35《答林宗簡》
[1]張麗娟程有慶著.《宋本》.(中國版本文化叢書,任繼愈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2.
[2]孫毓修著.《中國雕版源流考》.商務印書館,1990.9.
[3]方愛龍著.《南宋書法史》.上海估計出版社,2008.12.
[4]葉朗編.《中國美術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