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雅芝
中國的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它那獨特而鮮明的個性不僅體現(xiàn)在茶葉的種植、采摘和焙制方法上,而且也體現(xiàn)在泡茶、品茗和優(yōu)美的茶具制作上。作為品茶名器的紫砂壺,其制作過程更體現(xiàn)著對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承與拓展。因此,我們有必要結(jié)合紫砂壺上的題字內(nèi)容,探討其對紫砂壺文化品味的提升。
在紫砂壺上題寫與茶相關(guān)的古詩、對聯(lián),既是對傳統(tǒng)茶文化的一種繼承,又是對紫砂壺文化品味的一種提升過程:
首先,選取與飲茶相關(guān)的詩作提升紫砂壺的文化底蘊。
眾所周知,蘇軾是一位大文豪,不僅古文寫得好,而且詞作也具有清新的特點。他非常地喜歡飲茶,其所作《汲江煎茶》不僅寫出自己對茶的喜愛,而且還記錄了古人煎茶的方法。其詩作全文如下: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菽c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如果紫砂壺的制作者能夠把這首作品里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雕刻在茶壺上,那么,作者取“深清”,用“活火”,煎“香茗”的清閑而風雅,就可以通過紫砂壺上那節(jié)選的詩句,傳遞給紫砂壺的使用者。
在紫砂壺上雕刻相關(guān)的詩作雖然能夠提升其文化底蘊,但因雕刻的面積有限,所以,在雕刻詩作的時候,需要我們細心地選擇。唐朝的白居易是一位非常其名的品茗行家,他曾經(jīng)寫過一首這樣的詩作: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在這首詩作中,作者不僅寫出品茗的情趣,而且還寫出他與朋友的深厚友誼,如何利用這首詩作來提升紫砂壺的文化底蘊呢?經(jīng)過仔細的思考,我們可以通過“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這句詩作來體現(xiàn)飲茶的情趣。因為這句詩歌寫出了飲茶人之間的友誼。
大詩人白居易還有一首與茶相關(guān)的詩作,原文如下: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皿,寄與愛茶人。這首名為《山泉煎茶有懷》的詩作,通過作者取水,煎茶的細致描繪,寫出作者對茶的喜愛,特別是詩中最后一句“由持一皿,寄與愛茶人”更是把作者對茶的喜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是把愛茶人與愛茶人之間的那種品茶、愛茶的情感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
其次,通過紫砂壺上的相關(guān)對聯(lián)和典故,再現(xiàn)紫砂壺的文化底蘊。在茶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有關(guān)許多經(jīng)典的故事已濃縮于相關(guān)的對聯(lián)之中,如果能夠在紫砂壺的制作中,節(jié)選這樣的對聯(lián)并雕刻于其上,更能突出茶文化的歷史魅力。
飲茶是種文化,從飲茶中悟出人生的哲理更是這種茶文化的精髓所在。有這樣的一個與茶相關(guān)的對聯(lián):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
對聯(lián)雖然篇幅短小,但其卻蘊含著重要的人生哲理。這幅對聯(lián)告訴我們飲茶人:醇香的茶也能像酒一樣使飲用者陶醉,使飲用者著迷;意蘊深厚的書籍也能像那芳香的花兒一樣使欣賞者有所收獲,使欣賞者陶醉在那沁人肺腑的芳香中。
如果把這樣的對聯(lián)雕刻于紫砂壺上,不僅能使飲茶者重溫茶文化的魅力,而且也能使飲茶者在品茗的過程中,獲得人生的感悟。
再如下邊這幅與茶相關(guān)的對聯(lián),它不僅寫出了煎茶時對水的講究,而且還通過這種相關(guān)的講究,突出了品茗人對人生的感悟: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圓。在這里,一句“泉從石出情宜冽”既寫出了水在煎茶中的重要性,又從另一個層面詮釋以古語中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名言。
再如,下邊這首杜耒的詩作《寒夜》,原文如下:寒夜客耒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這是首歷史上詠茶詩的名作,歷來為愛茶者稱道。詩人在詩作中不僅寫出了古代人民“以茶代酒”的民俗傳統(tǒng),而且也從另一個角度,為當代“酒駕”盛行現(xiàn)象提出了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如果把這樣的詩句雕刻在紫砂壺上,既能警示世人酒駕的危害,又能傳承古老的民俗,可謂一舉兩得。
最后,通過上邊的敘述可以讓我們知道一個這樣的道理,即古詩名句可以提升紫砂壺的文化底蘊。但是在利用古詩名句提升紫砂壺文化底蘊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雕刻的字體,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布局與茶壺的形狀。只有在雕刻中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好,才能實現(xiàn)通過古詩提升紫砂壺文化底蘊的目的。
總之,茶文化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引人入勝的文化魅力。如何通過紫砂壺上的題字,既增添紫砂壺的文化底蘊,又傳承古老的茶文化是我們每一個紫砂壺制作者都應該給予關(guān)注的話題。