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爽
澎湖列島,因為滿山遍野的野生天人菊,四季不敗,別名又叫菊島,歸屬在臺灣省,算是一縣。乍一聽天南海北,其實細說離得也不遠——先到北京機場T3航站樓,看大飛機嚼自帶的牛肉火燒——直飛臺北桃園,機上吃一頓航空小面包,蘸新鮮黃油和剛才留在嘴角的芝麻——機場大巴等車的地方就有小賣部,正好叫渴,拿杯現(xiàn)煮的咖啡,不貴,還有各式各樣的點心——轉(zhuǎn)高鐵到高雄市,換車的地方吃一頓了不得的排骨盒飯,臺灣叫便當(dāng),長方小木頭盒,有菜有蛋,巴掌大一塊厚排骨,還有小咸魚呢——擦擦油嘴,坐地鐵去高雄機場,切記地鐵上不讓吃喝!逮著罰錢,沒逮著也得吃一路白眼——坐30多人的小飛機,空姐守著飛機門,按人頭發(fā)一小碗橘子汁,顫顫巍巍的只飛20多分鐘,所以沒得吃,想著自帶干糧——飛機落地,開門,咸帶魚味的海風(fēng)呼一下子,灌得滿鼻子滿嘴。爺們兒,幸福去吧!別了,北京熏死人的大煙天;到了,姥姥的澎湖灣!
您看,不遠吧?前前后后加起來,不算小吃,也就三四頓飯的工夫。下飛機打店,梳洗整頓,正好出門琢磨晚飯。咱們的故事,就從晚飯開始得了。
大戰(zhàn)臺南燒肉飯
燒肉飯和鹵肉飯、牛肉面鼎足而三,是臺灣最常見的街頭小吃。臺灣一島,地理上看南北狹長,東西短粗,生活習(xí)慣、飲食風(fēng)格一直有南北之分,同名的吃食,南北口味、配菜都不相同。北臺灣好咸,口味上更接近魯菜一脈,清淡為主,咸鮮適度;南臺灣好甜,口味上更似江南風(fēng)格,甜、鮮,看著濃油重醬,吃起來倒清爽合口。
馬公市是澎湖列島的中心,比臺北高雄這樣的巨無霸小得多,連郊區(qū)都算上,才勉強頂上西城一區(qū)的面積。飯鋪買賣都集中在市中心靠近碼頭一塊,這布局是鐵了心賺游客錢的意思,不過也真是方便,走不了幾步,就滿眼燈紅酒綠,香氣撲鼻。
鹵肉飯、燒肉飯、臭臭鍋、燒酒螺、海鮮快炒……亂花漸欲迷人眼,一瞬間我選擇焦慮癥就犯了,大有小雞掉米囤里不知吃哪口好的幸福感。于是,不顧肚子抗議,著了魔似的一股腦兒往前走,美食當(dāng)前,拿誰開張都行,可是拿誰開張又都怕耽誤了其他。直走得快到海邊了,濤聲陣陣清涼,街面凹進去一塊空場,突然顯出偌大一所關(guān)帝廟——典型南方道觀的結(jié)構(gòu),沒有山門鐘鼓樓,就一間大殿,高樓梯,大獅子,門口敞亮,殿內(nèi)幽深。銅香爐立在殿外,供奉很盛,香煙繚繞。廟口隱約看到不少人影,隱在燈影里,細細密密地閑話家常。我站在燈火繁華的買賣街,被各種食欲沖擊得頭昏腦漲,咫尺之遙卻寧靜如退潮,廟在繁華處,靜落不聞聲。
一瞬間,我悟了,真的悟了!茫茫然人生路上,這樣醍醐灌頂一般地明心見性,簡直前所未有!多謝關(guān)二爺?shù)奶狳c!原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這館子就在廟口門前處——廟口燒肉飯!您聽聽,就憑這廣告語,非白給我加個鹵雞腿不行。
這家的買賣,全然不似之前遇到的街邊小鋪的家庭買賣,雖然也是做街坊生意,卻明顯有點不一樣的地方,好像半個馬公市的機車都停他們家門口了,人氣爆棚,口味一準有保證。
燒肉飯,顧名思義燒肉就是絕對的主角。我們一起來想象一下——巴掌大的一塊里脊肉,新鮮滑嫩,上火烤到稍微變色,薄薄的一層油花滲出來,在微黃的肉片上響。然后刷上作料下油鍋,火旺油熱,這塊肉打個滾上焦鎖汁,撈出來外表金黃酥脆,內(nèi)里肉汁飽滿,甜香撲鼻。這塊肉,就是店里的金字招牌,吃飯吃面,都有一塊燒肉墊底,豪華一點的,就再選個雞腿、花枝什么的雙拼著吃。臺灣米飯本就出色,香軟彈牙,淡淡的有股糯米香氣,再配上塊燒肉,再配上個熱乎乎的鹵雞腿,再配上半老的荷包蛋,最后一把蒜末在鍋里炸香,啦啦地澆在上面。這味道……想去吧!
