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恩·W·戴爾
老子的專題漸進尾聲,讓我們回到人生,這是我們求索一切智慧的起點和歸宿,縱使前面所說的治學宗教用兵管理當代藝術種種皆于我無緣,而老子優(yōu)美的思想豐盈了我的人生,足矣。
《道德經(jīng)》的第三章關鍵是告訴我們“為無為,則無不治”,也就是無為而無不為,這是老子給我們的建議。為了能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果而建議我們首先要以“無為”的心態(tài)去“為”。如果我們老是把眼睛盯在獲得更多的“有”上,就一定會使外部因素過多地控制我們。我們追逐地位,追逐金錢,或者追逐掌控權(quán)力,這些都會妨礙我們與恒道的會通,為外力控制而內(nèi)心不得自由,自身不得動員,這自然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生活。過分重視財產(chǎn)、過分迷戀權(quán)力或者類似的東西,會導致偷盜、引起非議,甚至會使正常的生活雜亂無章?!暗馈苯ㄗh我們要克制,應該以“無為”的心態(tài)把那種強烈的“有欲”盡量地化掉,不去追求更多,也就是“不爭”更多的“有”,無欲無求,自然而然,這樣我們就會走向滿意生活。我們的生活是以道為中心還是以個人的欲望為中心,這是我們要注意的:我該以何種心態(tài)而為?通過這種看似簡單的心態(tài)的調(diào)整,我們將開始感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為”的方式與“為”的結(jié)果已經(jīng)悄然改變了。
崇尚“無為”,并且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會完美地各得其所。這聽起來像是一種懶惰、消極、無所事事甚至頹隳的表述,但我認為這不是老子在這兒要說的本意。他的這個“無為”不是說要懶散和不動,這個“無為”是說不要背離“道”去胡為,他是建議我們要相信“道”是一種比你的自我欲望驅(qū)動更為高級的原則,能夠直截了當?shù)刂敢愕膭?chuàng)造力。
自我固定的需求(有欲)會阻礙神的本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去除“自我”的遮蔽和障礙,在你做的所有事情中都要盡量無礙地聽從“道”的指引。這是不是有些怪異?這是不是有點兒虛無縹緲?。吭囈辉嚢?,相信“道”的力量吧。任它推你向前,從“自我”束縛中掙脫,順應自然,你將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先放下世俗的決斷力,使那些內(nèi)在的本然的東西萌生出來。這樣,你的生命就不是被某種世俗設計的,而是原初的、無污染的、自如的。
第三章的內(nèi)容大部分好像是對如何進行統(tǒng)治所提出的建議。但是我認為,這不只是政治上或者管理上的建議,而是直接指向我們自身,以及我們的親屬、我們的家庭,我們?nèi)粘I钪刑焯於急仨毰c之打交道的人們。
鼓勵你的親屬摒棄那些追名逐利的欲望,多想想如何更好地為他人服務,做有益于眾人的健康、給予人力量的事情。倡導這種和諧的理念,畢竟,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因被激勵而被喚起?!暗馈钡膭?chuàng)造力對物質(zhì)財富和地位不感興趣。它將提供所需之物——它將引導、激勵和影響你以及所有人?!白晕摇钡男枰獞摫蝗趸?,從而“道”的美麗能夠被感知。通過做一個領導式的人物,排除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能夠產(chǎn)生嫉妒、憤怒和競爭的誘惑,從而把“道性”彰顯于世人。
如果老子能夠從2500年前透視我們當代的世界,我相信他愿意基于《道德經(jīng)》第三章的內(nèi)涵給出如下建議:每天提醒你自己,正在過程中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張長長的欲望目錄表,你認為這些計劃內(nèi)的需求都實現(xiàn)的時候,你就會感到滿足了嗎?然而當你審視你此時的幸福狀態(tài)時,卻發(fā)現(xiàn)先前立下雄心壯志、排除千辛萬難取得的成功,并沒有給你帶來愉悅感覺和幸福心情?!坝杏备嗟氖钱a(chǎn)生出焦慮、壓力和競爭這些東西,你所關注的結(jié)果的滿足,被過程的艱難完全湮沒了,竟毫無愉悅幸??裳?。其實做任何事,不必過多地關注結(jié)果,而應注意體驗過程。正所謂“不問收獲,只問耕耘”。你需要體味那些過程中所帶來的東西。讓生命體驗中的“每一次遇見”帶來歡喜,而不是期望只有“自我”欲望的滿足這種外在的因素能夠制造快樂。“為”的過程,也應該當做是體“道”的過程,在這體“道”的過程中與自然保持和諧,這樣所有你曾經(jīng)夢想過的心滿意足都會在你的生命體驗中翩然而至——在你前行的路上,恰好能夠幫助你的人以及所有你需要的東西都會來到你的面前?!耙潘?,不要逼迫你自己”,老子會這樣說,帶著感激和敬畏之心去感受“道”究竟為何物,你的生命是被一些更偉大更恢弘的存在所掌控,而不是在你的那些所謂“雄心壯志”中實現(xiàn)“欲望清單”的精美計劃。
相信恒道的完美,因為它是萬物的源泉。大道一直作用于你并且伴你始終,所以你不必提醒它你有什么渴望,或者不要認為它忘記了你的利益所在。請相信“道”的“善解人意”。它關注著你創(chuàng)造時所需要的一切,就像你在母腹中的十個月,你無法從自身得到任何幫助,你只能完全依賴于你所擁有的母體?!暗馈本拖褚粋€“始祖母”,她規(guī)約、滋養(yǎng)著萬物,她也規(guī)約、滋養(yǎng)著我們每個人,從一開始,她就這樣,她是恒常的,只要你信任她,并且矢志不渝,你就一定會在她的澤被之中。
列出你的“有”然后把它們歸于無名,也就是把那些“有欲”用“無為”的心態(tài)化掉,就像是無所謂,就像是無可無不可。是的,把那些“可欲”交出去而不是去競爭追逐,不刻意地謀求,一切聽任自然。同時,聆聽和關注“道”的指引,然后把你自身本然的力量和這種“道”的超能相結(jié)合,融人你的生命。你(指你的“自我”)不要做任何事情,而是讓“恒道”完整地作用于你。我認為這就是老子留給今天世界的訊息。
19世紀中期,亨利·大衛(wèi)·梭羅在瓦爾登湖寫作時有如下發(fā)現(xiàn),我覺得它清楚地表達了《道德經(jīng)》第三章的精神:讓我們有意識地和大自然一樣度過一天,不要扔掉每一個堅果的外殼,或者不讓蚊子落下……如果發(fā)動機在轟鳴,就讓它一直鳴響直到它疲憊不堪。如果鈴響了,為什么我們應該奔跑?我總是充滿遺憾,我再也不可能像我出生的那天一樣的睿智了。
相信你的本質(zhì)的善良。不要讓“有”模糊了你和“道”的恒久關聯(lián)。
現(xiàn)在行道今天,你可以利用打算去買東西的機會做一點觀察。首先你要進人到體“道”的狀態(tài),并且聆聽它的指引。應該感激你有購買的選擇,然后試著聆聽你自己的心聲而先不急于作為。通過你的感受,“道”在那一刻將展現(xiàn)它的路徑。信任它吧。你可能被指引帶著感激去購買物品并且細細體味。
在每天不同的情形下如果都能行“道”,你就會對“滿意”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知。滿意不是刻意追求來的,就像這一章所說的:“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就是我對“滿意”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