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辰
走過初高中生活,如今我已是一名北京大學的大二生。再回首青春期,我深有感觸:青春年少時,那顆心真的是最脆弱最敏感的?;蛟S每個人都有與青春相關的青澀回憶。希望我的小故事,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弟弟妹妹會有所幫助。
攀比的疼痛
我的青春期和很多孩子一樣,充斥著“攀比”的魔咒。
我依然清楚地記得,小學五年級的一天,同桌指著我腳上穿了兩年的“雙星”運動鞋,一臉詫異地用嘲笑的口氣說:“啊哈哈,你怎么還穿雙星的鞋啊!那么破,土死了!” 我一下子沒回過神來,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鞋子,再看了看他腳上那雙帥氣的黑色耐克跑鞋,心頓時揪成了一團。第一次,我知道了鞋子這種東西,還有按牌子分好壞的說法,而且穿便宜牌子的鞋子,會被人瞧不起。
不服輸?shù)奈覔P著頭,一臉不屑一顧,傲氣地頂了那個男孩一句:“雙星怎么了,我穿著覺得很舒服?。 钡倚⌒〉淖宰鹦谋淮亮艘粋€洞,怪疼的。
從那天起,和父母逛商場時,我開始忍不住偷偷去看那家畫著大對鉤的店,那家爸爸媽媽從來不會帶我進去的店。但我什么也沒有說過,也沒有告訴他們,更沒有要求他們給我買一雙這樣的鞋。因為看過價簽后,我心里清楚地知道,我家買不起那樣的鞋。
那時的我,是一個和父母到處租房子住、連最便宜的芭比娃娃都買不起的“女屌絲”?。《业耐?,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高富帥”了。
我很清楚,我家和他家不一樣。
上了初中,我買到了第一雙“名牌”鞋子:一雙Kappa的板鞋。
300多元,和耐克、阿迪達斯等鞋比起來要便宜很多,但當媽媽去付款時,我還是欣喜若狂,心里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說:“瞧,我現(xiàn)在不穿雙星了,沒有人會指著我的鞋子嘲笑我了!”可是,我還沒來得及高興太久,就從同學們身上、口中知道了,Kappa算啥?。?/p>
升入中學,我才真的體會到了什么是“攀比”。
因為每天上學都要穿校服,只有鞋子學校不會統(tǒng)一要求,所以唯一可以看出一個人“身價”的,就是腳上那雙鞋。
那是我們躁動敏感的青春期,每個人都在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張揚自己的個性,所以每個人都努力地在鞋子上下工夫。越是昂貴、艷麗的鞋子越高調(diào),要是再來個海外限量版什么的,那真是比腳下踩著風火輪還要威風。
看看就知道了,年級里那些“有名”的男孩女孩,那些吸引所有人注意的姑娘小子,那些讓人羨慕嫉妒恨的“白富美”和“高富帥”,哪個不是穿著色彩張揚的名牌鞋子?好像根據(jù)鞋,就可以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決定著你的圈子、你的交友層次,決定你是“潮人”,還是“土包子”。
那時,我知道家里條件比以前改善了許多,但依然不寬裕。可我忍不住,覬覦那些“顯身價”的鞋子。我也想像那些姑娘小子一樣,穿著一雙名牌鞋招搖過市,吸引“懂行”人的目光。至少,不要顯得寒酸,不要被人瞧不起。但是我也很清楚,一雙那樣的鞋子,最便宜的也得好幾百,動輒一千,還有更貴更貴的。不要說爸媽會不會同意了,就是我自己想想都感覺牙疼胃疼心肝疼,舍不得??!
但是,我真的很想要一雙,很想。
第一雙名牌鞋
初二那年春節(jié),我以即將升初三,為了準備體育中考練習跑步為由,拉著媽媽走進了阿迪達斯的店鋪,在琳瑯滿目的鞋子面前看來看去,想挑一雙合適的。表面上我假裝淡定,其實心里緊張極了,像一個坐在奢侈西餐店里的窮光蛋一樣拘謹,生怕被人識破。拿起一雙看起來還比較普通的鞋子,我瞄了一眼價錢,嚯,700多。怕被身邊的售貨員鄙視,還裝模作樣左右看看,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再拿起一雙,咳咳,800多,再放回去;再拿起一雙,600多,也沒便宜多少……
老媽在后面亦步亦趨地跟著,看了看這些鞋的價錢,坦率地跟我說:“閨女,這都太貴了,不就是一雙鞋嗎,至于嗎?咱去別家看看吧。”我知道媽媽說的都是實話,但我不死心,說:“再看看吧。”
終于找著一雙600以下的,我舒了一口氣,好像看見了一線希望。熱情的店員幫我拿來了適合的尺碼。我試了又試,走了又走,不停說“挺好的”,可老媽左看右看,就是不表態(tài),半天后才對店員笑瞇瞇地說:“我們再看看吧?!?/p>
我一聽,心里就泄氣了,但還是乖乖脫下了那雙鞋,依依不舍出了店面。我知道,500多的價位,還是很貴。媽媽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可是轉來轉去,我總想著那雙鞋,心不在焉,別的鞋子怎么也看不上。咬了咬牙,我拉著媽媽的手,說:“媽,我就想要那雙,雖然貴,但是我跑步穿,穿多點、穿久點,肯定不會浪費。”我看得到媽媽眼中的為難,但是媽媽嘆了口氣,回去給我買了那雙鞋,我的第一雙阿迪達斯。
