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每個高三教師都有這樣的經驗:越是臨近高考,考生的負擔越重;越是尖子生,身上背負的壓力越大。筆者2013年帶的是實驗班,學生成績的確好,但他們的壓力也顯而易見。在12月份的月考中,全班語文平均分達到120分,只有一個同學意外失手,也有109分。
最后一科考試結束后,一群學生見我正在分項統(tǒng)計語文成績,蜂擁過來要看看成績,我沒太阻攔,因為我也想順便找?guī)讉€失分比較多的學生,提醒他們接下來要從哪些方向努力。收回試卷后,我也沒數(shù)份數(shù),就直接拿回家了。
晚上繼續(xù)做統(tǒng)計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學生甲的試卷,而他就是那個只有109分的學生。雖然我記得自己跟他提及分數(shù)時說得輕描淡寫,但我知道,那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的學生,現(xiàn)在的學生太脆弱了,不一定能經得起打擊,恐懼占據(jù)了我的心。我給班主任打電話要了學生甲家長的電話號碼,可一連撥了好幾次都沒有人接,我內心似乎有了不祥的預感,又發(fā)短信過去,請家長看到短信務必給我回電話,我甚至預感到,如果今晚接不到對方的回音,我可能要徹夜無眠。9點一過,對方回電話了,果然像我預料的那樣,月考語文試卷就在該生手里,而且該生回家后情緒十分低落,連約好的上親戚家吃飯都差點沒能成行。和家長聊了一會兒,交流一些想法,并對學生情況進行了客觀分析,幫助他想出提高成績的辦法后,我放下電話,輕輕舒了一口氣。
按常規(guī),第二天的課要進行月考成績分析,以往我都是先公布一些在單項上取得滿分的學生名單,表揚鼓勵,但由于頭天晚上的事情給我的觸動非常深,我改變了原來的計劃,上了一節(jié)心理輔導課。上完后,我感覺到,這節(jié)課非常有必要,有價值,它不僅解開了學生甲的心里疙瘩,也讓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了一次心理按摩,效果非常好?,F(xiàn)在我把這堂課的過程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由于是成績分析課,課的起點依然沒有離開考試成績。我在幻燈片上首先展示了從開學到現(xiàn)在四次大型考試該班語文平均分:105——113——116——120。我說:“同學們知道嗎,這學期我們的成績的確呈穩(wěn)步上升的態(tài)勢,而且這一次尤其喜人,達到了峰值——120分,如果在高考中,這樣的分數(shù)也會讓我們欣喜和自豪的,可是今天我要給大家潑潑冷水?!庇谑俏矣没脽羝瞥霰竟?jié)輔導課的主題:
請放慢你的腳步,等等自己的靈魂!
(學生們一臉疑惑。)
我接著說,考試是變幻莫測的,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在達到一定高度之后,成績可能都會有停滯,甚至下滑,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高原現(xiàn)象”。從高原到高峰,看似很近的一段路程,有時卻難以逾越,所以很多登山的人都在此停住了腳步,失去了登頂?shù)臋C會。假如在下一次考試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你會怎么辦?我展示了第二張幻燈片:
假如在下一次月考中,我的成績出現(xiàn)了15~20分的下滑……
然后我問,同學們想過這樣的問題嗎,學生回答說沒有。于是我說,假如這樣的事情現(xiàn)在就發(fā)生在我們身上,請大家冥想一分鐘,然后告訴我你們的真實想法。
一分鐘后,我用開火車的方式,叫起了兩豎排的學生分別回答這個問題。有的學生說,可以理性一些,考不好總結經驗教訓,從頭再來;有的說看是不是別人也一樣不好,如果別人也一樣,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有的學生說自己從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有的說不敢想象;還有的甚至說那還不如死了呢。
非常極端的例子活生生地擺在我面前,對這些學生來說,成績一直很好,總是居于上游,沒太經受過挫折與失敗,他們說沒有準備是實話,說不能接受也沒藏假。我說,同學們,你們要記住老師的一句話,考試中什么情況都可能發(fā)生,因為距離高考還有5個月,后面還有很多次考試,120分的分數(shù)已經不低了,不管你們愿不愿意接受,成績停滯甚至下滑,是每一個人都必然要面對的問題。那怎么辦?我繼續(xù)說,請大家不要懼怕,不要恐慌,其實這樣的事情越早經歷越好,因為打擊來得越早,你們的承受能力就越早得到鍛煉,你們的抗壓能力才可能越強。我看到一部分學生明顯松了口氣。
但我沒有就此停止,而是拋出了第二個問題:
假如在高考中,我語文答得非常糟糕……
(要求冥想1分鐘)
有了剛才我對他們的語言寬解,學生們不那么緊張了,有人笑嘻嘻地說不可能。我明確地告訴他們,這完全可能。2003年和2009年全國‖卷語文試題就非常難,并舉了我自己外甥女的例子,一個平時訓練總考120分以上的好學生,2009年只考了一百零幾分。而且據(jù)我校老師回憶,2003年和2009年這兩年高考中,我校都有考生出了考場就哭鼻子,有的考生甚至失去了繼續(xù)考下去的勇氣,他們中多數(shù)是實驗班學生。
學生們頓時緊張起來,有人忍不住說:“老師,這太殘酷了!”立刻就有人說:“這真有可能發(fā)生啊,老師,那怎么辦???”
