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顏
蓮之于江南,幾乎是貼在臉上的標(biāo)簽?!敖峡刹缮?,蓮葉何田田?!弊詽h代起,這個標(biāo)簽一直貼到今天,算是坐實了這個名頭。蓮是紅粉,蓮是佳人,蓮是鑲嵌在水鄉(xiāng)里的一道明媚眼波,無可避免地要在每個生長在江南的人生命里留下印痕。
人們論蓮,總忘不了來一些形而上的譬喻,將之上升到品格的層面。比如《離騷》中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如《愛蓮說》里寫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其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之意一望便知。但是真的,我對蓮的喜愛卻與這些全無關(guān)系。小時候,囿于活動范圍的狹窄,我只在村前的小河邊看見過蓮。即便如此,也充滿了偶然的意味。那個小池塘原本是村民用于養(yǎng)水浮蓮喂豬的,用竹竿隔成了數(shù)個小格子。大概是哪個小年輕好玩,不知從哪弄來一節(jié)藕,扔在了池塘里,誰知竟落地生根,愈來愈旺盛,最后居然占領(lǐng)了整個池塘的地盤。也幸好池塘無主,村民們都懶得去清理門戶,它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在池塘里站穩(wěn)了腳跟。那年初夏,我第一次看見蓮花開放,驚喜之狀真是難以形容。那會我尚未入學(xué),還沒有學(xué)會任何與美有關(guān)的形容詞,只知道驚訝地大張著嘴巴,許久都沒有合上。我瘋了似的跑回家里向母親報告:有花!有花!母親被我硬拽到池塘邊,不禁失聲大笑。于是我的幼稚為整個家庭留下了一個恒久的笑柄,到現(xiàn)在仍時不時被翻出來炒了又炒。
如今想來,對美的親近與喜愛,真真是天生而就的。我屢屢地盼望著夏天,盼望蓮花開放的季節(jié)。特別是清晨,我愿意早早地起床,借著洗菜濯衣等事,奔向小河,奔向必經(jīng)的蓮塘。早上的空氣總是特別的清新,再有蓮花那股清幽的暗香加入進來,不啻于錦上添花。我踮著腳尖兒使勁地嗅呀嗅,不知道世間還有什么味道能比得過蓮花的香味了。那時我喊不出“生活多么美好”之類的感嘆,但這種感覺卻真實地存在于我的腦海里。我經(jīng)常久久地停駐于池塘邊,盯著那一朵朵碩大的粉紅出神,然后聯(lián)想起《西游記》里的觀音來,恍惚間就有了如入仙境的意味。清晨的花和葉上面總是擎著大大小小的水珠兒,更加鮮嫩欲滴,我愛得情不自禁,卻連一片花瓣也不舍得摘下來賞玩。等它四散凋零時,我才如獲至寶地?fù)焓捌饋?,盼著那一抹粉紅能在我懷里多存些時日。
初次結(jié)識寫蓮的文章還是初中課文里周敦頤的《愛蓮說》。蓋因我念小學(xué)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還未編入課本,而課外書籍又匱乏之至。我讀到“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的句子,恰與我兒時的體驗一般無二,于是愈讀愈愛,愈愛愈讀。愛到極致,竟然第一次提起筆來寫了一篇未經(jīng)老師命題的作文,謂曰《我亦愛蓮》。文章好壞自己無從評判,我卻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到了投稿,也就是唯一的訂閱讀物《初中生之友》吧。似乎看到每篇作文上都有老師的評語,我便煞有介事地捧到教語文的張老師面前,請她寫批語。張老師剛剛畢業(yè),對教書激情澎湃,她對我的勇氣首肯有嘉,大筆一揮,給予了諸多的溢美之詞。那篇文章終究是沒能發(fā)表,稿子早已成了散佚的孤魂,無處可尋矣。但如今提筆,年輕的張老師幫我寫批語的樣子仍清晰如昨。她彎眉垂首,面若蓮花,白皙里透著粉紅,纖塵不染,是我心目中如蓮般美麗的女子。再次見到張老師,已是數(shù)年以后。我們在大街上相遇,雙雙立住腳步。叫聲老師,她早已念出我的名字。我驚喜交集,她說,怎么不記得,那時候你的作文寫的真是好。那份感動,恰如從云端投射至心間的亮光,讓我無端地振作了精神來經(jīng)營文字。在一次文學(xué)頒獎會上,我寫下《把心低到塵埃里寫作》作為獲獎感言,以蓮自喻,坦陳為文為人的態(tài)度。在文中,我又一次動情地提到張老師,關(guān)于她對我文學(xué)上的發(fā)蒙,其實一言難盡。這篇發(fā)言稿后來被收入個人作品集,我專門尋到張老師的辦公室,將作品集鄭重地奉到她的手中。看著她靜靜翻看的樣子,我忽然瞥見潛游在她眼角的魚尾,一時淚濕。許多年過去,蓮依然純凈,卻無可避免地奔向滄桑。
