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
記得兒時的夢境中常有妖鬼的圖騰,去山西的文化之鄉(xiāng)壽陽看儺舞“愛社”,或許是為了找回那夢中的舞蹈。文字里的儺舞我見過,老人的傳說中我也聽過,但如今卻是要去見識它的全部精髓和奧秘,一種宗教的虔誠開始在我的心底升騰起來。儺舞那詭秘的臉譜,飄動的旗幡,神圣的鼓號,是怎樣的一幅圖畫?怎樣的一個場景?怎樣的一個難以揭開的謎呢?
來歷 黃帝戰(zhàn)蚩尤
農(nóng)歷七月十三,是壽陽平頭鎮(zhèn)韓溝村趕會的日子,每逢這個時節(jié),“愛社”和鄰村的紅火隊伍都要來進行祭祀表演。我們的汽車剛到村口,遠遠望見矗立著的一處牌坊,上面“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儺舞愛社傳承地韓溝村”的字樣分外醒目。村中心的廣場上早已是人頭攢動,到處是香煙裊裊,歡語聲聲,小孩鬧,大人笑,雞在飛狗在叫,好一派節(jié)日景象。
村中心廣場上軒轅黃帝神像牌位前,燈籠高懸,紅帶裹梁,一塊黃布把案臺鋪墊,香爐供品盛載著人們的希望,幾根紅燭燃燒著喜慶的火焰。幾位耄耋老人端坐旁邊,不斷有善男信女上香祭拜,婦女們忙忙碌碌,倒茶端水,孩子們在人縫中鉆來鉆去。門柱上有一對聯(lián),上聯(lián):悠長歷史五千年;下聯(lián):廣袤幅員三萬里。原來,此地為壽水之源,故得名壽陽。陽曲、壽陽兩地之間有座阪泉山。傳說有一名女子逃荒到此,于農(nóng)歷二月二在后山石窯內(nèi)生下軒轅黃帝。軒轅黃帝一生歷經(jīng)52戰(zhàn),降服了炎帝,誅殺了蚩尤 ,結(jié)束了遠古戰(zhàn)爭,告別了野蠻時代,中華文明時代從此開始了,后世尊稱軒轅黃帝為“文明之祖”、“人文初祖”。正是七月十三這一天,軒轅黃帝戰(zhàn)勝蚩尤,成為天下共主,三皇之中的人皇。直至今日,阪泉山上還留有軒轅祠遺址,山下有黃道溝、蚩尤坪,均為和軒轅黃帝有關(guān)古道和古戰(zhàn)場。平頭鎮(zhèn)、韓溝村就坐落在阪泉山下,流傳著許多軒轅黃帝的優(yōu)美傳說。
我向一位長者打聽儺舞的來歷,他如數(shù)家珍地告訴我,“愛社”也稱“耍鬼”,是流傳于壽陽縣平頭溝北一帶的極為古老而又稀有的儺舞形式,是表現(xiàn)“黃帝戰(zhàn)蚩尤”的傳說故事:黃帝為了戰(zhàn)勝蚩尤部落,命令將士打扮成24家“魂頭鬼”,迷惑蚩尤, 6名大鬼打頭,18名小鬼助陣,果然取得了勝利。為了表彰將士愛社稷的英勇行為,就把這種儺舞稱之為“愛社”?!皭凵纭钡墓韮栽夹问皆趬坳柫舸媪讼聛恚⑶冶A袅诉h古鬼圖騰的形式和內(nèi)容。黃帝的將士由于佩戴鬼飾面具作戰(zhàn)獲勝,子民便把對黃帝的崇拜轉(zhuǎn)為對“鬼”的崇拜,成為一種“鬼”圖騰。
裝扮 龍形鬼圖騰
聽完“愛社”的來歷和介紹,我頓時興趣倍增,儺舞表演者穿什么樣的服飾、戴什么樣的面具、有什么講究?我的心里充滿了好奇,老者指著廣場旁邊的院子告訴我,這戶姓韓的人家是表演“愛社”的傳統(tǒng)世家,他們家“大鬼”“小鬼”都有。我連忙敲門進入院中,迎出來的是一位中年大姐,聽我說明來意,熱情地把我讓進了家門。
韓家大姐的小院和屋子收拾得干凈整潔,桌上和沙發(fā)上擺著花花綠綠的服裝飾物,還有最吸引眼球的“愛社”面具。在今天的表演中,她演“大鬼”,女兒演“小鬼”,她們正在化妝,作演出前的最后準備。大姐邊給女兒裝扮邊和我嘮起了“愛社”。聽老人們講,愛社最早是由壽陽縣平頭鎮(zhèn)溝北村王府勇為主進行表演,到清末以后,由王家后人王樹檜傳至本鎮(zhèn)韓溝村韓姓外甥,解放后,溝北村漸漸失傳,而韓溝村卻保留了下來。近些年,“愛社”成為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村里人都重視起來,除了過去受過家傳的老人外,好多年輕人也都融入到學(xué)習(xí)表演中。說話間,女兒的“小鬼”已裝扮停當(dāng),一身藍衣,配上斜挎的紅綢,頓時英姿勃發(fā)。小姑娘今年15歲,在鎮(zhèn)上的中學(xué)上初三,參加“愛社”表演已是第二年了,她想試戴一下小鬼面具,卻被旁邊的弟弟搶了過去。大姐愛憐地對弟弟說:“你還小,等再過兩年,你也能學(xué)著表演了?!?/p>
