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 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語文導學案的意義、基本結構、要著重解決的問題、編寫原則及初中語文導學案問題或習題選擇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 初中語文導學案 意義 基本結構 編寫原則 注意事項
初中語文導學案是教師集體整合語文課程的各種資源,依據學生的“學情”及“教情”而設計的吸引、引導學生“學”和指導教師“教”的實施方案。我結合實踐探討“初中語文導學案編寫的幾點思考”。
一、初中語文導學案的意義
通過嘗試,我對導學案模式逐漸熟悉,發(fā)現它有諸多優(yōu)點:
1.由于導學案課前就發(fā)到學生手中,學生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預習,或自主學習,這樣教師講授起來學生掌握的情況要比以前好。
2.導學案的設計站在學生的角度,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導學案中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
4.導學案是學生學習成長的記錄、師生與生生交流的平臺、復習的重要資料。
二、初中語文導學案的基本結構
1.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內容包括:課時數、課題名稱、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2.學習準備。內容包括:基礎知識落實、學習方法指導、課文寫作背景、課文內容自主閱讀理解。
3.自主學習。主要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答案基本上在課文中能夠找到,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合作探究。與課文有關的一些比較難一點核心的問題,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這類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有話可說。
5.鞏固拓展。鞏固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且注重題型和提問的方式變化多樣,或找與課文有關或有密切關系的美文,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三、初中語文導學案編寫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1.學生資料使用多但是分散,學生選擇的能力和時間有限。
2.學生自主閱讀學習不是隨時有教師指導。
3.學生上課小組合作太空無實際內容,無交流碰撞火花。
4.教師集體備課前教案不統(tǒng)一,無交流前提,無討論基礎。
四、初中語文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思想,導學案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我們在設計《春》導學案時,加入一篇對文本的賞析的文章,讓學生主動讀,讀完后對課文就有比較深入的理解,這樣比單純由老師講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則。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探索學習,讓學生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啟發(fā)性原則。導學案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啟發(fā)性,有些比較難點的問題還可以加入一些提示,一步步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把握課文的深層主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靈活性原則。因為各個學科的特點不同,所以導學案的設計不一定所有學科都一樣,同一學科不同課型也存在差異,編寫時要考慮到學生學情的差異,使導學案形式上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編寫,想學生之所想。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5.梯度化原則。問題的設置應盡可能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淺入深。初中語文導學案的設計可以先從字詞預習開始,然后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進而深入把握課文中心,小臺階、低梯度,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積極性。
6.創(chuàng)新性原則。編寫學案時,要強調內容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我們在設計《藤野先生》導學案時,可以安排“情景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主人公藤野先生和魯迅,通過他們的表演再現當時的情境,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祖國淪陷時的心情,樹立愛國主義精神。
五、初中語文導學案問題或習題選擇的注意事項
1.按照課程標準要求,不超出課程標準。
2.選擇初中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理解、掌握、運用,由易到難。
3.以學生學習方便為準,指明看書的頁碼和段落,每課盡量有方法和思路的總結的問題。
4.把握準確。在編寫之前,必須翻閱課程標準,精讀全課教材;準確具體制定學習目標,用詞上突出知識技能掌握,目標敘述具體可操作;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選用問題或習題教師必須試做一遍,以估計其難度系數。
以上是我對導學案的一些認識,導學案的設計操作需要不斷研究,挖掘它的潛力,從而促進教學不斷推進。
參考文獻:
[1]陳頑強.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2]葉奕乾.心理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