提著鞋子,雖然有些心疼花掉的錢,但我還是開心極了。現(xiàn)在說來,都覺得可笑呢,穿著那雙鞋子去學校,好像真的感覺到它幫我漲了身價似的,說話底氣都足了,似乎一下子我就躋身學校的“潮男潮女”之列了。
走出攀比,找回真正的自己
上高中時,家里條件好起來,我的鞋子也多了起來,慢慢把這些看得沒那么重了??墒切睦镞€帶著點攀比的“劣習”,忍不住去看身邊人的穿著打扮,還有腳上的鞋子。
但是我很快發(fā)現(xiàn),就在我所處的實驗班里,那些真正優(yōu)秀、有理想有抱負的同學們,并不以“牌子”為然。
學習超好、次次年級第一的小R穿著毫不張揚,也不見什么名牌,倒是高高束起的馬尾辮讓她整個人都洋溢著陽光的氣息。她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甚至是崇拜的榜樣。
認真負責、很會協(xié)調(diào)與照顧每個人的班長小Y,讀的書多極了,從馬克思到黑格爾、從司馬遷到梁啟超,他都讀,他都懂。班長愛穿最普通也舒適的鞋子、最樸素平實的T恤,那個黑黑的小書包,更是從小學背到現(xiàn)在。我們常常打趣說他“寒酸”,他也從來不生氣,只是咧嘴一笑、大手一揮說:“背著好好的,干嗎換嘛,書包不就是用來背書的嘛!”我很佩服他,佩服他的學識,也佩服他的成熟。是啊,班長說得對,書包就是用來背的,鞋子就是用來走路跑步的,衣服就是用來遮體的,舒適便好,合體便罷,何必把附加的那么多七七八八的東西看得那么重?endprint
那三年,我漸漸超脫了這些“攀比”的東西,知道了“牌子”“價錢” 神馬的都是浮云,沒有必要為這些身外的東西自卑。有條件則享受品質(zhì)更好、更高檔的東西,從不以為榮耀;沒條件呢,則選適合的,整潔舒適便好,從不以為恥,沒有人會根據(jù)你衣服上的吊牌來判斷你是誰。
尤其是在高三,那些為了高考奮斗的日子里,我更是明白了,我的未來全掌握在我自己的手里。我是誰,關鍵在于我是不是足夠努力,是不是會有陽光普照的大好前途。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什么牌子的鞋子,再貴又有什么意義呢?除了那些還在幼稚地拿爹媽的血汗錢漲自己身價,卻不知道練一身真本事的人,又有誰會在乎?
“攀比”的這些東西,什么也說明不了。我總不能拿雙鞋當答卷,考進我想去的大學吧?
后來,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我越發(fā)覺得,在這個讀書學習的好地方,“攀比”幾乎不存在。同學們雖然來自天南海北,但都是各個省區(qū)的尖子生,都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大家的家庭條件參差不齊,卻很少有人在意“牌子”“價錢”,更沒人拿這個說事兒。大家都明白,以后的好生活要靠現(xiàn)在的努力去掙,靠爹媽的錢到處顯擺,實在算不得英雄好漢。
前幾天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衣著時髦、用著最新款手機的男孩,帶著穿著有些寒酸的爸媽徑直走到Nike柜臺,一定要買一雙一千五的鞋子。爸爸簡直要翻臉,吼著,“一雙鞋要這么多錢,不如去搶劫好了!”媽媽有些膽怯,撫摸著那雙鞋,為難地看著兒子,男孩卻只是漠然地打定了主意。最后,這對父母咬了咬牙,還是給兒子買下來了。男孩得意地提著鞋晃蕩了出去,好像提著的不是父母下了很大狠心才買給他的一雙貴重的鞋,而是一個兩塊錢的煎餅。
看了這個故事,我心疼那對含辛茹苦的父母?,F(xiàn)在的我,對“攀比”,算是認識清楚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時尚也是人之常情。所有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經(jīng)濟能力選擇商品的行為,都沒錯。家里如果很殷實,愿意多花錢買好的,享受得起更高的待遇,這都挺好的。但是,如果升級成了“攀比”,買東西為的不是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而是為了喂飽虛榮心,那就不太好了。山外有山,就是再有錢,也永遠存在比你我更買得起奢侈品的人,“攀比”哪兒有盡頭呢?
內(nèi)心越孱弱,才越需要身外的東西粉飾自己的強大。真正有內(nèi)涵的人,從來不需要用“攀比”這種幼稚的行為來夸大自己的實力。就像武林高手往往隱姓埋名、穿著樸素,捻葉摘花也可以一招制敵。
只恨這個道理我懂得有些晚。如果可以與十五六歲時那個青春期迷茫的自己促膝長談,我會告訴她這些,不知可以省去多少爸爸媽媽的為難,又可以減去多少她的焦慮與自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