韓家大姐扮的是大鬼,裝扮起來要復(fù)雜些,全套為武士裝束,青色戰(zhàn)袍、上衣下褲、黑靴,胸扎十字絲絳,背負五彩綢帶,手舞繡魚符和白毛巾。最特別是儺舞的標志性物件——面具。面具由紙漿制作,雖是鬼臉,卻以龍的造型為主,配以頭角、耳環(huán)、紅纓等,色彩豐富,渾厚凝重,古樸粗獷,造型夸張,形態(tài)兼?zhèn)洌┟钗┬?。我看出“鬼”的形象實際上是“龍”的精神,鬼是形式,龍是內(nèi)容,“愛社”的鬼圖騰實質(zhì)上是龍圖騰的另類表現(xiàn)形式。說話間,同村表演“大鬼”的人來招呼韓家大姐,6個戴儺面具的人紅綠藍紫黑白依序排列,身披莊重的盛裝,挺胸站立著,猶如一尊尊古代的戰(zhàn)神,喜怒哀樂通過一張張古老而傳神的面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儺戲的神秘色彩呼之欲出,盎然古意,撲面而來。
表演 原始古樸美
村中小廣場上,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在村民百姓陣陣呼喚聲中,“愛社”表演開場了。6名大鬼威風(fēng)凜凜地站在中間,其舞蹈有軟勢、猴勢、抱勢、推門等動作以及珍珠倒卷簾等組合。18名小鬼站成馬蹄形,面向中央作為城廓形兩邊助陣,每人手拿小鑼敲擊,時而發(fā)出“嗷嗷”的叫聲,為之吶喊助威。舞姿既有巫舞的特點,又有古典漢舞的韻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粗@頗為神秘而令人嘆為觀止的“愛社”表演,使人仿佛置身于先民胼手胝足頑強抗爭的情景,仿佛看到神鬼人、儒釋道融為一體的時而驃悍、兇猛、猙獰;時而穩(wěn)重、深沉、冷靜;時而和藹、溫柔、慈祥等性格的舞動。磬鈸激越,襯托出莊嚴而隆重的氣氛;歡聲笑語,又展現(xiàn)著平和而愉悅的情懷。既有神的威嚴和肅穆,也有百姓祛邪納祥的歡愉,充滿陽剛之美、威武之美、原始之美。
“愛社”表演內(nèi)容很豐富,分武勢、倒上墻、直墻、小場、過關(guān)、耍桌等。武勢:假扮成鬼的6位將士與蚩尤開戰(zhàn)前,積極進行戰(zhàn)事準備;倒上墻:6位“大鬼”來到蚩尤所在的城門下商討攻城策略,并為攻城作出布陣變化;直墻:6位“大鬼”前仆后繼地上前攻城,以示登梯攻城遇到困難;小場:6位“大鬼”在第一次攻城失敗稍作休整后,重新進行布陣,并以“八卦陣”迷惑蚩尤,進行第二次攻城;過關(guān):6位“大鬼”圍城進攻,并通過偷襲爬上城墻開始奪旗戰(zhàn)斗,最后取得勝利;耍桌:愛社表演的最后一部分,表現(xiàn)6位“大鬼”攻破蚩尤后,百姓沿街擺上供品犒勞,同時6位“大鬼”十分喜悅地享受供品的過程。整個演出約50分鐘,表演既無唱詞也無說白,伴奏僅有鑼鼓而無絲弦,節(jié)奏平穩(wěn)、氣氛沉悶,呈現(xiàn)出一種古樸、單調(diào)、森嚴的神秘色彩。
是啊,這些“愛社”儺舞的演繹者們,用幾千年的程式,闡釋著歷史的積淀,這祭祀的舞蹈,艷麗無比的色彩,恐懼妖魅的面具,讓我仿佛聽到一陣緊似一陣的戰(zhàn)鼓聲,看見一個又一個的巫魔鬼影,在鄉(xiāng)間衣袂飄舞,在地頭放縱瘋狂……面具是舞者的肌膚,舞姿是儺者的言語。儺,復(fù)活了,儺風(fēng)吹過,神靈們仿佛真的駕臨,聽著梵音天籟,聞著香火味道,看著燭光熠熠,而觀儺的蕓蕓眾生,如癡如醉,心滿意足。我想,這莊重的祭祀是為祈求平安的農(nóng)人準備的,也是為我們這些尋夢者準備的,無語的舞者,神奇的臉龐,飄舞的衣袖,瞬間像是一股清風(fēng)直抵我心靈的深處。
1 小鬼助陣。
2 衣袂飄舞。
1 人神共樂。
2 傳承。
3 愛社表演者。
4 黃帝牌位。
愛社表演時間: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 七月十三。
愛社表演地點:
山西省壽陽縣平頭鎮(zhèn)韓溝村。
交通:壽陽地處山西省會太原東五十公里處,太舊高速(京港澳G4高速)有下口,從縣城自駕沿307國道西南三十公里處即到,有鄉(xiāng)村公交從縣城循環(huán)發(fā)車,交通非常方便。
住宿:
壽陽縣城有不同檔次的賓館供選擇。
美食:
壽陽豆腐干、宗艾紅燒餅、南燕竹豬頭肉、油柿子、茶食。
周邊:壽星故里鹿泉山;天然氧吧方山;祁雋藻三代帝師故里平舒文化之鄉(xiāng);五峰山龍泉寺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