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綠
“我娘生我那天下雪啊,所以我就叫郭雪!”還是郭大媽先打開話匣子。盡管平時能說會道,但第一次單獨面對郭大媽時,張哲竟有點不知所措。開始,張哲還聽得津津有味,可很快發(fā)現老人總是重復這幾句話。
張哲是北京海關財務處的一名普通關員,2002年春天,作為“晚緣”項目的第一批志愿者,她來到位于北京東郊的天樂老年公寓,走近了她陪護工作的第一位老人郭大媽。她給老人剪指甲,拿起指甲刀準備剪時才發(fā)現,給別人剪與給自己剪不一樣,方向是反的,況且老人的指甲又厚又硬,剪起來非常吃力。將十根手指的指甲剪好,張哲用了一個多小時,并且滿頭大汗。第一次服務的經歷讓她意識到,陪護老人可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
為了讓郭大媽接受自己,張哲主動與她聊天,了解她的家庭,熟悉她的生活習慣和愛好。郭大媽有個兒子,由于生活困難,不得已才把她送到這里,也難得來看她一次。張哲為了讓郭大媽不感到孤單,就盡可能地多去看她,即使有事不能去,也給大媽打個電話,在電話里陪她多聊一會兒。郭大媽喜歡戲劇,她就把自己最拿手的越劇《一枝玉釵》唱給她聽。她給郭大媽梳頭,洗腳,認真地傾聽老人講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郭大媽喜歡她,逢人就說張哲是她的親閨女。每次張哲離開老年公寓,郭大媽都依依不舍,拉著她的手送到門口。
那一次,張哲走進老人的房間,竟發(fā)現桌子上擺著幾個水靈靈的桃子,“閨女,快吃口兒,剛給你買的!”郭大媽招呼張哲,“剛收到養(yǎng)老金,就在對面的自由市場買的?!笨粗易?,張哲心里充滿了感動,因為她知道,郭大媽是個非常節(jié)儉的人,平時都不舍得給自己買水果吃,她還知道,去那個自由市場要過馬路,路上的大小車輛穿梭不停,對年逾九旬的老人來說,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張哲就這樣在付出和感動中與郭大媽相處了兩年多,郭大媽因為突發(fā)心臟病離開人世,彌留之際還喊著張哲的名字。
張哲陪護工作的另一位老人是蘇大爺。蘇大爺的老伴和子女都已去世20年了,性格有些孤僻,不大愿意和人交流。張哲一改自己愛說愛動的性格特點,靜靜地陪在他的身邊。一天,老人突然告訴張哲,他想看一些書。但老人拿出書單時,張哲卻傻了!他要的都是繁體字、線裝、豎排的古書,書店很難找到。為了滿足老人的心愿,張哲跑了好幾家圖書館,并花了幾百塊錢復印了好幾本,滿足了他的心愿。后來,老人的牙都掉光了,張哲就買來芝麻糊給他吃;老人過生日,她就親自動手給他做低糖的生日蛋糕;新春佳節(jié),當老人看著別人被親屬接回家,心里滿是落寞,她就來到他的身邊陪他一起過年。漸漸地,老人對張哲產生了一種很深的情感。在他因病臥床不起、不能說話的時候,每次看到張哲走進他的房門,他的眼中都會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干枯瘦弱的手努力地揮著,招呼她坐下,并像順從自己閨女一樣,按照她的要求艱難地吃藥。2011年冬天,蘇大爺也走了,張哲陪伴著老人度過了人生最后的時光。
十年過去,張哲先后陪伴了5位老人。她不僅是孤寡老人的“孝順女兒”,還是災區(qū)兒童的“愛心姐姐”、非洲孩子的“中國天使”。她參加瓷娃娃關懷協會為瓷娃娃、為自閉癥兒童的義賣活動,組織為玉樹孤兒院的義賣活動,遠赴非洲的博茨瓦納,參加“中國文化慶祝五一暨慈善拍賣晚會”的演出,演出所得捐贈給當地的孤兒院。
十年的風雨無阻,十年的無私奉獻,張哲從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長為志愿活動組織者。2012年,北京海關成立了“張哲愛心志愿服務隊”,全關有500多人積極響應參加。而今,張哲帶領著這支隊伍,將更多的愛心播灑在更多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