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丹
新浪網(wǎng)上一篇關于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的博客,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給予了肯定,并對學生沉重的學業(yè)負擔表示了無奈之情。筆者在近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早年的學生,不時回校探望老師,他們好多都是當年的化學尖子,當談到當年學習的化學知識時,無不表現(xiàn)出模棱兩可、恍若未學的樣子,因為畢業(yè)以后他們沒有從事有關化學的工作,所以基本上把化學知識忘光,甚至連水這樣的化學式都不記得了。他們無不遺憾地說:“老師,當年你讓我們學的化學知識,現(xiàn)在都全部交還給老師了,當年學這么多有什么用呢?”
工作用不到的知識,就不應該學嗎?我認為,有類似疑問的人,他們把學習的目的搞錯了,他們把學習目的唯一地設定為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忘了學習還有其他重要的目的:獲得能力,掌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領悟人生哲理。為了讓學生明白這些道理,我試著從試題中挖掘一些一題多解類型的例題,提出有助于學生各種思維習慣形成的解題方法,傳教給學生,讓他們從中學會思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例】 將KCl和KBr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通入過量的Cl2反應后,將反應混合物蒸干得固體11.175g。則原來所配溶液中K+、Cl-、Br-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 )。
A.2∶1∶1 B.3∶2∶4 C.4∶4∶2 D.4∶5∶2
這一題,有三種解題方法,可以分別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解法一:見招拆招法,即利用題中所給數(shù)字,依據(jù)題中給出的關系,列式解答。題中要求原來所配溶液的K+、Cl-、Br-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只要求出氯化鉀、溴化鉀物質(zhì)的量即可。
解:設氯化鉀、溴化鉀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n(KCl)和n(KBr)
根據(jù)KCl和KBr的混合物總質(zhì)量為13.4g這一關系,可列出等式:
74.5n(KCl)+119n(KBr)=13.4 ①
通入過量氯氣,KCl不反應,而KBr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溴單質(zhì),所得固體蒸干后只留下氯化鉀,總質(zhì)量為11.175g,由此可列出等式:
[74.5n(KCl)+74.5n(KBr)]=11.175 ②
聯(lián)立以上①②等式,可求出n(KCl)=n(KBr)=0.05mol
所以n(K+)=n(KCl)+n(KBr)=0.1mol,n(Cl-)=n(Br-)=0.05mol,又因為溶液體積都為500mL,所
以K+、Cl-、Br-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2∶1∶1,選答案A。
這種按部就班式的解題方法,思維嚴謹,可靠性強,最終都會得出答案,但計算過程復雜,解題花的時間較多,解題沒有創(chuàng)造性,常常違背出題者的初衷。習慣于這種解題方式的人,工作時多數(shù)會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原則性強,上級領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這種類型的人適合做公司職員、辦事員、各種生產(chǎn)線上的工人。
解法二:綜合思維解題法,即拋開題給關系,針對題目或采用逆向思考,或采用綜合分析,或根據(jù)守恒關系等等,找出題中隱含的關系,用最簡便的方法,解出答案。隱性關系可能有很多,像這題,隱藏了離子守恒關系,還有差量關系,找出這兩個關系其中之一就可列式求解。以下以離子守恒關系為例解題:
解:溶液為電中性,所以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的總量等于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的總量,可得出n(K+)=n(Cl-)+n(Br-),對照選項只能選A。
這種方法,列式簡單,計算容易,用這種方法解題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但題目中隱含的這種關系,如果能力不到或者沒有這樣的思維習慣,或沒有相關的基礎知識,盲目去找,常因不得其法,以失敗告終。
如能長期進行此類解題訓練,形成這種逆向思維,能從大量的表象中找出別人看不見、不注意的隱蔽關系,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艱難問題容易化,就能事半功倍,出奇制勝。這樣的人才,在各行各業(yè)中都是出類拔萃、左右時勢的時代天子,他們最終都會成為單位領導或者公司總裁、各行業(yè)的決策者。
解法三:投機取巧法,指的是利用選擇題答案的特殊性、唯一性,果斷判斷,得出答案。在這題中,KCl和KBr混合物里物質(zhì)的量最多的就是K+,對照答案,K+是最多量的就只有A了,所以本題答案為A。
這種方法,需要選擇的答案中有特殊的唯一性即與其他答案不同的特性。當然,不是每一道題都會有這樣的選擇機會,有時一套題或者幾套題都不會有這樣的題目,但是有這樣思維的人,一旦有這樣的題出現(xiàn),他就能夠把握機會,輕松解答。在社會中,有這樣思維習慣的人的成功事例很多,如蒙牛乳業(yè)集團從創(chuàng)建到成為全國乳業(yè)第一,只用了六年時間,創(chuàng)造出了舉世矚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跡”。他們用的就是廣告起家的方法,而不是傳統(tǒng)的建廠買設備先生產(chǎn)再銷售的路子,結果創(chuàng)造了奇跡。習慣這一方法的人適合在商海里拼搏,機會一旦出現(xiàn)就能出奇制勝,創(chuàng)造出輝煌。
從以上的解題方法可以看出,中學學習除開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學以致用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訓練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實現(xiàn)學以致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