我輕輕一笑,然后告訴學生,同學們要記住一句話,叫做“水漲船高,水落船低”。因為我們是語文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如果我們覺得難,別人一定不會覺得簡單,難題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沒必要自己嚇唬自己,不要和別人對答案,也不要被別人的滿面笑容嚇唬住,也許那就是盲目樂觀,放寬心,你肯定不是考得最差的,繼續(xù)考自己的試就是了。
解開了學生這個疑團后,我拋出了第三個問題:
我站在青藏高原上,仰望喜馬拉雅,我想我是否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
因為學生成績并不一樣,目標也各不相同,這個問題一拋出,立刻就有了回應,很多學生搖著頭。我沒有請某個學生來回答,而是告訴他們,網(wǎng)上說,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幾十億人口中,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不足一千人。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們可以放任自己,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登不上8000米,我們也要攀登屬于自己的7000米、6000米、5000米,甚至4000米的目標。由于有了前面問題的鋪墊,加上我的解釋,有些學生會心地笑了,臉上表情顯得比較輕松。
接著我又拋出了本節(jié)課最后一問:
面對120分這樣的成績,我還有提升空間嗎?我的提升空間在哪里?
學生們審視自己的考卷,認真地思考判斷。然后我請幾位同學說了他們對自己試卷的總結,邊說邊給他們出提升的主意,每個學生都愉快地接受了。經過短暫交流,我讓他們把自己對本次月考試卷的反思寫成200字左右的小短文上交,結束了這節(jié)輔導課。
下課的時候,學生甲特意走到我身邊說:“老師,我想通了,我會把這次意外跌倒當成自己前進的動力的,老師,謝謝您!”
您知道我的反應嗎?
對,喜出望外!
課后反思:一次偶然的契機,促成了我對實驗班學生心理輔導的探索。上完課后,我陷入深深地思考。首先,在實踐中,我們過多關注的是學生成績。而事實上,實驗班學生由于成績好,平時家長和學校倍加關注,他們身上承受著比普通班學生更多的心理壓力,但因為我們的眼光往往在他們驕人的成績上,而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他們的內心因止步不前而產生的焦慮,則被成績的光環(huán)遮蔽。古語云:積羽沉舟。有時壓垮人的不一定是多沉重的擊打,恰恰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悲劇不是沒有發(fā)生過。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將傷害和損失降到最低。所以,設計這樣的一節(jié)課,我的初衷就是,關注優(yōu)等生的心理需求,關愛每一個教育對象的成長,讓學生在虛擬中體驗和經歷一下挫敗,防患于未然,可增強他們的抗打擊能力。從最終的效果來看,我的目的基本達到了,這一點很讓人欣慰。
其次是關于這節(jié)課的問題設計,所提問題要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先從本次考試取得的好成績入手,讓學生心理上有一種自我認同感,調動起他們對自己較高的心理預期和定位,為后面的轉折埋好伏筆。然后拋出關于下次考試失利的假設,讓他們在心理上初步體驗失敗的滋味。然后再拋出更殘酷的假設,并明確告知他們,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這樣的事情實實在在地發(fā)生過,進一步激起他們的心理焦慮。問題步步深入,學生的焦灼感也步步提升。這時,再適時引導,既完成了對學生甲成績下滑的心理疏導,又對全體學生進行了一場心理教育,緩解了他們心理上潛在的焦慮,增強了他們的抗壓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再次,在這樣深刻細致的心理教育后,學生對自己的成績和自己的人生定位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沾沾自喜的少了;認真反思,尋找差距的態(tài)度更認真了。從交上來的月考反思短文看,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在答題中存在的問題,對自己提升空間和提高成績的角度方法,都有了全新的思索,也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而我設計這節(jié)課的初衷——放慢你的腳步,等等自己的靈魂!——基本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