美中不足,就只是甜口,稍微吃不太慣。一頓還可以,頓頓都是,就讓人不由得想念起小碗干炸配一瓣蒜的美好舊時光了。
大戰(zhàn)早餐街
正趕上臺風(fēng)過境,一覺醒來,天還是陰的,云陣里卻透著魚鱗紋的白光。牛毛小雨,淅淅瀝瀝,打濕頭發(fā),浸不透衣服,正是遠足的好天氣。住的地方,緊挨著馬公著名的早餐街,早就聞名臺灣的早點中西合璧,獨具特色,不狠狠塞飽肚子,都愧對千百里地趕來消耗的卡路里。
臺灣的早餐,也是按“古早味”(傳統(tǒng)食物)和創(chuàng)意類區(qū)分,本地人打小燒餅油條吃膩了,想換換口吃三明治大漢堡無可厚非,要我這專程朝圣的吃貨來選,自然是非經(jīng)典莫屬了。雖然有臺風(fēng),游客倒是一點不見少,每一家鋪子都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看這架勢,估計認真坐下喝碗臺灣豆腐腦的余地不大,干脆來點省事的,拿著走,吃玩兩不耽誤。
首選,就是燒餅夾油條。敢情這臺灣燒餅,和芝麻火燒螺絲轉(zhuǎn)牛舌餅什么的統(tǒng)統(tǒng)不沾邊,人家是起酥的,長方塊,又薄又輕,餅皮上有點淺白麻子是白芝麻,內(nèi)里是千層的起酥瓤,層層不粘。光是這樣的燒餅,啃起來恐怕全然沒有實在口感,一咬一落空的感覺,甚至?xí)屓藨岩扇松?。好在人家不光是餅,還有餡的!最傳統(tǒng)的吃法,是熱燒餅夾老油條。臺灣老油條,講究揉面力道大,炸的時候火大,炸好放的工夫大,咬起來又焦又韌,咬勁十足,搭配上酥軟的燒餅,外柔內(nèi)剛,很有點綿里藏針的意思。
再有,也能夾各種的肉餡,雞肉沙拉,烤牛肉,培根什么的,再夾上碎生菜,擠點蛋黃醬,就是營養(yǎng)豐富的一餐。
另一味,就是飯團。這飯團是日占時期傳下來的,小鬼子米飯裹餡,隨身帶著方便,吃起來盯時候。剛說了,臺灣米好,怎么弄都好吃。普通的米飯捏成卷,溫?zé)?,里頭裹上肉松、魚松,搭配一杯自家產(chǎn)的熱豆?jié){,簡簡單單,又是一頓。
再有,就是大馬金刀的堂食了。土魚羹是臺南的地道美食,上選的魚條,一根刺都沒有,裹了面糊炸得酥脆可口。吃的時候,泡在鮮香順口的羹湯里,稍微勾一點薄芡,就著順滑的湯汁,咬一口酥脆的魚條,口感獨特,依然是甜口……雖然好吃,但北京人的刁舌頭,總覺得碗里缺點韭菜花味。
大戰(zhàn)紅粥
澎湖列島經(jīng)濟以旅游漁業(yè)為主,不設(shè)重工業(yè),所以海產(chǎn)是出了名的新鮮衛(wèi)生。再加上人民幣兌換臺幣的優(yōu)勢,什么價錢一除以五,仿佛就不算什么了。天時地利,我也就難得的豪橫一回——吃海鮮去!
說是豪橫,可咱也不能當(dāng)冤大頭的大陸凱子,任人宰割。為了這頓海味,我們生生租了一輛摩托車,穿過城市,掠過沙灘,頂著曬死人的日頭,殺進馬公島最北端偏遠的小漁村。大中午的,小村子里沒人,許是都出海了,三五只貓在陰影里瞌睡,任你摩托車嘟嘟的震天響,人家眼皮都不抬。只有一家小餐館,招牌門面土得不行——白沙村小吃部。
這就是我們上網(wǎng)查了半天的目的地,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看飯館和看人一樣,以貌相取,你就輸了。這漁村里藏龍臥虎,飯館只賣當(dāng)天的漁獲,新鮮自不用提,價格便宜也是其次,真正難為的,是人家天天練手的海鮮,內(nèi)地五星級廚子一個月都不準見一次,經(jīng)驗豐富老到,調(diào)理出的味道肯定錯不了。
許是關(guān)二爺保佑,這次我們撞到大運,紅,好的不得了的紅!剛撈上來的。老板本來想自己藏私,還是被我點破了,不情不愿地上了這一大盆紅粥。
紅,學(xué)名鋸緣青蟹,和梭子蟹是一路,肉質(zhì)鮮美,營養(yǎng)豐富,兼有滋補強身之功效。尤其是雌蟹,被南方視作“膏蟹”,有“海上人參”之稱。我看上的這只,足有人臉大,圓鼓鼓的頂殼肥。一詢價,1500臺幣,做完除法,300塊錢。蘿卜價??!這玩意兒酒樓里炒的比龍蝦金貴,給人300估計只讓看看,想摸下都得另收費。
好不容易強忍住興奮,可看到老板那盆紅粥端上來,手又開始抖了。我就不多說了,您諸位上眼看,紅色大螃蟹,白嫩嫩的米粥,漂著三五塊五花肉丁,咸鮮誘人,清香撲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