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習三
內畫濫觴于鼻煙壺
|王習三
書畫是世界文化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而內畫卻是中國獨有的一門民族藝術,它被譽為“鬼斧神工的藝術”,堪稱“中國一絕”。
內畫的歷史只有二百多年,關于它的起源,據說是乾隆時期曾有一位能書善畫的文人,他素有聞鼻煙的嗜好,家道中落后由于買不起鼻煙過癮,無奈中只好把以前盛鼻煙的空水晶煙壺拿來,用竹簽掏挖沾在壺壁上的煙垢來解癮。無意中他發(fā)現刮過的劃痕竟是十分清晰的線條,于是便有意劃出梅竹圖案,旁人看后十分喜愛,紛紛拿出自己的水晶煙壺請他在內壁上作畫。從此,鼻煙壺家族中又增添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內畫鼻煙壺。
鼻煙壺是用來盛裝鼻煙的,聞吸鼻煙是18世紀西方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明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鼻煙帶到中國,得到萬歷皇帝青睞。自此,鼻煙也就成為中國皇室及達官顯貴們的雅好,并作為珍品,用于賞賜、饋贈。在盛裝鼻煙用具的盒盒罐罐中,鼻煙壺因適逢中國工藝美術鼎盛的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王朝,一經融入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蕩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以其小巧玲瓏的獨特造型,種類繁多的選材用料和精美細致的制作工藝,被譽為“集中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受到上自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的鐘愛。小小鼻煙壺,在集中國歷代工藝精華于一爐后,得以成為中國符號,世人進而將其稱之為“中國鼻煙壺”。
內畫鼻煙壺,是生長于博大精深中國鼻煙壺文化下的一朵藝術奇葩。伴隨著清代高度透明玻璃的成功煉制,成熟的掏膛技術也為內畫鼻煙壺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身懷絕技的內畫藝人憑借其精湛的書法繪畫技藝,在方寸天地間,妙筆生花,從而將中國鼻煙壺獨特的造型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寸厘之地具千里之勢”的藝術效果。從清中期以來,經一代又一代內畫藝術家宵衣旰食地手執(zhí)彎勾筆不倦探索,到清末民國初年,形成了內畫藝術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以一批很有影響的內畫藝術大師的出現為標志,為后世內畫藝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以山水見長的周樂元、肖像和書法俱精的馬少宣、以畫人物著稱的葉仲三和文人氣息十足的丁二仲等為代表,他們的作品在各大拍賣會上備受推崇,也代表著內畫藝術發(fā)展的一個高峰。如今的內畫藝術正是在眾多內畫從業(yè)者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文化意識引導下,不斷尋求人們在客觀需求與藝術完美方面的真正契合點,使這一門傳統(tǒng)工藝幸得保留的同時,不斷發(fā)展,憑借其不朽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享譽世界、走向全球。
王習三代表作《百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