師范實習(xí)是在蓮子之鄉(xiāng)石城,真正是合了我的心意。那是一所村完小,有著極好聽的名字——丹陽。學(xué)校里的孩子,和蓮一樣,都是那樣樸實而不染塵埃。正是夏天,蓮花在村前村后,校園的四周鋪天蓋地地盛開著,昭示著一場豐收在望。我?guī)е粋€三年級的班,也就20多個孩子,不多時的相處,他們便與我極親了。傍晚,我喜歡走出校門,前往蓮田散步。行走在花團錦簇的田埂上,我整個身心皆被陶醉,聞聞這一朵,摸摸那一株,愛不釋手,流連而忘了歸時。待得暮色四合,方在蚊蟲的驅(qū)趕下匆匆返校。這樣的景況不知怎的在孩子們中間迅速傳開,直到有一天,幾個孩子喘著粗氣,面色紅潤地出現(xiàn)在我的房間里。我聞到一股香氣,熟悉的。果然,他們把背過的手伸到前方,各擎一枝荷花,舉起來說,老師,送給你的。我又是心疼又是喜歡,矛盾極了,不知是應(yīng)該感謝還是應(yīng)該責(zé)備。默默地插在瓶里,任清香在簡陋的房間里飄蕩。要知道,在蓮鄉(xiāng)里,人們可以允許你隨意摘下一串蓮蓬嘗鮮,但是采摘蓮花,則屬暴殄天物了。孩子們頂著被大人責(zé)罵的危險采下花來,只為博老師喜歡,卻將我弄得又羞又慚。我只有緊急宣布再不收花,一場即將發(fā)生的蓮花之殤才得以避免。兩個月的實習(xí)轉(zhuǎn)眼結(jié)束,孩子們哭著和我送別,用哽咽的聲音反復(fù)地說:“老師,還要回來……”可是我卻始終沒能達成再來的愿望。幾年以后,我寫下《蓮的懷想》。那時我教過的學(xué)生已是數(shù)以百計,卻再找不到和實習(xí)相似的感覺了。
前些時,一個同在石城實習(xí)過的同學(xué)打來電話,邀約重返石城。事情就有那么湊巧,一個來自石城的小伙子,竟然分到我同學(xué)所在的學(xué)校任教來了。據(jù)說二人一湊情況,頓時分外親熱,勾引得同學(xué)傾情回憶實習(xí)時光,徹夜長談而不得眠。大概換了我,情難自禁,亦會如此罷。對于這樣的邀約,我自是欣然應(yīng)允。于是再一次提到蓮,此季蓮正當(dāng)時,睽隔多年,如若成行,不知道會怎樣的觸景生情呢。與蓮鄉(xiāng)石城的緣分其實并非僅此一宗。與文字結(jié)緣的同時,認(rèn)識了一位根在石城,漂在東莞的作家。她以“蓮子”為筆名,對蓮的情感絲毫不次于我。打開她的博客,滿目皆蓮,不由分說地掠奪你的目光。在博客的一隅,《愛蓮說》一文被鄭重地端上席面,主人的品性和追求由此可見一斑。捧讀她傾力創(chuàng)作的長篇留守兒童題材小說《暖村》,用筆樸實,卻有如蓮的清香拂面而來。
在我的教書生涯里,蓮似乎也不忘給我?guī)砗眠\。那會我教著一年級的語文,其中有一篇意境極美的課文——《荷葉圓圓》。我教得如有神助,孩子學(xué)著亦非常喜歡。為此我還專門制作了教學(xué)課件,美侖美奐的荷花與荷葉,在悠揚的古箏民樂聲里,一幀一幀地推向畫面,交相輝映,把孩子們的心整個兒勾進了蓮的情境之中。那一堂課,我從縣里上到市里,又上到省里,還數(shù)次到鄰縣作觀摩交流,給我?guī)碇T多的榮譽和輝煌。而今回想,那時的我,大約是一副口吐蓮花般的情狀,與那蓮那文渾然一體了。在毛主席親手開挖的紅井旁邊,如今正種植著大片的蓮,我常常領(lǐng)著自己的孩子前往看蓮,因此她很早就知道什么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什么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不知道,如果一個地方?jīng)]有蓮,他們的孩子背誦著這樣的詩句時,那些不可名狀的東西,要怎樣才能夠進入生命的體驗里?
一個小時候一塊玩大的伙伴,有多年未見了吧。只聽說他經(jīng)歷愛情失敗,婚姻破碎,創(chuàng)業(yè)破產(chǎn),后來酗酒賭博,借錢借到大家都避之不及。突然有一天,他把我們帶到鄉(xiāng)間,將浩瀚的幾十畝蓮田指給大家看,說這是他包下的產(chǎn)業(yè)??粗魂柟馓虻明蠛诘拿婵祝粗谧约旱聂~塘里熟練地釣起一條三四斤重的草魚,沒有人相信他就是那個曾經(jīng)玩世不恭的男人。更可喜的是,他還在這鄉(xiāng)間收獲了愛情和一個新藕般鮮嫩的小嬰兒?;丶业穆飞?,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偏偏是蓮?忽然想起他說過的一句話:“它們能讓我安靜。”細細玩味,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