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丁海明
中國大學需要什么教學型大師呢?就是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式的優(yōu)秀教師。要想讓中國大學真正跨進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首先更需要教學型大師。長期以來,我們的大學重科研輕教學,對教師實行以發(fā)表論文看科研水平的職稱考核機制,而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則較少關(guān)注,于是導致相當部分教師在科研方面嘔心瀝血而教學卻不被重視。應(yīng)該說,強調(diào)科研本身沒有錯,提高科研實力是高校發(fā)展自身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但問題的關(guān)鍵是:高校不但承擔科研任務(wù),同樣擔負教書育人的職責。換句話說,教學和科研都是高校的功能,偏頗任何一方都有違高校的實際定位。
近些年,有些高校也逐步意識到高校教學的重要性。如已故數(shù)學大師陳省身以90歲高齡坐在輪椅上給本科生上課至今為人們所傳誦。另外,為改變教授忙于科研無暇教學的狀況,一些高校還出臺了教授必須給本科生上課的硬性規(guī)定。如清華大學規(guī)定教師不給本科上課不能當教授;廣州大學規(guī)定不給本科上課,教授可能下課;教育部原部長周濟曾在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教授為本科學生上課要作為一項基本制度,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贊賞的教學改革。
所以,每每聽到某教師以多么強勁的科研實力破格晉身教授,某教師年紀輕輕就撰寫出高質(zhì)量論文榮獲國際大獎,我們還會顯得異常激動而自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