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一、學好數學的基本方法
1.上課前要調整好心態(tài),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數學課,上課時聽講心情就很不好,這樣當然學不好!
2.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講,做到耳到、眼到、手到!這個很重要,一定要學會做筆記,上課時如果老師講得快,一定靜下心來聽,不要記,下課時再整理到筆記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別人談論最討厭的課時,你要告訴自己,我喜歡數學!
4.保證遇到的每一題都要弄會,弄懂,這個很重要!不會就問,不要不好意思,要學會舉一反三!也就是要靈活運用!做的題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錯題集,把平時遇到的好題記下來,錯題記下來,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個地方絆倒!
二、與孩子一起“悟”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無時不在。家長應試著和孩子一起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譬如:春天到了,家長帶孩子去公園踏青,一邊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邊有意無意地用數學描述所見所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巴?,這兒有這么多種不一樣的花,有紅色的、紫色的、粉紅色的……數一數,共有八種呢!”又如,剝毛豆時,抓起一把來和孩子一起猜有幾顆,比一比誰猜得準。像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受數學,孩子就會逐漸像你一樣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學會用數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其實這就是數感,對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讓孩子親近數學,自然也就樂在其中了。
三、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當孩子第一次學習時,就要嚴格要求,做到規(guī)范。如當孩子能玩玩具或看兒童書籍時,教育孩子要愛護自己的玩具和書籍,每次玩過或看完后一定要讓孩子整理好,放回原處。筆者作過統(tǒng)計,約有45%的學生不愛護書籍,不會整理自己的書本及學習用具。當孩子第一次拿筆寫字時,就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握筆方法及寫字姿勢,否則,習慣成自然,到上小學了,老師也很難糾正。筆者也作過統(tǒng)計,約有60%的學生握筆不正確。
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孩子,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或邊做作業(yè)。否則會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思想開小差等。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讓孩子學習,任何別的事全由父母包辦,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折,能培養(yǎng)刻苦耐勞的精神。
四、怎樣輔導孩子學數學
給孩子輔導數學,不像在學校,受場地及人數限制,可以靈活多變,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輔導,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把看到的、聽到的,能找到數學問題的就提出讓他去想;不只是講書本的知識,還要把實際問題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提出來讓他思考;不只是動筆計算,還要培養(yǎng)孩子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
在家里給孩子輔導數學,問題要靈活多樣,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長給孩子輔導數學就是呆板的幾道算題,這樣孩子容易厭煩,會覺得數學沒有興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這時你如果反過來編題:哪兩個數相加得10?這樣的算式共有幾個?如何判定你已經寫完了?有規(guī)律嗎?讓孩子找到:0+10,1+9,2+8,3+7,……,10+0這一規(guī)律后,又提出那兩個數的和等于11?這樣的式子共有幾個?然后提出兩個數的和等于100,這樣的算式能編出幾道。這些問題可培養(yǎng)孩子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編的題,能讓孩子體會生活,豐富生活知識。
養(yǎng)金魚是小孩子挺喜歡的事。為讓孩子做減法,可編制“金魚缸中有5條金魚,死了一條,還剩下幾條?”有過養(yǎng)金魚經驗的孩子不一定就簡單的回答4條,他要提出這條死了的金魚撈出來了沒有?這樣他就有兩個答案:4條或5條。多思考這樣的問題可培養(yǎng)孩子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
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豐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為兩類。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決定。特別是孩子多的時候,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動、植物分,或按海產類或非海水類分,也可按炒菜、湯菜分;冷菜、熱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學一點分類思想,還豐富了生活知識。
家里買來一袋綠豆,問孩子:你能知道這袋綠豆有幾粒嗎?如果一粒一粒數,當然是很費事的,你能想出好方法嗎?(如:先秤出一兩,數出這一兩綠豆的粒數,然后秤出這袋綠豆的總重量,就可算出這袋綠豆的粒數。)又如怎樣知道一本書中的每頁紙的厚度等問題可培養(yǎng)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動手操作的題,父母不要給出答案,讓孩子去操作、體驗、領悟。
為考孩子的智力,家長會給孩子提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有四個角,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孩子會脫口而出,3個。這時家長不要告訴孩子答案,要孩子親手去剪一剪。一剪才發(fā)現有5個角。繼續(xù)剪,看能不能剪出3個?當孩子沿著對角線剪得3個角時,這高興勁兒就不用提了。
五、培養(yǎng)做作業(yè)的習慣
學生良好的習慣包括書寫習慣。讓孩子寫好一天的作業(yè)容易,但要做到持之以恒那是要有恒心的,現在有的學生做作業(yè)只是為了應付教師和家長,有的回家馬馬虎虎做好就出去玩了;有的一邊做作業(yè)一邊看電視;有的一有不懂的題目,馬上問家長,自己不動腦筋;有的甚至不完成作業(yè)……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作業(yè)習慣,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yǎng)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要求孩子當天的作業(yè)當天完成。家長在開始時可以按照學習記的作業(yè)進行每天的檢查,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可以抽查。
(2)獨立完成作業(yè),遇到困難想辦法自己解決。在學生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可以讓他看一看課本上的例題,如果孩子實在是不會做,家長可以幫他分析一下題目,比如找一找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等,想一想要求問題必須知道的條件等,而不能告訴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3)做完作業(yè)認真檢查。孩子做完作業(yè)后,必須養(yǎng)成認真檢查的習慣,有沒有漏下的題目,有沒有沒做完整的題目,比如沒有寫得數,沒有完整的答語,有沒有寫單位名稱等等。家長如果幫助學生檢查出錯題,請不要直接告訴他哪一題目你錯了,只是告訴他有錯題,讓他自己再檢查。
(4)良好的書寫習慣。數學的書寫包括數字、運算符號的書寫規(guī)范,答語的完整,畫圖的規(guī)范,作業(yè)格式的正確等等,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要求,在這我就不一一例舉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