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曉秀
蜜棗是棗的糖漬干制珍品,起源于安徽歙縣,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F(xiàn)已遍布我國南北方很多棗區(qū),并已形成質(zhì)地和風味各具特色的多種加工品種。制作蜜棗時以果大,果面平整,長筒形,皮薄核小,含水量低,肉質(zhì)比較松軟的品種為好。原料棗以白熟期為采收適期,采取分期采收。加工前將果實按大小細致分級,以便于加工,并使成品質(zhì)量相對一致?,F(xiàn)將制作方法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切紋 用快刀或尖針在果面切密集而整齊的縱紋,紋距和深度各2毫米,每果切劃60~100條,以便于糖分滲入?;蛴霉軤钋屑y器,即在長5厘米的鐵管中,按切紋間距安裝30~50個刀片,使用時,將棗一個一個地通過刀管,棗上就被均勻地刻下刀紋。
2.浸硫 將切紋后的棗浸泡在0.1%亞硫酸鈉溶液中,以便破壞果內(nèi)的酵素,防止棗發(fā)生褐變,增進成品色澤,并保護維生素C等易氧化的營養(yǎng)成分不被破壞。
3.水煮 將切紋后的棗坯倒入開水鍋中,用小火保持開鍋狀態(tài),煮1.5~2小時,使棗坯排膠、除糖、吸水,并不斷除去水面的泡沫。煮時火力不能過急,以防把棗坯煮破、煮爛。
4.漂洗 水煮后的棗坯需用流水漂洗0.5~1小時,充分洗除膠汁。
5. 糖煮 糖以純潔的白砂糖最好。
桂式蜜棗都采用一次糖煮,全過程歷時1.5~2小時,歷經(jīng)排水、滲糖、濃縮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水煮漂凈的棗坯用30波美度的糖液猛煮20分鐘。第二階段歷時50~60分鐘,減小火力,使鍋內(nèi)保持緩滾狀態(tài),并逐步增添稀糖液,保持鍋內(nèi)糖液34~36波美度,使果肉組織平緩地滲糖排水,不發(fā)生焦棗煳鍋。第三階段歷時30分鐘,再次減小火力,使鍋內(nèi)保持微滾狀態(tài),停止補充糖液。鍋內(nèi)糖液逐漸濃縮到38~40波美度時,即可出鍋冷卻整形。
京式和徽式蜜棗多用兩次糖煮法。第一次用15~18波美度糖液在開鍋劇滾狀態(tài)下煮30分鐘,促使棗坯排水滲糖。煮后在同樣濃度的糖液中冷浸滲糖24小時,然后再以28~30波美度糖液,用小火保持緩滾狀態(tài)回煮20~30分鐘,提高棗坯糖分。制作京式蜜棗的糖液,還需加入適量的0.1%亞硫酸鈉和檸檬酸,減少維生素C等在糖煮烘烤時氧化損失,并使烘烤干燥后的成品晶亮透明,糖分不會返砂結(jié)晶。
6.初烘 初烘也稱小烘。即以65~68℃溫度通風烘烤一晝夜,降低棗坯水分,使果面干燥不黏手,增強果肉韌性,適于整形。
7.整形 按傳統(tǒng)習慣將棗坯壓捏成扁薄而不露核的形狀,壓捏后,果肉組織產(chǎn)生許多裂隙,利于棗坯內(nèi)部的水分擴散蒸發(fā),便于烘烤干燥。
桂式蜜棗糖煮終點濃度較高,冷卻后即可整形,壓捏成底部平整、中間凹下、兩端矗起的馬鞍形。為防止下塌變形,桂式蜜棗棗坯壓捏成形后要頭尾相接緊排于烤盤中,烘烤干燥。
京式和徽式蜜棗都壓捏成周緣完整無裂口的扁圓形。
8.回烘 整形后的棗坯繼續(xù)以65~68℃的溫度通風烘烤一晝夜左右,干燥到成品限定的含水量,即完成全部加工程序。碰到晴朗的天氣,也可曬干。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農(nóng)業(yè)局 郵編:277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