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2013年第10期刊登張冬秀文章指出,語文新教材的試教實驗工作已推開多年,新教材堅持“早識字,多識字,快識字,開放識字,自主識字”和“在識字中加強閱讀,提高自主識字能力,在閱讀中鞏固識字,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嶄新教學理念,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讀書識字。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是早期智力開發(fā)的重要渠道。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一、二年級識字量需要達到 1800 個左右。由于在生活中口語的積累,學生已掌握了不少漢字的音義,識記生字的字形,就成了重點、難點。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不細致,對結構復雜的字形更不易記住。因此,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注重實踐和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識字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對學生來說并不完全是陌生的,一無所知的,有些生字,一些學生已經(jīng)會讀了。實際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而是要讓學生自由支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